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第11期-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目 录 :::。。。
[本刊特稿]
聚力与聚心..............................叶小文
禅宗的启示.................................
[文化思考]
3+X:国家、西方、市场间的文艺琐谈(上)..............黄纪苏
萨义德的《知识分子论》及其他.....................王纪潮
寒冬心灵中的心灵寒冬.........................张宝明
[学术评论]
重温德法之争.............................孙周兴
关注经典著作的发表时间........................郑异凡
“朴素的书名无疑是最好的”......................周祥森
新乡土中国研究随笔(之三)......................仝志辉
[书人书事]
胡适与两上世界知名的中国经济学家...................谢 泳
林语堂剪报赠鲁迅...........................赵丽霞
聂绀弩与李慎之的一段诗缘..........................
都是朋友惹的祸............................韩三洲
[序与跋]
让科学回归人文............................吴国盛
《两点间最长的直线》自序.......................刘 兵
[读书时空]
永恒的“上帝之城”..........................王晓朝
读柏克《法国革命论》书感.......................朱 静
读《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丁国强
萨克雷写《纽克默一家》和《弗吉尼亚人》种种..............潘小松
“福利国家”为什么会有顽强的生命力..................郑秉文
大道运行.文化历史与国家盛衰....................司马云杰
关于重写哲学史............................郝 雨
作为“文化事件”的“推荐书目”....................万 宇
德育的根本是对人的终极关怀......................周鸣鸣
踏上昔日神秘的禁地..........................胡建华
中小学怎样理解和开发校本课程.....................瞿葆奎
评《传统文化与数学机械化》......................聂 力
朝发夕至路上十年...........................严兆军
成人童话的少儿版...........................刘勇强
一扇窥见野生世界的窗口........................郭 耕
环保主义者翅膀上的水滴........................米 子
[书人茶座]
心 声..................................
人与风................................张远山
旧籍书订新录.............................元 尚
《金瓶梅》演绎拍场 《红楼梦》幻唱槌声...............秦 杰
聚力与聚心
■ 叶小文
当下,无论是对中华民族的现在和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者,还是颇多失望的悲观者,都不会否认:我们的民族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历史时期。无论僧俗.只要真心实意把国家的盛衰、民族的存亡放在心上,就当如叶小文先生所言,“多一点开拓创新精神,多一点扎根人民的功夫,多一点和而不同的海量”。叶先生文章中提出的扬佛教之长凝聚人心,尽佛教之力凝聚力量等.对僧俗两界亦当有所启发。文化建设应当使越来越多的“人不分信仰,地不分南北,才不分高低,力不分强弱,财不分多少,功不分先后,利不分大小”,都对于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国家亟待克服的种种弊端、全社会的发展目标等重大问题取得共识,共同努力,去加以确定、解决和实现。叶小文先生所言并非仅仅针对佛教界,更是涉及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大事,言者忧国忧民、为国为民之情溢于言表,而佛教利益社会之力、净化人心之长也昭然于其中。
佛教讲“因缘际会”,今天,最殊胜的大事因缘,就是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佛教讲“契理契机”,今天通达天下、安邦之至“理”,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千载难逢、不可错失之良“机”,就是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同样是中国佛教面临的“重要机遇期”。国兴则法兴,国衰则法衰。盛唐时期,国家强大昌盛,人民富足安乐,佛教就兴盛繁荣,高僧辈出,文化灿烂,蔚为大观。总结历史经验,最为重要的就是佛教的“机缘”同国家和民族的“机遇”密不可分,无论国家、民族还是宗教,都要紧紧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
机遇只属于那些善于抓住机遇的人。不讲“契理契机”,难免一败涂地。错失“殊胜因缘”,就会一蹶不振。回想三百年余前的“康乾盛世”,中国是当时条件下的世界强国。1750年(乾隆十五年)中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32%,而全欧洲只占23%。举世瞩目的“天朝上国”,享受了“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无限风光。但仅仅一百四十年之后的1890年,中国工业产量就掉到了只占6.2%,而全欧洲已上升为占62%。这一起一落,大起大落,犹如一场噩梦,惊人一身冷汗!究其原因,在于当时的中国统治者对欧洲兴起工业革命这一历史性大变革茫然无知,不是举国之力投人工业革命新浪潮,而是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淫巧”小技,最终痛失机遇,被历史浪潮无情地淘汰,泱泱大国竟沦为民生凋敝、任列强欺凌宰割的“东亚病夫”。对中国这一痛失机遇、一败涂地的大变局,马克思惊叹是“奇异的悲歌”,中国人又岂能不痛不悲?谭嗣同仰天浩叹“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运衰败,佛教何兴?丛林毁于战火,常住颠沛流离,三藏经典散佚遭掠,两序大众无所归依。寺院封建迷信盛行,僧侣以超度亡灵为业。“保国、保种、保教”的疾呼不绝于耳,“念佛不忘救国”的呼唤振聋发聩。
时轮运转,二十一世纪初的今天,中华民族又面临“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中共十六大报告审时度势,总揽全局,做出的重大、科学的判断。强调“必须紧紧抓住”是因为机遇松手就跑、稍纵即逝,是因为当今世界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虽然来了,如果我们认不清、抓不住,丧失了机遇,机遇就可能变成挑战。挑战总是难免,只要我们正确应对,努力化解其中的不利因素,挑战也可以变为机遇。关键看我们如何应时契机,因势利导,凝聚力量,凝聚人心。痛定思痛,三百年前机遇错失而一度民穷国破家亡的教训,岂能忘记?大彻大悟,三百年后机遇又来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景,岂能放弃?
能否抓住机遇,最忌讳的是两条:一是“形散”,并非众志成城而是一盘散沙;二是“神散”,并非聚精会神而是各打算盘。“形散”则有气无力,“神散”更哀莫大焉。关键时刻要使把劲,力量宜聚不宜散。每临大事要有静气,人心宜聚不宜散。“散”必定错失机遇,“聚”才能抓住机遇。“散”必招致国家之祸,“聚”才带来民族之福。那么,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图伟业,面对不可多得的因缘、机遇,佛教可以和已经做了的事尽管已有很多,请大家不妨再作研究:如何尽佛教之力凝聚力量,去“形散”而“聚形”?如何扬佛教之长凝聚人心,弃“神散”而“聚神”?
尽佛教之力凝聚力量,就是佛教要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发挥作用。佛教是讲“和合众缘”的宗教,以“六和敬”(僧和同住、口和无诤、义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为僧团的根本规约。“和尚”就是“以和为尚”,有容乃大方高僧,不尽恒沙是佛陀。希望佛教的三大语系、四众弟子都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进而与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的群众团结起来,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凝聚一切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有志有为之士都能人尽其才,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都能充分涌流。
扬佛教之长凝聚人心,就是佛教要为凝聚人的灵魂,凝聚民族精神有所作为。哀莫大于心死,一个民族失魂落魄,魂飞魄散,就会像郭嵩焘(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常驻国外的公使)所描绘的当时的清朝那样,“忧时者马行画图之上势欲往而形不前,当国者人醉覆舟之中身已死而魂不悟”。佛教是深深扎根在中国人民的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千多年来佛教的优秀文化成分,已经融人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今天我们应该将之发掘出来,使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重放光芒。在新的时代要扬佛教之长,佛教就要“圆融”于新的时代。赵朴老曾经精辟地把中国佛教在新时代新世纪定位为“三个圆融”,即要把佛教的事业圆融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圆融于维护民族和国家的尊严,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事业之中;圆融于促进中国佛教界与世界各国佛教界友好交往的伟大事业之中。花落还开,水流不断,哲人其萎,言犹在耳。“三个圆融”是中国佛教感召四众弟子、凝聚佛子之心的新境界,是中国佛教与时俱进、利乐有情的新阶段,是中国佛教大智慧、大光明的新前景。
中华民族现在面临的机遇,乃千载一时。紧紧抓住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乃一时千载。千载一时,一时千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让我们尽佛教之力凝聚力量,扬佛教之长凝聚人心,使人不分信仰,地不分南北,才不分高低,力不分强弱,财不分多少,功不分先后,利不分大小,都一起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禅宗的启示
禅宗的历史,是一段令中国佛教自豪和骄傲的历史。佛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