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治世经典-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之后,急速奔驰二百里,半夜抵达蔡州,黎明就擒获了吴元济(唐沧州、即今河北省沧县人,淮西节度使兼蔡州刺史吴少阳之子。公元 814 年9 月,吴少阳死,吴无济自请代父职,朝廷不许;10 月举兵反叛。1817 年 10月,李愬雪夜袭蔡州,擒美元济,送京师斩首)。
这些,都是用奇兵战术的例子。
汉武帝攻打南越(国名,在今广东、广西一带,都番禺,即今广东省广州市),唐蒙(人名,汉武帝时任中郎将)请求发动夜郎(国名,在今贵州省西部、北部,与云南省东北部,四川省南部一带,公元前 111 年归汉,置牂牁郡)军队,乘船从牂牁江(一名都泥江)沿水路而下,直抵番禺(即今广州市)城下,突然出现,南越人根本没有料到。
邓艾攻打蜀国从阴平县(在今甘肃省文县西白龙江北岸)出发,经由景谷(道路名,在今甘肃省文县南沿白水江入四川),将士们攀援树木,缘着险恶的石径,鱼贯而进,到了油江县降服了马邈(蜀汉将军),到了绵竹县斩其守将诸葛瞻(诸葛亮之子,字思远,官至尚书仆射,军师将军),接著又迫使刘禅投降。
田令孜(本姓陈,字则仲,唐末蜀县、即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唐僖宗时为宦官,专朝政)率军把守潼关,关的左边有个大山谷,名叫禁谷,没有派兵把守。林言(唐末曹州冤句、即今山东省曹县西北人,黄巢的部将)、尚让(亦黄巢部将)便从山谷中进入关内,夹攻潼关,守关的唐朝军队被击溃。
这些,都是伏兵战术的例子。
我考察古代那些善于用兵的人,他们在一次战役之中,尚且要用正兵、奇兵、伏兵三种策略,来取得胜利,何况是守卫一个国家、攻打一个国家这
类关系着整个天下安危的战争,难道可以用那些不懂得这三种用兵战术的人为将帅吗?
用间不诈[用间第五]
夫兵虽诡道,而本子正者,终亦必胜。今五间之用,其归于诈。……与人为诈,人亦将且诈我。故能以间胜者,亦或以间败。
孙武说过“间谋有五种”(《孙子兵法·用间篇》:“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又说过:“商朝所以能兴盛起来,是因为伊挚(商汤的宰相,官号叫尹,所以又称伊尹,原为汤妻的陪嫁奴隶,后辅佐商汤伐夏桀,建立商朝)曾经待过夏朝,了解夏朝的情况;周朝所以能兴盛起来,是因为吕牙(即姜太公)曾经待在殷朝,了解殷朝的情况。因此,明智的君主、贤能的将帅,凡是能用具有极高智慧的人做间谍的,就一定能够建树大功。这是用兵的关键所在,整个军队要依靠他来决定行动。”
考察《尚书》的记载,伊尹确实到过夏朝,认为夏朝政治丑恶,就往毫京归顺商汤。根据史书记载,姜太公曾经为殷纤王做事,因为纣王无道,才离开殷朝,投奔周朝。所以孙武说伊尹曾待过夏朝、吕牙曾待过殷朝,是确有其事的。
但是孙武又认为他们是间谍,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商汤、周文王(姓姬名昌,死后谥号文。为周武王之父,殷时为西方诸候之长,号西伯,奠定了周朝统一天下的基础,历史上常与周武王并称为“文武”)本来就命他们在夏朝、商朝做间谍吗?难道伊尹、吕尚本来就是为人做间谍的吗?或者是夏桀(姓姒,名履癸,夏朝末代君王,史称夏桀)、殷纣本来就是只有依靠间谍才能讨伐的吗?——即使是智慧最低下的人,也懂得事情并不是这样的。
不过,我的意思是:天下的存亡寄托在一个人身上。当伊尹在夏朝的时候,商汤一定会说:“桀虽然暴虐,一旦他任用伊尹,那么民心就会回复安定,我还有什么忧虑的呢?”
等到伊尹来到毫的时候,商汤一定会说:“桀得到伊尹而不能任用,夏朝一定要灭亡了。我不能看着人民陷入困苦之中而坐视不问。”
于是就联合天下诸侯一起来讨灭夏桀。
当吕牙在商朝的时候,周文王一定会说:“纣虽然暴虐,一旦他任用吕牙,那么天赐的福禄一定会恢复,我还忧虑什么呢?”
等到吕牙来到周朝的时候,周文王一定会说:“纣得到了吕牙而不能任用,商朝一定要灭亡了。我不能够长期阻止天意的贯彻。”
于是就命令周武王联合天下诸侯,共同来讨灭商朝。
这样看来,夏朝、商朝的或存或亡,是依赖于伊尹、吕牙的是否被任用而决定的。
现在如果要问什么样的将帅才算是贤能的?一定会回答说:“能预先知道敌国作战的胜败,就是贤能的将帅。”
再问他用什么办法可以预先知道敌国作战胜败呢?他一定会回答说:“不吝惜千金,所以能使人冒着生命的危险去为他刺探敌国的情况。”或者说:“能根据敌国使者的言行探测他们的阴谋计划。”
他们这样做也真是够辛苦了!像伊尹、吕牙这样,一来归顺就决定了夏朝、殷朝灭亡的命运,使得商汤、周武王没有用间谍的名声和用间谍的辛劳,却得到了用间谍的实效。这如果不是有上等智慧的人,谁能够做到?
用兵打仗虽然属于诡诈之道,但是以坚持正义为根本的人,最后一定会取得胜利。五种间谍的运用,它的归宿总是诡诈之道,成功了会得到好处,失败了就会带来灾祸。况且,我对别人使用诡诈,别人也将对我使用诡诈。所以能以间谍取胜的人,有时也会因间谍而遭到失败。
我的间谍不忠贞,反而会被敌人利用,这是失败的第一种原因。
间谍得到的不是敌人的真实情况,而是故意显示的虚假情况,却以为是可信的,这是失败的第二种原因。
做间谍的人接受了我的钱财,不能探得敌人的秘密计划,因为惧怕惩罚而编造一些假情报告诉我,这是失败的第三种原因。
在正义上尽心力的人,这一件事情做好了,其他许多重要的事情都可成功;在诡诈上用心计的人,做一百件补救的事,却会有一千件繁杂的事情发生,终归还是失败。把聪明用在诡诈上的人,是不能够依靠的。所以五种用间谍的办法,并不是圣明的君主、贤德的将帅所崇尚的:他们所崇尚的,应该是争取到极高智慧的人做谋士。
因此淮阴侯(韩信)、曲逆侯(陈平)坚持正义不愿为楚王效力,而汉高祖得到他们之后,就决定了消灭项籍的计划;李左军(秦末人,赵王歇的大臣,封广武君)、周叔(秦末人,魏王豹的部将)不被赵王和魏王信任,因而淮阴侯进兵赵、魏的计划就决定了。这也是使用间谍的一种办法啊!
理论与实战[孙武第六]
求之而不穷者,天下奇才也。天下之士,与之言兵而曰我不能者,几人?求之子言而不穷者,几人?言不穷矣,求之于用而不穷者,几人?
连续向他提出问题而难不倒他,这样的人就是天下的奇才了。同天下的士人谈论用兵的事,而说“我不会用兵”这样的人能有几个?在这些人中,向他连续提出问题而难不倒他的,又能有几个?在理论上难不倒他,但用他来领兵打仗而能够始终不遭到失败的,又能有几个?
哎!至于说领兵打仗而能始终不遭到失败的人,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哩!
孙武写了《孙子兵法》十三篇,后世所有的军事家都把他当作老师来崇敬。
依照我的看法,孙武是谈论兵法的杰出人物,他的书论述奇特、权变、秘密、机智这些用兵的技巧,真是神出鬼没,妙不可言,自古以来那些谈论用兵的著作、极少能比得上的。因而揣测他作为出色的军事家,一定具有应付敌人的无穷才能,不知道他领兵打仗却不能每战必胜,而且和他在书中谈的相距甚远。
当吴王阖庐攻入郢都(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的时候,是以孙武为统帅的;等到秦国和楚国联合打败吴国的军队,后来越王勾践又率大军践踏了他的国家,外祸内患一旦接踵而来,吴王(指夫差)奔走而不及自救之时,孙武却对消除这些祸乱一筹莫展。假如依据孙武自己的书来责求他的过失,大概有如下三条:
·《九地篇》说“把威武加在敌人头上,就要使他不能同别国结交。”然而孙武却使秦国能够听到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姓公孙,封于申,故称申包胥。吴兵入郢都,申包胥至秦求救,哭于秦廷七日七夜,秦终于出兵救楚,大败吴军)的话,出兵援救楚国,对吴国没有忌惧之心;这就太不威武了。这是孙武的第一条过失。
·《作战篇》又说:“长久出兵在外,就会使军队疲惫,挫伤锐气,力量耗尽,物资枯竭,那样别国就会乘你危机时而起兵进攻你。”而孙武在吴王阖庐九年(公元前 506 年)冬季攻打楚国,到十年秋季才返回,可以说是“长久出兵在外”了,越国人能够不乘其国内空虚而攻入吴国吗?这是孙武的第二条过失。
·《作战篇》又说:“战士奋勇杀敌,是由于愤怒。”孙武纵容伍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后奔吴,为大夫,终因直谏而死)、伯嚭(也是楚国人,后奔吴夫差时为太宰。越灭吴,杀伯嚭)鞭打楚平王(姓毕,熊氏,初名叶疾,即位后改名居,在位十三年)的尸体,发泄一个匹夫的私忿,用对敌人的侮辱来激怒敌人;这就是司马戌(即沈尹戌,楚国左司马)、子西(楚平王子,名申,时为令尹)、子期(亦楚平王子,子西之弟,名结,时为大司马)所以用誓死的决心来向吴国报仇的原因。勾践攻占吴国,不去毁坏吴王的祖坟,而吴国人民却顺从他。田单(战国时齐国人。燕军攻齐,占领七十余城,仅莒、即墨二城未破。即墨守将战死,城中人民推田单为将军,田单用计大破燕军,收复所有被占城市,因功封安平君)欺诈燕军,使他们掘了齐人的坟墓,因而激起了齐国人民的奋发斗争精神。他们的智谋远在孙武之上。孙武不明白这个道理,这是他的第三条过失。
但是当吴军开始讨伐楚国时,能够很快就攻入鄂都,正是由于利用伍子肯、伯嚭、唐国(春秋时诸侯国,都城在今湖北省随县西北唐城镇)、蔡国(春秋时诸候国,都城在今河南省新蔡县,唐、蔡二国国君均曾被楚囚禁受辱)对楚国的愤怒和楚国子瓦(即囊瓦,字子常,曾为楚国令尹)的不仁,孙武的功绩也是很少有的。孙武自己写的书,尚且不能自己熟练运用,因而遭到这样的失败,更何况那种愚蠢地只知学习孙武的某些过时的教条、理论皮毛的人呢?怎么可以用他们来领兵打仗呢?
吴起(战国时卫国人,著名军事家:著有《吴子》一书,属兵家)与孙武是一样的人,都著书谈论兵法,世人将他们并称,叫做“孙吴”。然而吴起书中谈论用兵,不注重法制,文字粗糙简略,没有统领全书的纲纪,不及孙武的书语言精练而意思详尽,天下所有的用兵理论都可在《孙子兵法》中找到最终的本源。
但是,吴起开始被鲁国任用,就大破齐军;后来到了魏国,又能战胜秦国军队;到了楚国后,使楚国再次称霸诸侯。可是孙武的所作所为,反而造成了那种失败的结局,可见书上的理论本来就是不能够完全信赖的。
假如在外面指使一个男仆,在家里管理一个侍女,这是一个没有才智的普通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