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百战奇略 >

第44部分

百战奇略-第44部分

小说: 百战奇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刘秀破王寻等,刘秀称帝后,任捕虏将军,封杨虚侯。 
     ④周建:东汉初地方割据势力。 
     ⑤垂惠:地名。故址在今安徽蒙城北。 

… 页面 299…

百战奇略                                                            ·297· 

      ⑥捕虏:指捕虏将军马武。 
      ⑦本篇史例出自《后汉书·王霸传》。 

… 页面 300…

百战奇略                                                           ·298· 

                              74.气战 

       【提示】 
      本篇以《气战》为题,旨在阐述部队士气在对敌作战中的 
重要性及临战状态下激发士气所应注意掌握的问题。它认为, 
将领指挥对敌作战靠的是部队旺盛的士气,而部队旺盛的士气 
靠的是鼓动工作。但是,临战状态下的“鼓动”要适度,不可 
过分频繁,过频则士气易衰;发挥士卒的冲击力量,不可距离 
太远,太远则体力易竭。只有在冲击距离适当和敌人气衰力竭 
之时发动攻击,才能赢得对敌作战的胜利。本篇所引“气实则 
斗,气夺则走”一语,系出自《尉缭子》一书,意思是,在对 
敌作战中,如果士气饱满旺盛就立即投入战斗,而一旦士气低 
落不振就迅速避敌退走。战争的实践经验证明,部队士气的高 
低盛衰,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一般说,部队斗志高昂 
则可能多打胜仗,而其士气低落则必然吃败仗。因此,如何使 
 自己部队保持高昂斗志,防止士气低落,这历来是有作为的军 
事家所注意研究和解决的重大治军问题。本篇正是基于对此问 
题的较好认识,且以《气战》为题,专门论述了临战鼓动与提 
高士气的关系以及击鼓激气所应注意的事项,这是值得人们借 
鉴的。 
春秋时期,发生在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的齐鲁长 
勺之战,处于防御一方的鲁军之所以能够打败进攻一方的齐军, 
除了在政治上得到本国百姓支持是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外;在 

… 页面 301…

百战奇略                                                            ·299· 

军事上 ,从实际出发,采取了后发制人和敌疲我打的正确作 
战指导,这是鲁军获胜的直接重要原因 。当时 ,战场的态势 
是齐军进攻、鲁军防御 。一般说来,防御一方要战胜进攻一 
方,非举行反攻不可。而反攻得手除了具备必要的条件外,还 
必须选择适当时机才能确保作战胜利。因此,在具备反攻的必 
要条件的前提下,能否正确选择反攻的有利时机,便成为夺取 
战争胜利的关键一环。处于防御作战的鲁庄公虽然并不完全懂 
得这一点,但他并不固执己见,相反,他却能虚心倾听并采纳 
武士曹刿的正确建议,乘敌我双方士气变化出现“彼竭我盈” 
的有利战机时,适时发起反攻;其次,当交战后,齐军已经陷 
入“辙乱、旗靡 ”(见《左传·庄公十年》),溃不成军的时 
候,鲁庄公又能及时组织部队实施追击,一举取得了打败齐军 
的决定性胜利。显而易见,鲁庄公根据敌我士气的消长变化而 
决定自己切实可行的作战方针,从这个意义上讲,齐鲁长勺之 
战,也是体现“气战”的典型战例。 

       【译文】 
      将领所以能够指挥作战,依靠的是士兵;士兵所以能够奋 
勇战斗,依靠的是士气;士气所以能够旺盛不衰,依靠的是鼓 
动。擂动战鼓能够振作部队士气,但不可鼓动太频,太频则士 
气容易衰落;不可鼓动太远,太远则体力容易枯竭。因此,作 
战中必须度量敌人进至距我六七十步以内,才可以击鼓激气, 
命令士卒奋勇进战。在敌人士气衰落,我军士气旺盛的情况下 
作战,打败敌人是必定无疑的。诚如兵法所说“士气高昂就投 
入战斗,士气低落就避敌退走。” 
      春秋时期,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武士曹 

… 页面 302…

百战奇略                                                            ·300· 

刿请求随同作战,鲁庄公便与他共乘一辆兵车,进至长勺对齐 
军作战。鲁庄公将要击鼓进战,曹刿马上说 :“现在还不行。 
 “齐军三通鼓敲罢,曹刿这时说:“现在可以了。”于是,鲁 
庄公击鼓命令部队进战,结果大败齐军。鲁庄公将要驰车追击 
溃败的齐军,曹刿提醒说 :“现在还不行。”待他下车察看了 
齐军的车辙 ,然后登上车前横木向远眺望,确有把握地说: 
 “现在可以了。”鲁庄公于是驱车追击齐军。打了胜仗之后, 
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打仗靠的是勇气。第 
一次击鼓可以振作士气 ,再次击鼓士气就衰落了,第三次击 
鼓士气就枯竭了。敌人士气枯竭而我军士气饱满,所以能够打 
败敌人。齐是大国 ,其情况是难以捉摸的,所以不急于追击 
它 ,恐怕他们设有埋伏引诱我们,待我下车察看知道其车辙 
已经混乱,远望知道其旗帜已经倒下,所以才下决心驰车追击 
他们。 

       【原文】 
      夫将之所以战者,兵也;兵之所以战者,气也;气之所以 
盛①者,鼓也。能作士卒之气,则不可太频,太频则气易衰; 
不可太远,太远则力易竭。须度敌人之至六七十步之内,乃可 
以鼓,令士卒进战 。彼衰我盛,败之必矣。法曰:“气实则 
斗;气夺则走。”②春秋,齐师伐鲁,庄公将战,曹刿③请从, 
公与之同乘 ,战于长勺④。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齐人 
三鼓。刿曰:“可矣。”鼓之,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未可。”下,视其辙,登轼⑤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 
齐师。既克〕公问其故 。刿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 

… 页面 303…

百战奇略                                                           ·301· 

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是以败之。〔夫大国,难测 
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⑥,故逐之〕⑦ 

       【注释】 
      ①盛:马本及各本皆作“胜 ”,从文义和下文“彼衰我盛 
 “来看,当为“盛”,故改。 
      ②气实则斗,气夺则走:语出《尉缭子·战威第四》。 
      ③曹刿:春秋时期鲁国武士。齐鲁长勺之战中,他辅佐鲁 
庄公打败齐军进攻。 
      ④长勺:古地名。春秋鲁地。因商遗民长勺氏居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山东莱芜东北。 
      ⑤轼:设在车箱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其形如半框,有三 
面。 
      ⑥靡:披靡,倒下。 
      ⑦本篇史例出自《左传·庄公十年》。 

… 页面 304…

百战奇略                                                            ·302· 

                               75.逐战 

       【提示】 
      本篇以《逐战》为题,旨在阐述对败退之敌作战应注意掌 
握的原则,实质属于追击作战问题。它认为,追击败敌,必须 
查明其真伪后再行动。对于非败而退之敌,应审慎行动,勿中 
其奇计;但对真正溃败之敌,则应全力追击,务求歼灭之。从 
敌情实际出发,决定作战行动,这是古今中外一切善战者皆须 
遵循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本篇基于对此点的较好认识,而强 
调在追击作战中,对败敌“须审真伪 ”,尔后决定是否采取追 
击的作战行动,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 
      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十一月,秦王李世民率 
军进击薛仁杲的浅水原之战,就是体现追击作战原则的一个战 
例。薛仁杲是唐初割据陇西而自称秦帝的薛举之子,当时他正 
率兵屯据折墌城。唐军进至高墌(今陕西武功北 ),薛仁杲派 
宗罗睺率军抗拒,李世民鉴于薛军兵多气盛,先是采取坚壁不 
出以待敌疲而后战的方针,与宗罗睺部相持六十余日。当敌 
出现粮尽兵疲的情况时,李世民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 
适时转变战略,一面派“遣将军庞玉先阵于浅水原南以诱之” 
  (见《旧唐书·太宗本纪上》,下同)来攻,一面亲率主力大 
军“奄自原北,出其不意”地直捣宗罗睺阵后。宗罗睺部在唐 
军前后夹击之下,大败而逃。为了彻底消灭敌人,李世民亲率 
少数骑兵在前对败敌穷追不舍,大军随后直趋折墌城下,从而 

… 页面 305…

百战奇略                                                           ·303· 

对“婴城自守”的薛仁杲军,迅速形成“四面合围”之势;而 
守城薛军士气极度低落;纷纷“争自投下”(见《资治通鉴·唐 
纪二》)降附唐军。薛仁杲见大势已去,被迫率精兵万余开城 
请降。综观此战,李世民在作战指导上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 
他能依据敌情实际和战场态势的发展变化,不失时机地转变战 
略和采取切实可行的战法,这既是李世民实施作战指导的显著 
特点,又是唐军浅水原作战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译文】 
      大凡追击败逃之敌,必须查明其是真败逃还是假败逃。如 
果敌人军旗整齐有序,鼓声呼应协调,指挥号令统一,队伍众 
而不乱,其虽然后退而走,但并不是真正的败退,而其中必有 
奇谋异策,对此必须慎重考虑而后行动。倘若敌人军旗参差不 
齐,鼓声大小错乱不协,指挥号令喧闹不一,这才是真正的败 
退。对于这种敌人,应当全力以赴地进行追击。诚如兵法所说: 
 “凡是追击撤退之敌,不可懈怠麻痹;敌人如果中途停驻不走 
时,就要考虑其是否另有阴谋。” 
      唐高祖武德元年,秦王李世民奉命率军征讨割据陇西而固 
守折墌城的薛仁杲。薛仁杲派部将宗罗睺领兵抵抗,于浅水原 
被唐军打得大败而逃。李世民亲率骑兵 ,(步兵主力随后)跟 
踪追击,一直追到折墌城,将拒守于该城的薛仁杲包围起来。 
薛仁杲的部将多数是在临阵交战时而投降唐军的,之后又提出 
返还城里取马再来,李世民同意任其返还。不一会,他们都各 
 自乘马而归。李世民通过降将而掌握了薛仁杲的虚实情况,于 
是,一面命令后续部队迅速跟进,从而四面包围了折墌城;一 
面派遣能言善辩之士入城向敌人晓以福祸利害之关系,薛仁杲 

… 页面 306…

百战奇略                                                           ·304· 

终于被迫开城投降。战后,众将领都来向李世民祝贺,并借此 
机会询问道 :“大王您在大破宗罗睺军之后,立即丢下步兵, 
又无攻城器械,却率骑兵直迫折墙城下。当时大家都不相信能 
够破城降敌,但最终竟攻下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呀?”李世民 
解释说 :“这是采用的权变之道,而迫使敌人无计可施,所以 
就战胜了它。况且,宗罗睺所部将士都是陇西地区的人,我军 
虽然大破其军,然而击杀俘获的不多。 
      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