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1109部分

读者十年精华-第1109部分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生的秘密后,便杀死了叔祖父,为外祖父夺回了王位。同时,他俩决定在母狼给他们喂奶的地方建立一座新城。由于在用谁的名字给城市命名这个问题上两人发生争执,罗慕洛杀死了烈姆,以自己名字的头几个字母(拉丁字母Roma)作城市的名字并当了该城的第一个统治者。这样,约在公元前754年建成了罗马城。为了感谢和纪念拯救罗马城奠基人性命的母狼,人们在卡皮托利丘上的神庙里立了一座母狼纪念碑,母狼也就成了罗马的城徽。公元十五世纪,又在母狼身下添了两个正在吃奶的孩子的青铜像。

  救援狗巴利纪念碑

  在阿尔卑斯山脉海拔两千米以上的许多地区,冬季长达8…9个月,暴虐的风雪常常封闭道路,使旅途中的人遇难。为此,人们就训练狗来协助救援迷路的人。在瑞士,有一种名叫森贝拿尔的长毛大狗,嗅觉灵敏,高大强壮,几个世纪以来,这种狗共救了数千人,许多狗都救过30…35人,其中救人纪录最高的是上世纪初一头名叫巴利的公狗。巴利共救过40个人,因此,在意大利、瑞士和法国有许多人知道它的名字。但是在救助第41个人时,它却险些丧了命。那是1812年,拿破仑军队在俄国大败后的溃逃途中,一名士兵在森贝拿尔山隘跌入雪坑,被积雪埋住。这时,恰巧巴利来此寻找遇难者,它把这名士兵从雪坑里拖了出来,用体温温暖他那冻僵的身体。那人苏醒过来,睁眼一看,身旁是一条蓬毛大狗,惊骇之中便拔刀向狗刺去……身负重伤的巴利艰难地回到驯养它的修道院。一位过路的商人要求把巴利带到伯尔尼治疗,全修道院的人都依依不舍地出来送行。后来,巴利的伤虽治好了,但它身体虚弱,再也不能去雪地救人了。1814年,巴利死了,它的遗体被制成标本,至今仍存放在伯尔尼的瑞士自然博物馆里。1899年,人们又在巴黎立了一尊巴利纪念像:底座上是一条森贝拿尔大狗,背上驮着一个紧紧抱着狗脖子的小姑娘。碑座上的题词是:“它救了40个人,被第41个人杀死了……”

  鹿纪念碑

  在希腊罗得岛的一个港口,远远就能望见岛上有两根高大的石柱,柱顶立着一雌一雄两头鹿,好象在迎送过往的船只和来客。罗得岛是爱琴海上的一个小岛,那里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整个小岛淹没在柑桔园和葡萄园的浓荫里,景色非常优美。可是,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使蛇在岛上大量繁殖起来,给居民造成很大威胁。人们再也不敢象古希腊人那样,赤脚或穿凉鞋在岛上行走,农民为了安全,只好穿长筒胶靴下地干活。尽管采取了不少灭蛇措施,但收效甚微。有人建议把鹿引到岛上来,让鹿的尖蹄把蛇踩死或赶走。于是,人们便从邻岛运来了良种鹿,使其在岛上安家落户,大量繁殖。过了一段时间,鹿果然不负众望,成了灭蛇能手。它们自由出入于灌木丛林,踩死赶走了不少蛇,使蛇的数量骤减,人们得到了安宁。为此,岛上的居民建立了这两座鹿纪念碑。

  天鹅纪念碑

  在日本本州岛的新泻,有一座小学生及其家长集资修建的天鹅纪念碑。原来,每年天鹅都从苏联的西伯利亚和北部地区飞到日本过冬,开春以后再飞回去。日本人很喜欢天鹅,总是设法帮助它们。1961年春天,一只患病的天鹅无法飞回去了,就独自留了下来,它得到小学生们的精心照料。他们在学校旁边挖了一个池塘供它戏水,还给它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奥杰塔。奥杰塔很快和孩子们混熟了,只要有人唤它,它就游过去,大胆地从孩子手中叨食吃,愉快地和孩子们一起玩耍。这样过了三年,奥杰塔不幸病死了。可是孩子们忘不了它,集资为它造了一座塑像。前来参加剪彩仪式的有苏联驻日本大使和孩子们的家长。他们在讲话中热烈赞扬天鹅,说天鹅不仅美化了日本的湖泊,培养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而且增进了人民之间的友谊。

  骆驼纪念碑

  骆驼素有“沙漠之舟”的美称,它不仅是人们在浩瀚沙海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而且还能向人们提供驼肉、驼奶、驼皮和驼毛。在苏联列宁格勒的高尔基园里,有一座俄国伟大旅行家普尔热瓦利斯基的半身像,像下卧着一头青铜制作的双峰骆驼,它是旅行家多年考察中亚细亚时的可靠伴旅和忠实助手。

  奶牛纪念碑

  近年来,荷兰每头奶牛的年均产奶量已达4000公斤,全国人均拥有的奶牛头数和奶制品的数量也居世界领先地位。他们培育出的荷兰奶牛产奶量高,是荷兰人的骄傲。因此,人们在荷兰北部弗利斯兰省的列兹瓦尔登市为奶牛立了一座纪念碑,底座上的简短题词是:“我们的妈妈。”

Number:3866

Title:法国香水和“特级鼻子”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53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法国香水誉满全球,目前在世界上销路最好、最有名气的五种香水都是法国货。

  有人说,法国的香水制造业所以能称雄国际市场,同法国人鼻子有关。嗅觉最灵敏的鼻子竟能分辨四千多种基本气味,信不信由你。据说全世界的香水业中有15个“特级鼻子”,100多个“一级鼻子”,其中百分之九十五是法国人的,且大多数是男人。而他们的祖先又多半和法国内陆鲜花遍野的山城格拉斯有渊源。

  格拉斯原来是专门缝制皮手套的小城,一百年前当地人发现手套已不为时髦人士喜爱,究其原因,是皮料有臭味。于是他们便开始生产用各种香料处理过的手套。这样,格拉斯渐渐成为香料商业中心。但如今世界香料中心的荣誉已不属于格拉斯,而由巴黎、纽约和日内瓦分享了。格拉斯市民的后代也散居各地,但是他们仍保持着嗅觉灵敏的传统特点。

  有“特级鼻子”称号的基拉德·古庇说,任何人的鼻子都具有同样的生理功能,而能表现出超常嗅觉特技的人是靠超常的记忆力。格拉斯居民世代配制香料,长期的训练使他们能够分辨香料的细微差别,形成超常的“嗅觉记忆”。

  制造香水和有芬芳气味的化妆品是一项大买卖,全世界每年的交易额高达数十亿美元。有人把配制香水的大师和著名作曲家相比,称他们是为人类的嗅觉“谱写”乐曲。

  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即使有特异功能的鼻子也好景不长了,美国现在已经出现了分辨气味的电脑。它们能比任何“特级鼻子”作出更加科学、准确的判断。

Number:3867

Title:刽子手与断头台

作者:王家宝

出处《读者》:总第53期

Provenance:外国史知识

Date:1985。8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近些年来,不少西方国家相继取消了断头台,废除了死刑。法国亦于1981年废弃了这种古老的酷刑,断头台成了历史的遗迹,刽子手也从此销声匿迹。

  刽子手世家

  1688年9月24日,一个名叫夏尔·桑松的青年继承岳父的衣钵,干起了刽子手的行当。刽子手是被人瞧不起的职业,他为什么要接泰山的班呢?原来这里面有段姻缘。桑松原是路易十四时代的一名军官,一次骑马不慎摔伤,被人救起送到附近一所房子里,由主人的女儿玛格丽特悉心照料。两人在接触中产生了爱情。伤愈后,桑松继续与姑娘热恋,至于恋人的父亲叫什么名字,做何事,他并不关心。可巧有一天,桑松途经“咸井广场”,发现玛格丽特的父亲正在绑一个受刑正法的强盗。原来他是刽子手,名叫皮埃尔·儒埃纳。心上人竟是刽子手的女儿!想到这里,年轻军官浑身直起鸡皮疙瘩。他思索良久,狠心与姑娘断绝了关系。然而……桑松终于又找上门去。为了这“不洁的爱情”,他丢官弃职,被上司狠狠地臭骂了一顿。一天夜晚,他试图携情人出走,但被儒埃纳抓住,后者直截了当说:

  “你要挽回名誉?谁能娶刽子手的女儿为妻呢?除非他本身也是刽子手,你玷污了玛格丽特的贞洁。你必须娶她,并且做我的助手,接我的班。否则,我就杀死她!”

  “为什么要杀死她?”

  “因为刽子手女儿最宝贵的财富莫过于贞洁。”

  爱情战胜了一切,桑松成了刽子手。

  后来,桑松的子孙也都相继做了刽子手。曾孙夏尔·亨利更是著名的“巴黎先生”(各地刽子手都有一个以城市命名的雅号)。在雅各宾专政末期,他曾把2;700人送上断头台,从而名声大噪。亨得的儿子杀人不多,只有360人。孙子不争气,竟把断头台送进了当铺,急得内政部长明令当铺老板火速“完壁归赵”,因为等着要处决犯人哩!

  桑松家族末代刽子手、1849年的“巴黎先生”去世后,由他的第一助手尼古拉·罗克坐上了这把交椅。桑松刽子手世家就此寿终正寝。

  约吉坦与斩首机

  法国大革命以前,当局对死囚处以车裂刑。这种刑罚极其残酷,令人目不忍睹。有一次,夏尔·亨利奉命处决一年轻囚犯。临刑时,犯人向恋人诀别,悲泣泣,声泪俱下。旁观者为之感动,一拥而上放了犯人,烧了刑具。其中一人对刽子手大声嚷道:“今后处决犯人要干脆利落,不要让人受罪!”

  有感于此,1789年12月1日,制宪议会议员、医生钓瑟夫·伊尼亚斯·约吉坦(1738…1814年),走上讲坛大声疾呼:采用新法,让犯人在瞬间无痛苦地死去。约吉坦左一个“人道主义”,右一个“恻隐之心”,慷慨激昂,陈词良久,总算博得了诸位议员先生的同情,议会通过决议:今后处决犯人不见血,改用绞刑。夏尔·亨利是第一个用绞刑送犯人归天的刽子手。这一天,他脱去传统的红衣,改穿一身有一排褐扣、卡腰的大褂,头戴高帽,把德法弗拉侯爵送上了绞刑架。

  一根绳索不能让犯人立即一命归天,约吉坦继续苦苦思索…

  1790年4月的一天,他偕同夫人去巴黎木偶剧院观看哑剧《埃蒙的四个儿子》,剧中有一机器飞快地砍下了一个布袋木偶的脑袋。

  几天之后,他又在制宪议会上侃侃陈词了。1791年5月3日,议会通过决议:今后处决犯人改用斩刑。为此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找来头号刽子手夏尔·亨利,问他是否用斧、剑斩首。回答是否定的,因为斧与剑力量不大,而且砍多了要卷刃。约吉坦听后更坚定了决心,一定要造出一台快速斩首机。

  约吉坦请来专做绞架的木匠吉东。后者提出的造价太昂贵,每台大约要5,600里弗尔(法国古货币)。于是,约吉坦又另请德国能工巧匠多皮亚斯·施密特制作。第一台斩首机问世后,先拿几只活羊开刀,获得了成功。为求万无一失,约吉坦等人又亲自监斩死人。刽子手动作麻利,斩首机刀起头落,但斩到第三个死人时,刀口卷刃了。已处于君主立宪制约束之下的国王路易十六听说后,召见了有关人员,建议把铡刀改成三角形,并亲自在图纸上修改起来。

  1792年4月25日,经改进的断头台第一次正式启用。头一个受刑者是个名叫尼古拉让·佩尔蒂埃的强盗。行刑当日清晨,罪犯“享受”完一支烟、一杯酒后,被五花大绑,蒙上眼睛,头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