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民国奇案演风雷 >

第50部分

民国奇案演风雷-第50部分

小说: 民国奇案演风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警长认为时机不到,安慰老铁:“我说了好几遍了,大丈夫敢为天下不能为,能忍常人不能忍。咱这叫身在曹营心在汉,只要不忘自己的祖宗,对得起中国人这仨字,不怕你披什么皮。”老铁心里虽然依旧觉得别扭,听王警长一说还是不言声了。
  借着脚力,工夫不大就是十几里地,远远看见前面墙上的“独流镇”三个白字,老铁从车后架上跳下来,“队长,咱还进镇子歇歇脚不?”
  上了独流大桥,王警长站在桥中央朝下望着混浊的河水,伫立良久凝思不语。
  老铁最了解王警长,“你老还惦记那桩案子,那不是咱无能,是……”
  王警长扶好车把,“算啦,别说啦!上车,不进镇子了。”二人下桥右拐,继续沿河堤而去,他们要去的地方是二十一里堡。
  在二十一里堡村外千里堤上,一群青壮年紧傍着堤坡挖出来一堆兵器。德旺撕掉一把大刀的包裹,露出刀鞘上的蛇皮面,抽出大刀月色下寒光闪闪。小德子凑近了仔细查看,惊叹不已:“全是血油布包的严实,一点锈都没有,先人们真是神啦。”
  德旺一下子严峻起来,思绪回到久远的过去,“这是先人们庚子惨败后埋下的,这些家当传下来不容易,这是留给咱报国恨家仇的,现在应该派用场啦。”
  小德子招呼汉子们:“搬走!”
  小三德子跑来在德旺耳边低语,德旺点点头拉过小德子,“王警长来了,我去照应一下。你们赶紧把这些家伙运过子牙河,在村子周围放几个眼线,防备外人靠前。”
  小德子与众人扛兵器往河边搬运,没注意王警长和老铁也登上千里堤,站在土地庙旁正看稀罕呢。一条小船泊在河沿儿,小德子带人往上搬运兵器,河对岸不时有人晃白毛巾,王警长扯一下老铁,“看见了吗?两边都有行家,那边平安无事让这边稳当住了。走吧,德旺等着咱啦。”
  王警长和老铁一进煎饼秃的院子,德旺马上迎了上来,“哎呀,正盼着二位兄弟哪!”小三德子接过自行车推到柴禾垛后面放好。王警长对老铁说:“你呆在院里望着点。”
  德旺拉着王警长和老铁,“不用,四周围全放着眼线呢,都进屋。”
  煎饼秃的里外屋已经收拾得干干净净,王警长刚坐在炕沿上,小三德子抱来两杆大枪举给王警长,“你老看看,前天搞的!”
  王警长接过枪,高兴的打量着,“三八大盖,好枪!”德旺点好烟袋递给王警长,高兴得更是合不拢嘴。
  小三德子眉飞色舞地向王警长讲述战绩:“你老送来的信儿真准,吃过晌午饭,我们就到运河东边候着,没费劲干脆利索就干掉俩。”
  王警长问:“死尸埋好了吗?”
  
  
 
 
正文 十六回利刃吓煞丧家犬;偏方整治鬼子兵 中
  小三德子一挥手,“费那劲干嘛,把衣服扒下点火烧了,鬼子光着腚放河漂多凉快。反正天天河里漂死人,拿水一泡分不清谁是谁,流到海河就分不清鼻子眼了。”
  王警长无不忧虑的提醒德旺:“那天响的两枪不好,只要枪响大致就能断出方位,往后尽量避免响枪。”
  德旺让王警长放宽心,“也没太大的事,铁道那边经常响枪,鬼子天天开枪打乡亲的小鸡子,运河边上都看不见下蛋的鸡了。”
  小三德子又插话说:“几只鸡换颗鬼子头外加一条三八大盖儿,值啦!”
  德旺问:“王警长,咱有二十来条抢了,你看怎么着好?”
  王警长想也没想,“老哥,别绕圈子啦,这些枪放在咱这一时不能露白,一道弄过河去吧。你们知道吗?那个叫小岛一郎的日本人去古典家了,方圆百里的任何事也瞒不过他。”
  德旺对古典吃不准,便问:“他不致于把乡亲们卖出去吧?”
  王警长说:“你老比我清楚,财主家的心靠不住哇!”
  德旺觉得王警长说的有道理,嘱咐小三德子:“把你师哥叫来,趁热打铁今天就把这事办了,免得夜长梦多。”
  小三德子攥着枪有点舍不得,“这都是咱……”见师父冲自己横眉立目,没再说话。
  老铁凑近跟王警长说:“咱来一趟不容易,趁这机会,我去暗中探探古典那老东西。”德旺也想展示一下身手,“我看,还是我去方便。”
  王警长权衡了一下,觉得德旺的功夫不在这方面,“你不能显山露水,还是老铁去方便,一则他会点儿轻功,二则他是奉旨行事。万一露了白,他这身衣裳还能保他脱身。日本人派来办案查访的,谁也怎么样不了。”
  德旺知道王警长对自己不放心,可是他对老铁也不放心,于是对王警长说:“那就让小德子跟老铁去一趟,起码有个望风的,万一有闪失好有个接应。王警长在这儿候着,咱们再议议今后的事。小三德子,去把你师哥叫来。”
  闻听此言,王警长也不好说别的,“好吧,就这么着。”
  不大工夫小德子来了,一身轻装打扮,真有几分侠客劲头。
  王警长把短枪交给老铁,“把这个带上预备着,不到万不得已不可搂火。”
  跟英豪相比,英杰在古宅当大管家,显得舒坦多了。顶个管家的名分,其实没有多少事归他管。租子大都是自动交上来的,剩下欠租的没有多少户,古典主张,兵荒马乱的年景,更无须逼得欠租户砸锅卖铁。英杰无须仿照李元文,挨家挨户敛那三升半斗粮,源自古典要求自己像个真正的善人。善人要善于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兵荒马乱的年头,佃户们正需要古善人雪中送炭。
  一年之中,收租子并非管家最重要的活计,在古宅,顶累人的当数一年一张扬的庙会。由于老王爷的过世加上小鬼子搅局,庙会办不成了。欠租户往年仰仗在庙会上拔份可以获得减免,庙会办不成也造成佃户的负担。古典是这么想的,可是商家们不这样看,办庙会古宅得名声,掏银子却是大小买卖家的事。所以说,每年的庙会商家并非多么积极,可是没有庙会买卖又萧条,真是怎么都不舒服。
  最舒服的当然就是英杰啦,偌大的宅子养他一个大闲人,至少吃穿无忧,每天可以大松心的睡懒觉。伙房留下一个顺子,这个顺子最腻歪伺候英杰,人家吃早晨饭他叫吃早点,叫嘛倒没关系,早点你可早点起来吃呀,他没准点总得伺候着。起初的日子,英杰起来洗涮一通,好歹吃口指望着中午这餐。古宅却跟庄户人家的习性一样,中午饭只是象征性填补一下,没有正经的饭菜。慢慢英杰习惯了乡下的生活方式,基本随着古宅早睡早起了,为了一日三餐他也得早睡早起。
  早早起来并没有多少正经事,多半帮着古典分析一下时局,没有报纸没有广播,消息来源多是街头巷尾的议论,分析也是瞎分析。古典白天多数时间闷在客厅看他的古书,他认为那里面埋藏着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特别是当前,应急的对策和智慧都在里边哪。每逢古典看书的时候,英杰到上房跟孤寂的罗氏唠闲嗑,净讲些王府的故事。譬如王府的规矩啦,福晋、格格吃嘛穿嘛啦,贝勒爷如何娶妻纳妾啦,都是罗氏闻所未闻的稀罕事。加上英杰仪表堂堂善于表达,颇受罗氏的赏识。罗氏跟英杰亲近,古典并不反感,他觉得这样利于罗氏开化,同时也免得英杰没事干显得寂寞。
  每当古典看完书有了心得,便跟英杰交流,闲暇时指点英杰舞剑。英杰对古文不感兴趣,对耍枪弄棒倒很有悟性,渐渐对习武发生了浓厚兴趣。古典觉得这是好事,每天吃过晚饭休息一会,二人就在院子里各种兵器都摸一遍。
  英杰最感兴趣的还是舞剑,这天已经练了会子了,英杰耍了两个剑花跃起身子,使了个哪吒探海收势,“时候不早了,今天到这儿吧,你老也该歇着啦。”
  古典很满意英杰的进步,夸赞道:“行,有点底子了。这年头艺不压身,要是肯吃苦,我这点儿玩艺儿就不留着了。”
  英杰:“你老肯传授,岂不又办了件大善事,正好把我的一身赘肉练下去。”
  古典莞尔一笑,“剑术之道讲究轻翔灵动,熟极而流,得搁长工夫,心急叫不了热豆腐。这里面的学问,不在招式上而在气运上。再深一步说,儒家的中正平和、佛家的超凡脱俗、道家的天人合一都在里面。你慢慢咂摸,越练越觉得学问大,行,歇着吧。”
  老刘头用银盘托着热毛巾过来,“老爷,管家,擦擦汗。”
  古典擦着汗对老刘头叮咛:“这些日子睡觉轻醒点儿。”
  “是喽,老爷。”老刘头总是话不多,听不到一个字的废话,接过毛巾退下了。
  英杰受到古典的鼓励,待古典进屋又乘兴展势,一路三环套月,燕子抄,左拦右扫。一套招式毕,方持剑归原。英杰正准备进屋,见老刘头提着气死鬼的灯笼从后院巡视过来, “夜间有嘛动静不要惊动老爷,直接招呼我就行了。”英杰刚练了几天把式,就萌生艺高人胆大的思想,可见习武之人都是争强好胜的主儿。
  老刘头让英杰好生歇着,安慰道:“管家放心睡吧,咱这宅子墙高门紧,从来也没出过闪失。”说罢,提着灯各处察看去了。
  英杰会心一笑,学着武生的白口念道:“敢有梁上君子造访,爷叫他有来无回。”挥剑朝夜空挥去,一枝海棠从天而落,英杰接到手中吃着回屋,少顷闭灯无声。
  老刘头提着灯照照大门门栓,两道门栓还顶着一道顶门杠,老刘头放心的转身离去。老刘头并不知道,门外一个黑影正跳上台阶,矮身贴着门缝谛听动静。
  此时,上房还没有就寝,罗氏见古典洗漱完毕,帮着古典解衣宽带服侍上炕。古典坐在炕沿上望着罗氏,“我怎么见你这些日子总跟捡了个大元宝似的,嘛好事说给我听听?”罗氏喜不自禁地卖乖:“老当家的,大元宝咱也不换,你猜猜嘛好事。”
  平素看着总是一本正经的古典,突然柔情地托起罗氏的胖脸,罗氏妩媚地望着丈夫,悄悄地将一件件小花袄拿给古典看。
  古典眼前一亮,不由喜形于色,心里“嘣嘣”乱跳,“哎哟嘿,有喜啦!”
  罗氏得意万分地露出肚皮,“摸摸,这么大动静还能假得了?”
  古典“噗”地吹灭灯,搂着罗氏钻进被窝……
  门外的黑影离开高台阶,左右望了望确信无人跟踪,只是远处偶有狗叫,从侧面跳下台阶,沿着古宅院墙拐入胡同。
  这是一条死胡同,所谓胡同就是古宅特意停放车辆的地方。马车停在后门旁边,门内就是古宅后院,马厩、伙房、粮囤、乃至所有库存都在这里面。黑影来到后门贴耳听听,院子里面一片寂静,唯有顺子的阵阵鼾声。
  黑影立起身,手沿门框向上摸,摸到一块三寸宽半尺长的木牌,白天可以看清上面书写的“武举宅第”四个字。木牌只钉一颗大号洋钉子,转动木牌门框上出现一凹槽,凹槽内窝藏一枚铜钱,铜钱拴着万年不腐的细老弦。老弦的另端通过门轴、门板的暗道,连着里面的门闩,一抻老弦门闩就打里面开了。以往的大户人家都有类似的装置,像这样的深宅大院,建房造屋的时候考虑的十分周全。大门防贼还能防得住自己吗?都有暗道机关。复杂的走暗门直通内宅,简单的就像这扇门一样。这个机密只有家庭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