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1563部分

读者十年精华-第1563部分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Nation:

Translator:

  儿子过了5岁,仿佛突然间的事,他开始嫌母亲唠叨了:你说的话太够了!我们大吃一惊,问他为什么这样说,他憋了半晌终于迸出一句:管得太够了!一个星期天的中午,他坚决不睛午睡,并要求我们去睡觉,让他一个人在另一间房中看电视。我意识到了什么,于是便满足了他的愿望。可是这一天我根本就无法安睡。电视音量过高还不是主要原因。儿子那边几乎一直在发出某种杂音。有时是嗵嗵的从沙发上甚至写字台上跳下的响声;有时是呀嗨嗨的习武声;有几回干脆就钻到我的床下,自以为轻手轻脚地翻找着他的宝剑、手枪之类……忍不住起来想干预一下,却见他正盘膝曲腿,双手合十,对镜模拟电视中人的修炼。只好悄悄退出。迷迷糊糊一觉醒来,好家伙─家中已是盗贼洗劫过一般:满地扔满书画、玩具、果壳还有面包屑;卫生间一地的水迹,厨房的剩菜被吃了一半,客厅也是满地狼藉;冰箱没关好,电视大开着,儿子自己却拱在乱七八糟的床上睡着了。

  以后我问他为什么喜欢那样过一个中午?他摇头。再问他是不是觉得那样特别开心些,他点头。为什么?

  反正是不要你们说我了。

  恍然。我不禁为那些个还不会以语言表达自己意愿的幻儿感到深深的委屈:表达他渴望的哭声换来的是多么笨拙的回报呀─要么是乳汁,要么是斥责,总之不太会有他真正需要的东西……

  然而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即使我们自己,能清楚表达自己的一切意愿,又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获得我们最需要的东西呢?

Number:5342

Title:活到老真好

作者:王鼎钧

出处《读者》:总第165期

Provenance:世界日报

Date:

Nation:

Translator:

  这几年和中国大陆上的老同学通信,知道他们早已退休,有人在退休时安排了第二职业,现在也交了出去。这给我一个感觉,我们那一代的确是过去了。

  这就是老。人握拳而来,撒手而去,先是一样一样搜集,后是一件一件疏散,或者如某此人所说,只剩下老妻老狗老酒。我发现大陆上的一些亲友对“老”完全不能适应,以致心中沮丧空虚,难以聊生。“革命哲学”是假设人在三四十岁的时候战死了,或是累死了,不料还有一段晚景颇费安排。

  我倒是写了许多信劝他们。我说老年是我们的黄金时代。人家说黄金时代是20岁,你想,20岁我们懂什么?懂得茅台和汾酒有什么分别吗?懂得京胡和二胡有什么分别吗?懂得川菜和湖南菜有什么分别吗?我说到了老年,人生对我们已没有秘密,能通人言兽语。当年女孩子说“我不爱你”,你想了一整年也想不出原因来,现在她刚要张口你已完全了解。我说上帝把幼小的我们给了父母,把青壮的我们给了国家社会,到了老年,他才把我们还给我们自己。

  我说年老比年轻好,一如收获比垦荒好,或和平比战争好。年轻时我们和命运对抗,到老来和解了。成年以前的我们是“危机四伏”,门外一步都是不可知,正所谓“如暗夜行走”。到了壮而行,手里有地图,心中有煎熬,天天“冰炭满怀抱”,灵肉冲突,义利冲突,群已冲突,哪有安宁。谢天谢地,总算老了,跳出三界,不列五行。还用得着自己拿鞭子抽自己的背吗?还用得着自己拿刀割自己的耳朵吗?再也用不着一夜急白了胡子、三天急瞎了眼睛,再也用不着“为伊消得人憔悴”。不喜不惧,无雨无睛。这段话,我的同学少年也听不进,他们说我是酸葡萄。

  老年最忌悔恨,悔恨伤身伤神。我有一篇短文劝人“不要悔”,流传颇广。悔恨的声音还是常听见,有人说他当年经手公款成亿成万,从未贪污,以致老来受穷。有人说当年官场争逐,他讲义气让一步,让他的好朋友升上去,结果“官大一级压死人”,一生受这朋友欺负,悔不当年把这厮一脚踹下去。有的老人后悔他以前做过的好事,往往变成很坏的人。中国民间有个词儿,谓之“老坏”,值得警惕。

  美国做学问的人在这方面也有见解。据他们说,许多美国老人眼见老人的福利日减,年轻人对老人的态度也越来越差,社会的道德水准在下降,于是认为社会辜负了他,甚至认为社会欺骗了他。这等人觉得他以前对社会贡献太多,太不值得,竟想在有限的余年做些坏事来“平衡”一下,以致老人的犯罪率一再提高。这消息扫尽老人的面子,那天我暗暗立下“最后一个志愿”,但愿能做个“不太坏”的老头儿。

  能活到老,真好。想想那些我喜欢的作家,曹植活了40岁,李商隐活了45岁,李贺不过27岁,徐志摩35岁,曹雪芹据说48岁。倘若举行民意测验,可以发觉人人嫌他们死得早。连曾国藩这样的人也不过只活60岁。我们的文章比曹雪芹坏,寿命比他长,有时间多看几遍《红楼梦》,多些体会,有机会多看到有关的考证和发现,长些见识,这就是人生的福份。

  值得看的景象越来越多,人所共喻。今天的电影拍得比当年精彩,今天的花也开得比当年灿烂,今天的年轻人比我们那一代青年漂亮,有照片为证。大概和营养、教育、风尚都有关系,说不定还加上遗传,这是写研究论文的题目。诸如此类,观之不足。

  60曰老。70曰耆。80曰耋。90曰耋。活到耄耄之年,最怕有长年卧床的疾病,自己苦,家人也苦,连医生护士也跟着受罪。这是老年的大问题。有几个中年人谈论“你愿意怎么个死法”,一位女士说,她希望在70岁那年被争风吃醋的男人从背后开枪打死。女人到了70岁还能使男人嫉妨得要死,这是何等抱负!被人从背后开枪打死,死前无恐惧,死时无痛苦(痛苦十分短暂),又是何等设计!所以这个答案得了第一─可望不可即。

  活到老,真好,可是也别太老,别真的成了满脸皱纹、一把胡子的初生婴儿。老了要能“舍”,能像佛家那样,欢欢喜喜地舍,该舍就舍,包括生命。在以后的老年福利法里,应该有一条“安乐死”。

Number:5343

Title:往事

作者:冰心

出处《读者》:总第165期

Provenance:冰心文集

Date:

Nation:

Translator:

  今夜林中月下的青山;无可比拟!仿佛万一;只能说是似娟娟的美女,虽是照人的明艳,却不飞扬妖治;是低眉垂袖,璎珞矜严。

  流动的光辉之中,一切都失了正色:松林是一片浓黑的,天空是莹白的,无边的雪地,竟是浅蓝色的了。这三色衬成的宇宙,充满了凝静,超逸庄严;中间流溢着满空幽哀的神意,一切言词文字都丧失了,几乎不容凝视,不容把握!

  今夜的林中,决不宜于将军夜猎─那从骑杂沓,传叫风生,会踏毁了这平整匀纤的雪地;朵朵的火燎,生寒的铁甲,会缭乱静冷的月光。

  今夜的林中,也不宜于燃枝野餐─火光中的喧哗欢笑,杯盘狼藉,会惊起树上稳栖的禽鸟;踏月归去,数里相和的歌声,会叫破了这如怨如慕的诗的世界。

  今夜的林中,也不宜于爱友话别,叮咛细语─凄意已足,语音已微;而那抑郁缠绵、作茧自缚的情绪,总是太“人间的”了,对不上这晶莹的雪月,空阔的山林。

  今夜的林中,也不宜于高士徘徊,美人掩映─纵使林中月下,有佳句可寻,有佳音可赏,而光雾凄迷之中,只容意念回旋,不容人物点缀。

  我倚枕百般回肠凝想,忽然一念回转,黯然神伤……

  今夜的青山只宜于这些女孩了,这些病中倚枕看月的女孩子!

  假如我能飞身月中下视:依山上下曲折的长廓,雪色侵围阑外,月光浸着雪净的衾,逼着玲珑的眉宇。这一带长廓之中,万籁俱绝,万缘俱断,有如水的客愁,有如丝的乡梦,有幽感,有澈悟,有祈祷,有忏悔,有万千种话……

  山中的千百日,山光松影重叠到千百回,世事从头减去,感悟逐渐侵来,已滤就了水晶般清澈的襟怀。这时纵是顽石钝根,也要思量万事,何况这些思深善怀的女子?

  往者如观流水月下的乡魂旅思:或在罗马故宫,颓垣废柱之旁;或在刀里长城,缺堞断阶之上;或在约旦河旁;或在麦加城里;或超渡莱茵河,或飞越洛玑山;有多少魂销目断,是耶非耶?只她知道!

  来者如仰高山久久的徘徊在困弱道途之上,也许明日,也许今年,就揭卸病的细网,轻轻的试叩死的铁门!

  天国泥犁,任她幻拟:是泛入七宝莲池?是参谒白玉帝座?是欢悦?是惊怯?有天上的重逢,有人间的留恋,有未成而可成的事功,有将实而仍虚的愿望;岂但为我?牵及众生,大哉生命!

  这一切,融合着无限之生一刹那顷,此时此地的,宇宙中流动的光辉,是幽忧,是澈悟,都已宛宛氤氲,超凡入圣

  万能的上帝,我诚何福?我又何辜?……

  二、三○夜,一九二四,沙穰。

Number:5344

Title:现在应该说了(上)─记中国的原子弹科学家

作者:虞昊应兴国

出处《读者》:总第165期

Provenance:科学画报

Date:1994。10

Nation:

Translator:

  1964年10月16日,这是一个永载中国史册的日子。当天下午3时(北京时间),新疆罗布泊上空的一声巨响,宣布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次相当于几万吨TNT炸药威力的核爆炸产生的地震波,绕地球转了好几圈,以至远在万里之外的国际权威─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地震观测台出测到了它的存在。如果从历史的角度去看,这次核爆炸在世界政治、军事格局中引起的震撼,在全球炎黄子孙心灵上引起的震撼,将是带有永久性的。

  先驱者

  1930年,清华大学物理系助教王淦昌考取了官费留学生,来到德国柏林大学深造。在这个世界物理学研究最前沿的大学,王淦昌以他对实验物理学的特殊兴趣和对科研热点的敏锐洞察力,在导师梅特涅的指导下辨识着现代物理学发展的新方向,并于1933年12月取得了博士学位。

  1934年4月,王淦昌博士乘船回到了灾难深重的中国,先后在山东大学和浙江大学物理系任教授。王淦昌身在落后的中国,却时刻关注着国际上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1937年,法国巴黎大学镭学院的居里实验室,来了一位中国留学生钱三强。他与王淦昌一样都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的毕业生。来到巴黎后,钱三强在约里奥─居里夫妇的指导下从事放射性研究。19461947年,钱三强与夫人何泽慧发动了铀核的“三分裂。”后来他们还发现了几率更小的“四分裂”现象。他们的这一工作被约里奥─居里夫妇认为是该实验室自二次大战结束以来最主要的成果之一。

  同在清华,比钱三强高一级的彭桓武,是个潇洒倜傥、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1938年冬,他来到英国爱丁堡大学理论物理系,投奔鼎鼎大名的玻恩(M。Born)教授做博士研究生。众所周知,玻恩在量子力学的发展中起了奠基性质的作用,并在德国最著名的格廷根大学建立一个学派,使该校物理系成了当时世界上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