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军婚 >

第20部分

军婚-第20部分

小说: 军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京抬头白了赵大同一眼:“您怎么负责?我们三个不是您亲生的,小平、小蕊瞧不起我们。这个事实改变不了!您和妈妈商量一下,我还是不回北京了,就在兰坪和大姨、梅梅姐姐住一起吧!” 
  赵大同严肃起来:“小京,不要这样想!你过去的爸爸是军人,现在的爸爸也是军人。你、小平、小蕊还有小彦和小北,你们都是军人的后代,身上都流淌着军人的血,我一定要把你们都培养成人!我也不会让你妈妈和你们三兄妹分开!我已经决定了:把小平、小蕊暂时送回奶奶家去,暂时把他们两人与你们三人分开,避免矛盾。再说奶奶一人在家很寂寞,早想让他们回去热闹一些,过几年再接他们回来。那时你们都长大了,也都懂事了,不会再打闹了。将来走入社会之后,你们会比任何家里的兄弟姐妹都亲!” 
  闻听此言,小京有些震惊,他万没想到继父会做出如此决定!孩子小小的心灵被震撼了,他模糊地体会到了一种伟大无私的父爱。这个聪明又敏感的孩子,心里翻江倒海,瞬间之后,他的眼角溢出了泪水。沉默了一会儿,小京突然喊了一声:“爸爸!”接着,他俯身趴在了桌上,呜咽起来。 
  坐在小京旁边的梅梅,立即起身,掏出一块干净的白手绢为小京擦眼泪,一边说:“小京,别哭了,别哭了!”小京反而哭声更大了,他喊着:“爸爸,爸爸,爸爸呀!爸爸,我的爸爸呀!……” 
  也许他是认可了赵大同这位父亲,也许他是想起了远离人间的亲生父亲唐人杰,总之,在亲生父亲牺牲后,小京还是第一次这样纵情哭喊父亲!这个孩子心中,有压抑太久的悲哀和委屈,过去,为了母亲,作为长子的他一直隐忍着,今天终于一吐为快! 
  这顿早饭,大家吃得都很慢,几乎每个人的心中,都百感交集。吴蔚帆吃得很少,眼里一直晃着泪花;小京却是狼吞虎咽,好像一颗心终于放回了肚子里,胃容量因此扩大了一样。梅梅顾不上吃饭,眼睛一直盯在表弟身上,疼爱万分地给表弟夹菜、递馒头,还不时用手绢给表弟擦嘴、擦衣襟。 
  三天以后,赵大同夫妇带着小京回北京。兰坪军区的军用机场上,徐复华夫妇和三个女儿,生活秘书吴保天,还有一个班的警卫战士到场送行。 
  大人们在互相握手,寒暄,谁也没有注意到,漂亮的小姑娘梅梅,眼泪汪汪地递给小京一个小包。女孩子总是早熟的,而小京也原本就是个心灵敏感的男孩子,经历了丧父之痛和母亲改嫁、再组家庭后的生活情感波折,他分外珍惜每一份真情。所以,他和表姐真是心有灵犀。 
  小京回身打开了小包,里面有两个刷得很干净的心形的桃核,外面缠着红丝线。包着它们的是那块梅梅常用来给他擦泪、擦脸的雪白的手绢,上面绣着一枝梅花。虽说才都是十多岁的孩子,两个家庭的客观情况却让小京和梅梅敏感早熟。小京的心突然跳得快了——这两个孩子的心中,朦胧之间产生了一种美好情愫。 
  兰坪之行,让小京再次对表姐抱有了深深的感激之情。
  

一  返乡送子(1)
赵大同夫妇回京后,老首长李晋当晚就打电话把他两口子叫过去了。 
  吃过饭已经有一会儿时间了,孩子们都在各自房里写作业,保姆苗苗在收拾厨房,李晋夫妇坐在客厅里闲聊。 
  李晋说:“苏亮啊,看来这回老赵的家事又很麻烦!两个部队的两个家庭组合在一起,矛盾肯定会有的!但没有想到闹得这么厉害!老赵长年不在家,小吴不好多管老赵的孩子,保姆不是惹是生非就是胆小怕事!唉,小吴已经给双方单位党委打了离婚报告!” 
  “是吗?”苏亮惊得睁大了眼睛,“这才结婚多长时间,就又要离婚了?” 
  李晋站起来在客厅里来回踱了几步,深深吸了口烟说:“日子过不下去了,她不离婚怎么办?要真再离婚,对老赵的打击太大,影响也不好嘛!看来,这干部的婚姻家事也不可小觑啊,直接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嘛!老赵的事,我们还得帮助他,党委也还得管,管到底!” 
  苏亮想了一会儿,说:“老李,你看这样处理行不行?让小平住咱们家来,反正咱们也没有儿子,小平的父母又都是咱们飓风部队的,咱们管教自己的孩子,怕什么?” 
  李晋眼睛一亮:“这倒也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咱们家这一堆小姑娘,正盼着有个小伙子住进来掺沙子呢!” 
  这时候,赵大同和吴蔚帆进来了。 
  李晋忙站起身来,客气地伸着手:“小吴,老赵,来,坐坐!苏亮啊,沏两杯茶来!啊,就沏刘义前两天托人从福建捎来的‘大红袍’!” 
  赵大同夫妇落座,苏亮忙送上两杯茶水。 
  “老赵啊,怎么样?小京找回来了没有?”李晋迫不及待地问。 
  “孩子已经平安带回来了!”赵大同说。 
  “老赵,这回多给你几天假,把家里事处理好再回基地!嗯,我和苏亮已经商量过了,就让小平住我这里来!我这里一堆女孩子,阴盛阳衰嘛!把小平掺沙子掺进来,上下老少皆大欢喜嘛!噢,小平来了以后,他的生活费你们就不要管了!都由我包了!” 
  赵大同听了,心中一阵感动,一时说不出话来。 
  吴蔚帆见状忙说:“李政委,目前家里主要是小平和小京掐得厉害,小蕊倒还好。要是小平、小京分开了,家里基本就太平了。这回去兰坪,我大姐、姐夫提出要把小京留下,老赵死不同意,又给带回来了!” 
  “我自己的孩子,怎么能留在人家家里?没有这个道理嘛!”赵大同不高兴了。 
  “老赵做得对,应该把孩子带回来!咱们自己家里的事,在自己家里解决,何必麻烦别人?”李晋也说。 
  “李政委,苏亮同志,我正是要汇报一下本次兰坪之行的情况——我打算搞‘一家两制’,把小平、小蕊送回山东老家我母亲那里,由老人照顾几年。待他们大一些,接回来住校。孩子大了,一切就都好了。”赵大同一口气说出了自己在兰坪的决策。 
  李晋和苏亮闻听愣了一下。 
  “把这么小的两个孩子送到农村去?不太合适吧!还是让小平住我们家来吧!”苏亮说。 
  “不行,苏亮同志!”赵大同急忙发话,“咱们两家都在一个大院里,小平这孩子又顽皮得很。你和李政委工作又忙,他动不动还会到这边捣乱的!” 
  李晋有些着急:“大同啊,把小蕊小平送回山东老家的事,你还得慎重考虑啊!孩子太小正在长身体,眼下农村里生活条件怎样?会不会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发育?孩子太小不懂事,家里人会不会太放任?大同,家里大娘的情况怎样?老人能担得起教育、养育两个孩子的重任么?不行的话,咱们部队再想想办法……” 
  “政委,你放心!”赵大同见老首长着急,赶紧宽慰,“我母亲才六十多岁,身体很硬朗。家里还有一个寡居多年的小婶子和我母亲同住,两个人照顾两个孩子的生活,精力绰绰有余!”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一  返乡送子(2)
李晋闻听,稍感心宽:“大同同志,孩子的教育可是个大问题呢!你山东老家的学校情况如何?教学质量如何?比北京差多少?这些问题你千万马虎不得!少小缺教育,老大徒悲伤——别让两个孩子埋怨你一辈子啊!” 
  “政委,孩子的教育问题我心里有数!我们赵庄中心小学是一所老学校,县重点,教学质量在乡村里应该说是一流的——我就是那里毕业的嘛!要没有这所好学校,我也不会动把孩子送回老家这个心思!”赵大同胸有成竹。 
  “那好!不过,既使这样,你也要把这个问题专门处理一下,亲自向有关同志做个交代才好!”李晋再三叮嘱。 
  赵大同见政委松了口,也一身轻松:“政委,既然组织上同意我这样安排家事,那我明天就把报告交给总部党委,我‘一家两制’的政策必须要实施,这是唯一解决问题的办法!” 
  李晋、苏亮两口子一看赵大同决心已下、而且说得有理,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赵大同家里的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赵大娘听说儿子要把小蕊、小平送回老家来,又是喜又是忧。 
  老太太年轻守寡,独生儿子又少小投身革命,离家在外,令她时感孤独。好不容易儿子跟随共产党打下了天下,进了北京,娶妻生子,老太太是真想和儿子媳妇住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可是,儿子抗美援朝一走八年,回国后又遭遇离婚,多年没有续弦,使得老太太的心愿一直没有实现。再后来,儿子续娶了空军的小吴,老太太是满心高兴,觉得平生愿望就要实现——毕竟,对于一个寡居多年的乡村女性来说,儿孙绕膝是最大的乐趣了!可是,儿子婚后一直没有写信让她去北京同住,赵大娘的心里时有狐疑:一会儿担心儿媳小吴不欢迎自己,儿子是个怕老婆男人;一会儿又担耽心北京那边出了什么事,儿子有难言之隐…… 
  现时,儿子赵大同突然修书一封,提出把小蕊小平送回老家,交由自己抚养,理由是自己常年下基地,不在北京的家里,无暇照顾孩子。信里说是要让两个孩子在老家上学,待升入中学后再接回北京……莫非儿子在北京的家里出了什么事吗?北京那么好的地方不让孩子待,要把孩子送回来?莫非新续的儿媳小吴有了身孕,照顾不了小蕊、小平了?赵大娘左思右想,本想再去信问个明白,可赵大同的信上说,几天之后,他与孩子即返乡,并没有给母亲留下往返讨论的时间。  
  赵大同带着两个孩子踏上了返乡之途,这是他自十八岁离开家乡之后第三次回乡。 
  赵大同的老家是山东胶莱平原上的赵庄。这是一个美丽的、中等大小的村子,绿荫环抱着上百个农家的院落,一条大路从村中插过直通县城。村中的大道旁,是赵大同的启蒙小学——赵庄中心小学,它是一所有几十年历史的一流乡间学校。 
  赵大同家的院子在村东头。部队实行薪金制后,赵大同多次寄钱回乡让母亲翻新房屋。所以,赵家的房子在全村来说,也是数得着的好——土坯垒成的整齐的院墙,五大间坐北朝南的瓦房,另有东厢房和西厢房各三间。与众不同的是,这个院子很干净,既不喂鸡,也不养猪,偌大的院子中间只有已经长成的、碗口粗的枣树和柿树各两棵,树下摆着一幅石桌石凳,显得很清雅。 
  赵大同的母亲叫贾乡芹,父亲是前清秀才,自幼知书达理。她早年丧夫守寡,苦苦熬大了赵大同这个独苗,如今儿子已成气候,又对母亲十分孝顺,每月寄钱回家。她早就不用干地里的活儿了,名下的土地交给了村里,她只按季领取口粮。近年来,老太太一直和寡居多年的弟媳同住,拾柴做饭这样的事都不用她插手,每日只是动动剪子针线,替亲友的小孩子们做做衣服和鞋子,日子过得很舒心。 
  赵大同是在莱芜车站下的车,他出站后看见不少等着拉客的大车挤在车站外的广场上,就走到一个车把势面前问道:“老乡,赵庄去得多少钱?” 
  

一  返乡送子(3)
赶车的老汉说:“哎呀,是位首长!到赵庄还有30多里地,你说得收多少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