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三国闲话大全-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任大将军,那是把他拔到了足以左右一个国家军事才能的高度了。
在与河北军作战中,战绩则:“太祖初征袁绍,绍兵盛,禁愿为先登。太祖壮之,乃选步骑二千人,使禁将,守延津以拒绍,太祖引军还官渡。刘备以徐州叛,太沮东征之。绍攻禁,禁坚守,绍不能拔。复与乐进等将步骑五千,击绍别营,从延津西南缘河至汲、获嘉二县,焚烧保聚三十余屯,斩首获生各数千,降绍将何茂、王摩等二十余人。太祖复使禁别将屯原武,击绍别营于杜氏津,破之。迁裨将军,后从还官渡。太祖与绍连营,起土山相对。绍射营中,士卒多死伤,军中惧。禁督守土山,力战,气益奋。”
注意此处,曹操在许都时,官渡行营总指挥即是于禁。这个责任可是关系到大局的。而于禁以两千军拒河北军十万,可见其胆略。
而于禁的为人则:“太祖每征伐,咸递行为军锋,还为后拒;而禁持军严整,得贼财物,无所私入,由是赏赐特重。然以法御下,不甚得士众心。太祖常恨朱灵,欲夺其营。以禁有威重,遣禁将数十骑,赍令书,径诣灵营夺其军,灵及其部众莫敢动;乃以灵为禁部下督,众皆震服,其见惮如此。迁左将军,假节钺,分邑五百户,封一子列侯。”
很厉害。曹操“亦惮之”,可见他真的是个严肃威武的人。不象曹洪那样暴发户土财主脾气——曹洪在定军山战役前夕居然还在汉中搞很淫乱的PARTY,服了他——而于禁则是如此标准的一个军人。而且整军有方,做先锋和后军都是要求严格的。
可以说,老罗对于禁描写的力度是不够的。以至于到了关羽逼近许昌曹操想迁都时,派遣于禁去抵御关羽被认为是不可理解的——实际上,夏侯敦生病,张辽在合肥,张合在长安,曹仁被困,当时曹操能派的够档次的大将一共也只有于禁和徐晃了。
论将才,于禁与徐晃难分上下。但是于禁与曹操是三十年的兄弟。
于禁,时任左将军。
就这样背负着三十年友情出征了。
大雨。
水淹七军。一场大雨成就关羽千年英名。
于禁肉袒出降。
我想那天,灰色的阴云下,于禁伫立在堤坝上任大雨吹打。看见七军将士在水中翻滚呼号看见远方那树立的关字大旗,回首三十年前尘如梦,他在想些什么?
曹操说:“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及庞邪!”
那是伤透了心了。
于禁归来后,须发皓白。
想象在荆州土牢中被关押的样子——讽刺的是,他是由吕蒙送回来的。
想象一下那场景:于禁坐在牢中。有人开门说,于将军,我等奉吕将军之命送你回许都。
于禁蹒跚地步行而出。吴军将士们看见这昔日的劲敌今日的囚徒,窃窃私语不休,偶尔爆发出嘲讽的大笑。
对一个老人来说,这是羞耻。绝大的羞耻。
而天没有给他一个好的收场。曹丕没有放过他。连死都让他死得很屈辱。
于禁是羞愤而死的。
他的死比任何人都痛苦。因为他是眼看着一代大名陡然间在一场大雨中灰飞烟灭的。
那一夜的大雨成就了很多人也葬送了很多人——那是三十年的英名。
《三国志》上说: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
未免对他太不公平。
你觉得呢?
(十九)叛将魏延
魏延在演义里首次登场,乃是真正风虎云龙之时。曹操百万大军排山倒海而来,刘备残军拉着大队百姓杀到襄阳,蔡瑁拒绝开城。剑拔弩张之时,忽然:“城中忽有一将,引数百人径上城楼,大喝:‘蔡瑁、张允卖国之贼!刘使君乃仁德之人,今为救民而来投,何得相拒!’众视其人,身长八尺,面如重枣;乃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当下魏延轮刀砍死守门将士,开了城门,放下吊桥,大叫:‘刘皇叔快领兵入城,共杀卖国之贼!’”
然后刘备假仁义了一下,率军闪了。魏延与文聘单挑了几个回合——注意此处,老罗不经意间在一出场就渲染了魏延的威武:能和文聘斗而且全身而退者,也算是高手了,毕竟文聘在刘表军团中是屈指可数的猛将。然后魏延很没面子地去投韩玄了。
这一系列画面给人的印象是,魏延是一个很正面的形象。深有大志,而且善择明主,勇武不凡。大致如此。虽然有背主之嫌,但是中国人的思维:你反好人就是叛贼,可是反坏人就是弃暗投明,应该鼓励的。所以大家看了这里会对魏延有个好印象。
第二次出场就有名了。黄忠要被斩首了,魏延出来英雄救美:“忽然一将挥刀杀入,砍死刀手,救起黄忠,大叫曰:‘黄汉升乃长沙之保障,今杀汉升,是杀长沙百姓也!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当众共殛之,愿随我者便来!’众视其人,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乃义阳人魏延也。自襄阳赶刘玄德不着,来投韩玄;玄怪其傲慢少礼,不肯重用,故屈沉于此。当日救下黄忠,教百姓同杀韩玄,袒臂一呼,相从者数百余人。黄忠拦当不住。魏延直杀上城头,一刀砍韩玄为两段,提头上马,引百姓出城,投拜云长。”
厉害吧,一次很成功的内部政变。但注意此段文字中,第一次对魏延有了评价:“玄怪其傲慢少礼”。休小看此数字,含义巨大。几乎是盖棺定论。但这次魏延还是很酷的,救了黄忠,取了长沙。还有,能够一呼间让长沙人民反了韩玄,一方面借重了黄忠的魄力,一方面亦可见魏延的厉害。可是,之后就是诸葛亮忽然变脸,要杀魏延了:“孔明曰:‘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饶汝性命。汝可尽忠报主,勿生异心,若生异心,我好歹取汝首级。’”
我看了大大不以为然。如果以此为标准,法正呢?孟达呢?马超呢?刘备军团叛将多矣,何故就对此人耿耿于怀?我后来看了《三国志》才知道此乃虚构。老罗此处设这段话无非是要说诸葛亮有先见之明,其实是间接恶化了孔明的形象。
魏延归了刘备后,屡立战功,一直发展到他和黄忠随刘备入川,已经由刚开始的降将一跃成为仅次于关张赵三大猛将的重要人物了。后来在与冷苞邓贤的作战中还算有功劳——虽然多次被黄忠搭救,但多少是有功劳的,算得是猛将。在孔明策划的几次军事行动中,他都干净利落地完成任务。可是后来与马岱一战颇没面子:“魏延只道是马超,舞刀跃马迎之。与岱战不十合,岱败走。延赶去,被岱回身一箭,中了魏延左臂。”
但注意此后的一段:“马岱大怒曰:‘汝焉敢小觑我!’挺枪跃马,直取张飞。战不十合,马岱败走。”
虽然单挑不是简单的加减法,但是毕竟能在十合中挑败马岱的人不是很多——魏延和张飞都是在十合中打败马岱,虽然考虑到马岱与魏延挑时的诈败因素,依然可以视为魏延勇武的象征。
还有,可能魏延没想到。此时射他一箭的男人,二十年后还取了他的首级。
后来就是汉中之役。魏延先是跟着张飞大破张合,然后在与曹操斜谷会战中:“操招魏延归降,延大骂。……忽一彪军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拈弓搭箭,射中曹操。操翻身落马。延弃弓绰刀,骤马上山坡来杀曹操。刺斜里闪出一将,大叫:‘休伤吾主!’视之,乃庞德也。……”
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却门牙两个。
魏延的功劳很大了。射中曹操(之前审配和陈宫都有射中曹操麾盖的记录,但是射中本人印象里似乎没有),而且大战庞德(庞令名的勇武我不多谈了,大家都清楚),真是骁勇无双的猛将。还有,此处曹操对魏延招降,魏延“大骂”。可见其忠。
汉中平定后,魏延升任汉中太守,在《三国志》里有一段精彩无比的文章谈论此事。我一直奇怪,为何如此漂亮的传奇没有被老罗收录,想来是因为魏延是叛将,不能美化他。但无论如何,都很动人:“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
要知道,汉中的重要性不亚于荆州。而刘备不托马超黄忠赵云,独托魏延,可见对他将才的信任。而魏延之言(对不起我想再重复一遍,太帅了)“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实在气吞山河。而事实上,在他镇守下,汉中固若金汤,确实如此。要注意,他承受的压力比关羽荆州大——关羽在荆州拥有绝对独辖权,而且兵力强大。而魏延在汉中是被控制使用的,可是在曹操那么大的压力下依然可以坚守。不能说其将才超越关羽,但显然没有决定性差距。
三国的猛将陆续谢幕后,魏延和赵云成为诸葛亮仅有的可依靠的人。在平云南之役,魏延起到了以老带新的作用,把一些年轻将领拉到前台,而他依然是定海神针。值得注意的是,在与藤甲兵会战中,他第一次担任了丢人的角色,连丢十五个营寨,如鼠贼一般逃跑。魏延“面有怨色”。换了我也是。举世名将,当时天下屈指可数的猛将,居然要这么丢人的逃窜。当然不爽了。我开始认为诸葛亮对魏延的这种使用,几乎算得上折辱,此类活要王平高翔做岂非更适合?但后来一直到诸葛亮的第三次北伐时,却有了一个新看法:
诸葛亮策划了一个很漂亮的战役。要求几个将领先与张合作战,牵制其兵,另几员将领做埋伏合击。而司马老儿大军拥来时,这些将领必须以少打多,强行与其周旋,而姜维率军偷袭司马老儿大营,迫使其退兵,所有人马可以随之掩杀。在选择那个负责独战张合和司马的人时,诸葛亮说:“非智勇之将不能当此任。”还“目视魏延”。但此刻“延低首不语。”
后来此次战斗打得很成功。我从中得出以下结论:诸葛亮对魏延的最初希望是可以通过磨练和提携(包括让他守街亭附近,在北伐时任命他为前督部等)为自己培养一个接班人。可能最初的想法,自己百年之后可以由魏延接任大将军。但是,在历次实践中,他都发现了魏延的一些致命弱点,这使他开始倾向于姜维。对魏延表现出的某些问题他开始予以注意。诸葛亮对于任何有小问题的人都不放过,例如李严、廖立,可是对于魏延却无比宽容。六出祁山时,有如此事:“权笑曰:‘此人(指魏延)勇有余。而心不正。若一朝无孔明,彼必为祸。孔明岂未知耶?’……孔明叹曰:‘真聪明之主也!吾非不知此人。为惜其勇,故用之耳。’”
演义中这么说,几乎是盖棺定论了。
《三国志》里对魏延的功绩如是说:
“五年,请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剌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