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破冰之旅 作者:张胜友 >

第58部分

破冰之旅 作者:张胜友-第58部分

小说: 破冰之旅 作者:张胜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初步开发旅游风景区、点39处;成片开发的有白沙门、桂林洋、高隆湾、
石梅湾、亚龙湾、五指山、铜鼓岭、南湾猴岛、万泉河、红树林等十大旅游区;其
中,亚龙湾经国务院1992年10月4日正式批准,将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兴建起96家旅游宾馆,其中涉外宾馆69家,客房9500多间,旅行社120多家,
形成了一个档次合理、功能齐全、渠道多元化的旅游接待体系。
    ——同2000多家国内外旅行社建立起业务往来,稳定发展了港澳市场,重点开
拓了台湾、日本、韩国、东南亚等近中程周边市场,积极拓宽了欧美市场。
    目前,海南每年接待国内外宾客200多万人次,旅游创汇达3亿多美元。
    海南,正以更加迷人的身姿,向全国旅游大省和国际旅游度假胜地的宏伟目标
迈进!

    字慕
    截止1993年上半年,已有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香港等44个国家和
地区,在海南设立了5117家外商投资企业;合同外资金额达57。53亿美元;实际利用
外资15。62亿美元。

    人类历史的每一次变革运动,都促进了经济繁荣,政治昌明,文化发展和社会
进步。
    海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实验区”,她的今天与明天,必将越来越
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大洋风涛昭示着一个新文明的降临。
    海南——这艘中国开放改革的航空母舰,正以乘风破浪之势驶向新世纪的黎明……

                                          1993年9月28日—10月20日
                                                写于海南宾馆

                             让浦东告诉世界

                                   序

    21世纪的曙光已照临人类的窗口。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潮。
    随着全球经济重心东移,地处环太平洋经济带中轴区位的中国,日渐成为全世
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中国,历经20年栉风沐雨开放改革成就斐然,犹如从太平洋东海岸刮起一阵越
来越猛烈的欢腾喧嚣的飓风。
    当20世纪90年代钟声叩响之际,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又向世人从容
地打出一张“王牌”——开发开放浦东。
    一时间舆论蜂起,众说纷坛——这是一张令人炫目的“中华牌”啊……

                            第一集  世纪抉择

    1997年金秋时节,一则爆炸性新闻——“世纪壁画之谜揭秘”,令上海人的思
绪又一次穿越幽长的历史隧道:
    一百五十多年前,上海开埠。
    至本世纪初叶,上海已发展成为远东最大的经济城市,享有国际贸易中心和金
融中心之美誉,与伦敦、纽约、东京、巴黎、香港、曼谷、加尔各答诸城并驾齐驱,
同领风骚数十年。
    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家与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外交诸多方面的对话,
有时是表现为由世界级大都市来参与完成的。

    日夜奔流的黄浦江可以作证。
    一江之隔的浦西——上海,由于闭关锁国与传统体制的窒息,经济功能日渐萎
缩,与周边迅速崛起的亚洲“四小龙”形成巨大落差。
    勃兴于80年代的中国改革开放运动,得风气之先的南中国沿海经济带异军突起,
又令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地位呈下滑趋势。
    隔江相望的浦东,则空怀先哲孙中山拟于此地创建“东方大港”的一厢美梦,
依然沉湎于农业文明时代田园牧歌式的荒凉与宁静之中。
    上海的昔日风采渐次黯然失色。
    浦西与浦东,似乎都在翘首企盼着一个历史契机。
    历史不容等待。
    1984年,上海市政府拟定《上海经济发展战略汇报提纲》,第一次明确提出要
创造条件开发浦东这一重大战略构想。
    1986年,国务院在批复上海市政府呈报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时,明确
表示:当前,特别要注意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浦东地区。要尽快修建黄浦江大桥及
隧道工程,在浦东发展金融、贸易、科技、高教和商业服务设施,使浦东成为现代
化新区。
    1987年6月,上海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浦东新区中外联络咨询小组”。嗣后,主
政上海的市委书记江泽民、市长朱镕基、市政府经济顾问汪道涵,携同一百多位中
外专家学者出席“开发浦东新区国际研讨会”,共商开发大计。江泽民指出:近三
十多年来上海“削弱了经济中心的功能和对外对内枢纽的功能”时,大声疾呼:
“这种状况当然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浦东北扼长江口,东临长江主航道出海段,绵延46公里长的沿江岸线,其外高
桥一带拥抱着天然深水良港,可以组建成很理想的海上交通枢纽网络。
    有人把长江比喻为一条龙,那么上海刚好处于龙头的位置,而浦东则是龙的眼
睛。
    有人又把长江比喻作一张弓,那么地处海岸线中心点的浦东,恰似一枝射向太
平洋滚滚风涛的离弦的“箭”。
    历史必然这样选择浦东!
    1990年新春伊始,邓小平同志来到了上海。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老人家纵览时代风云,环视全球态势,把握
历史机遇,纵横捭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一步一步将偌大的中国推上了现代
化的坦途。
    ——七十年代末期,倡导开放广东、福建两省,创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等四个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验场;
    ——八十年代中期,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
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港口城市,从而形成我
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经济带;
    ——八十年代后期,决定开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漳、泉、厦三角
地区,旨在通过内外交流、城乡渗透来牵动内陆经济的发展;
    ——八十年代末期,确立海南建省办大特区,主动参与国际产业结构大调整和
国际经济大循环。
    至此,由东向西,由南往北,以点及面,从前沿到腹地,形成了沿海沿边沿江、
多层次、扇面形辐射的全方位开放格局,蕴蓄了中国经济全面起飞的强劲动力。
    “摸着石头过河”——显然,石头已经摸到,过河的目标也越来越明确。
    邓小平在思谋着九十年代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改革的战略选择。
    他老人家把睿智的目光投向上海,投向黄浦江对面那片有着巨大诱惑力的宝地
——浦东。
    是时候了,开发浦东,中部腾飞,推动全国经济上新台阶!

    伟大的历史事件取决于伟人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
    邓小平对中央决策层的同事们说:我已经退下来了,但还有几件事,我还要说
一下,其中之一就是上海的浦东开发,你们要多关心。
    过了些日子,邓小平又果断地说:“比如抓上海,就算一个大措施。上海是我
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

    上海是全国的上海,上海是中国的王牌。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枢神经迅即发射出一系列信号——
    1990年2月,新上任的国务委员兼国家计委主任邹家华受中央委派,到上海实地
考察了浦东地区,向中央作了汇报。
    几天后,在中央的关心和支持下,上海市委、市政府向党中央、国务院呈报了
《关于开发开放浦东的请求》。
    3月28日到4月8日,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率领国务院有关部委的负责同志到上海,
就浦东开发问题作了10天专题调研和论证,形成了《关于上海浦东开发几个问题的
汇报提纲》。
    4月10日,李鹏总理主持国务院会议,听取姚依林关于开发浦东的专题报告,并
对开发开放中的若干问题逐个作了研究。
    4月12日,江泽民总书记主持政治局会议,原则通过了国务院提交的浦东开发方
案。
    4月14日,李鹏总理视察上海。18日,在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成立5周年庆祝大会
上,李鹏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
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
    李鹏强调:“这是我们为深入改革、扩大开放作出的又一个重大部署。”这
“对于上海和全国都是一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事情。中央要给予必要的支持,全
国各地也要给予积极的支持,但更主要的是要依靠上海人民的支持和努力。”
    1990年4月18日,永远载人中国改革开放史册的日子——浦东开发开放的帷幕拉
开了——上海再度成为海内外瞩目的热点。

    在浦东开发开放的日日夜夜里,邓小平始终关注着浦东。
    1991年,邓小平再次来到上海过春节。
    大年初四上午,他老人家登上新锦江大酒店41层旋转餐厅。餐厅墙上挂着两幅
大地图——一张上海地图,一张浦东地图,地图旁边摆着浦东开发模型。
    一切就像当年组织重大战役。邓小平同志看着地图和模型,意味深长地对上海
市委书记、市长朱镕基等领导同志说:“……浦东如果像深圳特区那样,早几年开
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
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
一直到建成。”最后,老人再一次殷殷嘱咐,“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点,胆
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
    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南下又一次来到上海,继续着浦东开发和上海发展的
话题。他鼓励上海的干部:“浦东开发比深圳晚,但起点可以更高,我相信可以后
来居上。”他强调“上海目前完全有条件搞得更快一点。上海在人才、技术和管理
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辐射面宽。”
    1993年岁末,89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一到上海,就提出要到浦东看一看,到黄
浦江上新建的大桥上走一走。12月31日,老人家冒着6级寒风,在吴邦国、黄菊陪同
下视察了新建的上海内环线浦东段和浦东罗山路、龙阳路两座立交桥后,被浦东日
新月异的现代化建设速度深深感染了。
    在杨浦大桥,老人家下了车,冒着蒙蒙细雨在桥上边走边吟道:喜看今日路,
胜读百年书。女儿邓榕问他:你从来不作诗,今天怎么作起诗来了?历经了近一个
世纪人生惊涛骇浪的老人回答说:“这不是诗,这是出自我内心的话……”
    毫无疑义,开发开放浦东,是中国共产党人为振兴中华民族的世纪抉择!

                            第二集  潮涌浦东

    外滩——上海的一座博物馆,她永远向世人展示着上海的百年沧桑。
    如今,人们站在外滩朝东眺望:汽笛长鸣的万吨轮、波涛拍岸的滨江公园、直
插云霄的东方明珠塔、亚洲最高的金茂大厦、巍峨壮观风格各异的证券大楼、招商
大楼、船舶大楼……仿佛一夜之间,浦东如神话般地崛起了一座国际化现代化的港
口新城。

    浦东开发开放,一开始便站到了一个高起点上。
    确立了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以黄浦江为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