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诗经漫话 >

第21部分

诗经漫话-第21部分

小说: 诗经漫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霾睿鞠⒆约翰恍业氖嵌妓邓恰胺蛉宋薅始芍校菁凹诰!薄镀敕纭ざ街铡繁纠词且皇琢蛋瑁墒恰妒颉匪担弧啊抖街铡罚趟ヒ病>际У溃信迹荒芤岳窕病!薄妒乙寮琛匪担骸叭椅抟煲濉!彼前选兑坝兴利帯匪党伞岸裎蘩瘛保栋刂邸匪党伞芭枋亟诓患蕖保加
  原诗的内容不合。他们释诗的时候多半抹煞诗篇的战斗意义,粉饰太平,往往将暴露诗说成歌颂诗。说《七月》是“周公陈王业”,说《东山》是“周公劳上卒”。按这两首诗的内容,都是真实地暴露统治阶级剥削、压迫人民的现实,他们所说的都与诗篇的原意相反。有时他们还剥夺人民创作的权利,将民歌说成贵族的作品,说《柏舟》是寡妇共姜所作,《鸱肺芄鳌K晕颐墙袢绽斫馐闹魈猓Ω镁褪凼灰撬杀巍6 妒⌒颉贰短鼐防锩渴资那巴罚加幸欢涡颉>菸涸纯贾ぃ场⑵搿⒑沂哺饔行颍嗉菏Т:罄慈私驳健妒颉罚苁侵浮睹返男蚨裕凰浴妒颉酚殖莆睹颉坊颉睹颉贰5妒飞厦挥斜昝餍蚴撬鞯模虼撕笕硕运拿坪妥髡撸蹈鞑灰唬晃蚁朐谡饫镒饕恍┘蛞慕樯堋9赜凇妒颉返拿疲叭擞小靶⌒颉焙汀按笮颉敝帧3艘酝狻跋蟪檀蟛妒邸烦菩虻目
  头一句如“《关雎》,后妃之德也”为“古序”,程颐在《程氏遗书》中称它为“前序”,郝敬《毛诗原解》则称为“首序”。龚橙《诗本谊》称序中开头一句的后面的话为“续序”,范家相《诗瀋》称为“后序”,郑樵《六经奥论》则称为“下序”。按以上几种名称,“小序,和“大序。”比较流行,其它的很少有人采用,这里就从略了。“小序,和“大序”之分,前人说法也不一样,归纳起來,约有三说:第一说,将《诗经》第一首诗《关雎》的前面有一段较长的序文,叫它作“大序”。《关雎》以下的各首诗,每首的前面有一段序文“叫它做“小序”。如宋李樗。黄櫄的《毛诗集解》说:“诗皆有序,独《关雎》最详,先儒以为《关雎》为大序,《葛覃》以下为小序。”第二说,将《关雎》前面的序文,从第一句到“用之邦国焉”,认为这一段是说明《关雎》一首诗的,叫它做“小序”,从“风,风也”到最后一句是总论全部《诗经》的,叫它做“大序”。隋陆德明《经典释文》引旧说云:“起此(“《关雎》,后妃之德也”)至‘用之邦国焉’,名《关雎序》,谓之《小序”,自“风,风也’迄末,名为‘大序’。”
  第三说,称每首诗歌的序文的第一句为“小序”,如“《关雎》,后妃之德也”,“《葛覃》,后妃之本也”。第一句以下的话,叫它做“大序”。姚际恒《古今伪书考》说:“世以发端一二语谓之‘小序’,以其少也;以下续申者,谓之‘大序’,以其多也。”从上看来,古人对“小序”、“大序”的看法,各不相同。当时已经有人反对过,如《释文》说:“今谓此序正是《关雎》之序,总论诗之纲领,无大小之异。”《读风偶识》说:“余按《诗序》自‘《关雎》,后妃之德也’以下,句相承,字相接,岂得于中割取数百言而以为别出一手?盖《关雎》乃风诗之首,故论《关雎》而因及全诗;而章末复由全诗归于《二南》,而仍结以《关雎》。章法井然,首尾完密,此固不容别分为一篇也。……由是言之,序不但非孔子、子夏所作,而亦原无大小之分,皆后人自以意推度之耳。”陆德明和崔述的话,都非常正确。把序任意分为大小,既分裂了首尾完整的原文,在研究《诗经》上没有什么重大意义。我们今天提到它只是为了阅读有关《诗经》的参考书的时候,如读姚际恒的《诗经通论》、方玉润的《诗经原始》,他们经常用“大序”、“小序。”的名称,我们了解它指的是什么就够了。
  至于《诗序》的作者问题,说法尤多。郑玄以为“大序是于夏作,小序是子夏、毛公合作,卜商意有不尽,毛更足成之。”魏王肃、唐孔颖达都说序是子夏作品。《孔子家语注》说:“子夏所序诗义,今之《毛诗序》是也。”《毛诗正义》说:“诗三百十一篇,子夏所序。”唐魏徽认为序是子夏、毛公、卫宏合作。《隋书·经籍志》说:“先行相承,谓《毛诗序》子夏所创,毛公及卫敬仲又加润益。”范晔认为《诗序》是东汉卫宏所作。王安石说:“《诗序》者,诗人所自制。”程颐以为小序是国史作,大序是孔子作。苏辙《诗经传》说序是孔子弟子、毛公、卫宏先后合作。郑樵《诗辨妄》则斥“《诗序》……皆是村野妄人所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今参考诸说,定《序》首二语为毛苌以前经师所传,以下续申之言,为毛苌以下弟子所附。”以上九说,归纳起来,比较有根据而有影响者约有三说:一、子夏作。二、子夏、毛公、卫宏合作。三、卫宏作。按子夏作序的传说,前人多不相信,他们的理由是:第一,子夏是孔门传诗的人,《汉书·艺文志》有记载;至于子夏序诗说法,不但经传无明文,而且毛公也未提及。
  第二,《毛诗》和鲁诗、韩诗传授之原是相同的,都是出于子夏;然《毛序》的释诗,和鲁、韩很不相同。如《汉广》,韩诗以为‘悦人也”,《毛诗》则以为“德广所及也”。《柏舟》,鲁以为卫宣失人作,毛则以为“言仁而不让也”。《诗序》如果是子夏所作,决不会和鲁、韩相差这样远。第三,子夏的学生有不少人住在鲁国,齐、鲁人既然传授予夏的《诗经》学,一定也传授他作的序。为什么传齐、鲁诗的人都不知道有序,只有赵人毛公能得到序?第四,《毛序》和《毛传》解释诗意,往往不同或互相矛盾,如“维鹊有巢,维鸠居之”。《毛传》谓“鸠不自为巢,居鹊之成巢”,可是《序》说:“德如丝梢耘溲伞!苯馐汀熬淤衫希斌橇臁保睹匪担骸澳苡刖淤衫希艘司幼鹞唬⒎!笨墒恰缎颉匪担骸肮食氯司拢沃ⅲ擞刖淤衫稀!奔偃纭缎颉肥敲龅模换帷白韵辔レ迦绱恕薄>萆戏治觯酉幕蛎餍蛑担疾荒艹闪ⅰD敲聪执娴摹睹颉罚降资撬吹哪兀课胰衔呛喝说淖髌罚赡芫褪嵌何篮晁鳌!逗蠛菏椤と辶执匪担骸拔篮曜志粗伲H艘病!酰沤宦洌啤睹罚宋溲担
  宏从曼卿受学,因为《毛诗序》,善得风雅之旨,于今传于世。”在范晔以前,晋陆璣《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也说:“九江谢曼卿亦善《毛诗》,乃为其训。东海卫宏从曼卿受学,因作《毛诗序》,得风雅之旨。”卫宏作序之说,不但《后汉书》有明文记载,而且陆璣说的和他差不多。他们说卫宏“作”《毛诗序》,指的是他自己作的,而不是修改或润色前人之作。他们说:“善得风雅之旨”,是对卫宏作序的评价。范书说:“于今传于世”,是范晔亲眼看到卫宏的《诗序》,不是一种猜度的话。再从《序》的内容来看,有一部分话是因袭《礼记》的,有一部分是根据《左传》、《史记》的,可见作序的人,必出于以上诸书流行之后。从《序》的文字看,语言平易浅近不同于孔子、卜商时代言简意赅、提纲式的《春秋》和《论语》。吕思勉说:“哀窈窕之‘哀’字,乃‘爱怜’之义,魏晋间人多如此用,汉人用者尚少,先汉更无论矣。知《序》之著于竹帛,必在东汉时也。”他这几句话,确是一针见血地道破了《诗序》的语言,带有时代的烙印。从上看来,东汉卫宏作《诗序》的话,是比较可信的。那么,为什么有一些人说《序》是孔子或子
  夏作的呢?为什么离卫宏作序不久的郑玄,有时说《序》是孔子作,有时说是子夏作,有时说子夏、毛公合作呢?韩愈说得好:“汉之学者,欲显立其传,因借之子夏。”郑振铎《读毛诗序》也说:“郑玄他们所以主张《诗序》是子夏作的原故,不外借重以坚《诗序》的信仰而已……汉人传经,其说本靠不住……一方面又希望立于学官,坚学者之信仰,不得不多方假托,多方引证,以明自己的渊源有自。”韩愈和郑振铎的话都切合汉代学术界情况的。自秦焚书坑儒以后,古籍多数亡佚。汉统治者欲实行复古的思想统治,通令天下能得到一种古籍的,就赏赐他较高的官职禄位;当时学术界就出现一种托造伪书的风气。如《后汉书·儒林传》说:“扶风杜林传《古文尚书》。”据后人考证,杜书是伪造的,可是他借此当了大司空的高官。《儒林传》又说:“卫宏后更从大司空杜林受《古文尚书》,作《训旨》,由是古文大兴,光武以为议郎。”后来,“济南徐巡师事宏,亦以儒显”。他们师生三代都以儒显贵,可见卫宏作《诗序》的动机所在了。上面说过,《诗序》的话,多数歪曲诗歌原意,但不是毫无是处的,如《关雎序》提出诗歌
  的特点,诗歌与乐舞的关系,诗歌与时代政治的关系,诗歌的体裁与表现手法,诗歌的作用等问题,给后世研究文艺理论者很大的启发,是中国文艺理论的宝贵资料。在《二雅》中,如五篇史诗、农事诗以及反映文武成康西周盛世诗,宣王中兴的五篇种族战争诗,《毛序》所说的大致不错。至于厉王、宣王、幽王时代的讽刺诗,《毛序》也指出了西周由盛到衰特定历史环境中所产生的诗歌的时代政治背景,对于后人认识这一动荡的时代有很大帮助。《国风》中以《二南》被歪曲的为最多,其主要错误,在于将《二南》列为文王时代的作品。其它各《风》,歪由的也不少。我们读诗时,当分别对待。总之,对《毛序》应该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至于《毛传》、《郑笺》和《孔疏》虽然精华与糟粕杂揉,但也是研究《诗经》者必读之书。三 从宋到清的《诗经》研究到了宋代,一般学者企图冲决汉学的藩篱,特别对《诗序》》表示怀疑与攻击。欧阳修作《诗本义》,为攻《序》的先锋。郑樵的《诗辨妄》与程
  大昌的《诗论》,攻《序》尤力。朱熹的《诗集传》与《诗序辩说》出,《毛诗》的传统才开始动摇。吕祖谦的《吕氏家塾读诗记》和严粲的《诗缉》,虽为信仰《诗序》的著作,且其中亦有精辟之见,但他们的声势,远不如废《序》说的浩大。以上儿本书,也是我们必需参考的。朱熹虽为攻《序》名家,但他说诗的基本观点,和汉人是一致的。如《关雎》,《诗序》说是“后妃之德”,《集传》说:“文王生有圣德,又得圣女为之配。介又如《桃夭》,《诗序》以为“后妃之所致,《集传》说为“文王之化”。可见他同样地受《毛序》的桎梏,不能就诗论诗,从文学的角度来研究《诗经》。而且他在训沾方面也不及汉儒;关于协韵之说,亦有问题。不过朱熹对赋、比、兴的定义,下得比较恰当;说《风》是里巷歌谣,是男女各言其情的诗,很符合当时社会实际情况。他对诗歌的难字,有简明的注释,并有注音,文字浅近,章后又有概括的说明,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