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往他处,故而败露迅速,不仅成为阶下囚,而且断送了脑袋。
Number:29
Title:神秘的《蒙娜·丽莎》
作者:高凤桐
出处《读者》:总第11期
Provenance:《北京艺术》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名画失踪
1911年8月的一天,巴黎罗浮宫发生了一起惊人的案件:有人偷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
经过一番全面搜查,在一处楼梯下面发现了《蒙娜·丽莎》的镜框的玻璃。但是,这幅杰作本身,早已杳如黄鹤了。消息立即轰动了整个巴黎。
达·芬奇本是意大利人,这幅油画怎么会落到法国呢?有种说法是:画中人的原型意大利皮货商人的妻子蒙娜·丽莎死后,皮货商人打算续弦,没有接受达·芬奇这幅画像,《蒙娜·丽莎》也就留给画家自己了。1516年底,达·芬奇应法国国王的邀请迁居法国,住在巴黎西边二百公里的安巴斯古堡附近。次年,法王偶然见到《蒙娜·丽莎》,爱不释手,便以1。2万金币的高价买了下来。自1804年起,《蒙娜·丽莎》深居罗浮宫,被誉为罗浮宫的骄傲和无价之宝。
现在,就是这么一幅受人崇拜的杰作,突然不翼而飞了!
经过仔细检查,在镜框的玻璃上发现了四个指印。这个发现引起了法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核对指印的工作。在全国的火车站上、公路上和轮船码头上都散布了大批密探。接着,侦探们又来到彼得堡、伦敦、南美等地……
《蒙娜·丽莎》究竟落到何处去了呢?
“我爱她”
正在这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市,有一位名叫安东尼奥的画商,准备把他搜集的一套名画拍卖出去。为此,他在报上登了一则广告。有一天,他得到一封信,展开一看,顿时惊得目瞪口呆。
信中写道:
《蒙娜·丽莎》原是罗浮宫的宝物,现在已归我所有。……鄙人目前不愿索价,待见面后再行商定。
信上的署名是奥利威尔,地址是巴黎,邮政信箱十四号。
进行了长时间的通信后,一天晚上,一个衣杉褴褛,面黄肌瘦的青年男子来到安东尼奥的住处。
“我是奥利威尔。”他说。
“噢,你真有那幅画吗?”
“真有,《蒙娜·丽莎》就在我手里。”
“你要多少钱?”
“55万法郎。”
第二天早上,画商和他的朋友来到了奥利威尔住的旅馆,奥利威尔把一只破衣箱的假底打开,拿出一包用红丝绒包着的东西。
“她就在这里边。”奥利威尔热泪盈眶地说,“我们已经愉快相处很长时间了,我爱她,崇拜她,为她而骄傲。我因为怕她被人拿走,一直不敢出门,守候着她,已达1年之久了。……”
他们打开绒包,现出油画,对着那举世无双的《蒙娜·丽莎》的真迹看得发呆了。他们商定,明天晚上还在这间小屋里,把55万法郎交给奥利威尔。
安东尼奥离开旅馆后,立即来到了意大利警察局。当夜,警察便把奥利威尔所住的旅馆包围起来,以偷窃国宝的罪名逮捕了他。
奥利威尔承认,是他从法国罗浮宫偷走了《蒙娜·丽莎》。当警方审问奥利威尔究竟出于一种什么动机时,奥利威尔怀有深情地说了一句话:“我爱她。”
心中的秘密
随后,奥利威尔被引渡到了法国。犯人供认,他的真实姓名叫乔治,原是个流浪汉,酷爱文学艺术。后来经人介绍到巴黎的镜框公司工作,时常到罗浮宫里去,为一些名画配制镜框或镶嵌玻璃。
巴黎警察当局对乔治的房间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搜查。他们首先发现:在一个密封的小箱子里,有一个用极珍贵的红丝绒包扎着的小包,打开一看,里面有一札情书和一些俩人合影的照片。警察们认真地读着,细心推敲着情书的内容。这些情书是由一位少女写的,信的末尾署名:玛丽亚。
警察们凭着多年探案经验,一眼便看出“玛丽亚”的外貌与挂在罗浮宫的《蒙娜·丽莎》极为相似。
警察局又提审了乔治。当乔治一见到那红丝绒包的一札情书和玛丽亚的相片,顿时热泪夺眶而出,痛哭不已。接着,他开始向审讯员陈述了一段非常吸引人的罗曼蒂克情史:
两年前的一个仲夏之日,在巴黎一条最繁华的大街上的一家跳舞厅里,一位举止文雅、含情脉脉的少女,在和一位年轻的绅士翩翩起舞。他们相识不久,已是一见钟情了。突然,在拥挤的舞池里,这位文雅的少女被人刺伤了,凶手已经逃之夭夭。他的舞伴、年轻的乔治立即为这位少女进行包扎。
“先生,这位姑娘是谁呀?”人们纷纷问年轻的绅士。
“我也不知道,”乔治一边用两臂把她抱起向着大门走去,一边答道,“我从来没有见过她。但是,在我的心目中,她有一个名字,我管她叫--蒙娜·丽莎。”
乔治把这位貌似“蒙娜·丽莎”的少女送进了贫民医院。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乔治守候在她的身旁,渐渐地他们之间产生了爱情。玛丽亚是个舞女,无依无靠,伤愈出院后,就和乔治同居了。后来,玛丽亚突然病逝,这种牧歌式的梦境顿时破灭。
乔治由于思念玛丽亚,就到罗浮官去,他一小时又一小时恋恋不舍地留连在达·芬奇的这幅不朽杰作面前,暗暗流淌他的孤寂思念之泪。后来,由于他时常到罗浮宫去装配镜框,这样他便时常和“她”相见了。
看到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就想起了他的“蒙娜·丽莎”。久而久之,他那孤寂无告的心田里,便起了一个非常可怕的念头:他要永远和“她”生活在一起,一分钟也不能分离。
于是,他就把“她”从墙上取下,用他的衣服把“她”包住,轻轻地走下楼梯。……
乔治陈述完了这段隐情后,已经泣不成声了。他的恋爱故事,在巴黎市民中引起了深切同情。虽是这样,法庭仍然判了他1年又半个月的徒刑。
尾声
乔治被宣判以后,《蒙娜·丽莎》就被意大利政府接收了去。在《蒙娜·丽莎》当众迁往她在数百年前首次陈列过的地点乌菲齐陈列馆那一天,佛罗伦萨的街道两旁人群拥挤,在她经过的时候,人们纷纷向她鞠躬致敬。
在巴黎,博物院长马赛尔公开发表讲话,指责意大利有存心占有这幅名画的野心;意大利外交部长连忙向法国大使提出保证,决定把这幅名画送回法国。
当这个决定在佛罗伦萨宣布出来的时候,当地民众立即以疯狂的暴动相报。在一小时内街道上就聚集了大批群众,市政府连忙派武装军警守卫在陈列馆四周。但是他们无法阻止那些疯狂了的佛罗伦萨市民同《蒙娜·丽莎》作最后一次会见。在4小时内,就有4万多男女冲进这个陈列馆,打伤了几十名警卫,但是,《蒙娜·丽莎》本身却一点也没有受到损害。
这次暴动,提前了《蒙娜·丽莎》离开意大利的日期。12月末的一天,“她”便当着意大利外交部长和几万民众的面,由意大利美术学校校长移交给法国政府。
至此,20世纪初最大的一次美术风波结束。《蒙娜·丽莎》又回到了罗浮宫,以她那神秘的微笑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参观者。
Number:30
Title:侏儒的命运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1期
Provenance:《世界之窗》
Date:1981。5
Nation:
Translator:
全世界大约有80万侏儒。侏儒和巨人构成了人类体型上的两个极端,然而他们的命运却没有多大差别。
历史与现实
还在人类发展史上的蒙昧时期,侏儒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无论是非洲或美洲的传说,还是亚洲或欧洲的神话,里面都有对“小人国”的描述,而且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神话传说中所讲的“小人国”,就是人们对生活在远古时期的矮小居民的生动描绘。探险家、人种学家和当代科学家的最新发现常常证明这些传说是可靠的。许多科学家甚至坚持要证明在古代欧洲确存在过“小人国”,只是由于人类身材不断增高,“小人国”才在欧洲逐渐消失。
几个世纪以来,侏懦一般都作为帝王的玩物,在宫廷中扮演着小丑的角色。然而,他们中间还是出现了许多伟大的人物,有的确实受到人们的尊重。
著名的匈奴王阿提拉,这位在历史上曾使西方惊恐万状的人物,一些历史学家在谈到他时,都把他说成是个侏儒。
中世纪著名的法兰克王查理大帝,有一个儿子就是个侏儒。尽管这个“小驼背”(当时人们就是这样称呼他的)身材非常矮小,然而当他竭力反对他父王的时候,却赢得了国民的普遍钦佩。当他父王得知“小驼背”的阴谋后,就把他关在普鲁姆修道院。据说后来老国王还是不断地和在押的儿子商讨问题。
波兰国王拉迪斯拉斯·布比特利斯也是一个小个子,但他聪明绝顶,很有文化修养。1305年,由于他那公认的军事才能,他成了第一个打败在当时被认为不可战胜的条顿族骑士军的君主。
“汤姆·布斯将军”
在近代文明社会里,有的侏儒受到迫害,有的侏儒比较得势,然而不管怎样,他们总是使人们感到好奇。
在古希腊,人们为了保证人种的纯正,竟把侏儒列入杀戮之列。后来的希特勒也是这么干的。
19世纪初,欧洲出现了一股异乎寻常的侏儒热。以至于自然成长的侏儒满足不了需求。当时在交易市场上,侏儒极能招徕顾客,为此,一些商人老板专门买一些小孩,把他们“加工”成小矮人,以代替真正的侏儒。
菲勒斯·泰勒·巴纳姆是一个天才的马戏大王。他一生奔波于世界各个角落,专门寻觅稀奇古怪的人。1844年,他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布里奇码头上碰上了一个身高只有64厘米、体重只有8公斤的侏儒。巴纳姆马上雇用了他,然后把他带到了纽约。在一个星期内,就有3万多来自社会各阶层好奇的人排队观赏这位侏儒。巴纳姆又给他取了一个“汤姆·布斯将军”的美名。在周游了美国大陆后,他们一起乘船前往欧洲。到了伦敦,雾都的各大报纸都在第一版上刊登消息。在伦敦期间,这位“汤姆·布斯将军”时常出入于白金汉官,受到维多利亚女王和王室的款待。
“征服”了英国之后,“汤姆、布斯将军”又载誉来到巴黎。路易·菲力浦国王和王后立即召见了他。
后来,“布斯将军”爱上了一位名叫拉文嘉·沃伦的侏儒小姐。1865年这对情侣在纽约圣公会大教堂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当时,光是请柬就发了二千多份,可谓盛况空前。连当时的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也向他们赠送了极为精致的礼物,而且事后还多次邀请这对矮小夫妇到白宫做客。“布斯将军”成了百万富翁。他在自己的声誉到达顶峰之时,就引退了。从此,人们再也没有在博览会上见到过这位“汤姆·布斯将军”。
每况愈下
历史发展到今天,侏儒的处境变得更为可悲,他们和正常人之间形成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