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与蜗牛 -[美]刘易斯·托马斯 1086-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奇!这就好像被迫观看别人家的小孩子在起居室中心疯狂地跳上跳下大叫大喊让
人家注意。假如一个句子真有什么重要东西可说、这东西相当值得一提,那么,用
不着用一个记号去指出。而如果它到底是一个平庸陈腐的句子,需要加点活力,那
么,那个惊叹号只能强调它的陈腐平庸!
引号应该用得诚实而稀少,只有在手头有真正的引语时才用,而且,引号中包
含的词语必须严加审查。如要引用,就必须引用确切的词语。如果由于篇幅所限,
某一部分必须省略,规矩是插入三个圆点以示省略。但假如故意把原作者没打算加
以联系的思想联系到了一起,那就是不道德的。顶要紧的,引号应该用于那些你不
愿据为已有的思想,可以说,那些凭空得来的身外之物。它们也不该放在陈词滥调
的周围;如果你想用一句陈词滥调,你应该自负全部责任,而不要试图把这冒牌货
委之于某个不知名的作者或社会。最需要反对的引号的误用,但却说明了通常散文
写作中引号误用的危险的,见之于广告,特别是为小餐馆作的广告,比如,“就在
拐角处“ , 或”吃饭的好去处“。没有一个能够被确认而可以引用的人真的说过
“就在拐角处”,更不用说“吃饭的好去处”。最不可能的是,任何人会这样谈论
使用这种文体的那号餐馆。
破折号是个很顺手的工具,较为随便,而且基本上是游戏的,告诉你就要转入
不同的航向、但会以某种方式与现在的路线相联系——只是你须记住,破折号在那
儿,你要么须在这一想法讲完后再用一个破折号,以便让读者知道,他又回到原来
的路线上,要么就结束句子,像这儿一样,用一个句号。
使用标点符号、最大的危险在诗作里。在这儿,用逗号和句号时须节俭而吝啬,
就像字词一样要惜墨如金。任何其自身似乎携带微妙意义的标点符号,像破折号和
一溜小圆点,甚至分号和问号,都应该全然不用。不该插入它们,让模糊的意义造
成堵塞。惊叹号尤不可用。一首诗不管说了些什么,只一个惊叹号就足以毁掉那整
件作品。
T。S。爱略特的诗里,特别是在“四首四重奏”里,我最喜爱的,是那些分号。
你听不到它们,可它们在那儿,摆明着意象与思想之间的联系。有时你瞥见一个分
号过来了,还差几行,就好像在树林中爬一个陡峭的台阶时,看到了前而不远的拐
弯处有个板凳儿,你可以指望在那儿小息一会儿,喘口气儿。
逗号不会作这样的事;它们只能告诉你,一个复杂思想的不同部分是如何凑成
一块儿的,但你不能停下,甚至也不能喘口气,只因为有个逗号,
亦凡公益图书馆(shuku)扫校下一篇 回目录
教区长的杰作
关于人类健康的前景,我有一种最光明、最乐观的预感。这种想法似乎一直让
一些非常明达的人士反感。这种感情复杂难解、半是愤慨,半是沮丧。奸像我说出
了关于未来的很坏的话似的。实际上,我的全部断言,部分是出于信仰,部分是来
自过去一个世纪生物科学的零星的、但却是丝毫不爽的点点证据,这断言就是,人
类有朝一日会想出办法,摆脱现今那些过早结束人的牛命或造成长期功能伤残和痛
苦的数目有限的大病。简言之,我们有一天会成为一个摆脱了疾病的物种。
除了对于人类意识的本性(这一课题可能会在很长时期内难倒我们,或许永远
解决不了)获取确切的洞见,我想象不出还有什么其他东西限制我们理解活物的深
度。这一前景可能出现在几百年后,可能更晚些,可一旦出现,它显然会导致对人
类疾病机理的详尽解释。我的一个基本信条就是,那时候、我们会知道如何直接地
进行干预,使其转向或防止它们。
有些类似的事情已经发生,比如在大多数主要传染病的情况中。尽管生物学出
现未久,我们仍处于原始的、最初的阶段,比如,跟物理学相比就是这样,可我们
还是完成了足够的基础科学,使我们得以发展特异抗菌性抗血清和令人顺目的一长
串安全可靠的病毒疫苗。辨识细菌为病原体后不到50年,我们就已经能把它们分类,
关于其复杂的代谢方式已了解了足够多,以至于为抗生素的出现扫清了道路。本世
纪40年代末以来,悠久的医学史上第一次技术革命出现了,从前肆虐灭门的传染病
至今已成陈迹,快被人们遗忘了。
在传染病学领域,事件进展迅速,这可能代表着异乎寻常的好运。对其他某些
大病来说,如心脏病,癌症,中风,老年件精神病,糖尿病,精神分裂,肺气肿,
高血压,关节炎、热带寄生虫病,等等,我们可能还奸有一番更难更远的路程要走。
但这也说不准。过去二十年中,科研的速度大大加快。有如此才华横溢的生力军加
入生物学的研究工作,我们随时都可能作出惊人的奇迹。不管怎样,这些疾病迟早
会不再神秘、得到解释和控制。
在我看来,这些前景令人兴奋,使人增加信心。可是,一些冷言冷语,通常生
出非难的缄默和冷眼,却叫人难以面对。你还会认为,我宣布了一项最终的灾难呢。
麻烦之处,在于自然而然生出的问题:“那将如何?”一个普遍的信仰就是,
我们需要这些疾病,它们是人类生存条件的天然部分。折腾它们,摆布它们,像我
提出的那样,让它们不复存在,那是违反自然的。“那将如何?”没有了疾病,我
们还能死于什么?我们会不会无病无灾,活个没完没了,除了时间的流逝,再没有
什么占据我们的心灵?没有疾病,你怎样不失尊严地结束生命,诚实地死去?
最后这一问题相当难,几乎难以而对。因此,这种问题,正是你该找一首诗来
回答的问题。这儿便有一首,它就是“教区长的杰作、或绝妙的单马车”,作者是
奥立佛·温代尔·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 。表面看来,这首相当拙劣
的19世纪打油诗似乎写一辆精工打造的马车是怎样解体的。但在这首诗的内里,使
它有力量抓住我们的头脑在一百年期间久久不放的,是关于人的死亡的一个神话。
不仅如此,它还是适合现代头脑的一个神话。曾经有这么个共识,认为活的机
体是一个易受损害的,本质上摇摇欲坠的东西,时刻处于危险之中,不是这儿就是
那儿出毛病,过于复杂,不容易囫囵个儿维持多久。时到如今,由于有了分子生物
学的知识,特别是关于次细胞结构的形式和作用及其大分子组成部分的知识,还有
为获取太阳能以供各种各样细胞之需的完美无瑕的安排,生命中最动人的一面就是
它坚强的力量。由于有了这一新近获得的观念,结果,意识到事情竟可能出差错,
倒成了某种令人害怕的惊奇一一某个部分的紊乱可能拉垮那整个令人惊叹的系统。
以这种观点看来,疾病似乎成了违反自然的,是一个可怕的错误。一定会有个好一
些的完结方式。
于是,详细地剖析霍姆斯的马车,他的诗就可读作一个关于活物或者一个细胞
的隐喻:
我且告诉你打造马车的诀窍,
永远会有某个地方最不牢靠,
不是彀就是轮箍,辋,弹簧或辕,
或是车身,车前横木,桥或底盘。
或是钉、销,总底皮带——更不保险……
无需怀疑,原因只此一桩,
马车散了架,可没有磨损净光。
这是19世纪关于疾病的看法,也是我们今天的麻烦所在。它假定总有某个地方
最不牢靠,就像前生注定的一样。系统中如没有根本的,局部的疵点,它就会简单
地衰老下去。实际上,它命中注定要不到时候就垮掉,除非你能想出法子找出并加
强那最脆弱的部件。霍姆斯博士囿于他那个时代的科学发展水平,看不到这种可能
性。但借助想象,他的确看到,有可能存在经久耐用的完美途径。教区长是他的中
心人物,是奥林匹亚造物主,象征大自然,是不会失错的。他设计的是一个完善的
生物。
……所以,把它打造得散不了架,
……最弱的地方也能承受应力,
照我说的把各个部分装起,
只需
让那地方像别处一样牢固。
然后是一步步的创造的作业,总起来看便有奇迹性,格调有如圣经:
……最结实的橡木,
既不劈裂,也不折不弯。
派工匠寻来箭木作辕,
最直的蜡木作成横杆,
作车身的白木奶酪一般,
可作成车子却赛铁坚。
钉儿销儿踏板和顶杠,
车轴车辖轮箍和弹簧,
用的是铮明瓦蓝的好钢。
总底带用野牛皮又厚又宽,
老硬皮作脚绊,车盖和挡板。
就这样他“把她装配齐整”,
“行”,教区长说,“总算把你作成。”
车子还真行。马车活了起来,实际上,无病无灾无瑕无疵地整整活过了一百年。
每一部件都完美无缺,由所有同样完美的其他部分支持着。它1775年在教区长手中
诞生,是里斯本大地震那年;1855年崩坏,一天不差整整一百年,也是大地震的一
年。
崩坏是全过程中最精彩的一幕。直到最后一分钟,那辉煌的轮子转过最后一圈
儿为止,马车运转得无懈可击。当然,存在衰败,霍姆斯在他的神话中承认这点,
但却是一种可敬、体面、正当的衰朽:
全车都有些微的朽坏,
可哪部分也不更加厉害。
因为教区长手艺高强、
做得各部分都是一样,
不会有首先破坏的地方。
然后,崩坏的时候到了:
……轮子和车辕一样结实、
底盘和桥也毫无二致。
车身坚固得可比底盘,
后杆牢靠得恰似前杆。
可作为整体它有了疑问,
过一个钟点它就要毁损。
这是怎样的完结方式!
五十五年霜月开头一天,
这早上教区长赶车溜弯。
喂,小孩子们让让道儿、
顶好的单马车开过来了。
拉车的是鼠尾羊颈的骝马,
“驾”,教区长吆喝一声上了路。
然后是崩坏的场面本身。没有眼泪,没有怨诉,没有附耳倾听最后遗言,没有
悲伤,只有众生之道,功德圆满的成全。听:
车子来到山坡上的会议厅,
突然间辕马站住不动,
先觉一震,接着打了个激棱,
然后像着了魔法一样笃定——
教区长蹲到一块石头上,
会议厅的钟正把九点敲响——
最后是残余的景象:
教区长站起身四周环顾,
你道他看见了什么景物?
旧马车成了堆可怜的朽木。
就好像进过磨坊遭了碾压!…
——它一下子全散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