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1327部分

读者十年精华-第1327部分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全是另一个人剧中的角色,这个人是不口吃的。这种办法一直挺灵!

  在自我暗示的作用下,一个人可以突然变得耳聋眼瞎。但这个人丧失视力不是因为视神经受损,而仅仅是由于大脑管理视觉的那个区域的机能受到扰乱。形成了一个病态性的抑制中心,使神经细胞长期丧失功能。它们不再接受传来的信号,也不再对它做出反应。这样的病人可以用催眠和暗示方法来治疗,并且可以一下子治好,使不明真相的人大吃一惊。

Number:4524

Title:蚂蚁社会一个等级森严的流浪王国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9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小王小龙

  蚂蚁,虽然人们常夸赞它们的勤劳、惊异它们的时常搬迁,但人们对它们所知甚微。有学者通过对生长在美洲中部的爱肯托蚁的研究,为我们了解这个神秘的社会,奉献了一把金色的钥匙。

  蚂蚁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王国,它至高无上的国王是一群蚂蚁中仅有的一只有生殖能力的雌蚂蚁,它的任务就是繁殖新的一代。它经常根据对兵蚁和工蚁的实际需要而不时调整自己的生育,用新的一代来增加王国的人口,壮大王国的军队。蚁王从不离开自己的窝巢一步。它的身体要比一般的工蚁长大78倍。它靠和工蚁的触角相接,吸收工蚁分泌出来的粘液,来获取分析本王国的一切情况,极其权威而有效地治理着它的王国。

  蚁王属下的战士兵蚁,一种没有生殖能力的雄蚁,它主要的任务是保护本王国的群体不受侵犯,担负整个王国食物的供应。食素的兵蚁采集树叶菜蔬,而另一部分食肉的兵蚁就靠捕掠其它的小昆虫等小生物以尽职守。蚁王属下的臣民工蚁,另一种没有生殖能力的雌蚁。它们的职责就是喂养服侍蚁王,照顾和抚养蚁卵和幼蚁,搬运兵蚁捕掠来的食物。

  在蚂蚁王国中,无论兵蚁或是工蚁,都是蚁王治下的忠诚的臣仆。它们始终如一勤勤恳恳、毫无怨言地尽忠职守。一旦蚁王死亡,它们就全体不战、不食而亡。用死来追随和报答自己衷心拥戴的至高无上的国王。

  蚂蚁社会一个流浪不定的王国。蚂蚁王国在蚁王的带领下永无休止的流浪休息流浪,从来不在任何一个地方居住超过三个半星期以上。在流浪的进军路上,它们总是一往无前,从不绕道而过。嘴尖齿利的兵蚁在前开路掠食。工蚁在中间簇拥着蚁王,背负着食物,维护着成千上万个尚未成年的幼蚁。一群蚂蚁一日的消耗是非常惊人的,在进军的路上,即使有一匹栓在桩上的活马,也会被王国的臣民们吃得皮毛不存。它们常常变换居住地并非全是为了食物。它们流浪的主要原因恐怕只有用蚂蚁的成长和生殖来解释。

  每过3040天(视蚂蚁的种类而定),蚁王就会用二天的时间生产2500035000个蚁卵。在这期间整个王国提前二天就停止进军,修筑窝巢,搜寻食物,等待新一代的诞生。过了三个半星期,新长成的蚂蚁就根据天生下来的安排,进入兵蚁、工蚁等各个阶层,在老战士的带领下立即熟练地执行自己的职责。于是在余下的三十天中不停地前进、掠食,每天只修造临时的房子,等蚁王的肚中又生成了新的一代蚁卵,整个王国就又停下来安营扎寨,从新开始以往所做过的一切。

  在一年的某个季节里,蚁王就会生产出一群带有翅膀的蚂蚁,它们就是未来的蚁王的候补人选。这些有生殖能力的蚂蚁成双成对地飞奔而走。可是它们的生存能力极差,受人及其它生物的残害,所剩无几。偶保残生的一对伴侣会在地上用嘴掘一小洞,雌蚁钻进去与雄蚁交配后,蚁王雌蚁就开始生育,雄蚁光荣地完成了自己一生职责,就悄然死去了。

  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靠臣民们辛勤的劳动,渺小的生命维持着它们这个等级森严的流浪王国。

Number:4525

Title:天葬

作者:蔡景峰

出处《读者》:总第9期

Provenance:《旅游天府》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我们进西藏之前,早就听说在藏族民间流行着一种奇特的殡葬风俗天葬。

  人死之后,要处理尸体。处理方法比较普遍的是土葬和火葬。还有一种水葬,是把尸体丢弃在河流或大海中,“葬身鱼腹”。当然,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民族还有比较特殊的殡葬仪式,如埃及的木乃伊、干尸等。而天葬,这种对尸体进行宰割处理的方法,在世界上则是十分独特的。

  据说,拉萨市共有三个“天葬”场。我们特意去探访其中最大的北郊天葬场。

  为了能见到天葬仪式的全过程,这天我们起了个大早,奔赴北郊天葬场。这是一座几百米高的小山头。在一片不大的平地上,有几个人在烧篝火。不多一会儿,山下的小路上陆续有人赶来了马车,停在山脚下。这是死者的家属送来了尸体。

  东方吐白,从事天葬职业的是几个藏族同胞,年龄约有三、四十岁,正在进行操作的准备工作。特别是要把藏刀磨力。不一会,天已大亮,有人指着山头上的岩石说:“那是什么?”

  我们顺着指头往上看,果然有不少小小的黑点,有的还在蠕动着。我们的向导告诉我们,那就是把死者带上天的使者秃鹫,俗话叫座山雕。大家感到十分奇怪,它们为什么都不飞走,为什么知道今天有天葬而伫立在那里等待一顿美餐呢?

  原来,天未亮之前,进行天葬的人已经给秃鹫发出了信号带酥油的篝火。秃鹫们看到阵阵浓烟,就知道“主人”在告诉它们:“今天不要出门,有任务!”

  太阳升起,我们才看清处理尸体的工作场所天葬台,这是一块约有二十多平方米的平顶大石头,正好在一个小山坡的边缘。说它是平坦的也不合适,它上面有好几个大缸样的坑,这是用来把骨头轧碎的石臼。天长日久,这几个石臼已经愈来愈深,它记载着天葬的悠久历史。到了上午8点来钟,进行天葬的师傅们理好衣服,手执利刃,健步走向天葬工作台。助手们将待剖的尸体安放停当,每一具尸体都用绳子捆着颈项,拴在那高处的石头上。三个师傅各负责一个尸体。他们不戴手套,也不戴口罩。

  师傅们走向尸体,首先把裹在尸体上的衣着脱去,把尸体所带的手饰和戒指、耳环等取下。第一刀是在头发周围用刀划一圈把整个头皮取下来。他们总是把头发留下来,也许这是留给死者家属的唯一“纪念品”吧。

  随后,师傅用利刀从后脑勺沿背部的正中线,一刀一直划到尸体的尾椎顶点,再由这一刀分别向四肢各划一刀。这样,就可以把四肢从关节处卸下来了,操刀师傅十分熟悉人体各部位肌肉、筋膜、骨骼等的结构,很快就把已经剥掉皮、去了肉的四肢离断,交给了负责砸碎的助手。接着,又进行破腹开胸。我们看到有一个师傅很熟练地从尸体腹腔中取出胆囊,又把胆囊划破,从中取出了几粒黄豆大小的胆石,于是与另一位师傅交谈着从尸体胆囊中见到的一些病变的情况。这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病理尸体解剖。另一个师傅把尸体的肺脏取出一块,看上去颜色不对,于是两人又讨论起来。他们指指划划,似乎在议论什么病是这个死者的死亡原因。

  这样边操作、边议论,大约到了10点钟,全部解剖切割工作完毕。在这个过程中,死者的家属不时地从临时休息处给师傅们送来酥油茶、糌粑以示慰劳。师傅们边干活、边吃喝,就像没有尸体解剖那回事,泰然自若。两个小时左右,解剖工作就结束了,助手们也已把砸碎的骨骼都拌上了青稞面。

  现在,平台上已经堆出三堆“产品”:一堆是拌了青稞面的碎骨,一堆是皮和肉,还有一堆是内脏。就在这两小时的操作过程中,我们看到山头上的秃鹫们有的鼓噪,有的一步步往山下蹭,还不时发出“呱呱”的怪叫,互相啄打着、扑腾着。它们是那样急不可耐地在等待着。

  就在这时,几位助手用帐篷布把内脏、皮肉二堆盖好,向我们传来命令,旁观者一律向后退出几十米以外,不准在平台附近围观。因为秃鹫怕见生人。

  一切安排停当后,一位师傅发出“呜呜”的叫声,于是一阵鼓噪,秃鹫争先恐后地向下俯冲,纷纷扑向那堆碎骨堆,啄食一口,就往后退。整个平台上都是蹒跚的秃鹫,有的抢到一口就躲到一边狼吞虎咽起来;有的则扑腾嘶叫,用锐利的爪子争相嘶打、抢食。

  不一会儿,碎骨被抢个精光,助手们又把盖着皮肉的那堆篷布揭去,秃鹫又是一阵鼓噪,呱呱乱叫。接着又把最后一块帐篷揭去,群鹫又纷纷扑向前去,你争我夺。有的把肠子拉得老长。这样一场紧张的战斗,大约半个多小时就结束。

  平台上的战斗结束以后,说明死者已经“升天”了,数百只秃鹫一只只胸前鼓起,蹒蹒跚跚向坡上走去。

  对于这种奇特的丧葬仪式,对我们这些从未见过的人,开始认为“太残忍”。平心而论,把尸体埋入泥土烂掉,或者用火烧成灰烬,也未必比这种剖割更“仁慈”一些。

  (原载《旅游天府》,本刊有删节)

Number:4526

Title:怎样知道对方在说“不”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9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曹务堂

  在交际中,人们面临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能够意识到对方在说“不”。这对旅居异国他乡的游客来说尤为重要。

  在土耳其,人们说“不”时总是把头往后仰,同时眼睛向上翻。然而,这个动作在美国却很象人说“是”的姿势。在许多国家,摇头表示“不”,但在印度的某些地方,慢慢地摇头反而是“好,继续说下去,我正在倾耳细听。”因此,游客欲想在异国进行顺利的交际,那就必须学会表达和理解“不”的信息。

  表示“不”的方式很多,下面列出六种。

  1.沉默。

  △当别人问到是否喜欢某个电影或某件服装时,沉默不语。

  △收到一份书面邀请后,不予回答。

  2.另有选择。

  △甲:你觉得这本书怎么样?

  乙:很好。不过我更喜欢……

  △甲:咱们何时会见?5点左右好吧!

  乙:四点半怎么样?

  3.拖延。

  △甲:你今晚能来吗?

  乙:今天不行,下次吧。到时候我再告诉你。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可是目前我没有时间。

  4.推托。

  △我将把此事提交委员会讨论,我本人不能决定任何事。

  △这东西确实很好,就是太贵了。

  5.回避。

  △甲:你觉得我的礼服漂亮吗?

  乙:有意思。(即不喜欢。)

  6.转移。

  甲:你多大啦?

  乙:你为什么问这个?你看我多大啦?

  有些表达“不”的方式,在各国却不尽相同,譬如在美国,对一个询问你若得不到回答,那就是对方的“不”;然而在英国,“等我考虑好之后再写信告诉你”这句话表示“不”。

  在不同的国度里,主人和客人之间的劝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