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生命之爱 作者:(德)E.弗洛姆 >

第6部分

生命之爱 作者:(德)E.弗洛姆-第6部分

小说: 生命之爱 作者:(德)E.弗洛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宗教具有双重功能。因而它的垮台会给我们造成双重的损失。基督教的教义不仅向我们解释了自然世界的形成,也给我们规定了道德伦理的规范,这两种功能其实互不相干,因为如何解释自然界和遵循什么样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完全是两码事。不过,这里所说的是现在的情形,宗教的两个功能最初还是互有联系的。
    上帝单枪匹马地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力量创造了世界。这在过去曾是一个相当巧妙的、令人信服的假设。即使你是一个坚定的达尔文主义者,相信世界和人类的发展是自然选择和进化的结果,你仍然会感到接受造物主的假设比接受复杂的进化论省力得多。达尔文主义对自然界的解释富于逻辑和雄辩,但是与我们的头脑所习惯了的东西相去太远。
    即使是在最原始的阶段,人类也总有一种对于世界本身和它的产生进行描述的需要。有一种创世说认为,人是由某一个被杀死的人所流的血造成的。但又认为只有勇敢的人如此,懦夫和女人是由那个人腿上的肉造的。这是一种被康拉德· 洛伦兹发展了的古老教义,实际上想说明人具有杀人和嗜血的天性。如果人们因为不愿意将女人看成嗜血者而相信这个神话当然很好,但如果因此而将女人与懦夫归为一类就不大公平了。根据父权社会的偏见,女人比较麻木、胆小、无用和不现实,而现在这些说法已被证明完全是胡说八道。不仅如此,这些弱点恰恰是男人们经常具有的。许多女人都知道,当男人生病时是多么没出息。他们比女人更娇气,更需要别人的照顾。在种族歧视中可以看到类似的情况:男人对女人的这些说法就象白人说黑人的那些事情一样毫无根据。连弗洛伊德都说女人比男人麻木,我现在实难想象会有比男人更麻木的东西!
    以上所说是对宗教的第一种功能所做的一点脚注。在达尔文出现以前,一切都相安无事。但自从我们从这位科学家那里学会了用进化论来解释世界,对于上帝的概念就显得可有可无了。我已经讲过,门外汉比较容易把握上帝的说法,但达尔文以后的科学家却不再把创世看得那么神奇了。在进化论面前,“上帝”退居为一种流行的神话,关于创世和造人的故事可以是一种传说,一首诗,一种清晰地表达了某件事情的象征,但再也不是科学的事实了。
    宗教一旦丧失了解释自然界的说服力,就等于失去了一条腿。剩下使它能够站立的另一条腿就是对于道德的宣扬。“爱你的邻居”,“爱陌生的人”,“爱你的敌人”,“卖掉你所有的东西,把卖得的钱给穷人”。如果一个人真的遵循这些教诲,在现代社会中他如何能够成功?这样的人是傻瓜,他只会被远远抛在后面。我们宣扬《圣经》的道德教义,赞赏利他主义,但是,“必须取得成功”的压力,不允许我们去实行这些教义。
    这里必须补充一句:依照我个人的观点,在当今的社会中不是完全有可能当一个好的基督徒,而又不致被饿死的,关键在于你的能力。你必须有勇气坚持真理,百折不回地去爱,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前程而屈服。
    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伦理”使宗教丧失了另一条腿,它不再能够充当一个向人们宣讲价值观念的角色了。但是,看来人们不愿意也不能够完全脱离宗教。人不同于一般的动物,不能只靠面包活着,他需要梦想、需要信念,以便使他的生活增添乐趣。现代的人对偶象崇拜已经不再感到兴趣,但在本世纪确实出现了一门新的宗教,我想称它做“技术的宗教”。
    这门宗教有两个主要的内容,其一是对于满足无休无止的需要的梦想。人就象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孩,永远张开嘴吸吮给予他的一切。这是使我们变得懒惰和消极的穷奢极欲的天堂,技术使人们乐于食来张口,衣来伸手。
    另一个内容要复杂得多。从文艺复兴时代起,人们就在竭尽全力去思索和探求自然的秘密,竭尽全力去控制自然。有这样一种愿望深深植根于人的头脑并成为他的动力:不再仅仅做自然的旁观者。而要做一个世界的创造者。很难十分准确地表述这种愿望,但如果极而言之,我可以说:是人类自己想成为上帝,想做一切上帝能做的事情,当第一个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时候,我们目睹那神奇而又壮观的场面,不是有点象某种异教的崇拜仪式吗?那个时刻标志着人类冲破了自身的界限而成为上帝。连基督教的报纸也认为,对月球的征服是创世以来的一次伟大事件。对于基督徒来说,谈论一件比道成肉身(Incarnation)① 更重要的事件似乎有些不够谨慎,而在人们亲眼看到自己战胜了地心引力而开始走向无限的时候,已经无暇顾及那些禁忌了。
    ① 道成肉身:基督教基本教义和信条之一,即三位一体的上帝中第二位的圣子(道,亦即逻各斯)为拯救世人而降生,取肉身而成为人。
    你们可能认为我有些夸大事实,其实我只是想引起你们对这一趋向的注意。有比登月引起了更热烈反响的科学事件吗?好象没有。实际上有更加神奇的科学成果,但人们往往无动于衷。我们看到一种新的偶象崇拜正在兴起,技术或人自己成为新的上帝,字航员成了高级教士。当然,没有人承认这点,因为我们毕竟还是基督徒,需要为我们所做的事情找一些掩饰。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新的宗教里而也还有一些复杂的、相互关联的动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种新的宗教并不宣扬任何道德准则,唯一的准则就是去做技术上可行的事,技术能力本身成了道德准则,成了道德的源泉。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如果上帝死了,人们就可以为所欲为。他认为已有的道德全都基于对上帝的信仰。但如果人们不再信仰上帝,如果上帝不再是指导他们思想和行动的实体,他们是否有可能不变成完全丧失道德的人?是否有可能再去寻求另外一种道德准则?如果悲观一些,答案就是否定的。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交战各国共同遵守两条国际公认的规定,一是不得杀害平民。二是禁止折磨和虐待行为。而今天,任何战争中都会有平民被杀害,因为交战各方已经不再接受任何对于使用武力的限制。而且,技术本身也不允许进行任何区分,我们按下电钮来杀人,分不出平民还是军人。我们根本看不见对手,也就用不着去同情和怜悯,而折磨和虐待在今天已成为家常便饭,人人否认这一点,但是人人都知道它是如何的普遍。
    我们可能不愿意说野蛮的风气在不断增长,但也很难否认人性和道德在日渐衰落。不过,我们也能看到一种新的道德准则在兴起,我们在青年一代为了和平和生活,反对战争和破坏的斗争中发现了它,它不是空洞的口号。许多年轻人(并且不只是年轻人)宣称他们开始信奉新的、更好的价值观念,千百万人对于非人性的战争越来越不能容忍。我们也看到了一个新的、信奉爱的道德准则开始站出来反对当今的消费社会。我们还看到了伴随着无数为争取解放和独立的斗争而出现的自我牺牲的政治信念。新的道德准则还有许多缺陷,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由于出现了这些令人鼓舞的事情,我觉得陀思妥耶夫斯基也许太极端了。佛教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说明建立道德规范并不一定非要树立一个权威。这些规范不能是强制的,只有当它从人性中产生,并植根于人性的土壤中时,才能花繁叶茂。人不能脱离道德.那会使他们失去内心的平衡与和谐。但是他们如果总是被告知:你们必须服从,必须只顾自己的利益,必须去杀人,同情心会毁了你们,等等,那么就会在道德的表面下产生不道德。这种声音听得多了,他们就不再能够听到发自内心的人性的声音,他们就真的会觉得,一旦上帝死了,人人都可以为所欲为。

    让人类全面地发展
    青年一代,特别是激进派分子,在当前的道德危机中扮演了主要的角色。我所说的“激进派‘”不是那些自封的,认为任何暴力行为只要冠以“激进”一词就变得合理的极端分子。那些人只是乳臭未干的无知者,患上了列宁曾经说过的“左派幼稚病”。
    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年轻人,他们不仅在政治上是激进的,而且对于权力社会的伦理规范持有同样的态度。任何革命都要反对某种权威,但他们的矛头同时指向了植根于这种权威的道德准则。这一准则使人们在不顾权威的命令而依靠自己的感觉、依靠人性行事时产生犯罪感,而这些年轻人的可爱之处就在于帮助人们摆脱这种犯罪感,同时努力寻找新的道德规范。
    这一代年轻人所具有的另一特点是诚实。他们不再象老一代那样总要为自己做的事寻找某种托词,不再自欺欺人。我们不敢承认“完全非人性的东西使我们异化”,因为这么一来就会把我们推向反抗的边缘。然而只有当我们认识到了人具有正反两面,只有在那时,我们才成为真正的人。
    对于忠诚问题,弗洛伊德为我们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在他之前,我们只是从表面上看待忠诚的价值,相信人们的“良好动机”。但在弗洛伊德发现和系统地研究了无意识之后,强调“良好动机”已无任何意义。我们开始认识到,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存心不良,与在自我意识中找一些理由将其掩饰起来,是没有什么分别的。确实如此,有些人用心险恶,但却是诚实的;另一些人同样用心险恶,却能在自己的意识中将其压抑下去,在真和善的伪装下更好地达到目的。
    自弗洛伊德以来,我们必须面对一个事实:我们不仅要对自己的有意识和“良好动机”负责,也要对自己的无意识负责。是行动而不只是言词代表我们说话,有时言词甚至不说明任何问题。我们不光是从弗洛伊德的著作中得出这一结论,而是亲眼看到了谎言如何诱使我们陷入战争。在这些战争中,千百万人深信自己是为了忠诚而战,自愿地走向死亡。他们是谎言和空洞口号的牺牲品。
    我认为弗洛伊德这方面的学说对于西方世界的影响比所谓“性解放”重要得多。“性解放”也常常被认为起源于弗洛伊德,但我却认为它是一个消费社会的必然结果。我们怂恿人们去满足自己的一切欲望,怎么能要求他们克制自己的性欲呢?在一个消费社会里,性也必然成为消费品。有许多产业是由于为性服务而开设的。许多钱用于保持性行为的吸引力。这种情况代表了一种变化,但却不是一场革命,而且很难把它归咎于弗洛伊德。
    真正具有积极意义的是青年人不再对性生活负有犯罪感。如果权力主义的伦理声称性冲动是“罪恶的”,那么我们大家都会成为永不枯竭的罪恶的源泉,因为人的构造决定了他们不能没有性冲动。对性的压抑导致犯罪感,而犯罪感又被用来维系权力主义的伦理。
    年轻人(某种程度上还有一些老年人)终于摒弃了这种犯罪感,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但是闪光的东西不一定都是金子,在消费社会的引导下,性不断地被用来掩饰人类之间的疏远。我们用肉体的贴近来掩盖人情的离异,但却无济于事。两个人之间真正和谐的情感接触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