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2174部分

读者十年精华-第2174部分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母校琴房练琴时,由于情绪过于激昂,以至平时连开易拉罐都会小心翼翼的食指,也被“砸”得开裂。

  随着一阵阵热烈掌声,一个英俊的身影飘上舞台。钢琴前,孔祥东突然仰起脸向着前方凝视着什么,整个空间被凝固,非凡的气度静止了所有呼吸,手、指缓缓落下,一连串美妙的音符如潺潺流水,仿佛山谷里的月亮徐徐升起……

  琴声,通过电波送到了病床前高悬的塑胶袋点滴漏下,像是跟着音乐的旋律蜿蜒流过胶管,进入范大雷的手臂。听着听着,他的手臂开始在床沿上来回颤动;听着听着,他的眼睛在虚弱中向光明启动;听着听着,他的脸上吊了许久的氧气袋被轻轻移走……人世间再也没有比音乐更为动人的情感交流了,心灵里的音乐才是最高境界的人生。

  此刻,剧场内的募捐箱也开始晃动,在礼祥东加演的舒伯特…李斯特的《小夜曲》的映衬下,手里捏着10元、50元、100元票面人民币的儿童们蜂拥而上,一个个踮起着脚尖把钱塞进了募捐箱里,最后连票款一共筹集1。5万元。一位90高龄的音乐家托人捎来了给孔祥东的贺信,并祝范大雷身体早日恢复康健。

  义演接近尾声,弹奏得汗水淋淋的孔祥东站起来,充满激动的心情对人们说:“今天的音乐会,不仅仅是给我老师的,而是通过这个活动向整个社会发出信息:要尊重和爱护知识人才啊!我还要告诉大家的是,明天,就是老师的47岁生日,让我们一起高歌:《祝你生日快乐》。”

  刹那间,几千人的观众在孔祥东的钢琴伴奏下,一起唱起那熟悉的旋律。这歌声像狂风,像雷霆,激荡每个人的心。多少人眼噙泪花,多少人默默祝愿,人们荡漾在爱的氛围里。

  当孔祥东脱出记者“重围”走出剧院大厅时,一批久候签名的听众迎了上去,把他团团围住。一位十五六岁的姑娘用力钻进了人墙,一下抱住了他的身子,“哇哇”直哭起来:“我太激动了,直想哭,哥哥。”一位步入古稀之年的遗传学家,带着早年去苏联时留下的已发了黄的柴可夫斯基肖像请祥东题名。青年诗人梁志伟,即兴创作了《你弹出了莫扎特的灵魄》,献给了祥东,那位刚从日本赶来的特殊听众孔祥东的母亲,还不停地擦着热泪:“东东,妈妈听出了,你的琴声在跟范老师谈话……”

  生日,成了永恒的“再见”

  病榻上,听完音乐会的范大雷,渐渐地合上了安详的眼睛,也许刚才过于激动,他,需要休息。傍晚,祥东拎着老师的生日蛋糕,周挺捧着47根色彩斑斓的蜡烛赶来病房为老师祝寿。可是,他们的老师再也没能醒来,未能品尝到学生买来的生日蛋糕,未能亲自吹灭那47根蜡烛,未能亲眼目睹学校刚刚送到的国务院通令嘉奖……终于,这位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钢琴教授,才踏进47岁生日的第27分钟,心脏停止了跳动。

  孔祥龙猛地扑向了范大雷的胸怀,捧起老师的脸,紧紧地贴了上去。泪水从指间不停溢出,他反复地喃喃自语:“他身上还是热的,还是热的呀!”

  3月16日上午,龙华殡仪馆大厅。范大雷的遗体告别仪式在这里举行。大厅内奏响了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奏鸣曲》。

  认识和不认识的人都来了,学生、护士、医生、病友、领导、专家教授、平民百姓,黑压压的一片,祥东站在最前排,他抬头望着让叔叔赶制的范大雷石膏遗像,再次陷入更深刻的心智遐想……

  范兄,你45岁那年,晋升教授作论文答辩时,因超负荷的工作劳累晕倒在考场,全体评委含泪为你画圈;

  范兄,当祥东为你办好赴美国讲学的全部手续时,你又拒绝:“我不能离开上音附中,还有学生要我带!”

  范兄,直至病危时,你还在床上折腾两手不停地在空中摇动。祥东问:“你在干什么?”你说:“啊,这个曲子我没有练好,一定要好好练,我是有力量的……”

  孔祥东扶着灵车,缓缓地缓缓地向火化炉走去,在诀别的最后一刻只说出:“范兄,多保重!”

????

Number : 7426 

Title :看树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45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交朋友有如欣赏一棵树,远看近观,各有巧妙。

  一棵树,若花不好看,也许叶子好看;花叶都不足观,也许枝干错落有致;花叶枝干皆不中看,也许它生长的位置很好,在蓝天的衬托下,远远地看起来,流露出几分美感。只要你肯去欣赏它,总可以发觉它的美。

  每个人都有其独到的一面。也许,他不是自己理想中的朋友,但经过正面的审视,却有值得自己学习与效法的长处。

????

Number : 7427 

Title :名人轶事

作者 :

出处《读者》 : 总第 145期

Provenance :《齐鲁晚报》

Date :1993。4。6

Nation :

Translator :

  简朴生活

  美国《时代》周刊的创办人亨利·鲁斯,虽拥有万贯家财,但人人的生活却十分简朴,外人简直无法想象。

  有一次,《时代》周刊芝加哥办事处的职员为亨利·鲁斯在旅馆订了一间套房,好让他能在那里更换正式的礼服,去参加一个政治性的晚宴。

  亨利·鲁斯听说那间套房要花54美元时,不禁抱怨:

  “老天呀,难道我就不能在洗手间更衣吗?”

  机敏的回答

  约翰·威克斯是英国十八世纪的一位作家和政治活动家。有一天,上议员桑得韦奇当众辱骂他说:“你将来不是死于梅毒,就是死于绞架。”

  威克斯答道:“那就要看我是拥抱阁下的情妇或是阁下的理论了。”

  半个指头

  乌克兰诗人塔·格·谢甫琴科,于1814年生于一个农奴之家。他后来虽然赎了身,却因为写了许多革命诗歌,被沙皇贬为士兵,流放到奥伦堡草原。他为人幽默而倔强,尤为傲视权贵。谢甫琴科喜欢随渔夫去划船,捕鱼后就到小酒店去闲坐。有一次在那儿遇见一位权贵,此人和他闲聊了一会儿,分别时,向他伸出手来,却只给了一个指头。”说:“当我向地位相等的人表示敬意时,我伸出全手;比我低一级的人,我伸出四个指头;再低一点的是三个指头;更低的是两个指头;对其他一切人则是一个指头;谢甫琴科笑道:“我是个农民,没有官位,怎么办呢?先生,我给你半个指头吧。”说毕,他将拇指夹在食指与中指之间,露出半个指头,向权贵伸出手去。

  李鸿章与“大杂烩。

  清末,李鸿章搞洋务,备宴回请洋人。席面在花厅里摆开。酒过一巡又一巡,菜上一道又一道,吃了几个小时,洋人不肯下席。总管对李鸿章附耳低言:“中堂大人,菜吃完了,怎么办?”李鸿章略一思索,说道:“把撤下去的残菜用大盆装着端上来,要加热。”总管满面含笑而去。不一会儿,一大盆热气腾腾的残菜端上来了。洋人纷纷下箸,都说好吃。一洋商问道:“中堂大人,你们中国有个奇怪的习惯,总是把好吃的放在最后!这好吃的菜叫什么名字?”洋人说的是蹩脚汉语,李鸿章虽然听懂了,但一时想不出一个恰当的名字,只好答非所问:“好吃多吃!”谁知这一下歪打正着,汉语的“好吃多吃”与英语的杂烩(hotchpotch)发音相近。

  此后洋人吃中餐,每宴必点此菜,不过再不是残菜混合,而是各种原材料的精心组合罢了。因为此菜肇自李鸿章,所以称之为李鸿章大杂烩。

  韩复榘轶事

  韩复榘任职山东时,在一次大会上,讲话稿极为文雅深奥。最后他讲:“一个人做事,先要决定他的大前题,没有大前题,那是盲目的。”稍微一停,打了一个比方:“譬如我骑的马,只有后边两个蹄子,没有前边两个蹄子,会走吗?”

  某年,山东省集中训练各中等学校教职员。开班时,韩复榘首先训话:“现在到班的,才不过三分之六七……大家再往前站,站到圆周率上。各位都是从文化里来,会念各国的英文,我这个人呢,大家都晓得,是一个武人,从小没有念过数学,纯粹是从枪杆里爬出来的。”

  山东省府一参议在政府办公,其夫人在家遣一仆人送一封信给丈夫。仆人行至大礼堂,适逢韩复榘在审理军法案件,每结一案,即令处决者站于左侧。这位仆人不知,亦站于左侧伫观。审案毕,左右将左侧站立之人犯捆绑,仆人亦被绑。仆人知不妙,便大呼曰:“报告主席,我是送信的。”韩连头也不抬,说道:“送信的也没好人,别废话。”于是一并拉上汽车载赴刑场。

  山东博平警察局长被人控告,韩误将博兴警察局长某拘至亲自审问,未审前先打军棍一千。某忍痛呼曰:“卑职有何罪?请主席明示!”韩将控告状掷下说:“你自己看看吧!”某接状视之,说:“报告主席,我是博兴县的警察局长,并不是博平的。”

  韩才恍然曰:“博平与博兴原来不是一县啊!”。

????

Number : 7428 

Title :欣赏生命

作者 :赵泽华

出处《读者》 : 总第 145期

Provenance :今天

Date :1993。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思考生命是从认识死亡开始的。

  最初见到死亡,我还是个没有经历过痛苦的天真的小女孩。

  一天,正在外祖父种满花草的院子里玩“扮家家酒”的游戏。我的小辫上插几杂蓝紫色的喇叭花,在忙着给自己准备午餐将呢土裹在葡萄叶子里做“饺子”。

  忽然,一阵惊天动地的哭声和悲怆的乐声传来,我愣了一下,飞快地跑出院子。一队长长的送葬队伍正缓缓从门前经过。小驴车嘎拉拉轧过石子路,车上停放着一口黑漆棺材,棺材顶部和四周堆放着素洁的花圈和用金银锡箔糊成的纸人纸马,还有一座精巧玲珑的纸房子和一架纺车。后面跟着一大群身穿白粗麻布孝袍的男人女人和孩子,他们脚蹬白鞋,头戴孝帽,腰间系着宽宽的白带子,女人们用手帕蒙住脸,唱歌似的长一声短一声地哭泣。

  我没有像其他小孩子那样追着队伍又喊又跳,就那么呆呆地站在路边,头上还插着几某蓝紫色的喇叭花。这事过去很久,我都不能够忘记,那乐声里所诉说的生命的秘密和悲凉,是那么深那么痛地开启了我小小的心灵。

  以后我长大。在20多年的生命里,先后亲眼目睹了外祖父、外祖母和母亲的死亡。他们三人是我最挚爱的亲人:母亲给了我生命,而外祖父、外祖母抚养了我。

  他们都曾在病痛中挣扎良久,然后默默离去,没有留下一句话。但他们今生所给予我的呵护和爱是那么久远地深植在我的生命中。十几年过去了,留在我心底的依然是一份抹不去的痛楚。

  19岁,在一场车祸中,我也经历了死亡,曾在生与死织成的暗夜里挣扎了7天7夜。当时医生告诉唯一守候在我身边的弟弟说我随时可能死去。17岁的弟弟不知如何准备后事,他只是哭只是不相信,不吃不睡一直守在我的床前。

  活过来以后才明白:死亡就是对这个世界毫无感知,没有爱没有恨没有快乐,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