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盐骚 >

第38部分

盐骚-第38部分

小说: 盐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就好,那就好……”胡铁匠说着,看了看她手里挽着的竹篮,见里面只是一些玉米■子,说道:“来趟镇子就只买些玉米■子?咋不买点米回去?”

  阿秀脸上一红,说:“现在米什么价……”

  胡铁匠听了,立马回身进了屋,一会儿出来手里拿了一袋米,硬要塞给阿秀。阿秀不要,说:“大哥有这份心阿秀已经很感激了,现在大家日子都难,你也拖家带口的……”

  他恼了,说:“咱们原本该是一家人,可惜我胡铁匠没这福分……好歹现在你还叫我一声大哥,这点心意都不肯收下,大哥伤心呢!”

  阿秀只得收了,谢过他后去坐船出镇子。她走出老远回头看,还见他站在那里,用手在抹眼泪,心里不由得也是一酸。

  回到江边的窝棚,阿秀告知常福生是胡铁匠给的米,有点担心地问:“福生哥,你不会怪我要了他的东西吧?他当时眼睛发红,非要给我,把我的手都差点扭断了,我怕不要他真怄气了呢!”

  常福生叹了口气,说道:“阿秀,我有时候想想,当初你还不如跟了胡铁匠呢,他至少能让你和孩子吃口饱饭,再怎么也比跟了我强啊!”

  阿秀恼了:“福生哥,咱们孩子都这么大了,我不许你再说这种话。跟你是我自己选择的,过什么日子我都心甘情愿!”

  常福生搂一搂她,说:“好阿秀,是我错了,以后我不说这些了。我会努力干活,让你和孩子过上好日子的。”

  这话他说过好多次了,开始还真有这个信心,后来发现无论怎么卖力地劳作,也无力养家糊口。那个向往的“好日子”,似乎永远只存在于幻想中,并不会真正地到来。但是有了对它的渴望,才能撑着熬过一天又一天。

  这天晚上,阿秀用玉米■子掺上米做了一锅干饭,这是几个月来他们吃的第一顿干饭。采采高兴坏了,围着锅转来转去,嗅着米饭散发出的香味,不停地叽叽喳喳地说话,一会儿说:“妈妈,米饭好香啊!”一会儿说:“妈妈我要吃三碗!”一会儿说:“弟弟要在就好了……”

  想到虎子走时想吃碗米饭都没吃上,阿秀又要哭起来。常福生忙岔开话题道:“阿秀,你没跟胡铁匠说平时你自己吃野菜,我回来你才煮点粮食吧?他会笑话我一个大男人养不了老婆孩子的。”

  “没呢,我干吗跟他说这个。”阿秀果然转移了注意力。






九十三




  “哎,说真的,阿秀,你也别在我不在时就和采采只吃野菜,不为自己也要为孩子呀。”

  “你拉纤是重体力活,不吃粮食没力气呀。我在家又没什么事,吃不了多少。我用布袋装了些玉米■和米放在野菜里面煮,单独拿出来给采采吃的。咱这孩子这么小就很懂事,常常不肯独吃,都要让我也吃上几口才肯吃呢。”

  说着,阿秀用怜爱的目光看着正兴奋地围着锅一圈圈绕着的采采。常福生也说道:“是啊,咱们有这么好个闺女,也该知足了。”

  吃过晚饭,一家人心满意足地躺在床上,听常福生讲玉印山的传说。传说在长江北岸距万县五十公里处,有一长方形巨石,四周悬崖绝壁草木稀疏,远观好似一颗官方大印,称为玉印山。此山是女娲炼石补天所剩的一方巨石。

  康熙年间,有人意欲在此山修建庙宇,但无路可上。正为难时,突然飞来一只鹰从山脚盘旋而上,人们认为神鹰指路,便聚集能工巧匠依山修建了十三层风格独特的宝塔式角楼,称为石宝寨。在殿前还有两个奇怪的洞穴:鸭子洞和海米洞。鸭子洞每年春秋两季白雾缭绕,将鸭子放入洞中,顷刻间就出现在距玉印山千米之外的长江边水面上。

  海米洞洞口只有鸡蛋大小,每天都会流出一些白米,但只够一个和尚食用。贪心的和尚想,这个口子太小,所以米才只流这么点出来,如果凿大口子,不是会流更多的米出来吗?把这些米拿去卖了,就发财了!于是,他就用锤子把口子凿大了。谁知凿大之后,反而一粒米都不流出来了!

  听了这个故事,采采神往地说:“要是这个洞还能流米出来就好了,虽然只够一个人吃的,但是加上些野菜,加上些水煮成粥,就够我们三个人吃啦!”

  孩子天真的话,让阿秀和常福生更是心酸不已。

  冬季原本是熬盐的旺季,随着冬季的到来,盐卤终于渐渐转浓,盐灶也修复得差不多了,各灶都陆续开工。不过洪水冲毁灶房后,熬盐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一部分有卤有灶,一些有灶无卤,一些有卤无灶,也有卤灶全无的。于是有灶无卤的,变卖或出租盐灶,也可购买盐卤熬制。有卤无灶的,以卤水顶替原有灶房册名,凭册出卖或出租卤水。一时熬盐多系租佃关系,租卤水以天计,租佃灶房要看灶的大小,屋的好坏,锅口器具自备,租期限以年计,租银要先付。

  宁河镇上的三大盐灶,都有卤有灶能自行生产,但规模已发生转变。杨延光的和瑞祥灶受损失最大,被抓坐牢又花费了不少银子打点,元气大伤,这第一大盐灶的名头已不复存在。张天禄的天禄灶原本相比之下就实力较弱,被冲毁部分盐灶后也一蹶不振。只有赵源清的广宁灶不仅受损小,而且因为有沈玉林资金的支持和投资眼光,在这场灾祸中大发横财,然后用这笔钱大量收购兼并其他破产盐灶,其实力和生产规模已胜杨家和张家,一跃成为宁河镇第一大盐灶。

  杨延光在牢里花了不少钱上下打点,倒是没受多少罪,关了几天后就给换到优待室,但最初那几天住在低矮潮湿的屋子,夜晚老鼠在身边放肆地跑来跑去,一天只给吃两餐,烂白菜叶的腐败味道也令一向养尊处优的他感到犹如噩梦。牢中狱卒敲诈勒索新入监者,私分疫病流行时所领医药费,还侵吞财政所拨水费,犯人用水必须交水费,时不时借事滥施刑杖,趁机收受贿赂……这一切都让他心灰意冷。而坐了一场牢好不容易出来,又看到自己苦心经营半辈子盐灶,第一大灶的名头却悄然易主,更加心灰意冷,只觉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就恍如隔世。

  由于洪水对熬盐的影响,有一段时间停止了生产,各地来打工的盐工纷纷回乡去了。等到恢复生产,外地的盐工一时来不了,人手不够,各盐灶老板只得开出比平时高的价来招募临时工。

  夏子谦有些心动,对蒲青莲说也想去暂时当一阵子盐工,挣点钱。

  蒲青莲说:“你不懂熬盐,做不了技术活儿,只能当下力的扯水工、踩炭工什么的,还得上夜班,很辛苦的,不如就做木匠活儿。”

  “最近接的木匠活儿不多,我可以兼着做,现在盐工开的工钱高,比做木匠活儿挣得多呢!”

  “当盐工得两班倒,下班你不休息再去做木匠活儿,身体会累垮的。”

  “上次我生病花了你不少钱……”






九十四




  蒲青莲恼了:“你提这事干吗?我又不要你还,你不用这么拼命去挣钱。”

  夏子谦叹了一口气说:“青莲妹妹,我不是和你见外,我只是希望能多挣一点是一点,万一遇到什么事,不要又来拖累你,你在杨家也不容易……母亲年纪大了,常常生病,被洪水冲坏的房子,也一直无力重修……”

  “那倒是,怎么也得把房子修补起来,不然到冬天会很冷的。”蒲青莲想了想说,“那你打算到哪个灶去打工呢?”

  “我就想到杨延光的灶上。”

  “现在各灶都在招人,不一定非要到他的盐灶。”

  “那也是你家的盐灶啊,我会想这是在为青莲妹妹干活,更有干劲呢!何况,你是老板娘,没事来逛逛,说不定我还能有机会见见你。”

  蒲青莲笑了:“瞧你说的,我平时不去盐灶的,就算去了,咱们也不方便说话呀!”

  “远远地看一眼也好……”夏子谦低低地说。

  蒲青莲心里一热,说道:“那好吧,我跟我哥说说,让他招你进来,平时多关照你一点。”

  过了几天,蒲文忠果然招了夏子谦进去,当扯水工。活儿很重,一刻也不得闲,特别是浇垅时。浇一次垅要三千多吊水,干完了手臂都酸痛得抬不起来,但夏子谦也不以为苦。

  天气渐渐冷起来了,蒲青莲不小心受凉感冒了。她体质好,平时很少生病,有个伤风感冒的不用吃药三五天也就自己好了,这次却咳嗽起来,还一直发低烧,用冷毛巾敷敷,退下去又烧起来,拖了几天不仅不见减轻,还越来越重了。

  杨家本来就不太在意她,加上忙盐灶的事,更当她不存在。然而她越咳越凶,有时候整夜只能坐起来。杨延光有时候在书房睡,偶尔过来,被她吵得没法安睡,皱起眉头说:“咳得这么厉害,怎么不请大夫来看看?”

  “不用不用,我身体一向挺好,没事的,过几天就好了。”蒲青莲一听他说要请大夫,立刻惊慌地拒绝。她最近月事没有正常来,算一算日子,杨延光还在牢里,正是和夏子谦幽会的时候……心里正在嘀咕,哪敢去看大夫。

  “可是你咳的,还让人睡不睡!”杨延光不耐烦地说。

  “那要不这几天……你还是在书房睡吧?”蒲青莲小心地说,生怕他发怒,但他并没有发作,抱怨了几句就算了。

  第二天起来,蒲青莲觉得人更难受了,喉咙肿起来了,头痛得像要裂开,站起来觉得房子都在晃。仆人看见了,说:“少奶奶,你怎么脸色通红,是不是又发烧了?”

  她挥挥手说:“没事,你们不用管我,我出去走走,透透气就好了。”

  说罢,她摇摇晃晃地走出屋子,走到院子里,深深地吸了一口早晨清新的空气。然而冰冷的空气吸入身体只是让她的肺一阵疼痛,拂在炽热的脸上让她感到在水与火中煎熬……她只觉天明晃晃的,地仿佛凹凸不平起来,所有的声音显得远远的,隔了一层似的……她想要走下台阶,却一头栽倒在地上。

  仆人见了,惊叫道:“哎呀,少奶奶晕倒了!”

  杨延光刚吃罢早饭,正要出门,仆人飞奔告知。他一边吩咐把人抬到屋里,一边派人去请大夫。婆婆也被惊动,说道:“要死让她死去,请什么大夫!去了这个扫帚星,杨家的霉运才会过去!”仆人们知婆媳俩不和,都不敢搭话。

  大夫来了,把脉之后站了起来,向杨延光拱手说道:“恭喜杨老板,少奶奶有喜了!”

  杨延光一愣:“有喜了?”

  “是啊,已经有两个多月了。”

  杨延光一想,两个月前自己还在牢里,蒲青莲怎么可能有孕?他脸色一沉,问道:“你没有看错吧,当真是有两个多月了?”

  “老夫行医四十多年了,怎么会看错?”他继续说,“少奶奶偶染风寒,并无大碍,只是得赶紧治好,不然影响腹中胎儿,先照我开的方子吃上几副药看看。”

  他唠唠叨叨地说着,没注意到杨延光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根本没把他后面的话听进去。他说完了一见杨延光脸青面黑地站在那里,还以为他担心这场病会影响胎儿,又说道:“等少奶奶病情稳定,我再来开几副保胎的药,杨老板不必担心。”

  杨延光勉强说道:“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