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30三国论 >

第2部分

30三国论-第2部分

小说: 30三国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大悦而去。 
  桥玄异曹操是有原因的。《三国志·文帝纪》曰:熹平五年(176),沛国言黄龙见谯县,光禄大夫桥玄问太史令单飏:“此何祥也?”单飏曰:“其国当有王者兴。不及五十年,龙当复见,天事恒象,此其应也。”光和元年(178)十二月至二年三月,桥玄任太尉。可见,桥玄是为光禄大夫时闻沛国将有王者兴,后为太尉时睹曹操而异之的。曹操生于桓帝永寿元年(155),熹平末、光和初时二十岁出头。桥玄认为汉室已衰,曹操将是取代者。至于许劭评价曹操,我赞同孙盛的说法。曹操少时确实顽鄙,许劭以此轻之,有可能。但许劭识人,不在桥玄下,重看曹操更有可能。《三国志·吴书·刘繇传》注引袁宏《汉纪》曰:刘繇与孙策争江东,许劭劝刘繇北连曹操,刘繇从之。说明许劭对曹操有好感。《后汉书·何颙传》曰:何颙见曹操,叹曰:“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三国志·武帝纪》注引皇甫谧《逸士传》曰:曹操为布衣,汝南王俊称其有治世之具,能济天下,建桓文之功。说明识人者必具慧眼。所谓识人即观其表而知其里也。不管怎样,就曹操一生所为来看,孙盛记的既能说得通也与事实吻合。就曹操的才识,他若在清平里,应该是个能臣,难为奸贼,但他恰逢乱世,遂有所图谋。汉室已乱,桥玄信天命,自谓曹操将立,许劭则谏其勿为奸雄为好。曹操深感桥玄知己,奋除群雄,挟持献帝,但他亦未忘许劭之言,至死未有易代。 
  曹操任济南相,罢贪官,免污吏,郡界肃然。朝廷征其为东郡太守,他因朝廷政乱而不就,称疾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狩猎,以自娱乐。中平末,灵帝置西园八校尉(注一),又征其为典军校尉,乃就征。 
  北中郎将卢植与张角作战,灵帝遣宦官左丰诣军观势。有人劝卢植宜贿赂左丰,卢植不肯。左丰还言卢植畏敌不进,灵帝怒,免其官,拜董卓为东中郎将,代讨张角。卢植字子干,涿郡涿县人,博识有志,任过太守、尚书等职。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少好侠,力大性猛,任过校尉、太守等职,数讨羌胡。董卓不敌张角,军败而还。灵帝诏皇甫嵩进讨。张角病死,其弟张梁、张宝率领黄巾军。皇甫嵩先后打败张梁、张宝,并斩之。黄巾主力虽被打败,但各地散军仍继续战斗。 
  皇甫嵩既破黄巾,威震天下。汉阳阎忠说皇甫嵩曰:“天道无亲,百姓与能。将军兵动若神,电扫黄巾,威震本朝,风驰海外。身建高人之功,以事庸主,难以图安。今将军若赫然奋发,崇恩振武,必除阉宦,以释群怨。功业已就,天下已顺,移神器于己家,推亡汉以定祚,实风发之良时,至决之神机也。”皇甫嵩曰:“人未忘主,天不佑逆。若虚造不冀之功,以速朝夕之祸,孰与委忠本朝,守其臣节。虽云多谗,不过放废,犹有令名,死且不朽。反常之论,所不敢闻。”阎忠知计不用,乃亡去(《三国志·贾诩传》注引《九州春秋》及《后汉书·皇甫嵩传》)。 
  中平年间,凉州韩遂、马腾等叛乱。皇甫嵩、董卓奉诏讨之。中常侍赵忠、张让构陷皇甫嵩,灵帝以张温代之,张温无功而回。后灵帝复遣皇甫嵩。皇甫嵩官至左将军,为主帅,董卓官至前将军,为副帅。二人因意见相左而有隙。 
  中平六年(189)春,朝廷先后征董卓为少府、并州牧,敕令兵属皇甫嵩,董卓皆辞不就。皇甫嵩侄子皇甫郦曰:“本朝失政,天下倒悬,能安危定倾者,唯大人与董卓耳。今怨隙已结,势不俱存。董卓拒诏,此逆命也。又以京师昏乱,踌躇不进,此怀奸也。大人今为元帅,杖国威以讨之,上显忠义,下除凶害,此桓文之事也。”皇甫嵩曰:“专命虽罪,专诛亦有责也。不如显奏其事,使朝廷裁之。”(《后汉书·皇甫嵩传》)于是皇甫嵩上书朝廷。灵帝责让董卓,董卓依就抗命,驻兵河东,以观时变。夏四月,灵帝死。 
  阎忠说王,皇甫郦言霸,这是东汉末出现较早的王霸之论,此时的皇甫嵩也是深具实力做这些事情的人,但他是儒将,恪守汉家君臣之节,不愿乱中取利。 
  自黄巾起义暴发,天下遂大乱。拥兵反叛,聚众揭竿者,不可胜数,小者成千,大者上万,或杀贪官污吏,或占山割地为王,或流为盗贼寇匪。黑山张牛角等十余辈并起,所在寇抄。益州马相自号黄巾起兵,自称天子。幽州张举、张纯反叛,张举称天子,张纯称弥天将军,布告天下,当代汉室。大浪滔天,泥沙俱下,起落浮沉,眨眼瞬间。 
  初,灵帝何皇后生长子刘辩,王美人生次子刘协。群臣请立太子,灵帝以刘辩轻佻无威仪,不可为人主,而有意刘协,然皇后有宠,且何进又居重权,故久不决。灵帝疾笃,托付刘协于宦者上军校尉蹇硕。及灵帝崩,蹇硕在内,欲先诛何进而立刘协,何进觉,称疾不入。蹇硕谋不行,刘辩乃即位。尊何皇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太傅袁隗辅政,参录尚书事。刘协封勃海王,寻徙陈留王。 
  何进与中军校尉袁绍、虎贲中郎将袁术交结,欲除宦官。袁氏兄弟是汝南汝阳人,自其高祖袁安至叔父袁隗,四世五人为三公,势倾天下。袁绍字本初,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宦官皆恶之。袁术字公路,以侠气闻。何进厚待袁氏兄弟,并博征智谋之士何颙、荀攸、王允、刘表、蒯越、华歆等二十余人,以为心腹,共议大计。何进收蹇硕而诛之,袁绍遂建议尽诛宦官。何进欲说服太后,太后不从。何进不能立断,故事久不决。 
  袁绍又进策,召四方猛将引兵向京师,以胁太后。何进然之。何进主簿陈琳认为,何进总握兵权,除阉竖,易如反掌。征外兵来,强者为雄,京城必乱。何进不从。典军校尉曹操闻而笑之,料其事必宜露,事必宜败。 
  何进敕令前将军董卓逼上林苑,府掾王匡及东郡太守桥瑁进成皋,并州刺史丁原向孟津,皆声言以诛宦官。 
  何进计谋积日,已走风声。何进入宫迫太后,张让、赵忠等设伏杀之。何进遂做了窦武第二,但袁绍没有步陈蕃后尘。张让、赵忠一伙阉竖实际上威势已去,不比当年曹节、王甫等气焰嚣张。袁氏兄弟与何进部曲见何进死,随即围攻皇宫,屠宰群宦,张让等劫少帝走小平津。董卓至,会公卿迎少帝,少帝欲董卓退兵,董卓不从,护少帝还宫。 
  注一:《三国志·魏书·张杨传》注引《灵帝纪》及《后汉书·何进传》记西园八校尉: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冯芳为助军校尉,夏牟、淳于琼为左右校尉。灵帝以蹇硕壮健而有武略,特亲任之,以为元帅,督司隶校尉以下,虽大将军亦领属焉。            
第3章 缺标题     
  董卓入洛阳,收编何进部曲。他见丁原爱将吕布甚勇,遂诱吕布杀死丁原,并其众,以吕布为骑都尉。吕布字奉先,五原九原人,善骑便射,膂力过人,号为飞将。骑都尉鲍信见董卓揽握京都兵权,谓袁绍曰:“卓拥强兵,有异志,今不早图,将为所制;及其初至疲劳,袭之可擒也。”(《三国志·董卓传》)袁绍有所畏惧,未敢行动。 
  董卓呼袁绍,议欲废少帝,立陈留王。袁绍见董卓欲行篡逆,与之言语不和,愤然而去。董卓初来乍到,知袁绍势要之家,故未敢加害。袁绍不敢久留,亡奔冀州。董卓见袁绍逃走,遂悬赏捉之。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议郎何颙等欲解袁绍之危,乃说董卓曰:“夫废立大事,非常人所及。绍不达大体,恐惧出奔,非有他志也。今购之急,势必为变。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及天下,若收徒聚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不如赦之,拜一郡守,则绍喜于免罪,必无患矣。”(《三国志·袁绍传》)董卓觉得有理,乃拜袁绍勃海太守,封邟乡侯,又拜袁术后将军。袁术亦惧,南奔鲁阳。 
  董卓集会群臣,自比伊尹、霍光,废少帝为弘农王,立九岁的陈留王为帝,即献帝。董卓继而杀死何太后,自为太尉,进封郿侯,不久又为相国。周毖、伍琼劝董卓矫桓灵之政,征用天下名士以收众望。董卓纳之,追理陈蕃、窦武及党人案件,悉数平反;闻蔡邕、荀爽等人有高名,皆强征入朝;表韩馥、刘岱、孔伷、张邈、张咨等出宰州郡。然董卓性情残忍,一旦独揽大权,则所愿无极。杀人放火,收刮钱财,奸淫劫掠,无恶不做。京都随即大乱。 
  董卓表曹操骁骑校尉,欲与计事。曹操知其不能长久,遂不就拜,变易姓名,间行东奔,逃归乡里。 
  东郡太守桥瑁伪作京师三公移书与州郡,陈董卓罪恶,企望义兵,解国患难。关东州郡风起云涌。            
第4章 关东州郡起兵     
  《三国志·武帝纪》、《后汉书·袁绍传》曰:曹操至陈留,散家财,并得陈留孝廉卫兹资助,中平六年(189)十二月,起兵于己吾县,众有五千人。初平元年(190)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等同时俱起,众各数万,推袁绍为盟主。袁绍自号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曹操行奋武将军。 
  关于曹操起兵的情况,查看一下其它书传,可以知道得详细一些。《三国志·张邈传》曰:张邈少以侠闻,振穷救急,倾家无爱,士多归之,与曹操、袁绍为友。拜骑都尉,迁陈留太守。董卓之乱,张邈与曹操首举义兵。《三国志·卫臻传》注引《先贤行状》曰:卫兹不为激诡之行,不徇流俗之名;明虑渊深,规略宏远。董卓作乱,曹操到陈留,始与卫兹相见,遂同盟,计兴武事。卫兹曰:“乱生久矣,非兵无以整之。兵之兴者,自今始矣。”《后汉书·曹腾传》曰:曹操起兵,曹嵩不肯相随,乃与少子曹德疾避乱琅邪。据此,我们可以判断,曹操到陈留,与张邈、卫兹同盟,首举义兵。曹操不得曹嵩支持,只能散部分家财,另加张邈、卫兹之助,得据陈留己吾县,有众五千人。袁绍等州郡俱起,众各数万,其中有张邈。张邈的数万兵应是其与曹操、卫兹结盟共有的兵力。曹操据一县,兵五千,张邈拥一郡,其兵应该多于此数,卫兹兵也不会少于此数。张邈应为三人同盟的盟主。张邈的兵若不是结盟共有的而是自有的,那说明他的实力更强了。《三国志·高柔传》曰:高柔,陈留圉县人也。曹操据兖州,高柔谓邑中曰:“今者英雄并起,陈留四战之地也。曹将军虽据兖州,本有四方之图,未得安坐守也。而张府君先得志于陈留,吾恐变乘间作也,欲与诸君避之。”众人皆以张邈与曹操善,不以为然。说明张邈最初在陈留起兵时是首领,曹操居其下。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张邈是陈留太守,握有陈留郡的实权,曹操的资历虽不在牧守下,但他是弃官东归的,两手空空,没有据点,寻求依附是很自然的事情。义兵首领皆是具有州郡的人物,袁绍奔冀州,董卓拜其为勃海太守,并封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