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秀为王 作者: 陈文定-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想在人才市场的众多找工者中脱颖而出,必须标新立异。于是,比特花钱印制了一盒名片,还制作了一件带广告语的T恤衫。比特给陈文定看他当时的求职名片,确实有些新意,上面写着:“急聘老板:拥超俗之才,怀感悟之心,具坚忍之志,为智者所为。虽为河南之身,不为小人之事。”
发出了求职名片,交了住宿费,不到3天比特身上就只剩下1元5角钱了。为了用这1元5角钱挨过等候录用通知的那几天,比特每天睡在小旅馆的高架床上,尽量减少运动以维持体内能量。实在饿极了,他用最后的1元5角钱买了2个大馒头和1包榨菜,就着自来水,分几餐吃完。
最后,总算有一家叫“超光速”的广告公司愿意让比特来上班,不过这份工作没有底薪,全靠拉广告提成。比特向老板借了100元,然后开始四处拉广告,由于对深圳人生地不熟,又没车费出去跑,一个星期后,比特就提出不干了。他把自己随身带到深圳花1980元买的九成新的传真机400元当给了公司老板,还了老板借给他的100元,得了300元钱。
后来,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比特又去了一家相片冲印连锁店,专门替客户送照片。月薪虽有800元,但公司只包住不包吃,而且常拖欠工资。比特在那坚持了三四个月,在这三四个月里,为了生存,比特曾在一个月内借过20多个人的钱,多则200元,少则2元,经常是拆东墙补西墙。
“毕竟我擅长的是广告策划,我不能再在这呆了。”2002年1月30日,比特自己用广告布剪了件大风衣套在身上,背上贴着自己的简历,前面则写着“怪才比特”字样,头上套着“脑白金”包装袋,来到了深圳人才市场。
他的这一怪扮相在深圳人才市场刚一出现,就引来了众人围观,但保安很快把他赶走了。
那时候的比特就很懂得“利用”媒体了,虽然被人才市场赶了出来,他还是叫一位朋友给各个报社打电话报料,说有个“怪异求职者”。
比特的小算盘打对了。第二天,广州《新快报》图文并茂地报道了“怪才比特”,写此报道的记者还把比特推荐给了“深圳王海”贾联。
贾联的公司主要以打假为主,作为贾联的助理,比特的一些“点子”有了发挥之处。不过,比特显然并不完全知足。
过往经历打动记者发稿
“商场十载,成成败败,但到如今仍四大皆空——无名、无利、无妻、无业。”比特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告诉陈文定,“我还是要依靠多种途径出名,不管那名是好名还是恶名,只有这样,别人才会注意到我。我要屡败屡战,直到出名为止。”于是,就又有了5月19日海上田园的那场“合法单身秀”。
虽然第二天并没有比特期待中的媒体报道,但比特依然游说陈文定,说那个秀是个“成功之作”。他说,事后不仅有几个在活动上结识的老板要和他洽谈“策划”之事,而且有一个对他此举颇为仰慕的女教师,数次给他抛来了绣球。
比特说,作为一个搞策划的人,要想给别人策划,就必须先策划好自己,如果自己的策划不能让媒体关注和吸引别人,那就是彻底的失败。
“我就是要利用我的脸皮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里博出位,不折腾没人理啊!”比特说。他之前的折腾,招来了一片骂声,可也得到过赞叹。“那些骂我的人说我的策划都是虚的,但我这时除了虚,我还能做什么?”比特认为,为了出名,他只有利用“虚”的东西想尽办法先吸引别人注意,让他这个蒙尘的“策划怪才”遇到伯乐,之后他才可以一展身手。
比特的过往经历以及他的那些大实话,打动了陈文定。2002年5月25日,《南方都市报》深圳新闻的“焦点”版,陈文定以“作秀为出名,出名好做事”为题,剖析了比特的那场“合法单身秀”。
同时,为引导舆论导向,陈文定在文章开头写了一条“编者按”,道出他为什么独家关注“合法单身秀”的真正意图:
比特,一个打工仔,他头套丝袜,身披黑色胶纸衣服,在征婚活动现场打出了“合法单身”的招牌,这是行为艺术吗?答案是否定的。以比特的“层次”,他似乎并没想到为自己的行为树一块“艺术”招牌。而且,这个年轻人率真得甚至有些“可爱”,“我就是要利用我的厚脸皮,先让自己成名了再说。”“我要引起别人的注意,别人注意我了,我才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
我们应该指责他吗?当然可以。因为,这的确是场无聊的“秀”。但是,当我们发现这个小伙子从50元起家赚到十多万元后又两手空空,来到深圳找工作百般艰辛,先后借过60个人的钱却锐气不改的时候,我们似乎又没有了指责的勇气。
读读这个故事吧,我们无意做道德评判,比特干的是一桩事先张扬的阴谋,而我们做的,是尽量客观地呈现。
旁人争议比特
当时,陈文定还就比特的“作秀”心态,采访了几位和比特有过接触的人。
在“万人牵手”活动那天,深圳某报一名摄影记者曾拍了比特的“作秀照”,“可后来没发,因为比特明显是为了迎合媒体的口味来炒作自己,对于这种想借媒体出名的人就该封杀。”这位摄影记者说,比特的炒作手法太低级。
“我觉得他太可爱了。”那位在“万人牵手”活动现场看到比特便“一见钟情”的女教师说,至少他有这种勇气和胆识,敢于推销自己,“他肯定能做大事!”
比特在深圳工作的第一家公司“超光速”的老板说,比特的确是个“怪才”,但他的很多想法和别人格格不入,或许要有一个好环境才能让比特发挥出来。而比特当时寄居的一餐馆曾老板说,他欣赏的就是比特的胆子大,“他特别喜欢表现自我。”
“作为朋友,我奉劝比特,做事还是要踏实点好。”比特曾经的老板——“深圳王海”贾联说,比特的胆子大,脑瓜活,有很多创意,也很想出名,不管自己策划的点子别人怎么看,只要出了名,别人骂他也高兴。不过,“搞策划还是应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为好,不能做些对社会没贡献的策划。”
尽管如此,贾联还是表示,他很佩服比特的精神:“他在深圳呆了半年多,先后借过60个人的钱,但还能保持这种锐气,这种精神值得坚持!”
从“低级”出发
在点评这个秀的时候,有个朋友建议笔者从“低级”这个词切入。
这是比特第一次接受媒体专访的秀。如果按照这个意思来说,应该是“初级”。如果从比特整个策划历史来写,这跟“低级”倒是能够挂上钩,但这里边包括能够走向“高级”的意思。事实证明,他的确能让秀走向高级。但是,“低级”这个词,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低俗”。
用“低俗”来称呼比特这个秀,实在有点过分了。
还是“简单”合适。
都说了,这是比特第一次接受媒体专访的作秀。所谓简单,就是道具、装扮上的秀,在智慧的应用上并不多。
比特在这个秀里,用了黑丝袜、墨镜、黑色灯箱布外衣、招牌,简简单单地就这么出现在“万人牵手”的活动中。
他知道这是一家报社组织的活动,会有很多人来参加,会有很多记者出现,这是个引起轰动的好时机、好地点,借机能够在记者面前亮相,事情就成功一半了。
照理说,是应该成功一半了。对于具有新闻点的人物和事件,相信当时记者都已经写入了稿件里边,但为何第二天的报道中会没有比特的新闻呢?
极为可能的一种情况是值班编辑发现了比特的意图,所以把稿件中这个怪人的部分给删除了。报社做活动,就是为了报社本身的利益做一次广告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就是这个理。
但是比特这个举动,毕竟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从现场的情况来看,比特不仅引起了在场人的轰动,而且引起了媒体记者的高度关注。
如果换到现在,比特可能比记者对这种秀更麻木。可那是2002年。
刚刚进入21世纪,人们对“作秀”的社会认知还没有达到疲惫的地步,人们都充满了激情和好奇心。不像现在,各种各样的秀,遍布全球,只要有人在,千奇百怪的秀无所不有。
人进入了视听轰炸的时代,对于秀,能保持多少好奇心和忍耐力,这很难说。
比特这个秀虽然没有过多的曝光率,但毕竟试探到了社会的认知。
比特从人们对最初的秀的认知,到现在自己开始进入专业作秀领域,他是实实在在地“出发”了。
那段时间,“亚洲第一巨人”张俊才整天心情很好。找到比特之前,张身上只有十几块钱,遇上比特就接了单业务,赚了几千,还有一家汤店的股份,在深圳做了老板。比特在商业运作巨人同时,也在最大限度地让自己秀了一把。
3、巨人秀:借助名人的商业炒作
当身高2。42米的张俊才现身深圳高交会馆时,现场的人群将他围得水泄不通。铁塔般的身高、蒲扇般的巴掌、支架般的双腿,让人一眼望去,就深感一种自上而下的压力。2002年10月12日这天,四面八方的闪光灯都在为他闪烁,热歌劲舞的辣妹顿时失色,短短5分钟就吸引了全场目光。
他是应邀前来进行商业宣传的,当他派发一张张传单时,人们兴高采烈地接过,为的就是近距离地一睹“亚洲第一巨人”的风采。
这是比特的杰作,他将巨人成功包装,而且远销桂林,甚至因此吸引了山西商家的注目。
结缘巨人
2002年9月14日,比特接到老乡梅涛的电话,告知一个巨人在深圳寻找经纪人。比特意识到其中商机,当即联系巨人。
16日,暴雨。比特辗转乘车来到深圳市龙岗区平湖火车站附近一家小餐馆,与巨人张俊才初次接触,“吓我一跳,那个个头,站在他面前,我好渺小。”
比特获知,出生于1966年的张俊才十六七岁时,患脑垂体肿瘤,身体增长速度一发难收,后经手术才有所缓解。1992年4月28日,张曾以2。37米的身高获上海吉尼斯大世界“亚洲第一巨人”称号,目前身高2。42米。此前受深圳一“友人”之邀,来到深圳“合作写书”。但之后“友人”发生意外,被警方带走,合作写书之事未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