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第12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哪里?”
“都在我心里。”
反动派使出了最后一着,宣布将他“就地处决”。
“给我一张纸,一支笔。”
他接过来,昂然一笑,在纸上写下了这首就义诗:
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
自有后来人!
(原载《郑州晚报》,黄德辉荐)
Number:4408
Title:他们为什么没有成功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5期
Provenance:《青年一代》
Date:1981。4
Nation:
Translator:
考考对象
传说宋朝大诗人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为选佳婿,曾三考新郎。谁知当代也有不少姑娘加以效法,可惜由于试题太深,对方没被“录取”。请看发生在“征友服务台”的一则“考试”:
女:你在什么大学读书?
男:在××大学。
女:读什么专业?
男:读××专业。
女:学过高等数学吗?
男:学过。
女:××定理懂吗?
男:懂一点。
女:××化学懂吗?
男:不懂。
女:你们学的英语是什么大学的课本?
男:是交通大学的课本。
女:我这儿正好有一本交大编的英语课本第2册。给你,把14课读一遍!
男:真要我读?还是你读吧!
“考试”结果,当然不欢而散。一个不尊重别人的人又如何能为别人所尊重呢?
三次照会
女青年小吴,经《青年之友》服务组介绍,同青年美工结识恋爱了。刚接触时,她感到这位美工的才能、长相和家庭情况都不错,尤其是他那彬彬有礼的风度,刚见面就给姑娘留下了满意的印象。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在以后几次交往中,小伙子的举动却使姑娘“望而生畏”了。每次约会,小伙子总爱动手动脚,甚至在大街上搂着她,这使姑娘深感羞怯和不安。为此,小吴在反复思考之后,便直言不讳地向小伙子提出了“照会”。然而小伙子不仅不以为然,而且声称:这是“风度”、“美感”、“富有爱情色彩”,并且津津乐道地向小吴介绍外国电影镜头。这些不仅丝毫没在姑娘心里激起共鸣,相反在她火热的心头浇上了一瓢冷水。姑娘接连3次向小伙子婉言提出了国有国情、民有民俗的“警告”,结果都无济于事,反而落了个“不合时宜”的“雅称”。姑娘终于同他分手了。
“行情”多变
《青年之友》服务组成立1年来,发现在青年择友“行情”上有过3次“波动”。
去年8~12月,前来登记的青年都苛求于对方的身高。有些女青年要求男同志身材像“麦克”。有些姑娘自己只有1。5米出头,但都非要找1。7米以上的男青年。今年年初,一度盛行以具有“海、陆、空”条件的对象为吃香。有的青年在“本人要求”专栏里直言不讳地写明:“要求直系亲属中有海外关系(具有出国条件者更佳)”,“父母为落实政策的工商业者的对象可优先考虑”。最近一个时期,许多青年同志却又把要找“大学生”、“科技人员”列为第一个条件。对此,服务组的同志曾不解地询问过一位前来登记的女青年,她说:“找大学生时髦,寻科技人员吃香,如果自己不提这个要求,会被小姐妹讲‘不合时宜’。”
求全难成
有一位姑娘在登记表中填着:“希望对方身高1。8米左右,品貌应在一般之上,特别要求学识渊博(最好是研究生,起码是大学生)。家庭出身最好是高级知识分子,家中有住房。”后来这位姑娘来到“征友服务台”,对以上要求又做了补充:“气质要好,有一定风度,性格表面看上去要老实,实际上要爽朗、健谈。懂得应多些,爱好广泛些,处理问题应有主见、老练,家中人口少些,房子没有兄弟姐妹瓜分。”听了姑娘的这番描绘,服务组的同志真感到为难,大千世界,小伙子虽多,可上哪儿去找符合这些条件的“十全十美”的小伙子呢?
(琴惠摘自《青年一代》1981年第4期)
Number:4409
Title:合理地利用时间
作者: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出处《读者》:总第5期
Provenance:《解放军报》
Date:1981。8。27
Nation:苏联
Translator: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教育学家。他一生从事教育活动,长期担任校长、班主任,先后为700名学生做观察笔记,对这些学生进行了长达30年的“教育实验”。他先后发表的40多本专著、600余篇科学论文,对几十年的教育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概括。这里发表的是他给读大学的儿子的一封信的节录。
△首先并且最主要的,就是在听课时要善于赢得时间的积累。不善于听课就会使脑力劳动出现一些“突击”时期:考查(或考试)前几天,他就翻阅听课笔记,而到考查时则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要学会在课上就思考笔记,并且每天去钻研所记的东西,即使用两小时也好。坚持这样做的话,你就不会有突击日了。
△你要想有足够的时间,就要每天都阅读。你所阅读的一切,就是你用以治学的精神财富的积累,这个积累越雄厚,就越容易学习。
△要在清晨尽早开始一天的工作。我所完成的一切都是在早晨做的。30年来,我都清晨5点钟开始自己一天的工作,一直工作到八点。30本教育方面的书和300多篇其他学术著作,都是在早晨5点至8点写成的。
我建议你在早晨这一个半小时内从事最复杂的创造性脑力劳动,去思考主要的理论问题,钻研艰深的理论文章,撰写论文等。这样,你就不会看书看到半夜了。要把你的作息时间安排得能在10点半以前就入睡。这样可以消除疲劳。
△要善于在时间上把主要的内容安排得使它不致居于次要的内容之后。主要的内容每天都进行,主要的学术问题应当放在你清晨脑力劳动的首位。
△要善于给自己建立一种内在的刺激因素。脑力劳动中的许多内客并不都是有趣得使人很乐意去做。往往唯一有推动力的刺激因素就是“应该”。要善于聚精会神和关注到这种程度,使这个“应该”慢慢地变成“想要”去做。最有趣的总要留到工作末尾去做。
△你的周围有一个浩瀚的书刊海洋。要非常严格慎重地选择阅读的书籍和杂志。爱钻研和求知欲旺盛的人总是想博览一切,然而这是做不到的。要善于限制阅读范围,要从中排除那些可能会破坏学习制度的书刊。
△你周围有多种活动,既有科学小组,又有业余艺术小组,因此要善于表现出自己的坚定性。居于首位的不应是跳舞和休息,而应是劳动。要休息,我建议下象棋和阅读文艺作品。下象棋是在绝对的安静和注意力充分集中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这是调节神经系统,使思想条理化的极好手段。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琐事上。我指的是闲扯和白白地消磨光阴。常常有这种情况:几个人在房间里聊大天,1个钟头过去了,无所事事,谈话中没有产生任何有益的思想,而时间却一去不复返了。
△要学会赢得时间的储备。为此,就要习惯于记笔记和有一个好的方法。我现在备有近40本笔记,每一本供记录教育学中某个问题的一些新鲜的、但是转瞬即逝的想法。所有这一切将来都有用。
△在你深入思考所触及的各种事实、现象和规律的本质时,不要吝惜时间。你对问题考虑得越深入,你的记忆就越牢固。没有理解之前,不要试图去记忆,这会浪费时间。要学会并非阅读而是翻阅那些你已十分熟悉的东西,同时要防止浮光掠影地浏览那些你尚未理解的东西。
△如果同房间生活的所有人不能协商好严格遵守某些要求,则个人的脑力劳动就不可能顺利进行。因此,首先要商定在严格规定的时间内绝对禁止说话、争论和做各种破坏安静的事。
△脑力劳动要求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交替进行。科学著作要同小说交替阅读。
△要善于克服坏习惯。我指的是这样一些习惯,开始工作前闲坐15分钟或20分钟;没有任何必要地一页页乱翻那些明知不准备看的书:睡醒后在被窝里再躺15分钟,等等。
△“明天”是勤劳最危险的敌人。任何时候都不要把今天应该完成的某一部分工作拖到明天。要培养把明天工作的一部分今天完成的习惯。
△任何时候,一天也不要中断脑力劳动。暑假也不要扔下书本,每天都应当用各种珍贵的精神财富来充实自己。
(蒋建华、赵世平摘自《解放军报》1981年8月27日、9月10日)
Number:4410
Title:如此儿郎
作者:蓝士宝
出处《读者》:总第5期
Provenance:《北京晚报》
Date:1981。8。26
Nation:
Translator: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里3个形体骠悍的儿郎,姓甚名谁,且不提它。
一、老人需血
话说来自南口的一位姓周的老人病笃,患的是消化道大出血。
医院血库里仅存的1400cc的B型血全都给输上了。可病人的血压仍旧一个劲儿地跌落,血色素也降到了危险水平,大口大口的血块还在不断地从病人嘴里呕出……情况险恶,必须立刻做紧急手术止血。
血,现在关键的是血呵!
二、寄望于子
老人的三个儿子,几乎是轮番找着医生:
“大夫,我父亲可是残废军人,负过伤,流过血,身上还留着敌人的子弹呢……”
“大夫,医院可不能见死不救呵……”
“大夫,你们赶快解决血呀……”
是的,这的确是医生义不容辞的职责啊!可正值假日,除了值班医护人员外,到哪里去动员献血者呢?
这身强力壮的三个兄弟,似乎给医生带来了一线希望。说来也巧,哥仨居然全是B型血。医生兴奋地对他们说:“救命要紧,你们先给老人输点血吧……”
三、如此儿郎
医生一语未了,哥仨急忙答腔:“大夫,我们父亲有‘残军’,免费医疗证明,亲属给血,这……这献血费怎么算?”
“尽请放心,照章发给你们营养费,由民政部门开支,分文不少的。”3个儿郎面面相觑,沉吟良久。大哥究竟不愧为兄长,终于带头表了态:“大夫,我拉家带口的,身子骨坏了可是一家子的事呵,这血,我给不了!”
长兄有言在先,二哥也不含糊:“我正在筹备盖房,劳累奔波的,这血,我也给不了!”
老三说得更干脆:“我还没成家呢,身体垮了今后谁管我呀?”
四、回去动员
赳赳三郎,终于拿定主意:“大夫,我们都有具体困难,待我们回去动员动员,看谁愿意来。”
“可是,病情不容时间呀!”医生急了。
“那--那您就看着办吧!”说罢,他们大步流星,甩手而去。
四、怎么说呢
医院的求援电话急如星火。当飞驰的急救车带着鲜血而归时,不知这3位儿郎是否正在动员别人献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