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善-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总结创业历程时,辛普洛特说道:“我一直遵循着两条简单而又明确的法则:一是从大处着想,二是绝不浪费财物。”
我们平时经常说的“童蒙养正”、“君子务本”、“顺天应人”、“尽善尽美”、“情有可原”、“丑话说前头”、“笨鸟先飞”、“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牵一发而动全身”等,这已经是接近于“首善”的了。
笔者经过仔细研究还发现,无论是古代的英雄、现代的精英,还是各个时代的芸芸众生,这种至高至深的俗智慧,这些极具普遍性和共通性的理念、要素、模式和法则,既流行于社会的所有层面,王侯将相、贩夫走卒,概莫能外;又关联到各种事情及其方方面面,小到居家旅行,大到谋事谋政,无一不与之息息相关。
纵观当下时局,当西方管理学越来越被玄化,甚至被当成“病急乱投医”的特效良方,被一剂剂地点配给企业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回归对管理学本源意义上的思考。
在本书中,笔者就将这种源自于对本源思考的、对准目标和“元点”所做的前置规划或规则性的工作,称之为“首善”。这里只简略说明其含义,不做过多的表述,在本章的背后,笔者还会揭示其完整的定义。
虽然我们对“首善”一词做了上面的表述,你可能还会说:我对“首善”一词还是没有概念,请直接切入主题吧?笔者也想这样做,也想尽快把“首善”的定义明晰下来,以解除“心头大惑”。
不过,如果你的头脑中的确对“首善”没有太多的概念,而笔者没有做好铺垫,仓促间就提出“首善”的定义,恐怕也很唐突,很难为你所能接受。如果非得要笔者这样去做,势必陷笔者于两难境地。这其实也就是在定义“首善”之前,笔者必须要先做好的首善。
第4节:什么是首善?(3)
这里并不是在低估读者你的领悟能力,也并非是含糊其辞的说法,我只是想说,世间的最高智慧往往都是“曲高和寡”的,但却又历经千年而不衰,这种至高至深的智慧,其入俗、通俗而又脱俗,就非得静下心来“面壁”、“静夜思”,才能真正领悟,否则徒给你一些所谓的机巧和“禅理”,你所获得将不过是皮毛而已。
同样,领悟“首善”这种不流俗的俗智慧,就如修炼禅宗一样,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慧根”,无论是借由“棒喝”等所形成的“顿悟”,还是经由参修慢慢达成的“开悟”,都需要有一个认知的过程,需要你能祛除“浮躁”心态,戒持“急功近利”,静下心来读完本章。
这本书不是一本风花雪月的导读,也不是功业速成的指南,我们要悟得“真道”,就一定要突破常规,避免以常识做见识、拿见闻当见解;就要先做到“超凡脱俗”,以实现对自我的真正超越。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以“俗不可耐”的平和心境达到“无为而无所不为”。
以前的人都在谈“有为”,谈“超凡脱俗”,但现在的人都在谈“无为”,都在谈要“俗不可耐”,这实际反映了一种本我的“回归”,是社会潮流的一种正向逆动。
但有一点必须明确,在没有达到“有为”以前,不要去谈“无为”,否则真要变成原始意义上切切实实的“俗不可耐”了!
“首善”就是这样一个词,就这么两个字,浸润着历代传承的思想文化和口口相传的通俗智慧的精髓,解说了世间的许多规则和法则,实则也是“俗不可耐”!但在没有领悟以前,它就是这样一种“玄说”,就是这样的“玄乎其玄”!!!
苏州园林中有一幅匾额:“怀古生远思”,初一看到“首善”,是否有如此跨越时空而又贯穿古今的奇妙感受!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那叫“天真”;“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那叫“找不到北”;“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叫“观照当下的存在”。
所以,还是请你少安毋躁,暂时不要一味去追问“首善”的定义,笔者相信,你在静下心来读完本章后,一定会完成对“首善”的“修道”,形成清晰的认知。
闲话少叙,由表及里、反思常识、探本究源是一种极为重要的“首善”心法,就请允许笔者从中国企业的短命说起,结合“战略”与“执行”、“细节”、“习惯”、“思维”等概念,透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先哲隽语和流传千古的俗智慧,来一步步地导入对“首善”一词的解说。
?誕 短命终结:正本清源
近年来,中国许多的管理学大师们一直在“战略”与“细节”之间展开论战,由此就出现了“战略派”与“细节派”的区分。这场争论在国内造成了不小的影响,甚至还形成了一个怪圈:许多人包括一些经典学院派学者,一遇到企业的棘手问题,就会从战略或细节上去找原因,而很少去考虑其他的因素。
此外,在受到许多浪漫学院派大师的“忽悠”之后,许多的企业都在以销量业绩或利润指标来衡量企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的寿命却很短,平均只有六七年,而民营企业的寿命更短,平均只有2。9年。
那么,中国企业短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战略派”批判说,中国企业之所以短命,是因为中国企业大多比较短视,自始至终缺乏一种“始终如一”的、“一贯有效”的长远战略。而“细节派”则认为,真正的原因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企业的细节与执行未做到位。他们在战略与执行,以及战略与细节之间争得不可开交。
“战略派”是更多地将他们的关注重心放在长远利益上了,而“细节派”则更多地将关注的重心放在短期的战术配合与执行上,以获得更为现实的利益。
在这里,我们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姑且不去评说“始终如一”、“一贯有效”的战略是否存在,也不去讨论“细节”到底能否决定成败。单就双方所争论的话题来说,恐怕都是有其前置规则的。
第5节:什么是首善?(4)
战略也有不能实现的时候。有时外部环境一旦发生改变,战略制定的依据也就改变和消失了,不利的环境条件增加了完成战略目标的难度甚至导致战略的失败。
上世纪70年代企业经营环境迅速恶化,仅从1978年到1979年一年时间,美国各大汽车公司就从盈利走向亏损,其变化幅度之大让人吃惊,如:福特公司1978年盈利15亿美元,1979年就亏损10亿美元,而1980年亏损15亿美元。
可见,“时代的大势”及经营环境对企业战略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企业的成败真的就仅取决于战略与细节这两个因素吗?有没有更为重要的因素呢?
诸葛亮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以“顺天应人”是制定战略的一条前置规则。在制定战略之前,就应该思量好这个问题,我们将之称为战略之前的首善。如果未做好战略之前的首善,单纯去谈战略与细节,将会变得毫无意义。
因此,我们很难笼统地去评说到底谁是谁非,谁对谁错。不过,有一点必须明白:
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永远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而战略与细节之争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样难缠,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看到最终的结果。
离开了战略的细节和执行最大的可能是步入歧途,而离开了细节和执行等战术动作的配合,战略也必定会成为一纸空文。例如,销售部的眼睛是盯着当年的业绩,而市场部的眼睛是看未来3~5年,这样一个企业才会平衡。大家都看眼前,容易急功近利;大家都看未来,往往好高骛远。
话虽如此,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又会是另一番景象。那些执拗于战略的企业可能会受到市场的“嘲弄”,而专注于细节和执行的企业也往往会被市场“搞晕”。
谈到细节和执行,我们不能不去谈战略。在战略未确定的前提下去做细节和执行,很可能会陷入细节性复杂之中,导致“走火入魔”。
所以说,战略是细节和执行之前就应该做的工作,我们谈细节和执行,一定是在战略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去谈论的,这是一条潜在规则,换句话说,战略是细节和执行的首善。
无数中餐连锁店败倒在麦当劳、肯德基面前,其中一个人所共知的原因是,中餐服务的标准化程度远远不如他们。如,麦、肯的店面服务生从不闲着,地面卫生都按时清扫。中餐要达到同样的“细节”,在战略层面没有做改进的情况下,就只能依赖“管理”、“培训”等技巧。
接下来就是请来一大帮的“成功学大师”、“激励大师”,让员工听课时热血沸腾,决心改进服务,下课则“回归自然”,打回原形。
有人统计,“成功学”、“激励学”对员工“细节”的改进作用于一周后就下降到不足3%。成本进一步上升,企业文化变得虚伪、形式主义猖獗。
我们虽然很难笼统地谈论战略与细节到底孰轻孰重,但可以肯定战略是“细节”的首善,如果在战略层面未做改进,为了“细节”反复折腾,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欲速则不达”。
麦当劳、肯德基之类的企业,“细节”的完美形成是那么自然而然,就像人需要呼吸一样自然。原因是,麦、肯之类的“细节”来源于战略,是企业“核心能力”的自然“外化”;管理、培训是辅助手段,是锦上之花,而不是取代替代战略本身。
但是,要谈论中国企业的是是非非,以及成成败败,单纯从战略、执行或细节的角度,问题是得不到解决的。
因此,要探析中国企业短命的真正原因,我们不能不去“追本溯源”。
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企业管理实践,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智慧进行了潜心研究,以希图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法则和准则,并致力于解决目前中国社会及企业存在的疑难问题。
跳出战略与细节的窠臼,笔者研究发现,那些越是短命的企业越是缺乏首善之举。能否做到首善,才是中国企业能否“长命百岁”的“大本大源”。
笔者在研究中还发现,首善不光是对企业,对国家、组织、家庭直至对每个时代的“精英”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做到首善,才能在时事变局中应对自如,从而在世事沉浮中“立于不败”。
第6节:什么是首善?(5)
因此,能否做到首善,是我们谋求“全胜”和成功“晋级”的根基。
?誕 孔明空降:意在笔先
如前所述,中国许多的企业之所以都摆脱不了短命,与他们草创前的谋篇布局缺乏首善有很大关系,无论是办企业,还是为官为政,其实都需要一种“意在笔先”的首善。
对于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可以说,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可以毫不夸张的称之为现代企业职业经理人“空降兵”首善智慧的鼻祖。在这里,我们就先管中窥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