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尤利西斯注释 >

第23部分

尤利西斯注释-第23部分

小说: 尤利西斯注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4'雪莱在长篇论文《诗之辩护》(写于1821年,1840年出版)中写道:“从事创作的精神犹如即将燃尽的煤……”
'205'霍索恩登的威廉。德拉蒙德(1585-1649)是最早用英语写作的苏格兰诗人。因定居于霍索恩登的庄园,故名。收入他的诗集《锡安山之花》(1630)里的散文《丝柏丛》中有一段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反思。斯蒂芬关于“过去的我成为现在的我,还可能是未来的我”这段话,受其启发,所以这里说德拉蒙德帮助我度过了难关。
'206'《哈姆莱特》第5幕第1场中,掘基人(小丑甲)说他是“小哈姆莱特出世的那一天……开始干这营生”的,接着又说,他已干了三十年。所以哈姆莱特那时已三十岁了。
'207'这里的“痣”是指品性上的污点,或缺点的烙印,参看《哈姆莱特》第1幕第4场开头部分哈姆莱特的独白。
'208'欧内斯特。勒南(1823-1892),法国哲学家及历史学家。他称赞莎士比亚晚年的戏剧(尤其是《暴风雨》)是“成熟的哲学剧”。
'209'尤利西斯是《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中的一个人物。布生代斯在 《威廉。莎士比亚》一书中说:“配力克里斯是个富于浪漫精神的尤利西斯”(见该书第585页)。
'2l0'这句话是写约翰。埃格林顿的,同时也影射船只失事后的尤利西斯和配力克里斯。
'211'玛丽娜是《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中的女主人公,配力克里斯亲王的女儿。
'212)智者派见第七章注'254'。外典是不列入正典《圣经》的经籍。早期基督教会所称外典指真伪未辨、不宜在公共场合诵读的著作。本世纪初有些学者认为《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是莎士比亚的外典,即怀疑它不是莎士比亚所写。见查尔斯。W。华莱士:《关于莎士比亚的新发现:人中之人莎士比亚》(1910)。
'213'英国诗人、思想家塞缪尔。泰勒。柯尔律治(1772-1834)称赞莎士比亚始终走在“人类感情的康庄大道上”(《柯尔律治的莎士比亚评论》,托马斯。米德尔顿。雷逊编,1930)。
'214'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经验派哲学家,散文家。培根(Bacon)这个姓;与熏猪肉拼法一样。同时,培根在《新学问》(1603)第1部中劝人照《耶利米书》第6章第16节(“你们要站在路上察看,探问古道,那是善道,便行在其间,”)行事,所以这里说他思想旧得“已经发了霉”。
'215'十九世纪中叶有些学者认为莎剧艺术水平之高,非培根莫属。但莎剧是由莎士比亚剧团的两位演员收集成书的,同时代剧作家本。琼森还为这部全集写了献诗,因此怀疑派的观点不能成立。
'216'美国小说家、社会改革家伊格内修斯。唐纳利(1831-1901)在《大密码》(1887,芝加哥、伦敦)和《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密码》(1900)二书中,曾试图论证莎剧系培根所作。
'217'A。E。,见第三章注'109'。马吉,见本章注'10'。
'218'彼得“克里斯琴”阿斯布琼逊所编、由G。W。达桑译成英文(1859)的一部北欧民间故事集(1842-1845),以其中的一篇《太阳之东。月亮之西》为书名。
'219'长生不老国(原文为爱尔兰语)是爱尔兰神话中的国度,由安古斯神(掌管青春、美和诗的神)所统治。据爱尔兰传说,英雄、说唱诗人莪相曾旅居此地。后来他违反禁令,踏上故乡的土地,遂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再也不能返回长生不老国了。
'220'这里把A。E。和马吉比作朝香者。
'221'这里把一首儿歌中的巴比伦这一地名换成了都柏林。
'222'布兰代斯,见本章注'l3O'。莎士比亚晚期的五个剧本为:《泰尔亲王佩里克利斯》(1608)、《辛白林》(1609)、《冬天的故事》(1610)、《暴风雨》(1611)、《亨利八世》(1612)。
'223'西德尼。李(1859-1926),英国莎士比亚专家,著有《威廉。莎士比亚传》(伦敦,1898)等。
'224'配力克里斯之女玛丽娜是在风暴中诞生在海船上的。
'225'米兰达是《暴风雨》中的女主人公。那不勒斯王子腓迪南对她一见钟情,说:“哦,你是个奇迹!”见第1幕第2场。
'226'潘狄塔是《冬天的故事》中西西里国王里昂提斯的女儿,在襁褓中就被遗弃,由牧人扶养大。
'227'莎士比亚的大女儿苏珊娜与约翰。霍尔结婚,于一六O八年生了个女孩,起名伊丽莎白,刚好相当于他写作生涯末期的开始。
'228'这是配力克里斯对玛丽娜所说的话。见《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第5幕第1场。
'229'布兰代斯说莎士比亚最宠爱苏珊娜(见《威廉。莎士比亚》第677页),所以使她当了“主要继承人”(见第686页)。这里对此说予以反驳。
'230'《做爷爷的艺术》(1877)是法国诗人、小说家维克托。雨果(1802-1885)所著的一部儿童诗集。变得伟大的艺术,原文为法语。法语中,爷爷是“grandpere”。贝斯特只说到“grandp”,听上去就跟“grand〃(伟大)同音了。
'231'当天早晨斯蒂芬在海滨上曾问过自已:“大家都晓得的那个字眼是什么来着。”参看第三章注'177',下文“爱乃……满足”,原文为拉丁文。是摘录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第一卷第九十一章中的几个句子而成。
'232'''内的两段系根据海德一九八九年版(第161页第5至9行)补译。
'233'萧伯纳在喜剧《十四行诗和“黑夫人”》(1910)中描述了莎士比亚和“黑夫人”之间不幸的关系。戏里把“黑夫人”写成是玛利。菲顿,序言中却又驳斥了这一观点。玛利。菲顿(1578-约1647)自一五九五年起, 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侍从宫女。有人认为她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神秘人物“黑夫人”的原型。
'234'弗兰克。哈里斯(1856-1931),爱尔兰新闻记者、文学家。他编过好几种杂志,主要的是《星期六评论》(1894-1898)。他在一八五五年创刊的政治、文艺、科学周刊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莎士比亚的评论,后辑成一书: 《莎士比亚真人及其悲惨生涯》(伦敦,1898)。
'235'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开头写诗人对一贵族青年的友谊的升沉变化,是献给一位W。H。先生的(第1-126首),其次写诗人对“黑夫人”的爱恋(第127-152首),最后两首(第153-154首)收尾。
'236'威廉。赫伯特(约1506-1570)是第一代彭布罗克伯爵。他自一五六八年起任王室事务总管。
'237'指当时风行的一种说法,莎士比亚“热恋”着威廉。赫伯特(见布生代斯:《威廉。莎士比亚》,第714页)。
'238'海雀是北极的潜鸟,每逢产卵季节,只下一颗布满大理石彩纹的卵,一般视为罕物。这里是指利斯特的头所产生的思想像海雀卵一样斑斓多彩。
'239'米莉亚姆是希伯来语中的玛利。这里指玛利。菲顿。
'240'公谊会教徒喜用老式字眼。
'24l'“年轻时的愿望,到了中年就会变为现实”是歌德的自传著作《诗与真》(1811-1814)第二卷开头部分的话。
'242'小贵族指彭布罗克伯爵。哈里斯(见本意注'234')认为,莎士比亚爱上了玛利。菲顿,并请彭布罗克给牵线。结果菲顿反倒和彭布罗克相好了。莎士比亚遂同时失去了意中人和朋友(见《莎士比亚其人及其悲惨生涯》第202页)。
'243'“花姑娘”,见《亨利四世》下部第3幕第2场中乡村法官夏禄的台词。
'244'“人人行驶的海湾”,见《十四行诗》(第137首第6行)。
'245'“少女时代声名狼藉”:哈里斯(第213页)写道,玛利。菲顿早在十六岁上就结婚,并和私通的男人生过三个孩子。
'246'“语言贵族”,见丁尼生的《致维吉尔》(1882)第2段。
'247'“笑而躺下”是伊丽莎白时代的一种纸牌游戏。
'248'唐璜是十四世纪左右西班牙传说中的一个人物,是浪荡子的典型。唐是西班牙语“先生”的译音,或译作堂。西班牙名字“璜”,相当于英语中的“约翰”。
'249'套用《维纳斯与阿都尼》(第1052、1056行):“野猪在他的嫩腰上扎的那个大伤口……无不染上他的血,像他一样把血流。”
'25O'“毒……耳腔”,见第七章注'186'。
'251'“双背禽兽”,见第七章注'187'。
'252'“贫乏、寒伧的英语”,见本章注'54'及有关正文。
'253'“既愿意,又不愿意”,套用泽莉娜的唱词,见第四章注'51'、'52'及有关正文。
'254'“蓝纹……双乳”,见莎士比亚的长诗《鲁克丽丝受辱记》(1593-1594)第407行。
'255'“梅花形的痣”,见莎士比亚的戏剧《辛白林》(1609)第2幕第2场末尾。伊摩琴是英国国王辛白林的女儿,绅士波塞摩斯之妻。波塞摩斯的朋友阿埃基摩用卑鄙手段瞥见了伊摩琴胸脯上的痣,事后向波塞摩斯谎称伊摩琴曾委身于他。
'256'“他的脸……来了”,见《哈姆莱特》第1幕第2场。在原剧中,霍拉旭对哈姆莱特王子讲述自己所看到的哈姆莱特王的鬼魂的情况,这里的“他”,则指莎士比亚。
'257'“各遂所愿”是《第十二夜》的副标题。
'258'“我的……了吗。”见《旧约全书。列王纪上》,第21章第20节。
'259'原文为法语。
'260'斯蒂芬所打的电报,参看本章注'282'及有关正文。
'261'“没有实质的脊椎动物”指方才斯蒂芬所谈论的“与父同体的儿子”,即耶稣。
'262'德国谚语,原文为德语。
'263'佛提乌,见第一章注'113D。玛拉基是纪元前五世纪的小先知,同时又是勃克。穆利根的第二个名字。这是双关语,也可理解为“骗子玛拉基”。
'264'约翰。莫斯特(1846-1906),德裔美国装订工人,无政府主义者。因主张对凤凰公园凶杀案的参加者处理从宽而深得爱尔兰人心。
'265'据外典(见本章注'212'),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一度前往地狱,解救被囚在那里的善人的灵魂。
'266'“自我……生死者”,此段系谐谑地模仿天主教《使徒信经》的文体,纳入了瓦伦廷(见第一章注'115')、撒伯里乌(见第一章注'116')等人的非正统见解。
'267'这是天主教《荣福经》中的第一句,见《路加福音》第2章第14节。
'268'叶芝曾称誉当时的爱尔兰戏剧家辛格为埃斯库罗期(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再世,这里穆利根故意说得比叶芝更加夸大,把辛格比作莎士比亚。
'269'女演员指班德曼。帕默夫人(见第五章注'24')。海报上说那是她在都柏林第四百零五(不是8)次演《哈姆莱特》。
'270'爱德华。佩森。维宁(1847-1920)在《哈姆莱持之谜——试图解决一个老难题》(费城,1881)一书中说,哈姆莱特原是个女儿身,为了继承丹麦国的王位而装扮成男子。
'271'邓巴。普伦凯特。巴顿(1853-1937)自一九00年起曾任爱尔兰最高法院审判官。当时正在查寻线索,最后出版了《爱尔兰与莎士比亚的联系》(都柏林,1919)。尽管他并未说哈姆莱特是爱尔兰人,却在第五章中指出,哈姆莱特当王子的时候适值丹麦人统治爱尔兰的时期(弦外之音是,哈姆莱特有可能是爱尔兰的丹麦王子)。在序言中,他说自己曾受了审判官马登(见本章注'292')的一篇文章的启迪。
'272'鬼魂消失后,哈姆莱特曾对霍拉旭说:“不,凭着圣帕特里克的名义……”见《哈姆莱特》第1幕第5场。 '273'王尔德在《威。休。先生的肖像》(伦敦,1889)中提出,《十四行诗》是献给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