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芙蓉-2005年第4期 >

第1部分

芙蓉-2005年第4期-第1部分

小说: 芙蓉-2005年第4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湘军“五少将”小说联展] 
 
  在一场大火中回家(短篇小说).............谢宗玉
 
  姓田的树们(中篇小说)................田 耳
 
  
 

 
[中短篇精选] 
 
  榆树饯车站(短篇小说)................阿 成
 
  谁在喧哗(中篇小说).................罗伟章
 
  一幅雕屏,或一个民间故事(短篇小说).........陈启文
 
  我把青春献给你(短篇小说)..............肖克凡
 
  小说二题(短篇小说).................白天光
 
  一目了然(短篇小说).................龚爱民
 
  神医(短篇小说)...................冰 冰
 
  
 

 
[七十年代人] 
 
  相亲相爱(短篇小说).................尹丽川
 
  为“粉红”而来(短篇小说)..............陆 离
 
  新人旧体(旧体诗词).................虹 静
 
  
 

 
[点击80] 
 
  谜鸦(短篇小说)...................葛 亮
 
  时光转角处的二十六瞥(长篇选登)...........潘 萌
 
  
 

 
[散文万象] 
 
  随笔六章.......................赵丽华
 
  一个乡村孩子在城市的游走...............吴佳骏
 
  翅膀.........................宋晓杰
 
  
 

 
[小说讲堂] 
 
  小说技巧.......................刘 恪
 
  
 

 
[芙蓉诗页] 
 
  洛夫的诗.......................洛 夫
 
  诗心未与年俱老....................李元洛
 
在一场大火中回家(短篇小说)
谢宗玉 
  一 
   
  稻子割完后,瑶村就进入了深秋季节。深秋的瑶村呀,天老是晴,老是晴,十天半月都没有下雨的迹象。瑶村的孩子都差不多忘了下雨的样子,仿佛亘古以来,瑶村就处在这种干燥的季节之中。南方的天气,雨久了,心里就有种发霉的感觉;而晴久了,心里头就会变得恓惶起来。 
  八岁的三青在瑶村深秋季节就感到特别的恓惶。心里老像堵了个什么东西似的,总觉得自己有某件东西或某种挂念,遗忘在记忆的某一处。可仔细思索,却又什么也想不起来。有时三青感觉心里就像一只猫爪在搔,特别的难受。他倚在大门口,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嘴里说道:没劲死啦!一点味道都没有! 
  父亲瞪他一眼,骂道:有吃有喝,你哪没劲?让我来一顿笋子炒肉,你就蛮有劲了?! 
  笋子炒肉不是真的笋子炒肉。笋子炒肉在瑶村是操着竹棒一顿乱打的意思。三青用翻白的眼睛,回敬了父亲。然后转身进屋,从水缸里舀了一大勺水,咕咚咕咚,喝个精光。 
  瑶村是在南方。深秋的南方,中午时分还是那么的燥热。这种热不像酷暑那样表达直裸,而是闷骚型的,像一个外冰内沸的妇人。甚至带点巫性。它不灼烤你的表皮,而是让你的内心有种烘干成粉的感觉。 
  深秋的瑶村,只有天亮那一会儿让人清爽。天亮那一会儿,尘土和草木都是湿的,木叶上面是一层晶莹剔透的露珠,阳光一照,亮闪闪的让人感到内心润滑而安定。三青早晨起来,总疑心夜里下了一场小雨。他常常对着满村湿物,情不自禁地嚷一声:哈,下雨啦!说着,一脚踏进草丛中,踢得露珠儿四射。跟在他身后的妹妹会马上纠正他:哪是下雨,是露水儿!说罢,也一脚踏进草丛中,把露珠儿踢得如小虫子在跳。一会儿,兄妹俩就在草丛中的露水上用脚画出了各种各样暗淡的图案。惹得父亲气急败坏地骂:看看你们的鞋子啊!两个败家子! 
  鞋子没什么呀?只是弄湿了,鞋面上沾满了土粒和草叶。三青弄不明白,为什么父亲老要朝他们吼?好像不知道心平气和地说一句话似的。妹妹常常会被父亲的吼声吓住。但三青已经习以为常了。很久以来,他都把父亲的吼声当作耳边风。为此,没少挨父亲的打。但自从母亲不在家以来,三青挨打的次数就明显少了。这得归功于母亲。母亲离家之前,曾反复叮嘱过父亲:你呀,少点骂,少点打,我不在家,对他们两兄妹好一点。三青躲在门后亲耳听见母亲是这么说。只是不知道父亲答应了没有? 
  母亲走后,父亲骂他们的次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但打他们的次数确实明显少了,而且是少多了。有时,三青的行为实在错得太离谱,让父亲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可他仍忍着不打三青。三青就挺得意的,觉得父亲是在守诺。 
  母亲是去遥远的地方求学去了。母亲是村里的民办老师。民办老师在村里没地位。村小学的地位都是为公办老师留着的。母亲为了从一个民办老师变成一个公办老师,就跑去遥远的城市去求学。她希望通过考试,把公办老师的头衔捧回家。 
  没有母亲的日子,一家人无论怎么过,都觉得不对劲。六岁的小妹,开始老嚷着要妈妈。被父亲凶了几次后,她不再嚷了。母亲是在这年夏天双抢过后离开家乡的。母亲一走,家里的事情就陡然增多。而且是成倍成倍的。最突出的事情就是做饭。母亲在家的时候,做饭一直是母亲的事,三青偶尔也帮忙做一两次。父亲从来不沾厨房的边。现在母亲走了,每天做饭的任务就落到了三青和妹妹身上。主要由三青负责,妹妹在一边帮忙。 
  也真是怪啊!母亲在家的时候,三青每做一顿饭,都会得到母亲笑逐颜开的表扬。看得出,母亲是真心喜欢她这个小小年纪就会做饭的儿子。可现在,三青每做一顿饭,父亲都会沉着脸埋怨说不好吃。有时三青真想像父亲吼他那样吼一声:不好吃你自己做啊!可农事这么多,父亲哪有时间窝在家里做饭啊? 
  因为做饭的缘故,兄妹俩的脸一直是村人取笑的对象。一顿饭做下来,兄妹俩的脸总有横一条竖一条的炭墨痕迹,像戏台上的花脸,这不就让村里的小媳妇取笑了。可后来大家都习以为常了。若是兄妹俩哪天把脸洗了,小媳妇见了,倒会惊讶地叫一声说:哟,小脸蛋洗得这么白啊? 
   
  二 
   
  稻子割完后,瑶村人开始进山准备越冬的柴火。这个季节的柴火好,果成熟的时候,枝叶跟着成熟了。成熟的枝叶水分少,易晒干,烧起来火力足。往灶膛里一送,时不时就会出现火笑。火儿笑,客人到。这是瑶村的谚语。每次见到火笑,三青和妹妹的心里总会感到一种特别的愉悦。他们多希望有客人来啊!自母亲出走后,家里总透着那么一股子清冷。若来了客人,那股子清冷至少会蛰伏一段时间,。当然,这个客人最好是母亲。母亲回来了,家里不管白天黑夜,都是亮堂堂暖洋洋的。再穷的日子也过得从容有序。 
  秋割差点把一家人搞垮了。母亲在家时,三青和妹妹基本上不做农活。可现在母亲外出了,母亲的农活只能由三青、妹妹和父亲分摊了。父亲干完自己那份农活,再要分摊母亲一半的农活,当然是累醉了。而三青和妹妹这么一点大,要分摊母亲另一半农活,同样累得不轻。一家人早出晚归,好歹把稻谷全收回家了。甚至不是瑶村最后一户人家完成秋收的。 
  忙完一季稻谷,三青和妹妹都不怎么想母亲了。繁重的劳动把思念的那根弦给绷断了。以前,三青和妹妹的嘴里老挂着母亲。说母亲如何如何啦,如何如何啦。听得父亲好不烦躁,说:你母亲千好万好,你们跟你母亲过去! 
  现在三青和妹妹一连几天都无心思提母亲了。母亲太遥远了,遥远得像记忆深处某件依稀的东西。而农活触手可及,想不想干都得干!兄妹俩不提母亲了,父亲却忍不住说起母亲来。也拿兄妹俩与母亲对比,说你们母亲如何如何。意思是说,兄妹俩干的事不如他们母亲。兄妹俩听了,并不反唇相讥,要父亲跟母亲过去。末了,小小年纪你叹一声,我叹一声。 
  三青以为秋收完后,一家人至少要休息几天。但父亲看着别的人都进山了,按捺不住,也要进山。因为再不进山,离村庄最近的最好的柴火都会被别人砍去。兄妹俩争着同父亲一起进山。留在家里看看牛,晒晒谷子,与砍柴这件活儿比起来,一点也不吃亏。可一个人留在家里,实在太闷啦。闷得有时只想拿头撞南墙。 
  进山砍柴是男人们的事。三青是这样训导妹妹的,然后神气地跟着父亲进山去了。可三青得意得太早了。砍柴并不是件好玩的活儿。 
  八岁的三青爱表现自己,总希望自己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总希望得到他人的夸赞。现在他就希望自己挑一担老大老重的柴回家,让一村人都见了,都交口夸赞。可他并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力气,挑多少的柴担才能如期回家。父亲给他捆柴的时候,他还嫌轻呢。他鼓足气,双手用力一举,柴火就上了肩。轻轻松松走两步,卵事也没有的样子。父亲就真以为自己的儿子长大了,能够把他认可的重量挑回家。 
  事实上,能够把柴火挑起来,并不意味能够把柴火挑回家。大山和村庄相隔一段遥远的距离。而路又那么崎岖。蜿蜒的山路两旁尽是荆棘,还“好客”得不得了,只要有人经过,就千方百计伸出“手”来,拽住他的柴火,柔情蜜意,一副“留客”模样。 
  一担柴要想在山路上行进,根本就不是它原来的重量了。三青哪料得到这些啊?何况小孩子又没有什么耐力,没走多久,肩就红了肿了,腿就软了麻了,脚底也冒出了几个血泡。全身那个酸痛啊,真是难受得想哭。 
  三青是个勇敢的孩子,他不哭。他咬着牙,一步一挨地往山下走。跟在后面的父亲,变得不耐烦了,说:慢腾腾的,你是在踩蚂蚁子啊?你妹还等着我们回家挑谷呢。你这样走,天亮都到不了家。 
  三青不吭声,他憋着一口气,咬着牙,小跑起来。可没多久,他就撑不住了,哗啦一声,柴火从肩上滑落下来,三青的人也跟着散架似的软了下去。父亲从他身边经过,并不停留,嘴里还要奚落他:你不是嫌轻嘛!现在看看你这副熊样?我没时间跟你挨,先回去了,你随后来吧。 
  三青望着父亲,木然地点点头。然后目送他的身影转过山坳,消失了。 
  父亲的身影一消失,黄昏的山谷就变得异常的寂静。那些鸟鸣的声音,风吹木叶的声音,石上流泉的声音,都成了寂静之源。三青突然觉得小小的自己被大大的世界遗弃了。怕的感觉一下子攫住了他幼小的心灵。三青站起来,咬着牙,用肩拱起柴火,小步走了一会儿,可全身的痛感很快就再次将他击溃。 
  肩上哪是什么柴担啊?简直同一只咬人的野兽差不多。脚下哪是什么山路啊?简直同踏在一盆炭火上差不多。那种火辣辣的痛让三青不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