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像希拉里那样工作,像赖斯那样成功 >

第13部分

像希拉里那样工作,像赖斯那样成功-第13部分

小说: 像希拉里那样工作,像赖斯那样成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想就是活得像个贵夫人,然而这次却出乎我的意料。
  朋友和韩裔美国人结婚,来到美国之后,认识的人也不是很多,为了适应陌生的环境,确实没少吃苦。某一天,她果断地与从前告别,又是市场调查,又是银行贷款,并且不计报酬去熟人的单位学习工作,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最后终于开起了自己的商店。
  因为每天都要接待客人,朋友疲惫不堪。有一天晚上她给我打电话,说:“以前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的坏人竟然这么多。”当时我感觉心里特别难受,好想拥抱她。如果是别的情况,也许我会抢白她,“这么大年纪了,你才知道啊”,但是这种情况却不一样。我曾经亲眼目睹她结婚、移民,彻底打乱了生活,这次好像遇到了很大的挫折,我担心她会不会就此回韩国,但是也因为看到了她的变身和挑战,所以深受感动。
  “茶袋放进开水之前,无法知道里面茶叶的香味。”我的朋友也是这样,越过国境之前,遭遇困难之前,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多么坚强多么勇敢的人。我也没想到她会那么果决那么干练地接受面前的新世界。
  并非只有美国是这样,在陌生的土地上开始新生活,不可能没有痛苦。这个时候,心理痛苦的强度跟在韩国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
  如果感觉在美国的生活比在韩国的时候痛苦,而且遭受歧视,心里委屈,那么这个人在韩国的待遇应该比较优越。越是在韩国生活富足的人,就越不容易适应美国的凄凉生活,既没有人可以倾诉心中的苦恼,又没有人可供自己使唤。
  相反,对于曾经在韩国吃过“冷饭”的人,定居美国的过程却并不怎么痛苦。也许只有就着眼泪吃过面包的人,才能真正懂得生活的意义。只有在本国吃过冷饭的人,才能发挥出非同寻常的竞争力。只要踏上美国的土地,不管你在本国从事过什么样的工作,毕业于什么样的大学,都要赤手空拳重新开始。这种时候,因为脱离了经历和背景,真正的个人实力也就表现出来了。
  “掌上明珠型”的长子受到整个家庭的支援,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也被认为是家庭的顶梁柱,与之相比,“二等市民型”的次女却总是就着热水吃冷饭,独自忍受着委屈,然而正是这个次女,却更能适应美国的土地,活得更潇洒。
  准备去考驾驶执照的时候,受到公务员的怠慢就感觉是受到了人种歧视,心里非常委屈;操着蹩脚的英语去卖东西,商店服务员因为听不懂而流露出嘲笑,每当这种时候,我们平时总是受到优厚待遇的长子就会气急败坏,无可奈何地回家。也只有回到家里,面对熟悉的家人,才能气愤地抱怨,“那些家伙竟然听不懂我说的英语”。但是,我们的次女呢,面对同样的怠慢和歧视,连眼睛都不眨,并且很会顶嘴,“那又怎么了”。
  我们可以观察进出美国的韩国人,不管是短期滞留,还是长期移民,过去的经历越是辉煌,对于新环境的适应力和柔韧性也就越差。辉煌的从前就像沉重的锚,牵绊着驶往现在和未来之海的人们。“我在韩国的时候如何如何”,“要是在韩国,我绝对不会做这样的事”,他们总是习惯于以过去的标准来要求今天的生活。
  南美印第安人有句俗话:“过去在你的眼前,未来在你的身后。”因为过去在眼前,想忘但是忘不了,所以人们容易面向过去。相反,因为未来在身后,如果不经常转身,就很容易忘却。所以说,面向未来是困难的。

  5、不管什么事,先努力三年

  直到我要离开华盛顿的时候,这个地方才终于出现了像模像样的韩国书店。过去虽然有几个规模较小的书店,但是除了特别吸引人的好书,往往就是时间很长的书,几乎对我没什么帮助。啊,当然还有网上书店。但是我这个人脾气很急,而且变化无常,所以很不习惯网上书店。当图书飞越太平洋到达我手中的时候,我的兴趣早就消失了。
  也许世界上所有的购物都是这样,直接看着实物购买和只在网上看照片,区别非常之大。在卖场里转来转去,看看这个,摸摸那个,这本身就是件愉快的事情,然而网上购物剥夺了这种愉快,只剩下“购买”的行为,所以就索然无味了。而且,买书的时候如果不能随便翻阅,看看这里,看看那里,仅仅通过简单的书评做决定很不容易。
  生活在华盛顿的时候,我对韩国图书有种饥饿症。我曾经无数次出入美国书店,虽然也买了几百本英语书,但是怎能比得上母语给你的那种效果和熟悉感?虽然书里讲的都是相同的知识,但是通过英语阅读,却需要付出两三倍的辛苦。尽管这样,我还是想要学习英语,所以很长时间里只读英语图书,但是回到韩国的时候却只读韩国书。那种感觉特别兴奋,自由自在,也不需要付出什么辛苦,内容已经了然于胸了。啊,感觉真好。
  除了工作,读书是我付出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事情。原来我也很喜欢读书,因为我是那种靠写字为生的人,要想持续不断地写出好文章,必须为自己补充营养。所谓写作的能力,最终取决于你读了多少好书。
  即使现在,我的闲暇时间大部分都是在书店里度过。华盛顿最繁华的街区是“乔治城”,论氛围相当于我们国家的狎鸥亭洞、清潭洞和梨花女子大学门前的混合体。我有时候在这里购物,有时候约朋友在附近餐厅吃饭、散步,不过最后总要进书店。喝着咖啡略做休息,翻翻新出的好书,然后回家。
  只要是用来买书,我从不心疼钱。如果定价超过两万韩元,那确实有点贵,但是不妨想想我们拿出整个月的薪水买来的手提包,再想想我们在装修豪华的饭店里吃过的晚餐。书真是非常便宜的东西。看着有些书买回家却没有读,我的心里就会感觉很难受。刚买的时候翻阅几页就放下了,后来不得不再看看目录和封面,但是比起那些压根就没有读过的书来,我想还是赚了。
  其实,上班之后再想看书就比较难了。很多时候不仅没有时间,而且脑子也被别的事情占去了,根本就不够用。我们的脑子不就是这样吗,充满了各种各样复杂困难的问题,乱七八糟几乎要沸腾了,怎么还能插进去别的东西呢?
  采访过某位政界人士之后,我对读书的态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说自己原来是报纸记者出身,花了几年时间,彻底读完了公司资料室兼图书室里的全部图书。他说:“我用一年时间努力读书,结果没有任何变化,但是我坚持了整整三年,差别非常明显。”
  他的话扣动了我的心弦。丁零……丁零……那个瞬间,有人敲响了我心里的“共鸣之钟”。那是我的心灵在动,心动就会有行动。他的话就是这样。
  “试着读三年书,肯定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当时,我正在《朝鲜月刊》工作,负责定期的新书导读,每次都要挑选20本左右的书,读完之后写出200字左右的简短介绍。别的事情还有很多,而我却只能做这种默默无闻的工作,而且非常烦琐。但是,也正因为我负责这项工作,所以几乎所有韩国出版的新书都送到了我的案头。
  那时候有专门从事这项服务的快递公司,收集各个出版社出版的新书,然后送到各大报社。他们通常都是在早晨提前配送,到我上班的时候,经常会有10本,有时是二十多本书的包裹在办公桌上等着我。我是我们部门上班最早的人,别人来上班之前,我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喝杯咖啡,翻翻新书。
  那么多书,我怎么可能读得完呢。虽然没有全部读完,但是我知道这本书好不好,里面又是什么样的内容。不能立刻读完,我就把信息藏到资料库里,便于需要的时候容易找到。直到后来我才知道,这种学习有多么重要。
  埋头读书三年之后,变化真的产生了。任凭再难的书,现在我都有能力消化吸收了,当然也学到了很多原来不知道的东西,读书已经不再是兴趣或有意识的努力,而是变成了习惯和生活本身。事实上,这最后的部分才是最重要的变化。当读书变成了习惯,人生就变得不再无聊而漫长,每天都有工作在等着你去做,而且更难得的是你拥有了全新的眼光,帮助你理解这个世界上的复杂难题。不知不觉间,你会突然感觉,“啊,原来我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但是,因为我从前读书很杂乱,所以没能实现我期待的知识增长。经过十年的职场生活,我去美国读研究生,那些给我们上课的教授真让人讨厌。如果我们读过该读的百部经典,也就不用在美国受这样的苦了。直到这时,我才为自己碰到什么读什么的读书习惯而后悔。读多少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方向,用心读。
  那么,我们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呢?已故管理学权威彼得·德鲁克在他的著作《职业者的条件》中给出了答案。
  “每三年或四年,我就会选择另外的主题。这些主题非常丰富,包括统计学、中世纪历史、日本美术、经济学等。只学三年,虽然不能彻底掌握这个领域,但是足以了解这个领域究竟是什么。六十多年间,我就这样每隔三年或四年改变主题,坚持学习。
  这种方法不仅为我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知识,它还使我具有了开放性的姿态去面对新的主题、新的视角,以及新的方法。(中略——译注)那些能够实现目标的人,他们有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认识到持续的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
  也许这种方式会成为我今后的读书方针。但是我认为“三年”还有另外的意义,质的变化将从这里开始。外国语同样如此,任何习惯都是这样。许多事情仅仅通过眼睛看还无法拥有,如果想真正将其据为己有,通常需要三年的时间。
  我曾经有两次非常认真地学习日本语,但是每次都没有超过一年。虽然加起来有两年时间,但是每个一年都很无力。哪怕有一次超过三年,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也许是这样吧。
  但是,持续的努力并不容易。
  “人不是以某个瞬间的努力为特征,而是取决于反复的行动。所以,习惯是伟大的。”
  如果我的记忆没有错的话,这应该是亚里士多德说的。行动比说话困难百倍。想要行动成为习惯,彻底变成自己的东西,还要困难百倍。当然了,如果变化那么容易的话,这个世界上的杰出人物早就遍地都是了。

  6、人生就是“连点”游戏

  如果登上乔治城里高档住宅云集的山坡,你会看到名为“敦巴顿橡树园”(DumbartonOaks)的美丽住宅。特别是春天和夏天,开满绚烂蔷薇的庭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是刚来华盛顿不久的时候,有一天我在翻看地图,突然发现了这个熟悉的名字,当时感觉心里突突直跳。
  大学时代,我曾经在《国际组织概论》的课堂上听说过“敦巴顿橡树园”这个名字。1944年,联合国创设问题在这里正式开始讨论。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非常希望这个有关联合国创设问题的会议能在华盛顿召开,当时,华盛顿还没有足够大的场所,能够容纳所有来自世界各国的代表举行会议。于是,敦巴顿橡树园的主人主动出借自己的音乐厅充当会场。
  原来联合国诞生于音乐厅!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