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全译_003-第3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只有齐公宇文宪、达奚武和庸忠公王雄在后面统率兵士抵抗作战。
王雄驰马冲斛律光陈,光退走,雄追之。光左右皆散,唯余一奴一矢。雄按不及光者丈余,谓光曰:“吾惜尔不杀,当生将尔见天子。”光射雄中额,雄抱马走,至营而卒。军中益惧。
王雄策马冲入斛律光的阵营,斛退光退走,王雄紧紧追赶。斛律光的左右都走散了,只剩下一名奴仆和一支箭。王雄手按着长矛离斛律光不到一丈多远,对他说:“我因为爱惜而不杀你,要活捉你去见天子。”斛律光放箭射中王雄的额头,王雄用手抱住马颈逃走,到军营时就死去,军中更加恐惧。
齐公宪拊循督励,众心小安。至夜,收军,宪欲待明更战。达奚武曰:“洛阳军散,人情震骇,若不因夜速还,明日欲归不得。武在军久,备见形势;公少年未经事,岂可以数营士卒委之虎口乎!”乃还。权景宣亦弃豫州走。
齐公宇文宪抚慰激励部下,部众心里稍为平定。夜晚时,他将军队集中起来,准备到天亮时再战。达奚武说:“洛阳的军队都散了,人们的心情震撼害怕,如果不趁晚上迅速退走,只怕明天想走也走不成。我在军队很久了,完全了解这种形势;您年轻没有经历多少事情,怎能把几个营的士兵送进虎口!”于是退兵回去。权景宣也放弃豫州退走。
丁卯,齐主至洛阳。已巳,以段韶为太宰,斛律光为太尉,兰陵王长恭为尚书令。壬申,齐主如虎牢,遂自滑台如黎阳,丙子,至邺。
丁卯(十三日),北齐国主到洛阳。已巳(十五日),任命段韶为太宰,斛律光为太尉,兰陵王高长恭为尚书令。壬申(十八日),北齐国主去虎牢,便从滑台去黎阳,丙子(二十二日),抵达邺城。
杨忠引兵出沃野,应接突厥,军粮不给,诸军忧之,计无所出。忠乃招诱稽胡酋长咸在坐,诈使河州刺史王杰勒兵鸣鼓而至,曰:“大冢宰已平洛阳,欲与突厥共讨稽胡之不服者。”坐者皆惧,忠慰谕而遣之。于是诸胡相帅馈输,军粮填积。属周师罢归,忠亦还。
杨忠领兵从沃野出发,接应突厥,由于军粮短缺,军中担忧,想不出办法。杨忠便召集诱骗稽胡部落的酋长入座,假装叫河州刺史王杰统率士兵敲着战鼓赶到这里,说:“大冢宰已经平定洛阳,准备和突厥共同讨伐稽胡部落那些不服从的人。”在座的酋长们都很害怕,杨忠安慰劝说后让他们回去。于是那些胡族部落相继送来粮食,军粮于是充足。北周命令军队罢兵回朝,杨忠也一起返回。
晋公护本无将略,是行也,又非本心,故无功,与诸将稽首谢罪。周主慰劳罢之。
晋公宇文护本来就没有将帅的胆略本领,这次行动,又不是他的本意,所以无功而归,只得和将领们向周武帝听头请罪。北周国主对他们加以慰劳了事。
'32'是岁,齐山东大水,饥死者不可胜计。
'32'这一年,北齐的山东水灾,饿死的人数不胜数。'33'宕昌王梁弥定屡寇周边,周大将军田弘讨灭之,以其地置宕州。
'33'宕昌王梁弥定屡次进犯北周的边界,北周的大将军田弘将他讨平,在那里设置宕州。
六年(乙酉、565)
六年(乙酉,公元565年)
'1'春,正月,癸卯,齐以任城王为大司马。
'1'春季,正月,癸卯(二十日),北齐任命任城王高为大司马。
'2'齐主如晋阳。
'2'北齐国主去晋阳。
'3'二月,辛丑,周遣陈公纯、许公贵、神武公窦毅、南阳公杨荐等备皇后仪卫行殿,并六宫百二十人,诣突厥可汗牙帐逆女。毅,炽之兄子也。
'3'二月,辛丑(疑误),北周派陈公宇文纯、许公宇文贵、神武公窦毅、南阳公杨荐等准备皇后的仪仗、侍卫、行装,和六宫的一百二十人,到突厥可汗的牙帐迎接可汗的女儿。窦毅是窦炽哥哥的儿子。
'4'丙寅,周以柱国安武公李穆为大司空,绥德公陆通为大司寇。
'4'丙寅(十三日),北周任命柱国安武公李穆为大司空,绥德公陆通为大司寇。
'5'壬申,周主如岐州。
'5'壬申(十九日),北周国主去岐州。
'6'夏,四月,甲寅,以安成王顼为司空。
'6'夏季,四月,甲寅(初二),陈朝任命安成王陈顼为司空。
顼以帝弟之重,势倾朝野。直兵鲍僧睿,恃顼势为不法,御史中丞徐陵为奏弹之,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上见陵章服严肃,为敛容正坐。陵进读奏版,时顼在殿上侍立,仰视上,流汗失色。陵遣殿中御史引顼下殿。上为之免顼侍中、中尽监。朝延肃然。
陈顼因为是陈文帝的弟弟而显赫,势力压倒在朝在野的一切人,直兵鲍僧睿依仗陈顼的势力横行不法,御史中丞徐陵上奏章弹劾他,跟随御史台官员的引导经过批阅章奏的几案进入朝廷。文帝见他身穿礼服十分严肃,脸色也严肃起来,端正地坐好。徐陵手持奏版读了奏章,当时陈顼正站在殿上侍候文帝,抬头看着文帝,惊慌得脸上流汗变色。徐陵叫殿中御史领陈顼下殿。文帝因此免去陈顼担任的侍中、中书监的官职。朝廷中对徐陵肃然起敬。
'7'丙午,齐大将军东安王娄睿坐事免。
'7'戊午(初六),北齐的大将军东安王娄睿因事获罪被免职。
'8'齐著作郎祖,有文学,多技艺,而疏率无行。尝为高祖中外府功曹,因宴失金叵罗,于髻上得之;又坐诈盗粟三千石,鞭二百,配甲坊。显祖时,为秘书丞,盗《华林遍略》,及有他赃,当绞,除名为民。显祖虽憎其数犯法,而爱其才伎,令直中书省。
'8'北齐著作郎祖,有文才,多技艺,但是不拘小节,品行不好。他曾经是神武帝的中外府功曹。因为宴会时曾经丢失过金酒杯,结果在祖的发髻中找到;又因为诈骗盗窃三千石官粟的罪行,曾被鞭打二百下,发配去甲坊服役。文宣帝时,祖任秘书丞,偷走《华林遍略》一书,又发现他有其他贪赃行为,本来应该被绞死,后来改判革去官职当老百姓。文宣帝虽然厌恶他常常犯法,但是喜欢他的文才和技艺,所以叫他在中书省任职。
世祖为长广王,为胡桃油献之,因言“殿下有非常骨法。孝征梦殿下乘龙上天。”王曰:“若然,当使兄大富贵。”及即位,擢拜中书侍郎,迁散骑常侍。与和士开共为奸谄。
北齐武成帝早年被封为长广王时,祖做了胡桃油献给他,还说:“殿下有非同寻常的骨相。我还梦见殿下乘龙上天。”长广王说:“如果真是这样,当然使您老兄大富大贵。”等到长广王即位做了皇帝,提拔他为中书侍郎,升迁为散骑常侍。他同和士开一起作恶,巴结奉承武成帝。
私说士开曰:“君之宠幸,振古无比。宫车一日晚驾,欲何以克终?”士开因从问计。曰:“宜说主上云:‘文襄、文宣、孝昭之子,俱不得立,今宜令皇太子早践大位,以定君臣之分。’若事成,中宫、少主必皆德君,此万全计也。请君微说主上令粗解,当自外上表论之。”士开许诺。
祖私下对和士开说:“皇上对我们的宠幸,自古以来无法可比。皇上一崐旦驾崩,用什么办法来保持我们的结局?”和士开便向他问计。祖说:“应当向皇上劝说:‘文襄、文宣、孝昭等皇上的太子,都没能立为皇上,现在应当令皇太子早登皇位,决定君臣之分。’如果事情成功,皇后、皇太子一定会感激您,这才是万全之计。请您稍稍劝说皇上使他有所领会,我会从外面向皇上上表说这件事。”和士开便答应了。
会有彗星见。太史奏云:“彗,除旧布新之象,当有易主。”于是上书言:“陛下虽为天子,未为极贵,宜传位东宫,且以上应天道。”并上魏显祖禅子故事。齐主从之。
正巧天上出现彗星。太史奏报说:“彗星,是除旧更新的迹象,应当有皇帝传位的事发生。”祖于是向武成帝上书说:“陛下虽是天子,但还不是极贵,应该传位给皇太子,以顺应天道。”还说了北魏献文帝传位给儿子的故事。武成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丙子,使太宰段韶持节奉皇帝玺绶,传位于太子纬。太子即皇帝位于晋阳宫,大赦,改元天统。又诏以太子妃斛律氏为皇后。于是群公上世祖尊号为太上皇帝,军国大事咸以闻。使黄门侍郎冯子琮、尚书左丞胡长粲辅导少主,出入禁中,专典敷奏。子琮,胡后之妹夫也。
丙子(二十四日),北齐武成帝派太宰段韶手持符节捧着皇帝的玉玺和绶带,传位给太子高纬。太子在晋阳宫即皇帝位,大赦全国,改年号为天统。又下诏封太子的妃子斛律氏为皇后。于是公侯们进奉武成帝以太上皇帝的尊号,军国大事都向他报告。派黄门侍郎冯子琮、尚书左丞胡长粲辅导年轻的君主,在宫中出入,专门职掌奏章一类的事。冯子琮是胡后的妹夫。
祖拜秘书监,加仪同三司,大被亲宠,见重二宫。
祖被授职秘书监,加仪同三司,大受宠信,被太上皇和皇帝所看重。
'9'丁丑,齐以贺拔仁为太师,侯莫陈相为太保,冯翊王润为司徒,赵郡王睿为司空,河南王孝琬为尚书令。戊寅,以瀛州刺史尉粲为太尉,斛律光为大将军,东安王娄睿为太尉,尚书仆射赵彦深为左仆射。
'9'丁丑(二十五日),北齐任命驾拔仁为太师,侯莫陈相为太保,冯翊王高润为司徒,赵郡王高睿为司空,河南王高孝琬为尚书令。戊寅(二十六日),任命瀛州刺史尉粲为太尉,斛律光为大将军,东安王娄睿为太尉,尚书仆射赵彦深为左仆射。
'10'五月,突厥遣使至齐,始与齐通。
'10'五月,突厥派使者到北齐,开始和北齐联系。
'11'六月,乙巳,齐主使兼散骑常侍王季高来聘。
'11'六月,己巳(十八日),北齐国主派兼散骑常侍王季高来陈朝访问。
'12'秋,七月,辛巳朔,日有食之。
'12'秋季,七月,辛乙朔(初一),有日食。
'13'上遣都督程灵洗自鄱阳别道击周迪,破之。迪与麾下十余人窜于山穴中,日月浸久,从者亦稍苦之。后遣人潜出临川市鱼鲑,临川太守骆牙执之,令取迪自效,因使腹心勇士随之入山。其人诱迪出猎,勇士伏于道傍,出斩之。丙戌,传首至建康。
'13'陈文帝派都督程灵洗从鄱阳经其他道路攻击周迪,将他打败。周迪和部下的十几人逃窜到山洞中,时间一长,跟随他的人也感到有些困苦。后来派人偷偷离开临川买鱼做菜,被临川太守骆牙捉住,命令他们回去捉住周迪来报郊,派了亲信的勇士和他们一起进山。这些人回去后引诱周迪到外面打猎,勇士们埋伏在路边,突然奔出将周迪杀死。丙戌(初六),将周迪的首级送到建康。
'14'庚寅,周主如秦州;八月,丙子,还长安。
'14'庚寅(初十),北周国主去秦州;八月,丙子(二十六日),回长安。
'15'已卯,立皇子伯固为新安王,伯恭为晋安王,伯仁为庐陵王,伯义为江夏王。
'15'已卯(二十九日),陈朝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