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2003年第11期 >

第24部分

2003年第11期-第24部分

小说: 2003年第11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翔。你看,当连清与玲珑历经磨难,终于要共结连理之时,却是在举目无亲的山间。正在玲珑倍感忧伤之际,葆蕾的小鸟玉儿飞来了:
  玉儿看到他们,大叫几声。霎时间
  四面八方不绝涌出鸟儿玉蜂彩蝶,还
  有各种各样的生灵、动物……顷刻间,
  全都聚集在这里。飞禽在二人头上盘
  旋,一眼望去一大片,直似没有尽头。
  走兽在二人跪拜的三尺之外静静伫
  立。这些不通人性的动物们竟然没有
  发出一点声音,仿佛葆蕾生前召唤一
  样。
  人与自然童话般地和谐相处,与江湖之险恶形成鲜明对比。在成人的写作中,已经很难看到这种近乎随意的大胆想象,而作者对生活的感知与期盼也借着这飞扬生动的想象力传达给了读者。
  令我最为欣赏的还是作者的表达能力。近年来,各地出现了一批小作家,如上海的赵荔、沈阳的张天天等,都有很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这成为语文教育值得关注的现象。邹琳也是其中的佼佼者。由于她选择了武侠小说这种传统文化影响较重的形式,更要求她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修养。从全书的流畅的行文和优雅的叙事风格,可以看出作者是有一定的古代文学功底的。不但如此,她还能将这种文化修养与情节设计融为一体,如《少年英侠》第四章所写“静女糕”,取意于《诗经》中的《静女》篇,就表现出作者知识结构在一般同龄儿童之上,且能运用自如。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邹琳的描写叙事能在单纯明净中见出形象生动,比如在《少年英侠》第二章中有这样一段,描写饶去非没有在意何翠啼的暗示,要去找丁嫣婷,使何翠啼十分伤感:
  ……想到心酸处,何翠啼不由得
  身子一颤,泪珠款款地落了下来,滴在
  一朵迎风而立的玫瑰花儿上,晶莹的
  泪珠在花蕊中间滴溜溜地打转。玫瑰
  一湿,更增娇艳。一只蝴蝶落将下来,
  停驻在花儿上,玫瑰一沉,却不倒,兀
  自迎风绽放。何翠啼不禁看得痴了,心
  想:“这朵花是饶师哥,那只蝴蝶自然
  是丁师妹了。但愿他们永远在一起。”
  忽然一阵风刮来,蝴蝶飞走了。少顷,
  又停在另一芝兰上面。玫瑰重压甫消,
  向上一弹,泪珠被它一弹,再也呆不
  下,缓缓流下花瓣,润入泥土,“滴答”
  一响。
  细致人微的笔触,可以说将情景交融的意境表现得如诗如画。又如《踏莎行》第十一章中有一段写百花谷景象的:
  这是一个百花盛开的大峡谷,各
  种颜色的花开得漫山遍野。玲珑从未
  见过如此鲜艳动人的花,这么绚丽灿
  烂,又是安安静静地开放着,一点也不
  疯不闹,平平和和,稳稳当当地开放
  着。阳光柔和得好像是由飘扬的轻盈
  的雨丝织成,如丝如幕地笼罩着保护
  着整个百花谷。风中飘起浓郁、醇厚的
  花的香气,那么澄净,好像温柔而清冽
  的酒。
  以“不疯不闹”、“稳稳当当”形容花开的姿态,以“轻盈的雨丝”比喻柔和的阳光,都真切地表现了作者新颖独到的感受,文笔纯美,可圈可点。
  客观地说,邹琳毕竟还是一个刚刚步人初中的学生,她的小说也自然带有稚嫩的痕迹。但也恰是这种稚嫩,蕴含着一种希望,并给读者以不可多得的新鲜感。就我而言,除了十几年前曾断断续续看过若干集《射雕英雄传》电视剧,原本是一个“武侠盲”。这次也是为前辈学者奖掖后进的热情所感染,才看了邹琳的小说。谁知这一看,竟油然而生出一种难得的轻松愉悦。尽管我才年过不惑,还不至于老气横秋,但心中已隐隐有了对童心的羡慕与向往。也许武侠小说真的能唤起我们儿时的记忆,特别是当它出自儿童之手时。
  少年英侠踏莎行,多么动人的情境!


一扇窥见野生世界的窗口
■ 郭 耕
  1978年,我曾作为中国猴饲养专家,在爱尔兰的都柏林动物园工作。初到国外,大惊小怪,记得,见到人家书店的动物书,真多、真细,细到某一种动物的书就有好几种。你想要了解黑猩猩吗,那有关黑猩猩行为的、生理的、语言的、野外生态的、与人的关系的……都摆在那儿,挑吧,简直应有尽有。当时,我国的动物书不能说没有,但一般限于综合的,很难满足专业及爱好者进一步了解的需求。比如,我特别想找到有关世界灵长类的书,可惜,根本没有。于是,我便暗下毒誓:既然没有,我就写它一本!这才破费不少外汇,狂购了一堆参考书,不远万里地带回国,终于自编、自译、自画、又自费地完成了我的处女作《世界猿猴一览》。
  如今,可是赶上了好时候,你需要阅读哪方面的书籍,左右逢源,动物书同样是琳琅满目。这两年最抢眼、最精彩的动物书要算云南《人与自然》杂志推出的“人与自然文库”了。从第一本《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炮打红,这位生长在非洲的野味十足的欧洲小姑娘蒂皮,把读者带人一个超凡脱俗的人兽和谐的大干世界。不仅天真烂漫的孩子喜欢,就连老于世故的大人也被“抓住眼球”,包括我这个搞了十几年动物工作、自以为翻过不少动物书的人,都眼晴为之一亮。
  令人惊异的是,续小蒂皮的写女孩与动物的书之后,一本描写聋哑人与海豚的书《神奇的海豚——奥利娜》摆在了我的面前,两个同为弱势群体的生命相会在大海之滨,那悲欢离合、缠绵悱侧的故事又足足令我牵肠挂肚一番。而该文库的《狐猴的野生世界》、《熊的真相》、《猫鼬情怀》等精美细腻的动物书,则真的弥补了我二十年前的那份遗憾。在“人与自然文库”中徜徉,令我印象颇深的是那套上下册的《寻找濒危野生动物》。首先,书名使我倍感亲切,毕竟我在北京濒危动物中心工作了十一年,“濒危”一词,英文EndanSered对我已是耳熟能详。有趣的是,这本书是以游记的方式记述一个兽医之家的两次环球历险。凡喜欢周游世界、又热爱动物的人不妨读一下这本书。这对法国男女,第一次上路是以一种很酷的方式——骑摩托穿越八十个国家。骑摩托外出考察,在我国不是没有,我知道,中国林科院的苏化龙先生就常骑着一辆很沧桑的摩托车游走于山水之间。可惜没有法国人的那份浪漫,是光棍一条地独行。这二位的第二次远征更酷,开着四轮驱动的越野吉普,还“狠心”地带着十八个月大的女儿。
  当然,在随其历险的阅读中,我真的获悉了不少闻所未闻之事。你知道吗?大海龟的头足有人的脑袋那么大。知道吗?作为南美最大哺乳动物的貘的生殖器足有一米长。知道吗?在印尼,由于某种宗教原因,竟使一种濒危动物鹿豚幸免于难。真的吗?1936年在澳大利亚灭绝的袋狼,没准还有残存个体。知道吗?可怕的疟疾竟然一度成了犀牛的保护伞……知道吗?马达加斯加灭绝不久的象鸟身高四米,鸟蛋如篮球,当地小孩便“蒙洋鬼子”,用拼接的象蛋壳向老外兜售,就像我们这儿有人卖假的象牙筷子一样。书中对动物的情感不乏细致入微的描述,如非洲马达加斯加的缟狸,是一种与我们熟悉的果子狸同属灵猫科的动物,其求偶的场面竟令以浪漫著称的法国人自愧弗如……打开这套“人与自然文库”,仿佛开启了一扇窥见野生世界的窗口,在《寻找濒危野生动物》的走马观花中,还真能获得不少“至情至爱,至惊至险”的鲜为人知的自然内幕。


环保主义者翅膀上的水滴
■ 米 子
  在阿根廷有个故事:有一天,一片竹林失火了,火越烧越大,越烧越烈。这时,一只小鸟飞到河边,弄湿了翅膀,然后回到火场上空,将翅膀上的水滴下来,希望熄灭大火。
  它一趟又一趟地来回取水灭火,天上的诸神见了觉得很奇怪,就问它:“火这么大,就凭你这些小水滴,怎么可能扑灭它?”
  小鸟回答说:“竹林给了我许多,我非常爱它。我出生在这里,这里是我的家、我的根,就算我不能扑灭大火,我也要不断地洒下水滴,直到死去。”
  小鸟的行为感动了诸神,诸神帮助它扑灭了大火。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爱的水滴”。它是阿根廷版的“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
  人类的先民时期,常有从“不可能”的地方生出“可能”的神话发生,往往是渺小的人面对强大的自然界,或是身上寄寓着人类理想的拟人化的小鸟面对不可抗拒的自然力,依然要反抗,依然要挣扎。最后结局无一例外,都是主人公的精神感天动地,终于借助神力实现愿望,修成正果。完全可以想象,这样的故事,在人类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年代,曾经从怎样的角度雕塑过人们的心灵!刀耕火种需要火,它就是火种;开山围猎需要斧,它就是斧钺。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八年抗战时期,“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更是鼓舞多少人以坚韧顽强、打持久战的精神抵御过外侮,直至最后赶走了日寇。
  然而,到了后来荒谬绝伦的年代,人们打着“大跃进”、“人定胜天”的旗帜“大炼钢铁”,围海造田,毁林开荒,干尽了违背自然规律的傻事和蠢事。当时的精神支柱,不是别的,也是移山的愚公和填海的精卫!
  真正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为什么人类在与自然以至社会相处时,成功和失败的案例里都有远古神话的影子呢?
  还是让我们再来仔细琢磨琢磨几个故事的文本本身。
  愚公移山,是因为门前太行、王屋二山挡住了他家的去路,他不知道搬家,只知道使蛮力去移山,操作方法也是很国粹的家族式,吆喝着两个儿子就开工了。很功利的一个故事,没什么好说的。
  两只鸟对待自然的态度倒是颇有些意味,很值得探究。
  那只叫做精卫的鸟据说是古炎帝的女儿变的,她填海的理由,有人说是为了报复大海(相当于如今小朋友一摔跤大人就教小朋友踢打地面一个道理),也有人说是为了不让以后到海边玩的人重蹈覆辙(也就是拯救后人)——不管是哪一个,好像都比愚公形而上了许多,已经从实用的日常生活层面上升到了精神层面。但好像还是有哪里不对劲:故事的主人公凄伤怨毒,对大自然充满仇视和对抗,使得整个故事有了一根绷紧的弦,让你看完以后实在还是放不下心来。
  而来自阿根廷的故事,因为有了很多文人创作的痕迹,也就不像原始神话那么质朴,它迎合了一定的现代意味。比如说那只救火的鸟,它对抗的是“火”,火才是伤害竹林的一个负面因素。而小鸟与竹林之间,是和谐的持同一立场者,小鸟同样是凭一己之微力,目的却很简单,不为改变,只是要维护竹林原有的模样和秩序,要改变这一切的是火,而不是它。因此这个小鸟的故事也少了紧张感,变得更为平和,这只小鸟也更容易博得人的认同和理解。
  这和地球上的一群环保主义者的处境是一样的,当垃圾分类在小资太大的生活里逐渐等同于一种时髦的时候,你一说环保大家都能明白,真可谓得理又得势。可是环保主义者从事的事业呢,却好比用翅膀上的水滴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