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永乐大典 2 >

第204部分

永乐大典 2-第204部分

小说: 永乐大典 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湖续集】
  《竹溪十一藁》林希逸《读关尹子》:青牛车后抱关翁,师已西游道却东。著论九篇今独在,命名一字古无同。九篇皆一字名。不知身老传谁氏,可爱文奇似考工。博大真人庄所敬,寥寥千载想宗风。
  亢仓子
  【仙传】
  一名庚桑楚,一名亢仓子,陈人,为老了之遍,役得老子之道,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洁然仁者远之,拥肿之与居,鞅掌之为使,居三年,畏垒大壤。后游吴,隐毗陵盂峰,道成仙去。后有汉辅元张天师,唐张果老,相继隐修,因号张公坛福地。古建洞灵观,宋改天申万寿宫,著书九篇,号亢仓子。一曰全道,详全字。二曰用道,详用字。三曰政道,详政字。四曰君道,详君字。五曰臣道,详臣字。六曰贤道,详贤字。七曰训道,详训字。八曰农道,详农字。九曰兵道。详兵字。
  【隋志】
  《亢桑子》二卷:天宝元年诏庄子为《南华真经》,列子为《冲虚真经》,文子为《通玄真经》。然《亢桑子》求之不获,襄阳处士王士元谓庄子作《庚桑子》,太史公列子作《亢仓子》,其实一也。取诸子文义类者补其亡。
  【郑樵通志】
  《亢仓子》三卷:老聃之徒庚桑楚撰,王士元注音略一卷。
  【玉海】
  《亢仓子》《史记·庄子传》:畏类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唐志》王士元《亢仓子》二卷:天宝元年二月丙申号庄子“南华”,庚子号列子“冲虚”,文子“通玄”,亢桑子“洞灵真经”,然亢桑子求之不获,王士元谓庄子作《庚桑》,太史公列子作《亢仓子》,其实一也。取诸子文义类者为二卷,补其亡。今本五卷九篇,自全道至兵道。何粲注。柳宗元曰:首篇出庄子,而益以庸言。刘向班固录书无之,今之为术者始为传注。《书目》三卷,首篇与庄子《庚桑楚篇》略同。
  【亢仓子序】
  晋太学博士何粲《序》曰:道原于无,藏其体用,人不得由而入,恍乎无有中,扩充其神,至于天下万物织悉之理,莫不系其用。吾谓道之适变也。古之人体合于心,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无,积是四者于内,发而为言,言而成书,以为世用者,见于《亢仓子》之谓乎?《亢仓子》,《庄》《列》之等夷,载于《南华杂篇》,本末具悉,谓遍得老聃之道,洒然真理,与夫寓言凿说,大相辽邈,可以极夫性命,至于天下国家,用为治则无有不治者。其篇有九:一曰全道,其要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闷,无以穷达自摇,使读是书者常分足以自安也。二曰用道,使人不露其用,虽福滋万物,必曰:归功于无有。读是书者,使大美不足以自擅也。三曰政道,其要主勤民则刑赏一,刑赏一则吏奉法,吏奉法则政下宣,读是书者,忍刑赏不一,而吏不奉法欤?四曰君道,君用天下爱恶者则天下安,用独爱恶则天下危,读是书者,人主安可放其私爱恶乎?五曰臣道,其要朝廷百吏,下阜百姓,上滋主德,读是书者,劝忠贤之臣有所至也。六曰贤道,其要贤止可待不可求,材慎在求不慎无。读是书者,有劝于天子之明乎?七曰训道,谓孝者人道之至德,载舜与文王、闵子骞之事,使读是书者,虽圣贤敢有以慢于父母乎?八曰农道,其要为人上者,虽天子必得躬耕,虽后妃必得亲蚕,读是书者,使人立天下之本,而舍天下之末也。九曰兵道,其说兵者人之威也,人有威性受于天。读是书者,使喜怒不私诸己,公以诸天也。散而分诸篇第,总而名之曰《洞灵真经》。刘公天从者,博鉴古书,家藏之久,一旦公然刊而传诸世,丐予为之序,前所谓此书可以极性命之理,至于天下国家用而为治则无有不治者,予无愧焉。谨序。
  【青箱杂记】
  亢仓《大唐新语》云:道家有庚桑子者,世无其书。开元末,襄阳处士王源,撰《亢仓子》两卷以补之。源为之序,序云:庄子谓之庚桑,《史记》作亢桑子,《列子》作亢仓子,其实一也。源乃取庄子《庚桑楚》一篇为本,更取诸子文义相类者而成之,亦行于世。又柳子厚《辩亢仓子》云:太史公为《庄周列传》,称其为书畏累亢桑子,皆空言无事实,今世有《亢桑子》书,其首篇出庄子而益以庸言,盖周所云者尚不能有事实。又况取其语而益之者,其为空言尤也。刘向班固录书无《亢仓子》,而今之为术者,乃始为之传注以教于世,不亦惑乎?唐《艺文志》以为王士元。
  【高续古子略】
  《亢桑子》:孔子曰:上有好者,下有甚焉。《亢桑子》之谓欤?开元天宝间,天子方向道家者流之说,尊老氏,表庄列,皇皇乎清虚冲澹之风矣。又以《亢桑子》号,《洞灵真经》,上既不知其人之仙否,又不识其书之可经,一旦表而出之,固未始有此书也。襄阳处士王褒,来献其书,书,褒所作也。按《汉略》《隋志》皆无此书。褒之作也,亦思所以趋世好,迎上意耶?今读此编,往往采诸《列子》《文子》,又采诸《吕氏春秋》《新序》《说苑》,又时采诸《戴氏礼》。源流不一,往往论殊而辞异,可谓杂而不纯,滥而不实者矣。太史公作《庄周列傅》,固尝言其语空而无实,而柳宗元又以为空言之尤,皆足知其人,决其书。然柳氏所见,必是王褒所作者。
  【柳宗元集】
  《辩亢仓子》:唐号《洞灵真经》,潘云:亢音庚,庄子作《庚桑楚》,楚名,庚桑姓也。《史记》作《亢桑子》。《大唐新语》云:道家有庚桑子者,世无其书,开元末处士王源撰《亢仓子》两卷以补之。序云,庚桑,亢桑,亢仓,一也。唐《艺文志》以为襄阳王士元。太史公为《庄周列传》称其为书畏累童云:上乌罪切,或作山畏;下力罪切,或作垒。《庄子音注》云山畏垒,山名也。或云在鲁,又云在梁州。亢桑子,皆空言,无事实。今世有《亢桑子》书,其首篇出《庄子》而益以庸言,盖周所云者尚不能有事实,又况取其语而益之者,其为空言尤也。刘向班固录书无亢仓子,而今之为术者,乃始为之传注以教于世,不亦惑乎?
  【文献通考】
  《亢仓子》二卷:按唐天宝元年,诏号《亢桑子》为《洞灵真经》,然求不获。襄阳处士王士元,谓庄子作《庚桑子》,太史公、列子作《亢仓子》,其实一也。取诸子文义类者,补其亡。宗元不知其故,而遽诋之,可见其锐于讥议也。其书多作古文奇字,其内不足者必假外饰欤?何璨注。《周氏涉笔》曰:《庚桑楚》,固寓言,然所居以忘言化俗,以醇和感天,今所著切切用诛罚政术,盖全未识庚桑子者,其称危代以文章取士,剪巧绮滥益至,正指唐事。又补贼广引俟赦,率是狱案文书。又一乡一县一州,被青紫章服,皆近制。既为唐人短浅者之书,不烦子厚掊击也。惟《农道》一书可读,自合孤行。
  陈氏曰:首篇所载,一庄子《庚桑楚》同。亢仓者,庚桑声之变也。《崇文总目》凡九篇。
  【黄氏日抄】
  《亢仓子》:亢仓子,名楚,说本《老子》,文类《庄子》,亦有近理者,如曰:“所谓国郁者,主德不下宣,人欲不上达也。”如曰:“士有天下人爱之者,有其主独爱之者;用天下人爱者则天下安,用主独爱者则天下危。”如曰:“理人者先务,人则扑。音农。此其近理者也。亦有背理者,如曰:“大乱之本,祖乎尧舜。”如曰:“蜕地之谓水,蜕水之谓气,蜕气之谓虚,蜕虚之谓道。如曰:“安知天下之正污洁。”此其背理者也。至其妄自标榜以欺世,则谓灵王使祭公致篚帛,有禳水旱之问,谓熊圉拜为亚尹,尝微服而逃,则有不能自掩其欺者矣。盖其书称自乡而县,县而州,此后世之区画也;称被以青紫章服,此后世之品式也;称吾无谁私兮,羌忽不知其读,此仿后世之楚词;而字多用古文,又欲以自盖共今文而益彰者也,曾谓周灵楚国之世而有此哉!其书有云噫气谷神,以谷为似,与老子所称谷神不同。柳文《辩亢仓子》,谓《亢桑子》取庄周语而益之,其为空言尤也。录书无《亢仓子》。
  【胡氏致知编】
  亢仓子居羽山,书五卷,相传周庚桑楚所撰,何粲为之注,名《洞灵真经》。
  【宋吕南公灌园先生集】
  《读亢仓子》:治平四年,余见此书于今集贤邓校理家,怪其诣致不伦,不及文、庄、列、老远甚,其辞又最鄙陋,令人懒读,常疑有好事者诡冒为之。然儒之长老不助余疑,每用不怿。后二年,在淮南,始见《唐史新书》,乃知开元时王士源者造此。又四年,于汴京见李肇《国史补》,其说与《新书》同,盖《新书》据肇所记而言之耳。因自惬快,以所疑之不妄致也。益知心之可以师。嗟夫!在我者之有以照彼,发在乎占文按迹,然后进哉?世固有喜以浅托高人,其功用短长,虽不能使智者兼惑,亦其谬意期成,于世耳。闻羌儿与越人斗者,越人乘象,羌儿患其难攀,即刻木为狻猊首而绘之,又效其皮而蒙以前驱,象猝遭而惊也。为之奔败,盖畏狻猊者象也,非越人;而象之所为奔败者,惊于伪而非惊于实者也。彼羌儿何所出威?今夫以浅托高人,何以异此。往时王肃出《孔子家语》,近世丘解《论语》而题以韩退之,两人之见,皆济缪以劳,而通为羌儿之罪人。呜呼!岂以为有益而为之欤!尼士源、肃、,异世而同欲者,予又焉知学士之又无是此者欤?柳先生尝论亢渠不宜传解,而不虑为唐人诈造,其辩盖犹未尽,余方自怜不惑之早,故为之忠,以佐柳于尽焉。
  【国朝宋濂文粹】
  《亢仓子》五卷:凡九篇,相传周庚桑楚撰,予初苦求之不得,及得之,终夜疾读,读毕叹曰:是伪书也。剿老庄、文、列,及诸家言而成之也。其言曰:危代以文章取士,则剪巧绮纟监益至,而正雅絮实益藏。夫文章取士,近代之制,战国之时无有也。其中又以人易民,以代易世,世民太宗讳也,伪之者其唐士乎?予犹存疑而未决也。后读他书,果谓天宝初唐号《亢桑子》为《洞灵真经》,求之不获,襄阳处士王士元采诸子文义类者撰而献之,其说颇与予所见合。复取读之,益见其言词不类,因弃去不复省。《农道》一篇虽可读,古农家书具有之,或者谓可孤行,吾亦不知其为何说也。
  【元吴莱渊颖集】
  《亢仓子》:不仁为人害,仁反愁我身,母为小尧舜,有愧猖狂民。
  文子
  【仙传】
  姓辛,名钅开,一名计然,葵丘濮上人,乃晋公子也。师事老子,尝请问于老君曰:何谓道德仁义礼?老君曰:无为无形,内以修身,外以治人,功成事立,与天为邻,道也;畜之养之,遂之长之,兼利无择,与天地合,德也;于大不矜,于小不偷,兼爱无私,久而不衰,仁也;为上即辅弱,为下即守节,达不肆意,穷不易操,一度顺理,不私枉挠,义也;为上恭严,为下卑逊,退谦守柔,为天下雌。立于不敢,设于不能,礼也。故修道则下归服,修德则下从令,修仁则下不争,修义则下平正,修礼则下尊敬。五者皆修,则家国安定,此圣人之所以御万物也。无道则下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