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第10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Number:3525
Title:好歹凑到一起了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47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爸爸,你是哪里生的?”
“斯德哥尔摩。”
“妈妈,你呢?”
“哥德堡。”
“那我是哪儿生的呢?”
“卢列奥。”
“真不容易,我们好歹凑到一起了!”
Number:3526
Title:祖孙俩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47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祖父和五岁的孙儿聊天,说:“我象你这样大的时候根本没有电视看。”
孙儿问:“那么你不乖的时候,你妈妈不许你看什么?”
Number:3527
Title:中学影视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47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课堂提问:《哑女》、《哑姑》
老师来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班主任:《垂帘听政》
数学课:《R4之谜》
化学课:《精变》
语文课:《老北京的叙说》
外语课:《天方夜谭》
美术课:《赤橙黄绿青蓝紫》
生物课:《血疑》
自习课:《大闹天宫》
考试前:《顾此失彼》
考试后:《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宣布成绩:《悲惨世界》
家长会后:《今夜有暴风雪》
转学后:《勿忘我》
Number:3528
Title:牙科病人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47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某人牙痛,去看牙医,怕得要死。牙医为使他安静下来,递给他一杯威士忌。那人一口喝光,再来一杯。“好啦”,牙医说,“不怕了吧?”
“对,”病人咆哮说,“我倒要看看谁敢碰我的牙齿!”
Number:3529
Title:分辨轻重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47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玛丽,橱里那些糖果是不是你吃了?”母亲严厉地问她。
玛丽思索了一下,问妈妈道:
“说谎和说实话,那样罚得重些?”
Number:3530
Title:足球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47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母亲:喂,把你的足球送给那个没有爸爸的可怜的小男孩好吗?
儿子:我们不能不给他球而把爸爸给他吗?
Number:3531
Title:孩子们的希望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47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爸爸的大手变小,使他不能打我。
有一架戴在手腕上的电视机,爸爸不让看,我照样能在被窝里看。
脑门上有一扇门,需要的时候,我把知识都取出来。
成为地球上第一个不死的人。
Number:3532
Title:咄咄逼人的幽默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47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在一次大会上演讲。他的演讲尖锐,幽默,锋芒毕露,妙趣横生。女速记员时而在速记簿上写着:“笑声”、“掌声”、“暴风雨般的掌声”。
忽然有人喊道:“您讲的笑话我不懂!”
“您莫非是长颈鹿!”马雅可夫斯基感叹道,“只有长颈鹿才可能星期一浸湿的脚,到星期六才能感觉到呢!”
“我应当提醒你,马雅可夫斯基同志,”一个矮胖子挤到主席台上嚷道,“拿破仑有一句名言:“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差!”
“不错,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差。”他边说边用手指着自己和那个人。
诗人接着回答条子上的问题。
“马雅可夫斯基,您今天晚上得了多少钱啊?”
“这与您有何相干?您反正是分文不掏的。我还不打算与任何人分哪”!
“您的诗太骇人听闻了,这些诗是短命的,明天就会完蛋,您本人也会被忘却,您不会成为不朽的人。”
“请您过一千年再来,到那时我们再谈吧!”
“马雅可夫斯基,您为什么喜欢自夸?”
“我的一个中学同学舍科斯皮尔经常劝我说:‘你要只讲自己的优点,缺点留给你的朋友去讲’。”
“这句话您在哈尔科夫已经讲过了!”一个人从池座上站起来喊道。
“看来”,诗人平静地说,“这个同志是来作证的。”诗人用目光扫视了一下大厅,又说道:“我真不知道,您到处在陪伴着我。”
一张条子上说:“您说,有时应当把沾满‘尘土’的传统和习惯从自己身上洗掉,那么您既然需要洗脸,这就是说,您也是肮脏的了。”
“那么您不洗脸,您就自以为是干净的吗?”诗人回答。
“马雅可夫斯基,您为什么手上戴戒指?这对您很不合适。”
“照您说,我不应该戴在手上,而应该戴在鼻子上喽!”
“马雅可夫斯基,您的诗不能使人沸腾,不能使人燃烧,不能感染人。”
“我的诗不是大海,不是火炉,不是鼠疫。”
Number:3533
Title:卷首语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47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顷接读者来稿,内附一短信,有这样几句。
我今天寄出这份稿件,心情是矛盾的。我很想它被采用,让更多的读者来欣赏;但又惋惜它会占去一些版面,使我失去机会阅读另一篇佳作……
说本刊篇篇是佳作,未免言过其实;但读者对刊物的企求和热望,确实把我们感动了。
这一期登了一组短篇文学作品,文字都不长,但有容量,有感情,有特色,值得细细品味。
《长相知》写的是两位知名人士的恋爱故事,但文章更要告诉读者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友谊、理解、尊重,和他们对事业的献身。
《上一课又一课》是一个诙谐故事。内容近于荒诞。我们把它呈给年轻的父母和他们那正在努力“成龙”的孩子。
孰为佳品,孰为庸文,盼来函赐教!
Number:3534
Title:邱吉尔生日宴会上的枪声
作者:汤普森
出处《读者》:总第47期
Provenance:书林
Date:1985。2
Nation:英国
Translator:晓理
1943年11月12日,丘吉尔搭乘英国“里纳翁”号战舰离开不莱茅特港踏上赴开罗的旅途。当时已决定召开德黑兰会议。陪同首相的还有几乎所有的行政负责官员。蒋介石夫妇、埃西莫夫将军和罗斯福总统也同一天抵达开罗。他们在非常亲切的气氛中进行了会晤。军队在各处巡逻并检查来往行人,为他们采取了无懈可击的保安措施。会议期间或会议以后均没有发生任何麻烦。
在开罗,我们通过暗探了解到,大批的纳粹特务已麇集到德黑兰,企图暗算盟军领导人,特别是丘吉尔先生。我对纳粹特务的破坏计划毫不感到惊异。对我们来说,这算不上什么新情报,更何况我们有能力挫败他们的阴谋。我们的坐机在德黑兰机场降落后,我从使馆的武官那儿了解到一些安全措施。他告诉我,他们正密切监视着纳粹特务的活动。尽管如此,袭击首相的危险依然存在。
“德黑兰会议”在苏联使馆举行。会议进行了几天,讨论了许多重大的问题。敌人在会议期间企图制造混乱,但被挫败了。我不知道什么原因使一位盟方领袖(我不愿意说出他的名字)的私人秘书变成了纳粹的走卒。纳粹拉拢他并用英国银行的几十万英镑的现金收买了他。他的任务是在会议室安放定时炸弹。当时,且不说携带定时炸弹进不了会议室,就是一根针未经检查也进不了。所以私人秘书在等待时机。
几天来,我一直注意这个人的神秘行踪。我发觉他有点儿心不在焉。可是,我没有机会查明他为什么心不在焉,也无权过问他的事务。我思虑再三,就向丘吉尔汇报了此事。他那宽阔的额际露出了不安的皱纹。
“你能肯定他想制造混乱吗?”他问道。
“先生,如果我能肯定的话,我就不认为有必要报告您了,我就会把事情消灭于萌芽之中。我担心,他和德国人串通起来制造意外事件。”
“纯系猜疑就采取措施是不行的,亲爱的汤普森!”这是他表示异议的独特方式。他在正式场合下称我汤普森,若是提醒我,就一定在“汤普森”的前面冠之以“亲爱的”。
“你知道,如果他无罪,事情会发展到何等程度!或许我们的会议就要流产,而这将是德国人的一大胜利。我不许你采取任何措施。”说完,他就走进了盥洗室。
第二天即11月30日是丘吉尔先生的69岁寿辰。他决定隆重而热烈地庆祝一番。邀请了三十四位客人。私人秘书也在其中。我婉言请求丘吉尔先生把他的名字从客人名单上除掉。
“汤普森!应该给他出席的机会。他若暗藏杀机,这将是他的良机。所有的客人将带礼品来,他很可能也带些礼品来。”
丘吉尔先生的最后一句话使我倒抽一口冷气。我惴惴不安地等待着这一时刻的到来。餐前举行了鸡尾酒会,所有的客人都参加了。斯大林先生会见了所有的客人并通过他的译员鲍罗克先生向大家问候。他和他们非常融洽。我站在一隅审视着私人秘书。他的面部表情有些异样,多次把手伸进口袋里,两眼左右观望。这时,桌子上已堆放着来宾的礼品。
吃饭时间到了,丘吉尔先生领着客人们朝餐厅走去。私人秘书踌躇了片刻,转身从口袋里取出一只精致的小包放在桌上,然后快步走进了餐厅。与此同时,我拿起小包并指示一名下属对他严密监视。我走到另一间房打开了小包,里面有只钟。我摆弄着那只钟,没发现什么可疑的地方。那是一只十分昂贵的钟。从餐厅传来了阵阵笑声。蓦地,某种警觉感在我的心头一闪。我立刻把钟放进小包里,急忙走进了餐厅。
我瞥见所有的客人围着一张长桌伫立着。桌上放着一只大蛋糕,上面点燃着六十九支蜡烛。站在丘吉尔先生左右两侧的有罗斯福总统、威廉·艾夫里尔·哈里曼先生(美驻苏大使)和首相的女儿萨拉·丘吉尔等。私人秘书是不会当着这些人的面伤害丘吉尔先生的,这一点我毫不怀疑。
切割蛋糕的仪式完毕后,大家相继入座。每个人拿着各自的酒杯。丘吉尔先生站着致词说:
“我衷心感谢诸位光临我的庆寿仪式。尤其是,两位伟大的朋友斯大林元帅和罗斯福总统抽出宝贵的时间出席这个聚会,我深表感激。”
致词后,丘吉尔和斯大林、罗斯福等来宾们一一干杯;宴会厅里不时响起欢呼声和鼓掌声。
这时,我发现斯大林的警卫人员处于完全戒备状态,他们对一切都很关注,形影不离他们的领袖,从不让他独自一个人,哪怕是短暂的时刻。有时他们也相互低语几句。“发生什么事了!”这声音传进了我的耳朵。我旁视了一下私人秘书,他并不注意吃的,好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