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第08期-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它照见了你的青草 你的羊群
和青海湖最深的一滴水
你的歌声骑马而来
它听到了空旷的呼唤与水的呼吸
在金银滩 一个藏族少年
把起伏的山冈 草地交给歌唱
把歌唱交给风 交给更远的远方
接下来是寂静
是不断扩大的歌声在寂静中穿行
我的耳朵
也一次次在这寂静中敲打内心
夜宿茶卡
一块古老的盐
一段大地的悲伤
八月的一天
我在盐的结晶里种下黑暗
种下喧嚣的水的都市
天庭在祈祷
雪白的羊群满面幸福
这是在茶卡
在轰鸣的挖盐船已经休息之后
我体内的盐与茶卡联系在…起
3000米的高度让人飞翔
让人能清晰地听到盐与盐的碰撞
内心的黑暗是透明的
一个盐的房间
——道大地的伤口
包裹住梦的茶卡
所有沉闷的往事和幻想的未来
都呈现:出晶莹的光泽
德令哈
翻过最后——道山梁,进入眼晴的
一排低矮的柳树和几行高大的杨树
就是德令哈
一个小小的春天
喂养着巨大的柴达木
从古典到现代
德令哈的图画中延伸出两根铁轨 刀:栋楼
房
那些随风而起的尘土在黑暗中又回到原处
上升或者降落
它们都属于德令哈
属于德令哈一个少女裹紧红色围巾的固定
镜头
我只是——个异乡人
与我同来的还有一些雨水
它们落在德令哈
就,像一只田鼠在柴达木的奔跑忽的不见了
而招待所,月光以及两角钱的羊肉串
证实了我的存在
一杯烈酒 几个朋友
让我感受到春天的温暖
这就是德令哈
遥远的天庭,神已经睡去
展开画布 荷叶的中国呼吸均匀
倾听着流水和马头琴的长啸
画下两道山梁 一片空旷
以及这空旷中生命的呼喊行走
盛开的油菜花和几排杨柳是德令哈送给我
的颜料
一阵风吹过山梁
一阵风吹过山梁
一阵风吹过这个世界的山梁
一阵风把春天吹近
把一滴水交给草根
一阵风吹散了神的祈祷
让迷失的羊群找到家
一阵风由一道山梁到另一道山梁
搅乱了大地的心事
风过后
整个高原倍感失落
一片油菜花地
高原的八月 一条蜿蜒的路
把空旷由青海送到西藏
一片油菜花地像一粒闪亮的纽扣
系在遥和远的中间 而
那些爬过山梁的车辆无一例外
在这里停下脚步
靠着车门吸一支烟
解开裤子放一放多余的水
或者什么也不干 只是
用眼睛吸一些花粉 望一望前方
继续下面的行程
这些对于一片油菜花地毫无意义
它们无所谓地金黄着
无所谓地陪着这条道路、起伏的山峦
和头顶的蓝天
一个养蜂人收起了它的花香
带回到很远很远的家
黄昏的塔尔寺
夕阳抚摸着最高的塔尖
就像内心的水流冲刷着往事的堤岸
黄昏就这样降临了
美好的黄昏,给人一种翅膀的感觉
那些从寺院里走出的男女
怀揣经卷和虔诚
努力把藏袍裹紧
暮色 钟声 不变的旋律
塔尔寺把青铜的思想交给大地
把神的旨意交给人群
黑暗被点燃
细小的一根针如神圣的歌咏
在殿堂和僧舍间穿行
谁还在默诵黄昏
细数天庭的足迹
一盏酥油灯 一块糌粑
告诉我梦的果实尚未成熟
而幻想的月光已经升上头顶
开始为塔尔寺写下赞美的诗行
青海长镜头
我看到苍鹰驻足的地方
一丝细流从草根下漫出
细流
细流 细流
细流 细流 细流
在我身后的远方
它成长为一条浩荡的大河
清晨
一棵细小的树下
一个十岁的僧人在默诵着经卷
中午
一棵细小的树下
一个十岁的僧人在默诵着经卷
黄昏
一棵细小的树下
一个十岁的僧人在默诵着经卷
一匹来自远方的马
一顶草原中的毡房
一曲悠远的牧歌
一坛飘香的美酒
两缕醉梦中的鼾声
四
高山上的油菜花开了
亲亲的小妹子来了
一杯青稞酒把嗓子打开了
一声情郎哥把心醉倒了
油菜花香飘远了
哥哥和妹妹靠近了
在玛多
或许时光的尽头
真的是一片苍白
在玛多
我看到了旷野的光芒
看到了神的身影在默涌经卷
大地无声
青草的根紧紧抓住泥土
那是怎样的一种根呀
它高过了平原上鹰的翅膀
现实的旗帜和思想的幻梦
在玛多变成一条虚无的大河
野驴与羚羊
将蹄迹雕刻在水的皮肤
人生也许就是这样
一张空落的棋盘
是永远的开始
就像玛多的旷野
在寂静中积蓄力量
还有什么不能放弃
在玛多
头枕一条涓涓的细流
耳边却是波涛汹涌的大海
注.玛多,藏语,源头的意思,海枚4500米以上,黄河源头。
玛多草原
在梦中 我很想见到玛多
那绿色的草像心的幻影
支撑着沉默与平静
我想到泥土下的水流过草根
以怎样的安详讲述聚合与分散
山顶的风吹拂积雪
留下多少寒凉
在玛多 见不到马匹和骑手
自由在草尖生长
没有惊叹 没有波澜
草在泥土里扎根
山在云层中出没
黄羊的蹄迹偶然传出奔跑的声音
一切无需赞叹
闪电悄悄地没入草丛
没入石头与泥土的微笑
而我的目光在梦中升起
城市的嘈杂和喧嚣
搅乱了星空 今夜的玛多
你的青草在哪里安睡
西宁以西
西宁以西是一场雪
是呼吸逐渐急促的春天
鹰翅之下
青稞的歌咏漫过山冈
漫过青铜和泥土的寺院
’西宁以西 奔跑的马匹追赶落日
青草的帐房聚集黎明
一碗滚烫的奶茶把大地温暖
西宁以西是寂寞
是喧闹过后的孤独
千里旷野
陪伴道路的只有冰雪、沙砾、石头
和一个匍匐前进的朝圣者
大街、闹市和小屋
■ 李木马
国彪生活在北京,那间老式灰楼里的宿舍,他从18岁一直住到现在。据说,这是一幢行将拆除的老楼,若干年后,这里异军突起的水泥植物再不会记得曾经有一位敦敦实实、笑眯眯的小伙子每天在这里爬上爬下,偎在那盏几乎总是最后熄灭的灯盏下,看书,写诗。从这儿往南望去,假如日光能穿透挡在前面的北京饭店主楼,能看见车流如织的长安街;头向左一扭,几百米的前方则是人头攒动的王府仆。诚然,一间不到10平米的宿舍兼书房无力与当今中国最大的一条街,最繁华的一处闹市形成平行与对等,但想到这位身处这个逼仄夹角中的诗人在这儿写出的那么多诗文,无疑会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诗人与时代、市井构成了某种微妙的公式。写到这里我自然地想到朱光潜先生笔下的“喧器的十字街头”与“象牙之塔”的辩证关系。
由于生活和生计,国彪没有能力把他的小书房构筑于林边湖畔,冥冥之中的命运给他列出了一道难解之题:要让阳春白雪、清风明月的诗意之舟在高楼、闹市的巨礁罅隙间突出重围,开始天空海阔的精神之旅……
假如说在京城最繁华的地界儿,在最繁华地界最气派的饭店工作,能够在华光如水、酒绿灯红巾,闹中取静、固守精神是一种定力和品质的话,那么接下来说,面对波澜壮阔又泥沙俱下的时代之潮,在为数不少的文人墨客无力应对、掩面而叹,纷纷躲进书斋,空喟诗不如昨世风日下的时候,对变幻的世界能够以诗人的界能够以诗人的智慧积极健康地进入、包容与接纳,能让诗意飞离纸面在生 。活的空气中立体舞蹈的人,彰显出的才是一种真正的能力。诗人并不是孤独和贫穷的同义语,诗带给热爱它的人的,不应该仅仅是精神和操守,还有视角、观念、思想、智慧……说到底是一种让牛活变得美好的能力。这一点,在同彪身上有着丰富而清晰的体现。无论是先前在北京饭店编报、采访、摄影、开专栏、搞体育评论、做时尚畅销书,还是后来到火视旅游栏目做编导,他几乎都能随心所欲地把诗像变戏法儿似地揉进所:卜的事情,让“诗”的外延不断怀展、裂变。想想,这不比两耳不闻窗外事,点灯熬油地“憋”诗更有意思吗,
国彪能做到这些,究其根底,他是一个能以朴素情感对生活感恩的人,多年的交往中,没听他抱怨过什么,也没见他为啥事儿发过愁。前些日子,听说他还喜欢上了做饭,在经过了多年凉锅冷灶的单身生活之后,于茫茫人海中觅见了知音,开始让别人教着把土豆丝切得像挂面那样细,谈起这件事,国彪很激动,他说:“把这么多色彩鲜艳、:卜干净净的蔬菜洗干净,做出味道来是多好的一件事,你想呵,这是给自己和心爱的人吃的呵……”偶尔见面聊起来,他总是说乐于享受的事情还是写诗,最苦恼的事情是写不出满意的诗。是的,在那间墙皮和书页一起发黄的小屋,国彪陪伴着心底淌出的诗歌,幸福地孤坐了多少个晨昏呢?那两个不堪重负的旧书架,几乎每本书都是卷边的,随便抽出一两本总能布贞眉卷尾看到他圈点的笔迹。
真减待诗的人总是会得到缪斯的回报。在我的印象里,国彪的诗,大致上有过三次不小的突 破,—·次是突然改唱民谣时的清新可人,一次是“草原系列”的沉潜和旷阔,还有一次就是他两年 游历后诗作的深刻和冷静。熟悉他的作者不难看出,他的诗歌背景是一个辽远迩迤的自然世界, 乡土、草原、高原成为主要的诗歌版图,与他身处的闹市构成了鲜明的反差。可见,在多角度、快节 奏的现实生活中游刃有余,活得有滋有味的国彪,心中最深情向往的还是那片梦中的诗意国土, 那是他自足自得的个人世界。
一道大地的伤口
包裹住梦的茶卡
所有沉闷的往事和幻想的未来
都呈现出晶莹的光泽
——《夜宿茶卡》
一阵风由一道山梁到另一道山梁
搅乱了了大地的心事
风过后
整个高原倍感失落
——《一阵风吹过山梁》
法国诗人勒内·夏尔有言“诗人留下的不是论证,而是引导的足迹”。这时,透过物体表象的灵视之眼看见的是一种审美的高傲,超然地神性光辉只有在抽象的高地上才能呈现。
看着这些让人目光一亮的诗,进而希望他顺着这个矿脉掘进、拓展,让诗再粗砺些,杂糅些,甚至更任性一些……。最近,听说他在北京南三环买了新房,为他高兴。一个崩新诗歌小屋与世界构成了新的儿何关系,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