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感悟地产 >

第1部分

感悟地产-第1部分

小说: 感悟地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婉蓉
  
  “低总价”万岁
  经过了一次短时间的整理思索之后,最近楼市再次给了老百姓一个惊喜:低总价房终于来了!
  水木天成、大通绿岛、第六大道都已于近日推出了 80平方米左右、总价25万元上下的低总价房。听说还有奥园等一些项目也正在相关的准备中。真是可喜可贺。记得前一个月左右,本报还专门就市场的供需矛盾组织过一次开发商与购房者之间的对话,当时,面对购房者关于房价过高的怨言,开发商们也是一脸的无可奈何:困难是明摆着的,土地成本提高、建材价格飙升、人工费增加,所有有关盖房子的费用都在涨,开发商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然而,市场是不管这套的,你就是有天大的道理,它依然是我行我素。老百姓现在就是需要便宜的房子,怎么办吧?面对这种局面,那些聪明的开发商终于坐不住了,他们知道,如果再不有所动作的话,就会眼睁睁地失去这部分市场。这时候如果还选择沉默,和市场较劲儿,或者持不管不顾、爱买不买态度,或者继续对着市场无谓地发牢骚、甩闲话都将是无济于事的,同时对自己也是不负责任的。于是在重重困境面前他们开始了冷静的思考:成本提高就把面积减下来,单价降不下来就把总价降下来,大户型的设计已经完成不要紧,可以再改回来。他们就是这样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为老百姓献上了一场期盼已久的及时雨。他们就像身经百战的战士一般,终于找到了战场的突破口。最近这些产品正在陆续上市,说真的,好得没的说。这次中低收入的老百姓不但买到了自己买得起的房子,同时他们还会惊喜地发现,因为只是部分户型的调整,并没有降低整个楼盘的档次,自己还买到了本来买不起的环境。
  有人在担心这些低总价房有可能成为城市未来的累赘,其实大可不必。因为一来它的数量不是很大,还不足以成为这个巨大市场的累赘。二来,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只要尽可能地让整个房子的空间布局合理,同时再赋予它一个优美安逸的外部环境,想来这样的房子依然可以划进中档房的范围中去,估计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市场对它都会是有需求的。而这类房子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上市,其意义却是巨大的。它为积蓄已久的巨大需求找到了合适的资金出口,缓解了日益尖锐的供需矛盾,让一些想大捞一把的投机商们失去了可乘之机。同时,它也让老百姓注视开发商的眼神儿一下柔和了许多:原来他们也并非都是奸商,大多还是很有些悲天悯人的情怀的。
  2004…4…17
  
  如果让“可口可乐”改名
  最近经过一个楼盘时,发现有一些工人正在拆除那个楼盘四周的围挡,当时感觉很纳闷,因为围挡里面是这个楼盘的三期,马上就要动工了,围挡刚刚封好,为什么又要拆掉?于是忍不住拨通了该项目负责人的电话,打趣问他是不是钱多了烧的。电话里,这位负责人先是长吁短叹,最后才满腹牢骚地说出了其中的缘故。原来是因为楼盘的名称不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被勒令整改了,有关部门要求,该楼盘今后所有的对外宣传都不能再使用过去的名字。这位负责人当时是愁肠百转,他说拆掉围挡是小事,重要的是以前的名字目前在本市已是家喻户晓,楼盘本身也已经自成风格。而有关部门为该楼盘起的新名字与这个楼盘数年来所形成的风格却是南辕北辙,要使用这个新名字,不但要考虑在楼盘外檐上要与过去有所区别,而且还将牵扯到整个项目的规划、园林等风格的改变,可绝不是仅仅改名字那么简单。
  记忆中,听到过很多类似的事情,相信很多楼盘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据了解,出现这种情况的多半是一些开发周期比较长的楼盘,这些楼盘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做一期,然后二期、三期直到现在。那时候由于市场还不够规范,很多楼盘都是先自己起一个中意的名字,然后就用这个名字开始一系列的宣传推广工作,直到有关部门查下来,才赶紧补办报批手续。结果就有可能因为开发商自己起的名字不符合相关要求而出现上述这种情况,而这时候往往那个旧名字已经被叫响了。无奈之下,为了应付差事,有些脑筋灵活的开发商干脆为自己的项目起了大名、小名。这样做不但能够给有关方面一个交代,同时又尽可能地减少了企业的损失。
  应该说这样的事是分不清谁对谁错的,它是在整个房地产市场尚未步入正轨之前发生的,可能应该算历史遗留问题。依笔者看,对于这类问题是否可以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办法?是否应该本着爱护企业的原则,在将企业损失减少到最低的前提下,采取一种相对柔和的办法去妥善地加以解决?一个企业树立起一个响亮的品牌不容易,当这个品牌已经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时,硬要改变它,岂不是毁掉了这个品牌?这种损失绝不是金钱所能够衡量的,它的杀伤力就好比要求〃可口可乐〃今后必须叫〃雪碧〃,真的。
  2004…4…24
  
  人挪活 树挪死
  说起来,这个话题实在是太老了,但是,当它已经成为一个影响天津楼市发展的问题的时候,重新再谈它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最近,不约而同地,已经至少不下五家本市或外地房地产企业表示,招聘不到令他们满意的中层管理人员。这个消息对于一个城市的就业形势来说,无疑是一个喜讯。然而对天津房地产行业来说,却更像是一个莫大的讽刺:难道我们天津真的是没人了吗?本着强烈的对这片土地的热爱,笔者对这种说法表示了自己所能表示出的愤怒。但是平静之后想想,凡是身边自己认识的业内人士,不论是做管理的还是普通工作人员,的确大多都能至少五年如一日,奋战在自己那已经相当稳定的工作岗位上。这一点,让很多外地人匪夷所思:难道他们真的就对自己的工作那么满意?他们就不期望着让自己的职场生涯再上一个台阶?就人性本身而言,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人都是有野心的,把阳光给谁,他都会想办法灿烂一下。那么对此只有一个解释了,这种现象体现了人性的另一面…惰性。
  的确,给谁阳光他都要想办法灿烂。然而,如果没有阳光主动的照耀,我们就没办法灿烂了吗?找啊,只要你是块金子,就肯定有发光的地方。关键是要找,主动地去找,去寻找那一缕能够让你发光的阳光。已经做了领导的也便罢了,那些在普通岗位上锤炼多年、已具备相当能力与经验的人,你们还在等什么?相信你自己,相信你自己一定能够在一个新企业里担当起重要的角色,眼下你的上司能够做到的,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也能做到。真的,千万不要妄自菲薄,其实人与人相比,有时候差的可能就是那一点点勇气。让有能力的人都去灿烂吧,给那些后来的人也留一点即将灿烂的希望。只有这样,我们的人才才能形成梯队,才能够源源不断地满足市场的需要。
  当然,笔者决不是在挑唆大家全员跳槽。但是如果当你的能力在现有的岗位上已经无法得到尽情施展的时候,相信你的内心深处一定有一点儿痛苦的感觉,有一点怀才不遇的郁闷。那么现在就是你跳槽的时候了。
  生活需要变化,环境也需要变化。相信在一个新的氛围里,你会拥有一份不一样的心情。这份愉悦的心情能够帮助你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人挪活,树挪死。其实每一句这样看似平常的俗话中都是蕴涵着很深刻的人生哲理的。
  2004…4…3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今年天津的楼市真的是喜气逼人。全国各地一拨一拨的地产大鳄们如同走马灯一般,先来一批做市场调研的,这批一走你就等着看吧,没多久他们的大队人马就腰里揣着细软,举着一面面新思想的旗帜浩浩荡荡地来安营扎寨了。真好,让人看着就高兴。
  天津人有句俚语,叫〃人来疯〃。说的是一看见家里来了客人就上蹿下跳,兴奋得无法自控的人。大多都是大人用来数落孩子的。其实,设身处地想想,客人们对这种〃人来疯〃还是喜欢的,因为他们能从孩子们的表现中,看出自己是受欢迎的。与这些〃人来疯〃的孩子们比起来,大人们面对客人的表现差别就大的多了。喜热闹的,就会叫上一班亲戚朋友,陪着客人先撮一顿儿,如果客人打算住的长一些,下面或许还要安排一些观光日程,总之要尽可能让客人满意而归。而那些爱清静的,也许刚开始还能够出于礼貌招呼一下,时间久了可能就免不了露出烦恼之色,渐渐地令客人生出寄人篱下之感。善于总结的人就会发现,那些喜热闹的人家,往往是越吃越有,保不准哪位客人还能给你带来发财的机会。图清静的则门前日渐冷落,有时候可能与财神擦肩而过也不觉知。笔者以为,其实做事就如同做人,对于那些今天来到天津、与大家共同经营楼市的贵客们,我们应该学学孩子们,学习他们用那纯真的、不加掩饰的热情给客人以心灵上的慰藉。即使不那么〃人来疯〃,至少也该表现出主人的明理好客来,更何况,人家这些客人还是带着银子来的。这时候可千万别太自以为是,动不动以〃地头蛇〃自居。要知道,外来资本的进入将直接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把客人吓跑了,对谁都没好处。只有大势好,大家才能一起赚钱。这里面应该不存在谁抢了谁的奶酪的问题。
  俗话说,人要成事,必先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地利自不必说,明眼人一看便知,眼下的天津在全国算起来也是极品。单就人和而言,现在不仅本地的开发商都在骠着膀儿地大干,而且同时还有这么多的贵人前来相助,天津楼市此时不兴更待何时?
  其实,据笔者揣摩,如果把〃人来疯〃用文学语言解释一下,可能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004…3…27
  
  做人不可太贪
  有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这句话的意思谁都懂,它就是在告诫人们,在利益面前要懂得适可而止,不要去争抢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也许有人会问,这和房地产有何相干?不错,这本来只是一句有关做人的警句,然而最近笔者却发现,其实这句话也非常适用于地产圈出现的某些现象。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有很多过去曾经做代理销售的企业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近几年已经开始兼顾开发了,也有一些原本专司开发的企业后来一点点发展成为集销售、物业管理、甚至房地产中介为一体的大型集团。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实究其最根本原因就是一个〃贪〃字。原本做代理的公司看上了开发所带来的巨额利润,而原本只做开发的也觉得自己吃亏了:凭什么我盖的房子要交给别人卖、让别人管理?本来应该属于我自己的利润为什么要平白分给他们?如果顺着这样的思路一直想下去,为了让自己赚得更多一些,可能将来的房地产企业都要拥有自己的建材生产基地。这不是没有可能,好像目前这样的企业已经出现了,因此绝非耸人听闻。那么,让我们回头再看看这样的企业今天运作得究竟如何呢?大家不难看到,它们似乎大都没有做出什么骄人的业绩,由于涉足的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