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首善 >

第21部分

首善-第21部分

小说: 首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52节:首善思维模式(21)       
  誕 危思: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要做到“慎终如始”,就要掌握另一条重要的首善法则,即“居安思危”。     
  我们先来看历史上的一则居安思危的首善故事:     
  宋、齐等国联合攻打郑国,弱小的郑国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请晋国做中间人,希望宋、齐等国家能够取消攻打的念头。其他国家因为害怕强大的晋国,并不想得罪晋国,于是纷纷决定退兵。为了答谢晋国,于是郑国国君就派人献给晋国许多美女与贵重的珠宝作为贺礼。     
  收到这份礼物之后,晋悼公十分高兴,就将一半的美女赏给这件事的大功臣魏绛。没想到正直的魏绛一口拒绝,并且劝晋悼公说:“现在晋国虽然很强大,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因此而大意,因为人在安全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这样才会先做准备,以避免失败和灾祸的发生。”     
  晋悼公听完魏绛的话之后,知道他时时刻刻都牵挂国家与百姓的安危,从此对他更加敬重。魏绛的居安思危,是能够在复杂的时事变局中保持敏感。     
  魏征告诫我们“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欧阳修教导我们“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然而,沉重的历史并未惊醒我们敏感的神经,今日类似的悲剧仍在延续。几年前发生在中国的秦池酒厂的衰落,就源自于对“居安思危”的敏感。     
  秦池酒厂的衰落     
  1996年,秦池酒厂推出“永远的绿色,永远的秦池”为主题的形象宣传,并以3。2亿元天价再度夺得央视广告标王。这次人们在喝彩声中疑云顿生:3。2亿元的广告费可是秦池1996年全年利润的6倍多!     
  1997年1月,《经济参考报》发表系列调查报告称,经记者调查发现,秦池每年的原酒生产能力只有3000吨左右,其他绝大部分均是勾兑酒。     
  面对危机,秦池酒厂除了在报道前派人进京公关,表示希望报社笔下留情,愿意用数百万元来收购这组报道之外,在事件发生后,便不知所措,无所作为了。     
  一个年销售额数亿元的企业,竟因为一组系列报道而从此日暮西山,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在对环境敏感方面,长寿企业都善于居安思危。比尔?盖茨曾说微软只有三个月寿命。此话并非危言耸听,它是对互联网时代软件业竞争态势的正确判断。     
  正是具有这种危机感,微软才能不断创新,推出更多更好的软件,一次又一次地把竞争对手甩在后面,保持着利润的持续增长。     
  在国内家电业,我们也看到了这种危机意识。     
  国内最大的电脑厂商联想集团不久前成功完成业务分家,建立联想电脑和神州数码公司,顺利解决了接班人问题;投巨资成立FM365网站,全面拉开互联网战略,并斥资2。91亿元收购“赢时通”网站40%的股份;建立风险投资基金,进军有线电视市场。这都是颇具远见的发展战略。     
  在长虹集团前董事长倪润峰多次向中层干部推荐《红楼梦》,提醒他们,荣宁二府家业庞大,表面看很热闹,其实已是亏空并日趋崩溃。企业做大了,必须时刻看到危机,调整战略,改进管理。     
  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灾难的发生往往是出乎我们意料的。     
  在企业处于顺境,发展迅猛时,要保持清醒,对顺利的主观条件冷静分析,发现其中的危险因素。切莫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更不能被虚假的繁荣迷惑了双眼。须知,市场是一个怪物,顺起来可使你一蹴而就顶峰,逆起来则使你眨眼间跌入谷底。只有“不畏浮云遮望眼”,才能随机应变。     
  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和国际环境等许多方面的影响,因此要在顺境中看到潜伏的危机,并非易事,企业经营者必须有广博的知识,敏锐的眼力和缜密的思维。     
  同时,要特别注意研究世界和国内大的经济变动的历史,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为预测危机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经济危机、能源危机、资源短欠、滞涨加剧等会给企业带来哪些影响和威胁,看看那些在这类经济浪潮中翻船的企业的教训,必能使自己引以为鉴。         
 
第53节:首善思维模式(22)       
  日本大阪市有一家规模不大、从业人员仅43人的铸造厂,从1919年成立至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应付自如,战而不败,其中成功的秘诀就是“有备无患”。     
  这个企业在建厂初期,该厂以生产刨床为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机械工程师出身的大屿先生当了厂长,他科学地预见到,随着日本经济进入恢复时期,城市地面密如蜘蛛网的电缆必将转到地下,地上电缆要被地下电缆所取代。     
  于是他调整生产格局,集中全厂生产能力来生产地下涵道所需要的地面井盖。果然很快就赢得了市场。     
  当突然发生大的灾难,日常建立的控制措施已不再有效时,组织如何保护核心业务不被中断,使灾难造成的风险降到最低?     
  这要求企业“未雨绸缪”,做好企业风险的防范措施,建立风险的预警机制,这也正是企业管理需要考虑的首善问题。     
  做事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能应付自如,不至于手忙脚乱。一个人随时都有生活的压力,同样,一个企业时时刻刻都存在经营风险,对风险不及时控制就转化成危机。     
  危机与企业永远相伴、形影不离,且不容易被发现,等到爆发时,处理不得当,就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打击,所以,每一位企业经营者都应保持高度警惕。     
  危机存在并不可怕,关键是企业如何对待,只要准备充分,处理方法得当,就能防患于未然,把危机解决于萌芽状态,危机就不会对企业造成危害,而且,还可能将危机转化为机会,推动企业的发展。     
  而人生漫长又短暂,关键的就只有几步。在人性的丛林中,面对职场事业的诱惑,许多人就步入了见利忘义的迷途。     
  因此,老成持重,凡事三思而后行,就显得极为重要。一旦伸错手,入错行,做错事,对名誉和事业发展,皆有不救之危。     
  誕 远见: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在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农村,物质还不富足,有时走亲访友,会出现饭不够吃。如果吃得不够快,有的人就可能要挨饿。于是就有人出了一个“点子”:先盛一大半碗,这样可提前吃完了再盛,不至于因为吃得慢锅里就没有饭了,再盛就要满满盛上一大碗,这样起码两碗饭的量可以吃到。     
  一般人以为吃着碗里、看着锅里那是一种贪婪,世俗中的这句话本来就包含着贬义。更有甚者,还以这句话来表达感情的不专一,将这句话理解为所谓的“外面彩旗飘飘,家里红旗不倒”。     
  但从首善的角度来看,在客观存在竞争的状态下,这样做反而是一种理性,因为它影响着人们现实的生存状态。     
  这里的理性并不是简单的说说,毫无目的性的直接地争抢那是一种傻子行为,很可能因此反而吃亏:一见饭少就直接抢,为了多吃一开始就盛满满的一碗,结果反而可能没了再盛下一碗的机会,一碗饭盛得再多也抵不过两碗,最终连合着自己的份额都没有吃到,那不是傻子是什么?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傻,那就是精神绝对化的谦让,一看饭少干脆自己不吃了,那样的人早晚非饿死了不可。     
  如果可能,最好是随时吃着碗里看着锅里,一旦觉得必要了就赶快过去添盛,这是最有保证的理性状态。吃着碗里不看着锅里?吃完碗里的锅里也正好没了怎么办?那还不是自己挨饿!当然如果锅里有的是,或者起码都可以够自己吃饱,那一切都没有必要了。     
  我吃饭是比较慢的。对于自己吃饭慢的表现,我从来没有感到过羞耻,反而总是洋洋自得,告诉那些吃饭快的人:锅里的饭够吃,我吃完了都会剩下,吃那么快干什么?又没人跟我们抢!这显然是看了锅里的饭以后才有的话,当然不需要每次真的去看。     
  我看过一篇心理测试,那上面说吃饭慢的人更自信,我觉得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这样的说法还是很有道理的,不就是吃饭慢点吗?只要我能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我是永远不会让自己挨饿的。     
  “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另一层意思,就是看着锅里的同时,不要停止吃碗里的,否则,你就腾不出时间去吃锅里的了。看着锅里的是为了吃碗里的,为了看锅里的而不吃碗里的,这是不是有病啊?何况锅里的能不能盛到碗里还不一定呢!俗话说:煮熟的鸭子可能飞了。         

第54节:首善思维模式(23)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我们要想方设法保持规模和业绩的持续增长,而要做到这一点,也要求我们必须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从首善的角度来讲,只有关照全面,具备这种全面看待问题的系统思维能力,才能让人超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盲点,找到解决导致病人致病的病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这也如同决策的企业管理或比赛围棋的棋士:若无法关照全面布局,则有可能因一步下错而导致全盘皆输。     
  城乡通吃的“三株”     
  20世纪90年代初、中叶,各地保健品厂家竞相在城市追“名”逐“利”,杀得难解难分。     
  三株公司的吴炳新从毛主席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受到启发,果断移师被各保健品厂家视而不见的农村市场。     
  三株吃了城市这个“碗”里的,又望着农村这个“锅”里的,城市、农村市场一概“兜剿”,赢家通吃,酣畅淋漓,好不痛快。难怪吴炳新有理由睥睨傲岸,“除了邮政网,我的网是最大的”,“三株要做中国第一纳税人”。     
  三株鼎盛时年销售额80多个亿,创造了中国有商业史上的一个奇迹。     
  随着市场经济的国际一体化时代的来临,更多的企业进入了中国市场,而中国的企业也开始走出国门,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中,中国的企业如果不具备一种大的视野,就无法在国际商业巨头们的周旋中获取竞争优势。     
  中国企业具有本土作战的天然优势,但随着世界商业巨头们的加入,市场竞争形势正变得日益严竣。对此,我们可以把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看成是“吃着碗里的”,而把走出国门冲向世界市场的竞争,看成是“看着锅里的”。     
  近年来,我们看到了几个厂家抖擞精神、走出国门、争吃“锅”里肉的案例,体现了“易守为攻”的策略。     
  海尔打出了国际化的旗号,老总张瑞敏主张国际化的海尔一定要在投资国实现本土化,从“三位一体”上升到“二融一创”,即从当地设计、当地制造、当地销售逐步演变为当地融资、当地融智、创本土化世界品牌。     
  原长虹的当家人倪润峰从美国考察回来后感叹道,中国家电企业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