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2005年第07期 >

第12部分

2005年第07期-第12部分

小说: 2005年第07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下问秋风,可识英雄?栖霞凭吊有遗踪。总是当时天色暗,留恨重重。一阕满江红,志士心同。百姓拭目望三通。长愿归来携手日,赏遍霜枫。
  
  喜峰口
  潘秀华
  
  断崖万仞竞峥嵘,水下长城隐巨龙。
  烽火台中藏鲤蟹,敌楼顶上点蜻蜓。
  湖生雾霭狼烟色,浪打云崖战鼓声。
  紫塞沧桑逢盛世,津唐旧貌换新容。
  
  幽庭饮茶
  郑德厚
  
  细雨听琴依翠竹,微风品茗傍红莲。
  一湖涵碧在心底,满院清幽入盏间。
  
  参加『大禹杯』门球赛有感
  郑耀邦
  
  卸却乌纱何处寻,门球集合老年人。
  输赢乃是平常事,只盼天长友谊深。
  
  少年游·津门新十景
  于振跃
  
  金街财旺,五河人涌,紫燕绕高楼。滨海春深,城厢鼓老,五道尽藏幽。
  沧桑历历平津馆,柳浪御河舟。古界悠悠,鹅湖滟滟,沽上正新秋。
  
  十六字令·读山感怀
  卢济德
  
  山,百态千姿走蜿蜒。钟灵秀,造化出奇观。
  山,沉默无言度永年。沧桑变,冷眼看人寰。
  山,莫道高峰不可攀。迎难上,绝顶我为巅。
  
  过沅江
  向东平
  
  日暮孤舟停野渡,山村荒径草藤青。
  千峰聚霭四天暗,一瀑飞声万壑鸣。
  楚岭风高无古树,沅江夜静有渔灯。
  天涯漠漠凭谁问?独上南坡望远星。
  
  黄山观云
  文会春
  
  万里云山悬碧峰,千盘鸟道雨声中。
  天河龙影舒还卷,世外凭临乐趣浓。
  
  癸未孟夏邀郭海奚维高
  游李渡梁沱并摄影留念
  金家富
  
  一从大禹导江流,冬显夏藏春复秋。
  曾假棚房成闹市,又依石级上琼楼。
  繁华李渡自明季①寂寞龙头潜水陬②。
  莫对沧桑叹兴废,平湖高峡冠全球!
  ①明史学家曹学佺诗:『涪陵李渡最繁华,不有词人枉自夸』。
  ②李渡古称五龙镇,因其地下迄瓦窑沱,上至东堡寨,中含鸡公嘴、悬幡堡、太乙门等山脊蜿蜒似龙而得名,而梁沱又为『五龙』之中脉悬幡堡一线之『龙头』三峡蓄水,将被淹没。
  
  宿下水落田螺形
  谢尚傧
  
  人心非草木,能不思故土?姊兄缘一会,
  畅怀忘夜午。黄鸟戏东轩,晨曦吻绿树。
  开门见南山,清风润肺腑。远听飞瀑鸣,
  近闻竹笑语。松荫隐白墙,石径通幽去。
  水库光影重,石坝横山肚。古樟漏朝阳,
  回峰展凤羽。火笑迎客至,鸡斗乐宾主。
  解渴勺甜泉,摘菜下蔬圃。席上野味香,
  杯举情缕缕。忆祖百年长,创业何艰苦。
  伐竹搭泥房,造田挥锄斧。四季勤稼穑,
  朝夕浆且补。清溪流日夜,山月照今古。
  我乃斯处生,从小沐山雨。鞠我有我慈,
  生我有我父。吮我有山风,哺我有山乳。
  郁郁乡情淳,品性熏和煦。人生路弯弯,
  崎岖起步武。山野牛作伴,执教笔为伍。
  从文入雁城,研书进京府。奔波数十年,
  不敢妄自诩。岂屑流俗转,持躬喜清素。
  朗朗有乾坤,冷眼沉渣舞。负重而奋进,
  世纪新行旅。眼前红日升,光芒荡寰宇。
  
  登华山北峰有感
  刘国明
  
  雾霭空濛矗碧莲,时观细瀑化飞泉。
  摘星绝壁松风暖,贯日天梯杏雨绵。
  笑谑韩翁悲鸟道,恨无鹏翼学鹰旋。
  凭轩俯仰昆仑小,更喜神州纳百川。


诗坛六曰
■  翟泰丰 张玉太
                             玉太同志:
  读了您4月28日的关于谈诗的信,甚是感动。在您手上竟然已编辑出版了含《20世纪诗典》在内的百余部诗集,令我鼓舞。这是您多年从事编辑工作,用心灵和血脉精心浇灌出来的一朵又一朵鲜艳绚丽的鲜花,这是你作为园丁在当今诗的悬崖石隙间,精心培植出来迎狂风而绽笑的百花诗园。这还使我看到了站在枯槁的花丛中一位执著艰辛培植诗花的园丁,这诗的花丛中每一朵鲜花都有他一颗又一颗可贵的汗珠!是啊,诗坛需要园丁,更需要园丁不吝啬汗珠汇为汗水之河,浇灌出诗坛上绚美夺目的朵朵鲜花。
  钦佩您对当今诗坛深切的思考。
  我国本来就是一个诗遍九州的绚丽夺目的诗园。远在夏代刚刚从原始人群进入奴隶制度初期,就有口辞形式的“祷词”,表达庶众祈祷大自然驱除灾害的心愿。《礼记·郊特牲》中记载伊耆时代的《蜡辞》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可视其为众民祈祷上天的“祷词”,也可称为“咒语”,已见求天助人好收成的真切民心和灵动的诗情。我国第一位诗坛园丁的汗珠汇合于孔子编订的《诗经》,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诗集。如果说到编辑工作史,当首列孔子,其后浩大的编辑队伍中不乏大家,也含玉太。从孔子编《诗经》足见编辑之苦,奉献之大,孔子编《涛经》,汇集于《国风》、《小雅》、《大雅》、《颂》四部,可谓不辞辛劳采于民歌,又汇集于达贵乐章,朝廷典庆乐、宗祭咏歌。其中《国风》咏于民,绽放着民之谣、民之情的光彩,呼喊着民之苦、民之伐的愤怒。在《诗经》诸篇中,无不浸透孔子的汗水,采集了十五个诸侯国民谣,其中多有流于民间之佳作,我最爱读抨击西周奴隶制度挞伐奴隶主的歌《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貊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吟之愤,可称是对奴隶主不劳而获的愤愤之火,这诗情何等真切!这涛韵何等载情!《诗经》之后的楚辞、燕乐、汉魏乐府到汉赋,随之出现隋唐、盛唐时期的唐诗,晚唐五代花间词,以至到宋代出现的依调填词的唱词,依旧未全然离开乐府,直至宋朝中期,宋词才不依附音乐而独为文体,抒情吟咏独为篇章。诗作为一种文体从百姓中形成,在宫府中成长,从士大夫手上发展、成熟,再回到社会中去、百姓中去,这是一个历史演进过程。这个过程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为社会占有关系决定的社会形态所左右,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所以尽管我国诗史久远,诗篇多若海洋,但传之于世的佳作,如全唐诗、全宋词也仅以万计(全唐诗四万八千余首,宋词一万九千余首)。这是因为淫盗讴歌之曲,纵游娼馆酒楼之唱,士大夫所做的大量宫府诗词,应试诗体,从楚辞、汉赋始,即大都只能在士大夫中流传。只有被贬黜的宫廷士大夫、宫府命官以及文人、学士、隐士,诸如屈原、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岑参、王昌龄、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安石、苏轼、范仲淹、辛弃疾、黄庭坚等等之作,为历代广为传诵者自也甚众,这是因为他们的诗作或抒爱国忧民之情,或吟田园美景,或描绘山河壮美,或怀古抚今,或言物咏志,或借景抒怀,或歌英雄气概,或咏儿女情长……博得历代庶众认可。
  在此,我和你絮叨诗史,意在借古鉴今,共解诗坛之忧心。
  一曰,三千年中国之诗史和荷马史诗以来的世界诗史,都证明诗是文学中的桂冠,诗是文学中的明珠。文学则是人类社会的灵魂。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是永恒的,同样人类赖以凝聚的社会精神也是永恒的。从而文学是永恒的,诗是永恒的。
  “诗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之说,未免太悲观了。历史、现实与未来都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种悲观是没有根据的。
  二曰,诗的形式却不可永恒,也不能永恒。诗要创新发展也必须创新才能发展。世界万物,都在各自内在矛盾运动中不断地创新发展,这是世界万物得以前进的规律。诗当然不能例外,文学也不能例外。诗的内在矛盾运动在于诗人主观之思、之神要与外在客观之物、之景通过矛盾的运动过程达到统一,即刘勰所论“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诗文之思,只有“形在江海之上”,才能使诗人的精神达到阔远的境界。“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只有这样,才能“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故思之妙,神与物游”,使诗人之主观世界与外在之物质世界同游。离开神与物这对矛盾的运动,奢谈诗歌创新、发展,难以见成效。只有神在与物同游中达到统一,诗人只有达到思接万里的境界,开辟广阔想象空间,才能吐纳珠玉之声,卷舒风云之色,显现诗人个性之诗才,进而创作佳诗大作。
  三曰,中国诗歌的创新发展要继承中国诗歌传统,汲取世界先进优秀现代诗体形式,以中国风格、中国气魄、中国韵味走向世界。中国诗歌的发展史,正是走的这样一条道路。从公元前一千多年的《诗经》直到如今的现代诗,我国诗歌走过了三千多年的历史,诗歌的形式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演进,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许多瑰宝,且每一种诗体形式又多有上承下启的吸收发展关系。楚辞里有《诗经》中《大雅》与《颂》的痕迹,汉赋又有《小雅》宴乐之遗风,唐诗早期又可见汉、魏之风骨,李白的诗可见楚辞之源,杜甫的诗似有《诗经》与汉乐府之笔韵,宋词又源于汉魏乐府、隋唐燕乐、晚唐五代花间词及小令。宋早期的词依然是配乐而咏的抒情曲,自然多是清新的小令。直到北宋中期苏轼、辛弃疾形成气象阔远的豪放派,伴随李清照等人的婉约诗派,形成了我国诗史上独为一体的宋词。唐诗、宋词成为我国诗苑中名扬世人的两株奇葩。时至今日,无论中外,诗界谈中国诗史,必论唐诗、宋词。进入二十世纪,西方中世纪以来逐渐形成并兴起的现代诗体传人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国一大批现代诗人,冲破传统格律诗体和依调填词的词体传统诗词的束缚,现代诗体迅即兴起,开创了我国诗史发展的新阶段,使我国诗歌走上了现代新诗体的时代。这是世界现代工业生产力发展并影响中国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推翻封建王朝旧生产关系的历史必然,是中国变革中的新兴生产关系在文化观念上的反映。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现代观念的影响和自由体现代诗的出现,又一改我国文坛陈旧的八股文体,代之以白话文体,使我国文化界面貌焕然一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中国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革命。此后再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现代诗的形式、风格、语言、韵味、韵律又逐渐蕴含了中国诗风,使现代诗体蕴积了中国风格、中国气魄。许多现代诗人甚至注意在现代诗的创作中运用对偶句,且多有用韵。我国许多现代诗人还善于把现代诗的情感融入我国传统诗韵,描述山河壮美多有我国田园诗风韵,描述人文历史又常有我国诗词遗风……
  我又与你絮叨我国诗史的承上启下的传统,是想说当今我国诗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诗歌发展史,而且今天诗歌的发展必然是中国三
                             千年诗歌史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诗史的又一个承上启下的新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