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1007部分

读者十年精华-第1007部分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个关键时刻,时间就是胜利,时间就是金钱,他必须发动一场迅雷不及掩耳的闪电战。王光英也深知,要发动一场内电战,仅仅有决心还是不够的,必须赋予采购人员“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权力。他决定把拍板成交的权力交给赴现场验货的采购人员。“只要质量好,价钱便宜,你们说了算。”这是王光英唯一的指示。

  一架银鹰将光大公司和有关方面的技术专家组成的采购小组,带往大洋彼岸的智利。在一座规模宏大的体育场里,1500辆崭新的各种载重汽车,像一支庞大的机械化兵团,井然有序地排列着,像是等待它们最后的命运。破产的铜矿矿主临时租了这座体育场作为车库,车子都涂了防锈油,定期有人来保养,为了防止意外,矿主还雇了许多保镖照看这批车辆。

  光大公司的采购小组对一辆辆汽车进行了现场验货,同行的汽车技术专家象体格检查一样对这批货物进行了严格的技术检验,它们的质量是令人满意的。

  谈判也出乎意料地顺利。经过一番紧张的磋商,讨价还价,这批载重七吨以上,三十吨以下的载重汽车,智利矿主同意以原价的百分之三十八的低价全部售给光大公司,仅此一项,他们为国家节约了2500万美元的外汇。

  闪电战成功了!当谈判的双方举起酒杯,为这笔交易的顺利达成而庆贺时,光大实业公司的业务人员不会忘记,从发现这个信息到做成这笔生意,仅仅用了三个月。

  并非尾声

  就在光大公司的采购小组忙于和智利方面办理签约换文以及繁琐的善后事宜的当儿,一个美国迈阿密的大老板闻讯后立即用电传联系:“只要你们把这批货让给我,我给你们三百万美金。”

  王光英毫不犹豫地作出决定,拒绝美国商人的要求,把汽车迅速装船监运回国。

  当这批西德的“奔驰”牌、美国的“道济”牌的大型载重车,远涉重洋,由南美的智利抵达我国的上海港、青岛港、天津港……,在四化建设的大道上飞驰时,光大公司的业务又已经大大发展了……

Number:3511

Title:王光英答联邦德国《明镜》周刊记者问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46期

Provenance:报刊文摘

Date:

Nation:

Translator:

  记者:您到香港来干什么?

  王:我从北京带了钱来,在这儿投资,做生意,赚钱。

  记者:谁是您的后台?

  王:“四人帮”垮台以后,我觉得在香港开办一家公司的时机已经成熟,就向党的领导人提出这样一个建议。赵紫阳总理亲自批准我开办这家公司,并授予我必要的权限。

  记者:您这家公司有多少资金?

  王:我自己也不知道。我的帐户从来不曾透支过。到目前为止资金一直是足够的。有好的方案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钱不成问题。我的光大实业公司登记注册的基金是一千六百万马克,这当然不等于我只有这点钱可以支配……

  记者:您是共产党员吗?

  王:不是。我没有入党。

  记者:要是您一九四九年就到香港来,也许现在会更加富有,(“文革”中)也不至于给关押八年。

  王:我当时不会外逃。我们家和共产党的关系相当好。我有五个兄弟和五个姐妹,他们差不多都是共产党员。

  记者:只有您是例外吗?

  王:第二个兄弟也不是党员。第五个也不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在中国空军里当过飞行员,打下了八架日本飞机。目前他住在美国。五个姐妹全是党员。

Number:3512

Title:杰克·伦敦的悲剧

作者:蜀生

出处《读者》:总第46期

Provenance:人物

Date:1983。5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杰克·伦敦(18761916)是美国近代著名的作家。他和马克·吐温,也许是我国读者最熟悉的两个美国作家了。可是两个人的结局大不一样。马克·吐温以七十五岁高龄病死在写作岗位上,实践了他的“工作是世界上最大的快乐”的信念。杰克·伦敦却在四十岁壮年之时,吞服了大量吗啡,在自己豪华的大牧场中结束了一生。

  杰克·伦敦的童年是很不幸的。他是一个在旧金山出生的私生子,生父是一个占卜者。后来,母亲嫁给已经有十一个孩子的约翰·伦敦,继父的境况也不好。杰克·伦敦的童年在穷苦的日子中度过。十一岁他就外出打零工谋生,十四岁到一家罐头厂做工,每天工作十小时,得到一元钱,这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干了不多久,这个十四岁刚出头的孩子借了一些钱,买了一条小船,参加到偷袭私人牡蛎场的队伍中,希望用这种手段来改善穷困的处境。偷袭中他被渔场巡逻队抓获,被罚做苦工。不久,他放弃了“牡蛎海盗”的营生,当水手去远东。航海生涯,增长了见识,扩大了眼界,遍地的贫困、剥削和暴力,深深地印入杰克·伦敦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心灵中。

  航海归来,境况并未好转。1894年,十八岁的杰克·伦敦参加了“基林军”,这是当时由平民党人领导的向华盛顿“进军”的失业者组织的一部分。这次“进军”的领导人考克西等在华盛顿以“践踏国会草坪”被捕,进军组织亦遭取缔。杰克·伦敦在退出“进军”行列之后,又继续过流浪生活,监牢、警察局成了他常进常出的地方。

  长年的流浪没有使杰克·伦敦丧失生活的信心,他强烈地追求知识,不甘于自暴自弃。即使在飘泊无定、随时会以“流浪罪”被拘捕的困境中,书也总是他的伴侣。1896年他二十岁时,甚至还考进了加州大学。然而,大学的门毕竟不总是向穷困如杰克·伦敦这样的人敞开的。1897年他就被迫退学,同姐夫一起去阿拉斯加淘金。“黄金梦”又很快破灭,身染重病回家。

  一条条的路走不通,一件件的事碰壁。杰克·伦敦萌发了写作的愿望。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有满腔的对穷苦人的同情,在二十三岁(1899年)时,他的第一篇小说《给猎人》发表了,二十四岁时出版了第一个短篇小说集《狼之子》。在这些作品里,淘金工人的生活是杰克·伦敦心爱的题材。

  杰克·伦敦的思想是混杂的。他读过马克思的著作,也读过黑格尔、斯宾塞、达尔文和尼采的著作。在他青年时代的作品中,人们可以感到他向资本主义社会挑战的脉搏。1907年(时年三十一岁)写的《铁蹄》,指出美国资本主义有向极权主义转变的可能性,还对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和消灭作了有预见性的警告。我国已经有译本的《马丁·伊登》(1909年),是杰克·伦敦的代表作。这本带有自传性的小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无情,对人性的蹂躏、对正义的践踏。主人公伊登依靠个人奋斗成了名,但是成名之后得到的不是欢乐,而是可怕的空虚,结果以自杀了结一生。七年后,它的作者杰克·伦敦真正走上了马丁·伊登的道路。

  极端的个人主义,尼采的“超人”哲学,把杰克·伦敦带进了一个矛盾的精神世界,使他青年时期具有的向资本主义社会挑战的判逆者的性格,逐渐消褪,变成了一个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

  1911年,他公开声明,他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钱。他在成名之后,得到很多的钱。他认为他有权过豪华奢侈的生活。他曾经用一大笔钱建造一条命名为“斯纳克”(一种想象中的恶兽)的游船;1913年用了十万美元(在当时是一笔惊人的钱财)以近四年时间建造一所名叫“娘居”的别墅,在落成后即将迁居的时候,忽然起火焚毁。这位已经侧身上流社会的大作家,看了看价值十万美元的废墟,摆了摆手,宣布将另建一个庄园。这时的杰克·伦敦已经陷入了不能自拔的拜金主义泥沆,为了得到更多的钱,粗制滥造,写出一些完全背离自己信念的低劣之作。他在1911年时还说过:“我如果自己能够作出选择的话,除了写一篇说明我对资产阶级世界是多么鄙视的社会主义者的文章外,我什么也不会下笔。”可是在1916年1月,他公开声明脱离自己曾经积极参与活动的美国社会党。

  这位曾经饱尝人世艰辛,也曾经用自己的笔为社会底层的不幸者呼喊过的作家,随着他的成名和发财,沉沦到了极端个人主义的深渊。1916年11月22日,杰克·伦敦用自杀结束了四十年的一生,留下了鱼龙混杂的四十九部著作。

Number:3513

Title:点石成金的人──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尤伯罗思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46期

Provenance:体育报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受命出山

  1973年的一天,南加利福尼亚的一些实力人物正在为一个新成立的职业体育组织国际排球协会的前途激烈地讨论着,为首的正是身兼这个组织主席的美国著名导演沃尔帕。是他,在领导着这场旨在美国掀起新的排球热的运动。

  一个看上去举止拘谨的人坐在这批实力人物的中间,衣服扣子系得紧紧的,就象是达官显贵中的平民。突然,他站起来,打断了沃尔帕的讲话,坦率地指出沃尔帕用“好莱坞式”办体育太浪费。接着他陈述了自己的办法,他说这方法既节约又有实效。

  但是沃尔帕拒绝了他的意见。

  五年过去了。镜头又播到了1978年。在洛杉矶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沃尔帕和其他六人组成的市长委员会正在物色一个人物。这个人有能力组织民间举办1984年第23届夏季奥运会。民间组织奥运会,这是现代奥运会史上的一项创举。

  “物色”已进行到了尾声。“物色”委员会从几千名候选人中经过两个月的选拔,甚至淘汰了前国务卿亚历山大·黑格等著名人物,只剩下了最后六名候选人,这六个人中没有一个人是声名显赫的。

  “物色”委员会的理想标准是,这个人年龄在40…55岁之间,在洛杉矶地区生活过,喜欢体育,具有从经济管理到国际事务等多方面的经验。

  当沃尔帕等人在逐个审查这些候选人时,一个名字就象铃声唤醒了沃尔帕的记忆。“彼得·尤伯罗思,就是他!”沃尔帕禁不住地喊了出来:“当年就是他给我们提出忠告,我们没有采纳,结果失败了。就是他,可以组织斯巴达式的洛杉矶奥运会。”

  几天后,沃尔帕的同事们找到了尤伯罗思。他们向尤伯罗思发出了邀请,但尤伯罗思斩钉截铁地回答:“不!”

  来的人极力陈说,渐渐地使尤伯罗思发生了动摇。当他们对尤伯罗思说完所谓的“理想人选”标准后,尤伯罗思情不自禁地说:“哦,这有点象我。”他终于领命了。

  一位好事乐为的青年

  1937年,彼得·尤伯罗思出生于伊利诺斯州的埃文斯顿,父亲是个房产主。尤伯罗思4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他和姐姐由继母养大,后来又有了一个弟弟。

  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童年是幸福而平庸的。他这样说,是为嘲弄那些想把他说成小时候就是天才的人。“人们想制造某种戏剧,但其本身没有戏剧性,”他说。事实上,他从小就喜欢参加社会活动,他割过草,在网球场捡过球。在移居过的好几个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