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正说历朝十大冤案-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脾性了。在崇祯帝看来,此时的袁崇焕远比毛文龙更为跋扈不羁,他自恃辽东依赖于他,擅杀大将,严重侵犯皇帝的权力,这样的人不能不提防。一旦袁崇焕让皇帝感到了坐立不安,他的危机也就来了。
从客观上来看,毛文龙驻守的东江镇,是在朝鲜投降后金的崇祯初年,惟一能从敌人腹背起到牵制左右的重镇。毛文龙一死,无人有能力统辖节制东江镇,袁崇焕也无暇顾及,使昔日兵镇如同散沙,再无任何作用。而且毛文龙的部下对袁崇焕杀主一直耿耿于怀,愤恚不满,逐渐叛逃。最有名的就是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他们后来为清军立下赫赫战功,被清廷封王。清初的四大降王,除了吴三桂外,就是毛文龙的这三个旧部。
功到雄奇即罪名:袁崇焕案 袁崇焕案 五
毛文龙死后三个月,皇太极突然倾全国之力绕开宁远、山海关防线,由蒙古境内开拔,兵分三路,分别从大安口、龙井关、洪山口突袭长城防线。其后,金兵攻城略地,势不可挡,顷刻兵临遵化(今属河北),直逼北京。消息迅速传来,京师戒严,人心惶惶,不少人开始南逃。
皇太极所以选择此时突袭,一是明廷坚决不肯议和,却又无力改变现状,相持下去对自己来说很不利;二是本年后金遭受严重饥荒,饿殍遍地;三是地处腹背的朝鲜、毛文龙已不再构成威胁,没有了后顾之忧;四是蒙古部落新归顺后金,可作先导和前锋。此数种因素使皇太极选择了先发制人。当然,皇太极并非没有顾虑,后金统治者内部对此次行动分歧很大,争论持续了数日。以举国之力攻击庞大的明朝,劳师袭远,粮草不济,兵力必然削弱,更重要的是万一袁崇焕乘虚攻入都城沈阳,后果不堪设想。但经过数日争辩,皇太极还是决定冒险出征。
袁崇焕十月二十八日得报,当时身在宁远,立即传令分兵两路,一路由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带骑兵4000西上堵截,驰救遵化,另一路由祖大寿、何可纲马不停蹄,增援北京,自己则镇后策划。
十一月初四日,后金军进攻遵化城。巡抚王元稚依城固守,顽强抵抗。赵率教援兵星夜兼驰,抵达三屯营。但三屯营总兵朱国彦胆小如鼠,不容入城,赵率教率部直奔遵化,途中遭遇后金贝勒阿济格所部,力战身亡,全军覆没。初五日,遵化城陷,王元稚自缢。
遵化陷落,朝廷一片混乱。崇祯惊慌失措,大力提拔一切可用之人。他将原兵部尚书王洽革职下狱,召还赋闲在家的孙承宗任兵部尚书兼中极殿大学士,负责保卫京师。
初十日,袁崇焕率祖大寿、何可刚一路援军飞抵蓟州,沿途所经各地都留兵布防,准备截断清军退路。崇祯帝得知袁崇焕驰兵入卫,下旨褒奖,主动发内帑犒赏将士,令袁崇焕统率各路军马。袁崇焕令祖大寿作先锋,自己居中调停,赴援京师。
此时,京城人心惶惶,谣言恣肆。有流言蜚语说袁崇焕私通后金,因和议不成,引导金兵攻入北京,以胁迫朝廷同意和议,制定盟约。崇祯帝从战争刚开始虽有些狐疑,对这些流言也有所耳闻。说袁崇焕私通后金,也并非空穴来风:他擅杀毛文龙,目的是为后金除去心腹大患;他与后金和谈,名义上是缓兵之计,但更可能是暗中议降;后金绕道蒙古入侵,也有人说是袁崇焕给他们出的主意,否则袁身为督师,如何不能预知敌军这么大的行动?但在非常时期,形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只能静观事变。崇祯传信袁崇焕应驻守蓟州,不可轻举妄动,随意调拨军队。当然,信的口气很是委婉。
不料,皇太极攻陷遵化后,并没有象袁崇焕预计的那样强攻蓟州,而是象征性地打了一仗就迅速向西挺进,进逼京师,连陷玉田、香河、顺义等县,推进到通州北20里处扎营,分兵向居庸关、天津、密云推进,形势更加严峻。
袁崇焕弄清了后金兵的意图,不顾崇祯的旨意,立即率兵火速救援京师,于十五日赶到通州附近的河西务。副总兵周文郁提醒他暂时驻扎,不要再往前开进,视情再作决定。但袁崇焕心急如焚,不予理睬,翌日率9000兵马抄小路抵广渠门外。同时,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率援军也赶到德胜门外驻扎。此外,孙承宗在通州驻屯,北京城内的兵士由新任兵部尚书李邦华、右侍郎刘之纶统率。
当时天气已是仲冬,士兵露宿京城郊外,冻馁交加,袁崇焕严肃军纪,不准士兵进入民家。有一个士兵实在难忍饥寒,去附近民家拿了一块饼,就被袁崇焕枭首示众。
二十日,后金军兵临北京城下,在城关之东扎营兵分三路,开始攻城。北京保卫战正式拉开序幕。有名的几次战役主要在德胜门、广渠门、左安门和永定门进行。
德胜门有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把守。崇祯帝召见满桂并赐其玉带,封东平侯。二十日,皇太极亲率贝勒代善、济尔哈朗、岳托等攻打德胜门。双方厮杀激烈,侯部不久即溃,满桂率军独战,城上明军发炮支援,却打中满桂军,死伤惨重。满桂受伤兵败,进入德胜门瓮城暂驻。
功到雄奇即罪名:袁崇焕案 袁崇焕案 五
与此同时,皇太极派贝勒莽古尔泰、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等率数万骑兵直扑广渠门。袁崇焕、祖大寿率9000骑兵迎战。后金兵分六路,气势磅礴,袁崇焕率将士奋力鏖战,从上午打到下午,激战8小时,转战十余里。袁崇焕横刀立马,冲锋陷阵,身上中箭无数,“两肋如猬,赖有重甲不透”,仍奋不顾身。后金兵最后失利撤退。袁军乘胜追击,取得了广渠门大捷。皇太极闻讯叹息:“十五年来,未尝有此劲敌也!”崇祯帝见击溃敌军,一再催促袁军出战。作为京师护卫统率,袁崇焕深知此时敌我形势,自己从千里之外赶来,以劳敌逸,已犯大忌,此时又经一战兵困马乏,不宜追杀,就以等待大部援军为由推脱。崇祯帝自然不满,疑云更重。
遭此一击,皇太极气焰稍敛,暂缓进攻。二十二日,他提出议和,崇祯没有回应。二十三日,崇祯在平台召见袁崇焕、满桂等将帅,鼓励他们为国效死,并给予赏赐。袁崇焕以士兵饥寒疲怠请进城稍事休整,崇祯帝面露难色,默不做声。两天后,袁崇焕以满桂兵可以驻扎外城休整为由再次提出带兵入城,并请辅臣入援,崇祯仍然拒绝。
此时,崇祯对袁崇焕的疑心已经很重,城中流传的袁崇焕勾结后金、逼订和议的谣言越来越逼真:袁崇焕把大军放在蓟州,敌军却只用200人,声东击西,双方交战如同儿戏;朝廷命袁不要过蓟州,他却置之不顾,一直移师到京城下,现在更得寸进尺要入城;倘入城后,与满兵内外夹击,明朝必然顷刻颠覆。这些都让群臣和百姓生疑,而生性善疑的崇祯更是疑窦丛生。
二十七日,皇太极见进攻广渠门失利,转攻左安门,袁崇焕、祖大寿急奔赴守,经过一天厮杀,后金兵败退到京郊的南海子。城外的战事暂时进入胶着状态,皇太极在蛮攻的同时,也用起心计分析当时的形势。这时,投降后金的汉人范文程献出了反间计。
范文程(1597~1666),字宪斗,号辉岳。他是宋朝宰相范仲淹的第17代孙。明初自江西谪沈阳,遂为沈阳人,居抚顺。1618年,努尔哈赤率八旗兵攻陷抚顺城,范文程和他的哥哥范文寀主动前往投奔。其后,辅佐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四朝,为清初文臣之首。范文程病逝时,康熙帝亲笔题写了“元辅高风”四个大字,以表彰他辅佐大清的卓越功勋。此次悍然进攻北京,皇太极就是听从了他的意见。此时范文程见皇太极无计可施,想出了一个计策,窃窃私语说:“昔汉王用陈平之计,间楚君臣,使项羽卒疑范增而去楚,今独不可踵其故,智乎?”皇太极一听大喜,败退途中派人俘虏了两名太监。
两位被捉的太监一名杨春,一名王成德,职任马房提督。皇太极将他们关押起来,说要杀了他们,同时让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巴克等五人监守。二十九日,高、鲍等人来到羁押两名太监的处所,乘他们似睡未睡之机,大声“耳语”,一唱一和,说“袁督师既与皇太极密约,大事定成”、“袁督师既许献城,则此辈皆吾臣子,不必杀也”云云。翌日,他们故意疏忽,放走两名太监。两个太监仓惶逃到京城,密奏崇祯所闻,崇祯点头会意。一出皇太极版的蒋干盗书上演得天衣无缝。
功到雄奇即罪名:袁崇焕案 袁崇焕案 六
十二月初一日,崇祯以议饷为名再次召袁崇焕、祖大寿、满桂等进宫。君臣寒暄几句,崇祯忽然脸色阴沉地质问袁崇焕:缘何杀毛文龙?缘何逗留观战,贻误战机?袁崇焕毫无准备,懵然伫立一会,立即跪下叩头,请皇上慎重明察。崇祯帝见他下跪,认为是心虚默认,下令侍卫将其捆绑逮捕,囚进诏狱。阁臣成基命见此,极力劝解:“兵临城下,非他时比!”敌兵压城而逮捕总帅是兵家大忌,自古罕闻。可崇祯对此无动于衷,说袁崇焕谋叛,只罪其一人,与众将卒没有干系,并宣布由满桂代统袁崇焕各路兵马,祖大寿、马世龙分统辽东军队。
同来的祖大寿惊骇万分。盛怒之下,不辞而别,统率辽东军往辽东开拔。祖大寿与赵率教是袁崇焕手下的两员大将,也是袁崇焕的密友,袁崇焕还救过祖大寿的命。现在袁帅无辜被逮,不只祖大寿绝难接受,袁部兵将也痛哭失声,表示愿撤回辽东。祖大寿遂不顾京师安危,走了一步险棋。辽东军训练有素,又常经战争磨砺,都是精锐部队。这一撤不仅带走了守卫京师的主力,引起其他援军的骚动,更兼祖大寿怒不可遏,极可能叛降后金。崇祯见事出意外,急忙一面颁旨公布袁崇焕罪行,褒扬祖大寿的功勋,一面请出昔日辽东经略孙承宗去和祖大寿说情,劝他息怒回返。祖大寿对孙承宗派去的人概不接见。
崇祯一时无计可施,阁臣成基命献策,请袁崇焕致书祖大寿,以袁、祖之间的私情说服祖大寿。崇祯忙派内阁全体大学士和九卿到狱中央请。袁崇焕开始坚决拒绝,后兵部职方郎中余大成劝其应“以国家为重”,袁崇焕方才含泪写信。
此时祖大寿已经带兵退回山海关外,遇到从宁远赴援的袁部主力部队。他们得悉主帅被逮,也掉头回返。驿使飞驰赶来,递上袁信,祖大寿读罢,痛哭失声,全军皆恸。祖大寿八十岁的老母亲力劝祖大寿返回勤王立功以赎救袁帅。祖大寿遂下令回师入关,并向皇上请罪。崇祯自然赦免,并予赏赐。
皇太极得知袁崇焕下狱,欣喜万分,挥师南下固安、卢沟桥等地,乘胜逼近永定门。总兵满桂、副将孙祖寿带兵防御,自知不敌,想固守待机。崇祯严令出师迎敌,满桂只得出城布阵。血战一夜,满桂、孙祖寿等30余大将皆战死,明军大败。后金军欲乘胜攻陷京师,皇太极认为明代“疆域尚强,非旦夕可溃者,取之易,守之难,不若简兵练旅,以待天命”,就致书崇祯,重申议和的愿望。崇祯此时仍自视为“中兴之君”,誓不议和,断然拒绝。但袁崇焕被系,满桂既死,士无统帅,孙承宗、祖大寿分统东西两路,连接不上,难以形成攻势,崇祯也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