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刊 2007年第10期-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获奖青年诗人诗选]
我的阅读,我的现实,我的诗..............荣 荣
荣荣诗选(十七首)
寂寞转身二十年....................李轻松
李轻松诗选(十五首)
罗克韦尔的画册和时代性................苏历铭
苏历铭诗选(十六首)
[入围青年诗人诗选]
入围青年诗人诗选
Poefry Periodical
我始终认为,对于一个写作者,生活给以的是作品中的宽容、豁达还有顿悟,并指向我们内心渴望的一种精神高度。
——荣荣
写诗是我与自我、非我的一次艳遇。我十分乐于享受那突如其来的激情、灵感,心醉神迷地走进那座文字的迷宫,同时也进入精神黑暗的谷底。
——李轻松
在慌乱奔走之后,我们总是回到原点,重新来确定行进的走向。而我就从原点出发,把时代性分解到社会中的具体细节里,再由自己的诗歌呈现出来,是一种自觉又快乐的创作。
——苏历铭
我的阅读,我的现实,我的诗
荣 荣
漫长的岁月里,我丢掉了很多东西,但是却没有丢掉诗歌写作,这是让我自己也很费思量的一件事,也许,是因为在一切都很难把握的今天,只有自己创作的诗歌,才会留下那么一些真实的东西?
我在写,二十年来,虽然并不很努力,也从不刻意欲觅新诗强说愁,但我一直在写。我的诗歌仿佛是我的一部生活史,呈现出了我的时代和生活所给以我的所有颜色。我个人很偏爱把生活原样白描的那些诗歌,这些诗歌相对更简洁、更有力,那实在是因为生活这本我不得不读的书,精彩得很,还因为生活本身有着更宏大的内容。我始终认为,对于一个写作者,生活给以的是作品中的宽容、豁达还有顿悟,并指向我们内心渴望的一种精神高度。爱尔兰大诗人希尼说:“诗不是让我们对现实心慌意乱,而是让我们凝神观照,看清现实与梦想的区别,并把我们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到我们自己身上。”诗歌早已不是赞美的工具和言志的手段,而是一种精神氛围,它生发于日常的平庸和琐碎,却抵御掉了日常的平庸和琐碎,如同一种信仰,现实的膜拜和供奉更多的只是外在形式。
很多时候,诗歌也反过来作用于我的生活。最直接的就是,因为爱诗,我找到了自己喜爱的工作——做一名编辑。而我明白,诗歌恩惠于我的比一个喜爱的工作要多得多,最重要的就是,是诗歌,让我的内心始终保留着一份对生活的新鲜认同和柔情,是诗歌承载了我所有的心声,这使我在真实的生活中,能保持着一种乐观和轻松。但是,诗歌却像一位年深月久的越来越好的朋友,尽力不给我压力,这当然也与我的“胸无大志”有关。记得我在一篇自白中曾说过:“二十年前,我是把诗歌看成自己的情人的,没有一刻不在想着念着,现在呢.诗歌在我心中已是一个姐妹,那种天然的血缘关系,让我觉得与诗歌更亲更近也更自然了。与此变化而变化的是我写诗的方式,以前总有点急,逼自己要变着法儿去讨好这位情人,语言啊,题材啊,手法啊,老想着出新出奇。而现在呢.我觉得写作更是一件自然的事情,想写了就写,能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求个自然平和,求个真求个切求个尽可能的美,就像对着镜子化妆,首先得自己看得过去。有朝一日,若镜子里的老脸实在瞧不过去了,也许写还是会写的,只是不会再拿出来显摆,那时的诗歌,于我就像是一个满脸皱纹丑陋不堪的老伴,四目相对,无言也好化疗(话聊)也好啊”。
研读过的诗人:辛弃疾、里尔克、聂鲁达。
研读心得:
我读过中外很多诗人的作品,每一个成名诗人都有不少诗作令我喜爱。辛弃疾、里尔克及聂鲁达的诗以前相对读得多点。辛弃疾刚柔相济的诗风,里尔克意味深长的短诗,聂鲁达温和的情诗,一度令我非常着迷。早年,我还喜欢李清照的婉约,喜欢秋瑾诗里的霸气,众多朦胧派诗人的作品也令我喜爱,并因此让我放弃了一度坚持的格律诗写作,狂热地投身于新诗的创作之中。后来,我的阅读更广了些,在网络还不普及时,我几乎没放过国内所有的诗歌刊物及出版的国内外众多诗集、诗歌选等,这些诗歌的阅读学习,是我诗歌创作成长历程中最直接的营养。俄罗斯白银时代的茨维塔耶娃及加拿大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等国外女诗人的一些诗作也令我吃惊,她们在诗歌中表现出的纯粹、简洁、有力的抒情,敏锐的心灵与外部世界个性独具的对话等等,让我有意识地开始在诗歌创作中,努力去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哪怕这种声音不够圆润或有些嘶哑。近些年,我还喜欢爱尔兰大诗人希尼这样的诗歌大师诗中那些夹议夹叙的创作手法,那些诗的学习阅读,中止了我创作情绪上的自我重复和因此带来的停滞,让我开始尝试灵活多样的写作,觉得万事万物都可入诗,生活中缺少的不是诗,真的只是独特的发现和表达。创作理念:
诗歌永远只能从现实人生出发,承载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并尽可能地抵达一个需要仰望的精神高度。
荣荣诗选(十七首)
放 下
让我从最小的事物开始
学习放下
放下一支铅笔
放下它浓墨重彩的描绘
放下一块石头
放下它暧昧模糊的体温
放下一次郊游 一场牌戏
多余的午餐反复无常的镜子
放下温暖 放下寒冷
放下可能的浪漫像放弃一场流水
放下漫天大雪里久久的徜徉
放下一棵杨树 杨树旁的一个夜晚
这是多年前的一次爱恋
放下那个从没爱过却让我耿耿于怀的人
附带着 放下那一场误会
然后放下一盏灯的照耀
学会在黑暗里思索
放下思索!我不能在思索里错得更深
最后 我放下那个出世者
放下他眼里并非空洞的眼神
放下骄傲 委屈 愤怒 幽怨
放下青春 疾病 疼痛
还有残剩的梦想……
钟场响起的时候
我说:是时候了 好了
看 见
我看见自己在打一场比赛
来回奔跑
一次次接发自己的球
也一次次愉快地失手
没有人替我助攻
也没有谁站到我的对面
就像许多回不假思索地转身
看见我把自己拎在手中
那总是些情绪激扬的梦
我穿着中性的衣服
羞于确认自己还是女人
我不会再被谁带走
也不会再被谁丢弃
我无法停下来
我发现幸福就是一只球
我要独个儿把它玩转
如果我能变得足够的小
如果我能变得足够的小
比一只蚂蚁更小
甚至就是一粒灰
——飘荡的快乐!
到处都是藏身之所
缝隙里的家 皱褶深处的默契
一粒灰与一粒灰的相逢!
或者像一只野兔
在果壳里隐身被一叶障目
有着不被打扰的羞涩的心跳
那的确也是美妙的:
春天在花朵下低头
为了那一口草料
要不 变回一个孩子
草稿纸上打下天大的愿望
用春天行进的速度大声地念
不被注目的孩子啊
在东躲西藏的游戏里快乐穿梭
她在这里 瞧 她又在那里
如果 如果……
愿望在更新 但我无从改变
一个大个子女人
一大堆小里小气的声音:
“你太大了 占的也太多了”
我的身上青一块紫一块
那是与一些说不上滋味的事情的碰撞:
“负责吧 你跑不掉了!”
我再一次苛刻地检视自己
尽管我缩起肩膀 并侧身行走
但仍有缩减的余地
“好吧好吧 我把梦想也腾出来……”
我使劲地挤压它们
像寒冷挤压一枚想破壳的鸟蛋
有一阵子我厌倦了诗歌……
有一阵子 我厌倦了诗歌
它的悲悯 它的辽阔
它沉郁的调子 难以言说的美!
像跌入一场大而无当的爱
我的心是那么不安
只想对着一朵花哭泣
我不再在凌晨悄悄起身
寻找诗篇里反复出现的东西
我熟悉它们的纯粹和清新
在它们露珠一样的闪烁里
我看到过永恒转瞬即逝的影子
我不再当诗人 这太容易了
我把菊花泡在酒里
让生米变成熟饭
向每个路过的人问好
不停地赞美邻人的发式
有时沉湎于小小的牌戏
一点点无所用心
一点点自寻烦恼
细碎的日常 繁杂的琐事
日子是蒜泥青菜加鱼头豆腐
我的付出看上去不再徒劳
但人们仍说我像个诗人
当秋天又一次在树上摇摇欲坠
只有我在细究落叶的意义
羞愧于虚掷的热情
苍白的记忆和太实际的关系
“谢天谢地,青春终于逝去……”
“谢天谢地,青春终于逝去……”
我站到一个起跑线上
我 他或她 还有许多人
一些因素已被忽略 而这之前
那么多东西使人黯然
爱情 曾经的贫穷或不幸
很多人早早地学会沉默
伤痛是陈茶叶子留在杯底
而蔑视 远不是办法
谢天谢地 我终于能停下来
看见一马平川——那是中年的
风景 软底鞋和休闲衣裤
心也随之宽大——谁在乎我曾经的
遭遇 谁还在谈论我的美丑表情
我平静地跟他探讨幸福
现时快乐和终极目标
没有闪烁其词 没有变故
谢天谢地 时间这块最烂的泥巴
模糊了许多东西 抹去了那么多不同
早已经腐朽的不朽 转瞬即逝的永恒
钟点工张喜瓶的又一个春天
钟点工张喜瓶的又一个春天
多么和气的阳光!随处是
撒野的鸟
自言自语的树
连一块石头也渴望膨胀
她仍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
比世俗的生活更低
低到不再抽绿
开花
低到尘土里 一只跑动的
蚂蚁 追赶着她的温饱
手里的布也许是她旧日的纺织
她擦拭掉的灰尘堆积起来
却高过春天
温情和爱情一样遥远
未来如同疾病 让人心惊肉跳
日子的压缩饼干
她还在费力挤压
必不可少的热量 可有可无的营养
钟点工张喜瓶在又一个春天里
快速地移动着
一只茫然的蚂蚁
楼越爬越高 车越来越挤
搀扶的病人越来越沉
时间被她越赶越紧 而她拉下:
七八十年代的衣着
五六十年代的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