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正说清朝十二妃 作者:章恺 >

第22部分

正说清朝十二妃 作者:章恺-第22部分

小说: 正说清朝十二妃 作者:章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亡了。“我们不要以为顽固份子不爱国,从鸦片战争起,他们是一贯反对屈服,坚强地主张抗战。在戊戌年,西太后复政以后,她硬不割让三门湾给意大利,她令浙江守土的官吏准备抗战。后意大利居然放弃了他的要求。”当然,慈禧太后对于中国所处环境的认识、对于她的使命的认识远远不能和洋务派、维新派相比。她对外充满怀疑和敌视,以致最后充当了仇外的势力的代言人,做了些不顾大局的冲动之举。慈禧本人在改革派和极端顽固派之间长期寻求平衡。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她在大多数时期是坚决维护的。晚年慈禧从大难中醒悟,决定开创新时代史,但历史从来不在覆水难收时,给关键的人物第二次机会。
  关于慈禧的政治是非评价已经太多太多,我不想在这里就她的政治功过再多作评论,下面只想从一个女人的视角评价作为女人的慈禧。
  在众多的评价慈禧太后的著作中,德龄的描写是最有人情味的。德龄在《慈禧后宫实录》中,行文至最后,给我们展现了曾经统治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古老帝国的老佛爷的另一面:她只不过是个女人。她有女人对美的追求,对青春的渴望。她写道:啊!青春!她很温柔地说,这是天赋予人的一种最可宝贵的恩物,所以人必须竭力爱惜它,设法把它积储起来;即使老了,也得如此! 正是从这个角度,人们对于女人当政有着奇特的偏见。其实中国历史对女性而言是不公平的。这片土地上不知曾生长过多少杰出的女子,她们水晶般聪明,鲜花一样美丽。可惜她们只能在文字之外悄悄凋零,上天赐予她们才华,却没给她们施展的领地。然而,正当中国几千年来首次因为文化碰撞而陷入空前的困难之时,慈禧凭着自己超人的胆量和聪明,绕过重重阻碍,出现在历史的聚光灯下。也许多灾多难是那时中国不能摆脱的宿命,她本来可以平衡历史不公的出现此时却显得那样不合时宜。她也曾在政治舞台上尽力调动力自己的演技,然而事实证明,她的演出是一场非常的失败之作。
  平心而论,在强大的观念和制度笼罩之下,叶赫那拉·兰儿在她的政治演出中表现的才干和能力还是出人意料地杰出。她比大部分男人刚强果断。她可以称得上有胆有识,机智精敏。在她四十八年的统治生涯中,她始终牢牢控制着整个局面,把那些男人中的精英人物操纵在股掌之间。她很有胆量。就在英法联军逼近北京,咸丰皇帝准备仓皇逃走的时候,她从储秀宫的帷幕后面第一次站出来,冒着违反祖制的巨大危险,极力反对这个懦弱的决定。“当皇上之将行也,贵妃力阻。言皇上在京,可以镇慑一切。圣驾若行,则宗庙无主,恐为夷人践毁。昔周室东迁,天子蒙尘,永为后世之羞。今若遽弃京城而去,辱莫甚焉。”在满朝王公大臣的惊慌失措之中,这位懿贵妃的这番话掷地有声,足以让满朝男子蒙羞。她很有度量。在丈夫死后,她以闪电般而且果敢的手段,发动宫廷政变,颠覆了由顾命八大臣组成的权力中心。她只杀了为首的三个大臣,对其他人都轻轻放过,并且当众焚毁了从三大臣家搜出来的政治信件,不追不问,从而使大批和政敌集团有牵连的官员都松了一口气,稳定了局面,安定了人心,此举是不是有着当年曹操的魄力和智慧。这是她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个颇为漂亮的亮相,当时曾赢得一片掌声。她确实有一定眼光。西方文化冲击之下中国第一个明智的反应——洋务运动就是在她的支持下开始的,她支持派出留学生,支持兴办工厂,支持建设新式军队。在她统治的最后十年,她相当努力地推行了政治改革,准备采用西方的君主立宪政体。她的改革范围甚至比康有为当初的设想还要广泛,改革手段也显然比戊戌变法时的举措更切实有效。如果她遇到的是比较平稳的政治局面,我们有理由相信,她会很成功地完成她的政治生涯,不但会胜过历史上其他大多数女执政者,也会胜过大部分政绩平平的皇帝。如果是那样,她在历史上留下的决不会是象现在的这么多骂名。
  慈禧·新政·中国
  下一章第三部分 慈禧·新政·中国(6) 作者 : 章恺 造物弄人,她偏偏撞上了中国最尴尬最困难的时候。在她扮演的双重角色之中,她本质上更是一个女人而不是政治家,虽然她刚强能干。据说,旗人家的女人往往比丈夫能干。许多八旗子弟在外面摆够了谱,回到家里,却要乖乖受女人的辖制。这样的女人,侄儿要她叫“伯伯”,儿子不叫“妈妈”却叫她“爸爸”。叶赫那拉无疑就是此类女子。光绪皇帝从小就叫她“皇爸爸”。碰巧,咸丰皇帝是那种较为软软的男人。在内忧外患之中他直不起腰,成天除了听戏就是喝个烂醉。这样的男人在生活中往往需要和欣赏个性坚强的女子,甚至产生一种不自觉的依赖心理。当慈禧第一次尝试着给他出出主意的时候,他并没有反对。于是,这个特殊家庭中的年青聪慧的媳妇借此机缘接近并最终走入了权力中心。
  其实起初,她只是想替懦弱的丈夫当当家,后来,就是想保住爱新觉罗家的产业,以免孤儿寡母受人欺负。她只是一个爱享乐的精明的贵族女子,用她所熟悉的管理家庭的方式管理着国家。从现存的文献资料中,你可以看到许多她召对大臣的谈话记录,许多时候,这些谈话更象是和亲戚们唠家常,而不是政治家们之间的对话。晚清最有名的大臣曾国藩第一次进京面见太后,没想到慈禧和他谈的都是些家常,什么你兄弟几人,出京多少年了,曾国荃是你胞弟吗之类。曾国藩在当天的日记中惊讶且失望地写道:“两宫才地平常,见面无一要语。”毫无疑问,她热爱权力,也有学者称她是“权力欲驱使着灵魂”,但是仅仅满足于用权力控制他人,维护自己的地位和生活而已。她并不想在政治领域建功立业,青史留名。她没有男人那样为了事业、为了国家和民族牺牲自我的献身精神,她没有因政治而牺牲自己的私人生活。相反,她对自己的私人生活倾注了大量的热情,她更关心的是给自己建造园林,使她快乐的是和那些聪明的宫眷谈女人们的话题,是豢养宠物,是研制化妆品。以她的地位和条件,如果她敏感一些,事业心强一些,她完全有可能更深地接触崭新的西方文明,更理智地观察世界,明了中国的处境和需要,因而凭自己的才智把国家引导到更安全的轨道上来。可惜她仅仅对巴黎的时装、华尔兹舞感兴趣。每天处理完政务之后,她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化妆、游赏、宴饮、看戏。她完全把自己置于一个传统女贵族的生活趣味当中,没有看到用另外的方式发挥自己才智的可能。她和圆明园、颐和园的情结以及对陵墓过分的追求豪奢也说明了这一点。
  在权力斗争中她果断冷酷,在世界大势前却反应迟钝;她有足够的聪明和手段控制局势,却没有足够的热情和责任感去改变中国。在很多时候,她能明智地顺应时势,采纳正确的意见,比如信任汉人,支持洋务运动。也有很多时候,她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而做了许多错事,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前途。比如她两次打击恭亲王,仅仅是因为恭亲王权力太大,让她不太放心。两次打击,使得这位大清王朝的主心骨心灰意冷,“依违两可,无所建白。”对晚清政局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她进行的历次政治斗争,都是纯粹的权力之争而非政见之争。作为一个满族女人,慈禧太后能得知事情真相的机会非常少,但她在每个场合都能做到坚持自己的立场,从不被周围的反对力量所压倒。这迥然不同于东方宫闱中那些只会纺纱织布的女子。这现象本身就只有对这位半专制主义中国的统治者身上个人特点的影响也予以充分承认才能解释。
  有人把她比作俄国女皇叶卡捷琳那二世,实际上这种比较是不确切的。她有着叶卡捷琳那的精明果敢,却没有叶卡捷琳那的科学头脑和政治眼光。在后者的开明专制统治之下,俄国提高了行政效率,招致了大批外国科学家,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而叶赫那拉带给中国的新政却不那么成功。
  她的素质使她完全能够跻身一流政治家的行列,但是她所成长的文化氛围局限了她的眼光,使她浪费了这个宝贵机会。这时的中国需要一个具有非凡气魄和超人识度的巨人来引导,才有可能摆脱沉重的惰性,度过重重劫难。可惜,历史没有产生这样的巨人,却把这个位置留给了她,一个过于专注自我的女人。这就是她的悲剧所在。
  不过,如果抽去其它因素,单纯从女人这个角度去看叶赫那拉的话,我们发现,她是相当亮丽的。无论是外表还是内质,都颇为光彩照人。她不象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女子一样,自甘柔弱地依附在男人身上,因为习惯的强大而自我压抑,在不公正的自我牺牲中麻麻木木地消磨掉一生。她无所畏惧地向“男在上女在下”的传统进行挑战,骨气斗志,冲破重重阻碍来张扬自己的生命热量。她身上具有许多现代女性的品质。慈禧极其自信,敢做敢当,从不压抑自己,也不委屈自己。面对一群男人组成的政治世界,慈禧毫不胆怯。她通过自己的聪明和狡黠成功地把这个世界变成了维护自己欲望的工具。慈禧精力充沛,她热爱生命。她不象别的女人那样缺乏生命的热度,自甘于生命火焰有气无力地默默燃烧。《宫女谈往录》中的有位老宫女回忆说:“太后就是讲精气神儿,一天到晚那么多的大事,全得由太后心里过,每天还是那么悠游自在,腾出闲工夫,讲究吃,讲究穿,讲究修饰,还讲究玩乐,总是精神饱满,不带一点疲倦的劲儿。”她特别爱美,二十五岁她成了寡妇,可是在寂寞深宫里,她仍然满腔热情地打扮自己。她对美异常执着,四十多年里,天天都要在妆镜前消磨上几个小时,一定要把自己修饰得一丝不苟,光彩照人。她经常说:“一个女人没心肠打扮自己,那还活什么劲呢?”她天生喜欢大红大紫,喜欢明亮绚丽的东西。她冰雪聪明。刚进宫那会儿还不怎么识字,可是通过自学,她练出了一笔好字,诗也写得挺不错的。她喜欢唐诗宋词,喜欢《红楼梦》,这部小说是她在深宫的寂寞伴侣。她还喜欢绘画,留下了一批还过得去的作品。她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对于园林建筑颇有造诣。她生活得富于情趣,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安排得有滋有味。
  她有冷酷无情的时刻,可是也富于人情味儿。少女时代在绥远城居住的慈禧对文学、书画和历史非常有兴趣,她在此读书、学画、下棋、弹琴,且经常骑马射箭。对于少女慈禧的长相史书中并无记载,野史中描绘她:每一出游,旁观者皆喃喃做欢喜赞,谓天仙化身不过是也。特别是对身边的宫女,她极其和蔼可亲,很少疾颜厉色。宫中的女仆们回忆起她来,话语中不无温馨:“老太后是最圣明不过的人,对自己最亲信的贴身丫头都是另眼看待的。不管外而有多不顺心的事,对我们总是和颜悦色。比如,她对我讲:荣儿,你过来,你那辫梢梳得多么憨蠢,若把辫绳留长一点,一走路,动摆开了,那有多好看!”在这些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