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第09期-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治人类的手”,“签下一个潦草的名字。”统治者是冷酷的,只要能实现他们的统治权力,他们“那只签署文件的手”就是泰然的。这首诗矛头直接指向统治者,诗人站在人民的立场,批判了统治者为了实现统治权欲,置人民的生死于不顾的罪恶行径。
当然历史是人民创造的,站在人民对立面的统治者,无论他们如何专横,最后也是会被人民的力量所推翻,和平幸福才是人类最终的向往。但历史有时也会有暂时倒退的时候,比如“那只签署文件的手”,就曾把历史推向了倒退,诗人的愤怒是代表了历史前进方向的。
这首诗写的是战争中的事件,但没有涉及具体的场景内容,而是抓住了“那只签署文件的手”进行谴责,形象地概括和揭露了战争的根源和罪恶,感情倾向鲜明强烈,令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得到思想的启迪。
一个德国兵的梦
■ 埃里希·魏纳特
'作者简介'埃里希·魏纳特(1890—1953),德国革命诗人。生于马格德堡一个工程师家庭。1935年移居莫斯科,1937年参加西班牙反佛朗哥战争,后重返莫斯科。1946年回到德国,1960年为德国艺术科学院院士,并获两次国家奖。《一个德国兵的梦》于1941年写于莫斯科,作为传单投进侵入苏境的德国兵手中。
我做了一个非常可怕的梦:
我倒下了,死了。可是我自己
觉得被扔进一间潮湿的房间;
在我身体上滚过其他的尸体。
潮湿的泥土落到我的脸上。
然后是死一般沉寂。可是我清楚:
我的肉体死了,思想并没死;
一切发生的事,都历历在目。
我躺着想着,不知道过了多久。
我听到上方有许多脚步声响,
还有孩子的声音,快活的歌唱。
啊,人世,但愿让我再看它一趟!
我听到一个声音:孩子们,瞧瞧,
从前,法西斯分子就埋在这里,
这些罪犯,进行过破坏和抢劫,
在土地里撒播下血的种子!
这时,我的脸上觉得滚烫。
我要从死肺里面进出叫声。
我要叫喊:请听!不是我干的!
不能怪我:我是被迫的人!——
我吓得醒了过来。在晨光之中
我看到他们从那边战壕里招手。
我于是逃脱狗一般的死亡,
奔向那边,去过正直的生活。
朱先树解读:此诗,用叙述梦境的方式,表现了作为一个法西斯军人的心理状态。战争是统治者发动的,而普通的士兵和人民都是受害者,他们被逼迫为统治者卖命,这与他们热爱和平人性善良是矛盾的。作为法西斯军人参加不义战争,他们的心一刻也得不到安宁。梦中他战死了,“觉得被扔进一间潮湿的房间”,真是死无葬身之地,不仅如此,还要受到指责:“这些罪犯,进行过破坏和抢劫,/在土地里撒播下血的种子!”但普通士兵也是不幸和无辜的,他们的良心不能忍受,更不能为统治者背负千古不义的骂名。于是他们梦醒之后,“奔向那边,去过正直的生活”。
这首诗写于1941年的莫斯科,曾作为传单投向侵人苏境的德国士兵手中,其战斗性也是明显的。对我们今天对诗歌意义和作用的理解是个很好的启示。
我是剑——也是——火焰!
■ 斯基塔列茨
'作者简介'斯基塔列茨(1869—1941),本名斯捷潘,加夫里洛维奇·彼得洛夫,俄罗斯著名诗人和小说家。曾于1922年侨居哈尔滨,1934年返回前苏联。《琴弦断了!歌声呵,如今也该停息……》一诗曾引起列宁的注意,他在《立宪民主党人的胜利和工人政党的任务》一文中曾运用了这首诗的形象,同时在文章的注释中摘引了诗的三节。
我是剑——也是——火焰!
在黑暗里我把你照亮。
在你的胸膛里,我燃烧起祈求与希望,
当战斗的时刻来临——
我奋战在前方!
战友们惨白的尸体,
冻僵在我的身旁。
鲜血像河水一般在流淌,
但,惟其如此,我们胜利有望!
是的——我们胜利有望!
虽然我的战友们已阵亡……
我们将他们收殓安放……
当安魂的乐曲飘荡——
雄壮的歌声
就会与它一起回响!……
但,我们切不可纵情于
欢乐和忧伤:
听,军号声又已吹响!
所有活着的幸存者
将与万恶的仇敌血战一场!……
我是剑——也是——火焰!
朱先树解读:《我是剑——也是——火焰!》这首诗歌颂的是为正义而战的战士形象。他们因为正义和仇恨,充满着燃烧的激情和坚定的必胜信念。战争是要流血牺牲的,面对惨烈,他们更激起斗争的意志:当“军号声又已吹响”,“将与万恶的仇敌血战一场!”这样的战士是剑,也是火焰。诗人以极大的热情歌唱这样的战士,歌唱为正义而战,这就是这首诗的主题。
剑与火焰是两个描写战士的主要形象,也是一种比喻,一是外在的锐利,一是内在的激情和信念。这样来描写战士,是诗意的概括,准确而又有力度,更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既是战士形象的集体概括,也是个体的形象的描写,使诗意的效果既悲壮,也充满豪气。
诗人斯基塔列茨的诗歌歌唱革命和革命战争,曾受到列宁的关注和欣赏,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两首和平之歌
■ 耶胡达·阿米亥
'作者简介'耶胡达·阿米亥(1924—2000),以色列当代最伟大的诗人,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国际诗人之一。他的诗透明而睿智,善于把日常与神圣、爱情与战争、个人与民族等因素揉合起来。作品已被译成近40种语言。
耶胡达·阿米女1924年生于德国乌尔兹堡一个正统犹太家庭。1936年移居巴勒斯坦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志愿参加英军犹太支队,在北非对德作战。1948年参加以色列独立战争。战后在希伯莱大学求学,定居耶路撒冷。据说,以色列士兵上前线时必带两样东西:一是行李,一是阿米女的诗集。
一
我俯身向他,我的儿子散发着和平的气味。
那不仅仅是香皂味儿。
每个人都曾经是散发着和平气味的孩子。
(而在整个国土没有一架转动着的风车。)
啊,撕裂的国土,像撕裂的衣裳
无法修补;
希伯隆①的墓中僵硬、寂寞的先人们
躺在没有孩子的静寂中。
我的儿子散发着和平的气味。
他母亲的子宫
应许给他
上帝所不能应许给我们的东西。
二
我的爱人不曾经历战争。
她从我一分为二、为三的身体之上
学到爱和历史。
在夜里。
我的身体使战斗变成和平时,
她被弄糊涂了。
她的困惑即她的爱。即她的学识。
她的战争和她的和平,她的梦。
我如今已人到中年。
这时候该开始收集
种种事实,许多细节
和精确的地图——
关于一个我们将永不占领的国土
和一个我们将永不跨越其边界的
敌人兼恋人
①犹太教四大圣城之一,位于犹地阿山区南部。
朱先树解读:耶胡达·阿米亥原出生于法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历了被迫害和战争的灾难,他的诗充满了和平的向往和反战精神。
《两首和平之歌》第一首写儿子,认定儿子身上“散发着和平的气味。”孩子代表着一种生命的新生,作为生命体,向往生存幸福是与生俱有的,而战争“撕裂国土,像撕裂的衣裳/无法修补;”死亡是谁也不愿承受的。第二首诗则以诗人自身的经历为背景来描写,作为犹太人,反法西斯战士,参加以色列独立战争,定居耶路撒冷,成为国际诗人,他的经历就是一部战争与和平的历史。而爱人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知识,都是从他的身上学到的。反思自己的人生经历,他觉得还应做许多工作,为了和平的来之不易,诗人认为应当加强国与国互相尊重,人民和睦共处,才能永享和平。
这两首诗,写儿子和爱人,从幸福美好中,反思战争和死亡,从而坚定信念,要和平不要战争。作为一个国际主义诗人,他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立场是鲜明的,也是统一的。
对人类的呼吁
■ 埃德娜·圣文森特·米雷
'作者简介'埃德娜·圣文森森·米雷(1892—1950),生于缅因州罗克兰市。五岁开始写诗并投稿,二十岁发表长诗《复活》,从此成名。1923年以诗集《竖琴编织者》获普利策诗歌奖,毕生以写作为业。她的诗从形式到情调大都很传统,几乎可以混同于19世纪甚至 16世纪的英国诗。她的作品不受评论界青昧,却颇受一般读者欢迎。
可恶的种类,继续消灭你自己,灭绝吧。
更快地生育,群聚,侵略,唱赞歌,造轰炸
机;
发表演说,为塑像揭幕,发行证券,游行;
再次把迷糊的氨水和狂乱的纤维素变成
炸药;
再次把充满希望的青年人的身体变成
招引苍蝇的腐烂物质;劝勉
祷告,拉长面孔,认认真真,规规矩矩,照
相留影;
谈判,完善你的方案,商业化
对人类机体组织有害的细菌,
把死亡投上市场;
生育,群聚,侵略,扩张,消灭你自己,灭绝
吧,
号称有智慧的人。
王燕生解读:这是从地狱和天堂发出的双重诅咒:“可恶的种类,继续消灭你自己,灭绝吧。 ”
诗人,是谁惹恼了你,让你咬牙切齿,深恶痛绝,不共戴天!是战争!是乌云般的战争阴影啮咬着诗人的神经。
你几十年前看到的一切,我们今天仍然目睹,只是许多人以麻木取代了你的忧郁和愤怒。
你的眼睛真亮,“更快地生育”和“造轰炸机”竟是一码事,就连“唱赞歌”、“规规矩矩”也是为了推动战争机器这一目的。
为了让“号称有智慧的人”灭绝,米雷:我申请加入你的行列。
自由
■ 保尔·艾吕雅
'作者简介'保尔·艾吕雅(1895—1952),生于巴黎,他的少年时代在工厂污浊的空气中度过,从小就对劳动人民的疾苦有一定的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应征入伍,当过卫生员和步兵,1917年问世的第一部诗集《义务与不安》就是在战火中写成的。他先后参加过洛克劳和墨西哥的和平会议,为人类的和平事业作出过卓越的贡献。他的诗经历了“从个人的地平线到大众的地平线”的艰难历程。
艾吕雅以诗作为人生的归宿,诗是他人生的唯一生存方式和表达方式。超现实主义的诗篇体现了那种心向天外的忘形情怀;爱情诗构筑了“长期的爱情思考”所熔炼而成的充满着生与死考验的情爱大厦;政治诗是大众的武器,是公众的玫瑰,是抗恶求善的必胜信念的宣讲台。诗人对自己追求的美好未来始终充满信心。
在我的练习本上,
在我的书桌上,树木上,
沙上,雪上,
我写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