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爱日斋丛抄 宋·叶釐 >

第1部分

爱日斋丛抄 宋·叶釐-第1部分

小说: 爱日斋丛抄 宋·叶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补遗·



  爱日斋丛抄[宋]叶釐撰


  《爱日斋丛抄》五卷、《补遗》一卷、《续补》一卷,宋叶釐撰。


  叶釐,字子真,号坦斋,池州青阳(今属安徽)人,隐居九华山,以著书自娱。与洪咨夔、魏了翁、刘克庄等有交往。宋末监司论荐,补迪功郎、本州签判。著有《爱日斋丛抄》、《坦斋笔衡》。详见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卷八十一。


  《爱日斋丛抄》见诸书志所载者,多不著撰者姓氏。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十二载有叶釐《爱日斋丛抄》十卷,又《坦斋笔衡》一卷。两书《说郛》均收录,前者题宋叶某撰,后者题宋叶釐撰。书名或题《爱日堂丛抄》,见《澹生堂藏书目》和《楝亭书目》等。今所见五卷本为《四库全书》本,此本从《永乐大典》中辑出,釐为五卷。又有《守山阁丛书》本,据文澜阁藏《四库全书》本录出刊行。南京图书馆藏有清抄本,原为萧山王宗炎十万卷楼藏书,王氏有批校,后为钱塘丁丙嘉惠堂所得。王宗炎,字以除,号穀塍,清乾隆四十五年进士,学问淹博,性尤淡退,通籍后遂杜门不出,筑十万卷楼,以文史自娱。王氏藏抄本为五卷,又《补遗》一卷,《补遗》所载各条均见于《说郛》(百卷)本中。正文五卷所载诸条,与《四库全书》本前后次第不爽,所据也当是四库本。抄本错讹较多,虽有王氏朱笔批校,仅极少数得到更正。此次校点即以王氏藏抄本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并参校《守山阁丛书》本,《补遗》一卷则用《说郛》(百卷)本校勘。其中卷三全部录自《永乐大典》卷八二八,其它卷中有数条也见于《大典》中,则以《大典》参校。又从《大典》中辑得未见于辑本的两条作《续补》。


  现存本所载多为杂考,订讹正误,或略作品评。多罗列诸家之说,互相阐发,作者本人的见解有限。又作者在引录众人之说时,不论是片言只语,还是长篇大论,引录较为随意,脱漏省略较多,甚至导致句意不完整。对于这些问题,只要读得通,校勘时不再补录,但在校勘记中说明。书中引录的他人之说,少数为今通行本所不载,也有助于拾遗补阙。


  本书由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邓子勉校点整理,并撰写说明。






  钦定四库全书提要


  爱日斋丛抄


  臣等谨案:《爱日斋丛抄》五卷,散见《永乐大典》者共一百四十三条,俱不题撰人姓氏。考诸家书目亦多未著录,惟陶宗仪《说郛》第十七卷内载有此书二十二条,题为宋叶某所撰,而不著其名。以《永乐大典》本参校,相合者十二条,其《说郛》有,而《永乐大典》脱去者十条,取以参补,实得一百五十三条。虽原书卷目巳佚,而编辑排订,尚可考见大略。观其论先儒从祀一条有咸淳年号,知为宋末人所作也。书中大指主於辨析名物,稽考典故,凡前人说部如赵德麟、王直方、蔡絛、朱翌、洪迈、叶梦得、陆游、周必大、龚颐正、何隼、赵彦卫诸家之书,无不博引繁称,证核同异。其体例与张淏《云谷杂记》、叶大庆《考古质疑》仿佛相近,特其文笔拖沓,颇伤冗蔓。又援引多而断制少,往往惝怳无归,不能尽出於精粹。然徵摭既富,中间订讹正舛可采者亦多。如辨印书之起於唐末,“準”作“准”之不始於宋,铜人之有四铸,举恩之有二义,妇人拜跪之变,礼百官乘轿之初制,以至雨黄裳、三白石之类,於考证经史颇有裨益。其论诗诸条尤抉摘深微,时能得古人之意,与胡仔、魏庆之诸说足以互相发明,固有未可尽废者。谨掇拾编次,釐为五卷。间有节录故事而不及论断者,鉴《永乐大典》原本脱佚,今无可参考,亦姑仍其旧录之焉。乾隆五十年二月恭校上。






  爱日斋丛抄卷一


  释奠释菜,古礼仅存,而行於学。欧阳公《记襄州穀城县夫子庙》有云“释奠释菜,祭之略者也。古者士之见师,以菜为贽。故始入学者,必释菜以礼其先师。其学官四时之祭,乃皆释奠。释奠有乐无尸,而释菜无乐,则其又略也。”“祭之礼,以迎尸酌鬯为盛,释奠荐馔,直奠而已,故曰祭之略者。”余读其文,因考之《礼》:“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及行事,必以币。凡释奠者,必有合也”。天子视学“适东序,释奠于先老”。见《文王世子》。“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以讯馘告”。见《王制》。凡皆言释奠,而释奠必于学。《春官·大祝》:“大会同,皆造于太庙,宜于社,过大山川则用事焉,反行舍奠。”“甸祝,掌四时之田表貉之祝号,舍猷于祖庙,祢亦如之。”师甸,致禽于虞中,乃属禽,及郊馌兽,舍奠于祖祢,乃敛禽。”则在祖称亦云舍奠也。案:原本自“祭之以礼”下脱四十四句,今据《说郛》补入。“始立学者,既与器用币,然后释菜。”见《文王世子》。“仲春,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见《月令》。“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见《学记》。《大胥》:“春,入学,舍菜合舞。”见《春官》。凡皆言释菜也,而亦莫不于学。《士昏礼》:“若舅姑既没,则妇入三月,乃奠菜。”《士丧礼》:“君释菜入”。门《丧大记》:“大夫、士既殡,而君往焉……释菜于门内。”《春官·占梦》:“乃舍萌于四方,以赠恶梦。”注谓:“犹释菜,萌菜始生。”则凡祭礼,皆有释菜也。郑氏以释奠者,设荐馔酌奠而已,无迎尸以下之事,又以为释菜奠币。孔氏以为直奠,置於物。方氏以为释其所执之物而祭之,故其字或作舍奠,言物就可荐以菜,则特用菜而巳。《仪礼》疏:“奠之为言停,停馔具而已。”又按《周礼》注:“郑司农云:舍菜,谓舞者皆持芬香之采。或曰:古者士见於君,以雉为挚;见於师,以菜为挚。菜,直谓疏食菜羹之菜。或曰:“学者皆人君、卿、大夫之子,衣服采饰,舍采者,减损解释盛服,以下其师也。”玄谓舍即释也,采读为菜,菜蘩之属。《吕氏春秋》注:“舍,犹置也,初入学宫,必礼先师,置采帛於前,以贽神。”采、菜,两音而异义,其说惟议礼之家有以折衷也。


  《通鉴》:后唐长兴三年二月“辛未,初令国子监校定《九经》,雕印卖之”。又云:“自唐末以来,所在学校废绝,蜀毋昭裔出私财百万营学馆,且请刻板印九经,蜀主从之,由是蜀中文学复盛。”又云:“唐明宗之世,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定《九经》,刻板即卖,朝廷从之。后周广顺三年六月丁巳,板成,献之,由是虽乱世,《九经》传布甚广。”此言宰相请校正《九经》印卖,当是前长兴三年事,至是二十馀载始办。田敏为汉使楚假道荆南,以印本《五经》遗高从诲,意其广顺以前,《五经》先成。王仲言《挥麈录》云:“毋昭裔贫贱时,尝借《文选》于交游间,其人有难色。发愤,异日若贵,当板以镂之,遗学者。后仕王蜀为宰,遂践其言,刊之。印行书籍,创见於此,事载陶岳《五代史补》。后唐平蜀,明宗命太学博士李锷书《五经》,仿其制作,刊板于国子监,为监中印书之始。”仲言自云:“家有锷书印本《五经》,后题长兴二年。”今史云:三年,中书奏请依石经文字刻《九经》印板,从之。又他书记冯道取西京郑覃所刊石经,雕为印板,则非李锷书,仿蜀制作,或别本也。《金石录》又云:“李鹗,五代时仕至国子丞,《九经》印板多其所书,前辈颇贵重之。”鹗即锷也。《猗觉寮杂记》云:“雕印文字,唐以前无之,唐末益州始有墨板,后唐方镂《九经》,悉收人间所收经史,以镂板为正,见《两朝国史》。”此则印书已始自唐末矣。按柳氏《家训》序:“中和三年癸卯夏,銮舆在蜀之三年也,余为中书舍人。旬休,阅书于重城之东南。其书多阴阳、杂说、占梦、相宅、九宫、五纬之流,又有字书小学,率雕板印纸,浸染不可尽晓。”叶氏《燕语》正以此证刻书不始於冯道,而沈存中又谓:“板印、收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自后典籍皆为板本。”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能盛行,遂以为始於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於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


  宋朝殿上大宴,有蛮人控金狮子对设柱间。乾道八年正月五日,宴北使,雪后,日照殿门,乐语云:“香袅狻猊,杂瑞烟于彩仗;雪残鳷鹊,耀初日于金铺。”此益公记行都事也。故都紫宸殿有二金狻猊,盖香兽也,故晏公《冬节诗》:“狻猊对立香烟度,鸑环勺樾迕鳌!苯穹钍怪了吠ィ始寺轿窆圩范际乱病7吨聊堋独苦温肌芳橇介杭溆谐鱿憬鹗ǎ创蠓馈侗毙腥章肌芳怯薪鹣闶ā⒔鹆礁鞫吮匚窆畚铰始撸牢聪暌婀呛稳缫病


  今所谓挂罳,其名传写多异同。《平园游山录》记倅送步障二,俗名画狮,盖北人饰以毡毯而画狮子形,故云尔。或云名挂罳,洪景卢作话私小阁,名借春,见於诗云:“居然丈室巧□裁,截竹为楹不染埃。”未详即挂罳否?赵彦卫《闲记》云:“绍兴末,宿直,中官以小竹编联笼,以衣画风云鹭鸶作枕屏,一时号曰画丝,好事者大其制,施於酒席以障风、野次便於围坐,或以名不雅,易曰挂罳。”又曰:“出於此边,目曰话私。乾道间,使者尝求其骨,则不然矣,且以言为话,南人方言,非壮语也。”按崔豹《古今注》:“罘罳,屏也。罘者;复也;罳者,思也。臣朝君至屏外,复思所奏之事於其下。”颜思古注谓:“连阙曲阁也,以覆重刻垣墉之处,其形罘罳然,一曰屏也。”郑《礼记》注:“屏,谓之树,今浮思也,刻之为云气、虫兽,如今阙上之为。”《广雅》云:“复思,谓之屏。王莽坏渭陵园门罘罳,曰使民无复思汉。”唐苏鹗《演义》称:“罘罳,织丝为之,象罗交文之状,施宫殿檐户之间。”又《文宗实录》:“甘露之祸,群臣奉上出殿北门,裂罘罳‘而去。”《酉阳杂俎》称“上林间多呼殿榱桷护雀网为罘罳”,则是汉以屏为罘罳,唐以殿间网为罘罳。以字考之,二字从网,有网之义。汉屏疑亦有维索以为限制,今云挂丝,第言以丝挂於竹骨之上,若用罳字,亦取罘罳之义,其实围屏也。《开宝遗事》:“长安士女,遇名花,则以裙递相插挂为宴幄,兹其始也。”东坡守汝阴,以帷幙为择胜亭,亦此义。赵氏因挂罳而及罘罳,必欲考此,则程氏《演繁露》尤详:“制凡五出:其一,郑康成引汉阙以明古屏,而谓其上刻为云气、虫兽者,是《礼》疏‘屏天子之庙饰也’,郑曰:‘屏,谓之树,今浮思也,刻之为云气、虫兽,如今阙上之为。’其二,颜师古注,本郑说,兼屏阙言之,而於阙阁加详。《汉书》:‘文帝七年,未央宫东阙罘罳灾。’颜曰:‘罘罳,谓连屏曲阁也,以覆重刻垣墉之处,其形罘罳,一曰屏也。’其三,汉人释罘罳为复思,虽无其制,而特附之义,曰:臣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