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第10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遭羞辱新郎子悬梁自尽
那么,这名凶残刁狠的六指人是谁呢?合家大小在听完亚珍的诉说之后,都怀着悲痛而愤怒的心情,搜肠刮肚地寻觅可能作案的对象,排来排去,终于想到了一名重大嫌疑犯。原来,同村中有一个名叫阿狗的六指人,此人一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终日依靠东挪西借,甚至小偷小摸混日子,当地乡亲们提到此人,没有一个不摇头的。此番新郎阿顺遭到六指窃贼残害,不是阿狗又是谁呢?!
阿顺父母在同乡邻父老进行磋商之后,当天便赶到县衙门鸣鼓呼冤,向知县大老爷申诉了独子阿顺在新婚第一夜惨遭六指窃贼凶杀的经过,并告发了同村六指无赖阿狗的种种劣迹及其作案的嫌疑。知县一听,连忙派衙役将六指人阿狗拘捕,当堂刑讯。
知县问:“阿狗,你可知罪?”
阿狗跪着回答:“青天大老爷,小人委实不知又犯了何罪!”
知县沉下脸来又发问:“大胆歹徒,你难道不知同村阿顺夜被盗贼残害之事?”
阿狗又答:“老爷,小的今晨听说了。小人平常虽有不是之处,但确实同此案无关。昨夜,小人喝下半斤黄酒后,在村前破庙里酣睡了一夜,的确没有随便乱走!”
这时,知县拍了一下惊堂木,厉声喝问:“大胆,你可知道,阿顺的惨死乃是六指人下的毒手?举起你的双手,看你还敢抵赖不成!”
阿狗一听,只得将双手举过头顶,但嘴里仍在哆哆嗦嗦地说道:“大人,你可要明察啊!小人午前听村里人说,杀害阿顺的凶徒是右手生的六指,可小人的六指是生在左手上的……”
知县听到这里,扬起双眉,大声呵斥道:“大胆刁徒,什么右手左手的,明明是你这凶徒存心狡辩!看来,不动大刑你不会老实招供。”随即下令:“先打他六十大棍!”
衙役们立刻将阿狗撂倒在地,抡起火漆大棍,狠狠毒打。不一刻,阿狗的臀部皮肉已狼藉不堪。六十还未数到,阿狗便连连讨饶,大叫:“请大人住手,小人愿招!”原来,这阿狗平素是好吃懒做惯的,吃不得半点皮肉之苦,大棍一举,已吓得魂不附体,好在光棍不吃眼前亏,先自讨饶再说。于是,阿狗上气不接下气地承认,阿顺是他杀的,为的是盗窃财物。接着,又根据上午在村里听到乡亲们叙述的有关阿顺如何被杀的经过,胡乱编上一通,算是作案的经过。
知县一听,反正阿狗供认的与阿顺家指控的情节八九不离十,便当堂命令文案,起草了一份判决书,再令阿狗在上面打上指印,旋即将他打入了死囚牢。
根据大清律例,阿狗杀人谋财又奸占人妇,应处以“斩立决”,“斩立决”者,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处以死列,立即执行。在作出这一初审判决后,知县又将案情及处理意见呈报知府;知府划圈后又转呈省巡抚衙门。这批上司见到案犯阿狗一贯作恶,是个害群之马,且又供认了作案经过,根本未加细问,随即批复允准。于是,当年秋天,六指人阿狗就以杀人凶犯的罪名,成了刀下之鬼。
按理说,六指人阿狗被判处死刑,阿顺惨死的悲剧便算有了结果。然而,这幕悲剧却在阿顺家里继续蔓延着、扩大着。新娘亚珍,这个自小在封建礼教熏陶下长大的善良姑娘,眼看新郎惨死,自己又遭到窃贼的污辱,感到再也无脸见人,于是,她本着“嫁鸡随鸡,嫁犬随犬”的封建传统道德,在一个夜深人静之时,抽出一条白绫带,在凄冷的新房中悬梁自尽,希图以自己的殉节,以表白自己对夫君的坚贞;又不久,新郎阿顺之母,也在极度悲痛之中,步了媳妇的后尘,上吊自杀。因为在当时的世道中,奉行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习俗。这位饱经风霜的老妇,眼见自己的独苗新婚夭折,媳妇又自尽,意味着自家“断了香火”,如今活在世上还有什么意思呢!这样,又多了一名悲剧的牺牲品。
奇中奇邻省又现六指人
套中套客商巧计赚真凶
六指人阿狗被处决后,乡亲们对阿顺家连续出现的悲剧,自然痛惜不已,感慨万千。岂料,数年之后,这宗早已结案的凶杀案,突然又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原来,阿顺家所在的村上,有位乡邻一惯以经商谋生。不久之前,他带着一名帮手由浙赴闽,打算贩点福建土特产来浙江销售。在福建某县城的旅店中,这位客商忽然听到一位汉子也操着浙江口音,便上前叩问,果然是位同乡,于是,油然而起一股“他乡遇故知”的情感,分外亲热。两人就在同一客店下榻,拉起家常。攀谈之中,这位同乡突然向客商问起:“听说几年前吾乡有一新郎被杀之案,不知作案凶手已被逮捕了没有?”客商答道:“这件冤案早就了结了,杀人凶犯也已伏诛多年。”这话出口后,只见这位同乡面露喜色,客商心中犯疑,就对他细加观察。次晨起身洗脸时,只见此人动作很别扭,总是不肯顺当地使用右手,客商好奇,便仔细地盯住他的右手,一看吃了一惊,原来此人右手生有六指。客商暗自思忖:据说扼死阿顺的凶手其右手生有六指,难道凶手是此人不成?!于是,机敏的客商设法寻根刨底,但表面上装着若无其事的神态,随口发问道:“老兄对此案如此关心,看来还是知道一点情况的。如今,反正此案早就有人抵罪,同我说说又何妨?”这位六指人见到老同乡如此热心地问起几年前的旧事,心想案件早已了结,再说身在千里之外,他也奈何我不得,于是,也就放松戒备,有恃无恐地吐出了真情:原来,这位六指人与新郎阿顺家仅仅相隔一村,阿顺成亲那天,原想到阿顺家去偷点财物消受一番。见到屋内红烛高烧,人声鼎沸,就先自藏到屋后厕所中,不料冤家路窄,碰到了阿顺,于是,他贼胆包天地勒死新郎,再混到新房内同新娘恣意行乐,但心怀鬼胎,便趁拂晓之前,窃得新娘首饰逃之夭夭。他知人命关天,当时就远去他乡,一直跑到福建落脚谋生。在讲完这段经历后,六指人又说:“多年来,我一直不敢返回故土,这次幸遇老乡,本想探一虚实。您既将此案处理经过不吝赐告,我也将实情奉告,还望老乡亲多加指点,多多关照。”客商一听,也就顺水推舟地连连点头,还指天发誓:“既然仁兄如此信重,敝人决不将此事泄于他人,否则,不得好死!”说过之后,客商明里同这位六指人继续谈谈笑笑,友好相处,暗中抽空,密遣随行帮手火速赶到当地官府呈报。
当地官府闻讯,立即派人赶到客店,将这位六指人凶犯捕获,经当地官衙审讯,这位真正的杀人凶手不得不供认了他的严重罪行。
六指人落网后,因此大案发生在邻省浙江,福建省的巡抚衙门便呈文具奏朝廷,并将此案按例移至浙江核办。这名漏网多年的杀人凶手被解到浙江之后,经过“熬审”属实。被判处死刑,得到了应有惩处。直到这时,当年新郎阿顺被杀的冤案才算真正水落石出。
Number:3817
Title:柯姑娘为慈禧画像
作者:刘桂林
出处《读者》:总第52期
Provenance:故宫轶事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十九世纪初年,有位美国小姐柯姑娘(清宫俗称,其汉译名应为“卡尔”),曾为慈禧太后画像。这在世界绘画史上,可以说不值一提,然而通过柯姑娘画像一事,对于了解慈禧其人,却很有帮助。
对于外国的东西,慈禧曾标榜说:“只要我活着,总不许学外国。”然而,就是同一个慈禧,不只在宫廷里使用洋货,而且请了美国画师为她画像,以令世人“瞻仰圣容”;对这些于她自己有利的事,她就毫不计较了。
按照中国古代的习俗,人死后画像,供后世子孙祭祀之用。这就难怪美国驻清朝公使康格的夫人进宫觐见、意欲推荐美国画家柯姑娘为慈禧画像时,慈禧“面现惶惑之容”了。但当慈禧听说画像还要送往美国圣路易斯赛会,俾美国人均得“瞻仰”仪表,她又感到这是不能轻易放过的好机会。当康格夫人离去后,慈禧急不可待地询问:画像时“为什么要我坐着?”“别人能够代我坐吗?”“是不是每天都要穿一样的衣服,戴一样的首饰珠宝?”“几时可以画完?”等等。数日后,庆亲王奕奏请慈禧,要她定画像日期。当时,慈禧喜形于色,立即答道:“我明天回信。我要挑选好日子,不愿用一个坏日子起头画我的像。”早朝之后,慈禧亲自翻阅历书,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六月十五日,在美国公使康格的夫人陪同下,柯姑娘带着画布、工具来到颐和园。这位美国丹青女史满面春风、谈吐得体,慈禧见了十分高兴。在乐寿堂不拘礼节地相见之后,慈禧便走进卧室,换了一件周身绣有紫色牡丹的衣裳,披了一块寿字嵌珠的花巾;头上一边戴的是玉蝴蝶,一边戴的是鲜花;手上戴着玉钏及玉护指。这时柯姑娘已张挂好画布,打开了画架,手托调色板,待慈禧太后入房坐在宝座上,就开始画像。
由于久坐,慈禧感到惫累,第二天早朝后只坐了十分钟,就声称不能再坐,也不耐烦了。她想出了由别人替坐的办法,即画衣服首饰时由别人穿戴好替坐,画面貌时自己再坐。画师拗不过慈禧,只能依从。此后,慈禧不过在画脸时坐过几次,其余部分均由裕瘐的女儿容龄和德龄代坐完成,不准他人传观。
画像进展甚慢,到七、八月间,慈禧更厌烦了,多次叮问:“几时可以完工?”甚至说:“我不画这像了”,“我已经坐够了”。更可笑的是,对于绘画一窍不通的慈禧,当看到画像上把珍珠画成白、青、淡红等不同颜色时,就断定这个像不会画好,根据是:珠子的颜色原本是白的。殊不知,画像上珠子的颜色不同,是光线反射的结果。慈禧执意说:“我只知道珠子是白的。”
冬去春来,第二年二月画像即将完工。慈禧在钦定收工吉日前一礼拜看到了画像,又发现画像脸上一边黑一边白,很不高兴,当即谕令传知柯姑娘改成一样的颜色。画师竭力争辩,但拗不过慈禧,不得不改动。
经过将近一年的时间,来自大洋彼岸的丹青柯女,一连为慈禧画了四幅画像。1904年5月,画像全部告成之日,慈禧遍请外国使节夫人,在颐和园举行游园赏画会,自我陶醉了一番。其中一幅慈禧油画像今藏于故宫博物院。该画的右下方,有柯姑娘(卡尔)亲笔签字:“KateCarl”,并署有“1904”阿拉伯字样。另一幅经过装饰之后,专程护送美国中部城市圣路易斯参加赛会;赛会结束后,运抵华盛顿。1905年1月15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白宫亲受画像。其后,这幅慈禧油画像便由美国国家博物馆收藏起来。其余两幅至今下落不明。
Number:3818
Title:意林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52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有位青年时常对自己的贫穷发牢骚。
“你具有如此丰厚的财富,为什么还发牢骚?”一位老人问。
“它到底在哪里?”青年人急切地说。
“你的一双眼睛。只要能给我一只眼睛。我就可以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