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艺术人生 作者: 王峥 >

第15部分

艺术人生 作者: 王峥-第15部分

小说: 艺术人生 作者: 王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傅彪:还有信任。     
        张秋芳:对。他们家祖籍是山东,别看他长得这个样子,一个山东大汉,其实他是一个感情非常细腻的人,是能直接关心到你的心尖里边的那种人。他不是那种我生病了能端碗水、煮碗面的人,平常也不会陪着逛街,这些都指望不上,不是没有,是指望不上。但是有一件事情让我特别感动。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我一直在家里照顾儿子,一直没有拍戏。后来孩子上初中了,念的是寄宿学校,一星期回来一次。丈夫在外面忙着拍戏,儿子去寄宿学校了,我一个人在家里觉得日子非常难过,儿子的影子不定什么时候就从哪里冒出来了。我就躲在阳台上哭。 
          
        傅彪:就是没有我的影子。(笑)     
        朱军:爱吃醋。     
        张秋芳:他回来以后,我也不跟他说话,就一个人坐在阳台上喝水,不开电视,就关着灯掉眼泪。他也不跟我说话,没有甜言蜜语地过来哄哄我。     
        傅彪:因为这招已经不灵了。     
        朱军:没用了。     
        张秋芳:他就跟我讲, 
      “芳芳,你要出去拍戏了。我知道一个女演员最需要的是什么,而且你曾经是一个不错的演员。你这么多年放弃拍戏,什么都不干,在家里面带孩子,虽然你不说但是我知道,你对演戏这事还没有死心。而且这些年你自己默默地做功课,我都看见了。”他指的“默默地做功课”,是我没事就会找一些片子来看、来借鉴,他认为我在做功课呢。当时我就特别的感动。他实际上是在给我安排,不想要让我那么空虚,因为我的生活没有支点了。他知道我是一个演员,虽然这么多年没有拍戏,但是心底里的那种东西是肯定不会放弃的,所以我当时觉得特别的幸福。(掌声) 
            
        朱军:我觉得这才叫真浪漫。买支玫瑰花,点一只蜡烛,可能都是表象的浪漫。真正的浪漫是走到对方的心尖上,了解她,知道她,懂得她,那才叫浪漫。     

        傅彪:当时我就是把我心里的话说出来了,《艺术人生》给整浪漫了。她那么多年相夫教子,双方的老人都她管,很不容易。她是个好演员,而且直到今天舞台戏我也演不过她,她是应该出来拍戏的,所以就有了《恩情》和《妻子》这两个戏。 
          
        朱军:大家都看过了吧?我希望今后还会看到更多的戏。     
        张秋芳:谢谢,谢谢。     
        朱军:对傅彪还有什么希望吗?     
        张秋芳:希望他别好了伤疤忘了疼。他这个人是一个工作狂,我就觉得还是要珍惜自己,把健康放在首位,把事业放在仅次于健康的位置。     
        朱军:那把家庭放在哪儿?     
        张秋芳:有了健康才能谈到家庭,没有了健康,这个家庭就是不完美的、不幸福的、不快乐的,一切都以健康为基础。     
        朱军:听见了吗?     
        傅彪:听见了。     
        朱军:不想辩白吗?     
        傅彪:不想。没用。现在都听她的呀。     
        朱军:傅彪也说说希望吧。     
        傅彪:我就特别希望她的身体一直这么好。     
        朱军:还有吗?     
        傅彪:因为她的身体好了,全家就都好了,有人管我们了。(掌声)     
        朱军:说到这儿,还有一“福”,我想所有观众都应该想到了。这一福就叫“后福”,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掌声)     
        傅彪:这是吉言哪。     
        朱军:过年了,给电视机前的千家万户说点什么吧。     
        傅彪:如果我能享这个后福的话,我愿意跟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共享。(掌声)     
        朱军:说好了,过完春节,过完十五,我会准时打电话给你,邀请你来现场。     
        傅彪:好,十六我等你电话。     
        朱军:就这么说定了。最后代表《艺术人生》的所有观众,送给你一个新年的祝福,祝你们的生活,祝你们的身体,都“OK”!     
        傅彪夫妻:谢谢,谢谢。             
          
          绝对幕后之付彪       
             
        在我们的书即将定稿的上午,我去参加了傅彪的追悼会,以致于下面文字中的美好祝愿注定成为不可实现的言语,上一次还是说的“再见”,没想到成了永别,遗憾的是当时没有留一张合影,因为我们约好了下次倚着“艺术人生”的粉墙留影,没有想到,一向诚信的傅彪终于还是食言…… 
          
        那天忽然看见了傅彪再次换肝脏的消息。不知不觉开始在网上搜索着所有关于他的消息。傅彪在节目中留下的笑脸还历历在目,他却再一次经受着生命的考验。面对挑战的不仅是他,还有他的妻子张秋芳以及没有见过面的傅彪那十几岁的儿子,还有大夫、护士和一些珍视生命与健康的好心人。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在这个时候说傅彪的一切都是不应该的,那些媒体上连篇累牍的歌颂似乎都有拿人说事的嫌疑,毕竟我们面对的是一场真实的人生劫难,而不是一个演绎的精彩故事。还谨记着黄宗江老人的赠言,“不打扰便是最大的尊重……”尤其是对于我们媒体而言。 
          
        于是,在那次春节特别节目录制以后,我们再也没有给傅彪和张秋芳打过电话。得知傅彪再度住院的时候,很多媒体的朋友来询问张秋芳的电话,虽然我相信朋友们是善意的关注,但我还是将那个号码封存在电话本的底端,没有传出去。这样做既得罪朋友,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这也许就是我们能为他做的惟一一点事情吧。 
          
        下面的字是我在春节的时候写的,写的时候心里特别高兴。还记得那天白岩松的《新闻会客厅》也采访了傅彪,光头的彪哥也说得格外高兴。我想借下面的文字再次感受那天的喜悦,以此表达我的祝福: 
          
        傅彪是节目中一个最意外的嘉宾。邀请大病初愈的人作客节目实在有些于心不忍,因为节目总是带有娱乐的成分,一个刚刚康复的人不应该承担这样的义务。但是,当我们的外联在演播室的外面意外地见到录制《走进电视》的傅彪夫妇时,还是忍不住发出了一个善意的邀请。做节目的时候,我忽然有了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拿着傅彪的电话号码犹豫了很久还是没有拨打。我老觉得一旦采访开始,就难以抑制对他死里逃生的那种痛苦记忆的回顾……   
        
        曾经在很久之前,我因为一件小事采访过傅彪。在顺义一个简单的旅馆里面,傅彪沏好了功夫茶等着我们。他还像场工一样忙碌地帮着支灯架子、摆弄设备,精心地斟酌三句半的采访。临走的时候,我习惯性地收拾东西,见到一个黑颜色的男士背包,以为是我们摄像康康的,顺手就拿起来背在了肩膀上。没有想到这个包是傅彪的,他见我兴高采烈地背着包要出门,在我说了三次“留步”之后还依依不舍地跟着,又不好意思直说我错拿了他的包,于是用他那特有的幽默语气说:“这个包您要是喜欢就拿走,但您把身份证给我留下行吗?”那一阵狂笑似乎还在耳边回响,我们又要再次合作了。虽与他并非莫逆之交,但也颇多感慨和顾虑……  
          
        电话顺利地接通,语音语调一如既往。我开心地预言,我们的合作又将是“Ok,ok”。在傅彪的引见下,当天下午我来到了北京武警总医院,寻找在医院中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医高人。沈中洋教授是中国肝脏移植的第一把刀,我来的时候,又一个病人在他的妙手下起死回生。据说这里每月最多有33个肝移植病人成功移植,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开始意识到“救死扶伤”四个字的意义的了。 
          
        不巧那天有军区司令的慰问晚宴,傅彪手术专家组的组长郑敬臣副院长忙得不亦乐乎。我在苦苦地等待了沈中洋教授和郑院长三个小时后,被带到了医院的手术室。换鞋之后,见到了一身绿色手术服、刚刚从手术台上下来的沈教授。原以为他是正襟危坐的老教授,没有想到是个刚过不惑的“年轻人”,善谈幽默,些许的东北口音,恰似是傅彪戏里的搭档,怪不得医生在节目中一再地说起和傅彪的“默契”。原来,面对生死考验的时候,也可以喜笑颜开。而那位郑敬臣副院长是印尼海啸中国救援医疗队的首席医疗官,被热带考验过的肤色还没有退去,挂在脸上和嘴边的却是朗朗的笑声。两位专家让我敬畏的心情换了一种表达方式。移植到体内的不仅仅是一颗健康的肝脏,更是一种新的思维,乐观和笑声才是对生命最好的尊重,我恍然大悟。 
             
        于是在节目的现场,我们一改隐藏在潜意识里面的“悲壮”,将“五福临门”赠予傅彪。第一福,事业有成,同时热播的三部电视剧可以佐证;第二福,乐观至上,无须赘述;第三福,有贵人相助,记得沈中洋教授和郑敬臣副院长出场的时候不仅仅有掌声,还有此起彼伏的叫好声;第四福,“艳福”,相濡以沫的妻子张秋芳是最好的例证;这最后一福,中间有个我们忌讳的字眼儿,朱军故意读轻了那个音,傅彪却喜笑颜开地说那是人间的吉语,“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在做节目后期的时候,彪哥打来电话,小心翼翼地问我:“咱的节目行吗?我说得行吗?我没招观众烦吧……”     
        音容犹在,彪哥却已远去     
        那天八宝山的门口,数万的人挤在烈日下远送这个老是笑着的人,这一年,傅彪的一家经历了人生中最无常的故事,原来膀大腰圆的他消瘦了很多,看着他的遗容简直就不相信那就是我们熟悉的傅彪,秋芳带着家属站在一边向大家鞠躬致谢,冯小刚、徐帆、韩红、李少红等一干朋友在帝边边张罗着……站在这里感受到的一种温暖的苍凉,临走的时候能被这样的怀念也是在人间的一种造化吧。那天,傅彪走了的消息成了全国各大媒体的头条,不知掌管天堂的人看不看报纸,但愿这些生者怀念的悼词成为他天堂里面的档案吧,至少,在人间,他曾经是负责的男人,负责的丈夫和父亲,更是个负责任的演员,至少他带走的和留下的都值得我们深深的怀念,这样的人生,除了过于短暂之外,其实是美好和没有遗憾的…… 
          
        (本期导演 马宁)               
                 
      1983年11月份,在中国电视剧史上发生了一个重大事件:中央电视台决定拍摄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100多人的命运也就在那一刻因此而改变了。1983年的冬天,从全国各地层层挑选上来的演员们汇聚北京,走入了“大观园”,开始了近3年的长期学习和拍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