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闲谈书事 作者:李波 >

第14部分

闲谈书事 作者:李波-第14部分

小说: 闲谈书事 作者:李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80年代初,我读书的学校门口东面一度有一个书摊,摊不大,但书的品位很高,比如大部头的《十三经注疏》,这在当时的其他书摊是很少见的。摊主是位独臂的中年人,让我多少有些神秘感和畏惧感。我从他那买过《长生殿》、《唐诗三百首注疏》、《诗画舫》、《中国当代游记选》等,可惜那时很穷,没钱多买,有时不买,也常去翻翻这本,看看那本。那时节,书店和书摊是不大允许只看不买的,往往才翻几页,就被禁止甚至被训斥,他也不例外。可不知怎的,他好像从来没阻止过我,反而常和我聊几句。这让我增加了对他的好感。交谈中,我觉得他是有一定学识的人,也感觉他有不平常的经历,很想问问,又觉得太唐突,就没有问。可有一天他的书摊突然不见了,而且再也没有出现。时至今日,我还常常想起他,不知道他现在以什么为生,也许过上好日子了吧。
  毕业后常去的书摊是南门桥头的护城河边上,有书也有杂志,内容五花八门。我常去买《知音》和《美化生活》,也曾躲在一边翻看“少女失身”、“人生案例”之类的内容。但我也在此买过一些严肃的书,比如《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悲剧的诞生》等,印象比较深的是买过一本《性知识手册》(一元五角一本),那时人们不好意思说性,以“一块半”代称之。我放下一块半,拿起书头也不回地走开,生怕让熟人看见。转过一片小树林,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书读了起来。现在那书摊早没了踪影,地点也变成了泉城广场的一部分,而那本书还静静地躺在书架的角落里。
  学校路边曾有很多小书店和旧书摊,现在已经七零八落了。书摊上的旧书我觉得比英雄山的要好,可以见到不少好书。我曾在此买过《唐文英华》、《李清照集》、《尔雅翼》等书。最让我喜欢的是《中国史学名著题解》(张舜徽主编),该书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绍了200多部中国史学名著,使我这外行获得了不少见识,现在它仍是我的枕边书之一。
  有些书摊是固定的,但也有的出现在不经意处,不一会儿又不见了。一天下班后,在千佛山医院门口,一个小书摊吸引了我的脚步。一套《宋文选》(上下册)摆在那里,深绿色的封面很显眼。宋诗宋词买过一些,但宋文却没买过,于是花了五元钱买下。好书啊,除了熟悉的篇目,让我动情的是一些没有读过的,比如欧阳修的《与高司谏书》,读了此文,一位顶天立地、大义凛然的大丈夫宛在眼前,这是读《六一词》所感觉不到的。试想今日,有谁能为受到迫害的同事挺身而出?更不用说斥责当权者“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流连于书摊间淘书的乐趣虽然多于上书店,但大部分书还是在书店买的。当年我从边远的小城来到济南,走进新华书店真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我至今还记得从书店买回《中国历代诗歌选》(人民文学出版社,林庚、冯元君主编)时心情是何等兴奋!不过在国营书店购书,常常让人感觉不那么愉快,有时像盛宴中吃到一只苍蝇,败了兴致,原因之一就是售书者的态度。
  泉城路新华书店是我常去的书店,当时是不开架的。柜台里站着位年轻的先生,总是哭丧着脸,让他拿本书看看,要么不搭理你,要么不耐烦。真是可惜那么好的书让他掌握着。
  东图大楼的一层原来也是新华书店,后来变成彩扩部了。那里倒是开架较早,但让人受不了的是背后一位女士,每隔一两分钟就用尖而历的声音喊:“翻翻目录,不要光看不买,这里不是图书馆!”乌鹊聒噪,扰人心境。当时的书店大多如此,有些店员甚至会把书从你手中夺下来。但我发现了一个对付的好办法,就是拿起一两本书,翻几下,挟到腋下,表示我选定了要买,然后继续看别的书。这办法挺有效,因为虽然身后聒噪之声不绝于耳,我却终究没有被轰出来。
  好的书店还是有的,比如三联书店。我第一次走进去,一眼看到了心仪已久的《读书随笔》(叶灵凤著),紧紧抱在怀里,不敢撒手,生怕别人抢去似的。从此三联成了我最爱去的书店,这几年我有三分之一的书是在那里买的。此店只卖新书,但有时会有惊喜的发现:我曾买到过香港版的《云梦断忆》(陈白尘著)、《书痴书话》(杜渐著),一套云南版的《徐霞客游记》让我高兴了好一阵子,要比其他版本便宜一半还多呢!
  虽然知道天下的好书多的是,不可能想有什么就有什么,但还是不免在心中留有一些遗憾。有的书转瞬即逝,与你擦肩而过;有的让你望眼欲穿,久觅不得。位于经三纬四路的老古籍书店是比较有人情味的,登上吱吱嘎嘎的木楼梯,来到二楼,我看到一本《周作人集外文·四九年以后》,急忙拿起来,却发现扉页被泥水污染了,又放下了,心想还会遇见干净的,可从此我就再也没有见它出现过。岳麓版的我就差这一本了,我曾给陈子善先生和钟书河先生去过信,得到的回音也是无能为力。唉!
  百花版的“现代散文丛书”我很喜欢,出一本我买一本,总共该是50种吧,可是其中的《李辉英散文选集》我从来没见过,她在哪里呢?还有东方出版中心那套64开的小书,别的都有了,惟独不见章衣萍的《随笔三种及其他》,我还能见到它吗?
  只要有书,我就会买下去,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是我最可靠的朋友。独自徘徊在书架前,我没有感到面南而王的威风,没有感到红袖添香的美妙,只觉得自己不是孤独的。书的陪伴,如雨夜的烛光,虽不能驱走寒冷,却让我心中升起一丝暖意。
在西安买书的日子

  大学四年,买书始终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生活中很多的快乐由此而来。记录这方面的事情让我非常快乐,尽管已经两次因为死机丢失了文字,我仍然不厌其烦地再一次记录它。
  全国书市
  到西安上大学是1998年9月的事,而那年的9月恰逢第九届全国书市在西安召开,地点就在离我们学校不远的国际展览中心,也就是省体育场,陕西国力的主场。我跟一起来西安上学的的昊子(后来很快他就离开了西安)一起喜滋滋地赶去体育场。
  还记得当时的体育场被装点得花花绿绿的,大幅的广告、气球、各种宣传品铺天盖地,正门口还挂着一张百米长幅,是个反对盗版的签名活动,我可没有去签——我绝对不会去买盗版书,这根本不用用签字的方式来表明什么;至于影碟和CD我就坚决支持盗版了,更不能签。
  展厅里人头攒动,并不是个适合购书的好场所。一楼面对广大读者,除了各出版社也有很多西安的书店;二楼是出版社和书商的接洽地,一般人不能上去。当时我的同学Deedee从她在陕西新华书店工作的阿姨那里弄到了一个工作人员证,我跟昊子就拿着这个证上了二楼,那里人要少得多,我在那里看到了很多后来过了很久才在市面上看到的书。
  现在我已经记不清当时都买了什么书了,只记得那两天光排队了:请龙应台签名,请陈染、林白签名(这两位的书我到现在都没有看完),买书市的明信片和首日封寄给朋友,还在门口忙不迭地拍照留念。这一次书市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一次以书为主题的活动,而不能说是纯粹的购书行为,但它同样带给我快乐,让我难忘。
  东六路
  说起这三个字心里就很熨帖,西安四年,我大部分的书都是在这里买的。
  记得当年刚到西安,我和昊子都找不到买书的合适地方,有一次问一个西安的同学,她说:“去东六路啊,那是个大书市。”如此重要的情报怎不让人心花怒放,于是拣了个有空的日子我们俩就摸去了——其实那个时候几乎天天都有空。
  西安的北部,以解放路为界,两边有很多东西走向的路,西边的被叫做西一路、西二路……直到西七路;东边相对应的自然叫东一路、东二路……但有没有东七路我就不知道了,我最为熟悉的就是东六路。这些路从前都是有名堂的,比如西七路据说解放前是人口贩卖市场,够刺激吧?不过现在西七路专营纸张了。
  我们学校在城市的南郊,而东六路在北郊,但从我们学校门口发车的603路公共汽车能够直接到达那里,于是乎我几乎每次去东六路买书都是坐着603晃晃荡荡的充满希望地去,回来时抱着一大堆书喜洋洋地再坐603晃回来。
  东六路全都是一家挨一家的小店,也并不是只在一条路上,而是在两条垂直相交的路上。相对而言,靠南那条路上的书更精一些。在东六路,书全部都是打8折,无论你买的是多么便宜的书。我后来听说在那里还可以讲价(西安话叫“搞价”),但自己从来没有讲过,也从没见别人讲过。
  东边那条路的最东有一家“音乐天地”的书店,是东六路比较有品位的一家。不知道它为什么叫“音乐天地”,它并不以经营音乐类书籍为主,倒是以经济类和社科类的书见长。一进门,四面都是直到天花板的书架,屋里的地上堆放的满满的都是书,书堆之间只有几条仅容一人通过的小走道,在那里翻书,稍不小心就会撞翻一摞书,他们营业员的态度也不好,但这些我都不在乎,因为那里的书实在是好。
  那时候刚开始看《书城》,从上面看见“音乐天地”是西安为数不多的经营《书城》的书店,就去他们那里找。谁知到了他们那一问,他们到最里边的架子的最上层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抽出几本——当时《书城》在西安几乎没有卖的,他们这儿也很少有人买。
  后来每期的《书城》我都是大老远来这里买的,也慢慢地把之前的每期都在这里补齐了。那杂志是小8开的,很不好带,每次把它拿回去还要保证不折角,让我很费脑筋。
  过了很久,在某期的《书城》的“读者来信”栏中读到西安一位读者的来信,说在一家书店发现了这本杂志,非常喜欢,从此开始以个人的力量在西安推广。他信中描述的那家书店我一看就知道正是“音乐天地”,不禁心中窃喜:我不知道比他早多久就发现了!至今我仍然相信我是西安最早看《书城》的人之一。
  大概是1999年开始吧,“音乐天地”不再零售了,只面对批发商。每次想假装没看见“谢绝零售”的牌子进去都被人给拦住,这让我很难过,不过也没办法,他们有他们的道理。我后来的《书城》都是站在门口跟人家说要哪期,人家进去给我找出来的。
  “音乐天地”进不去了,幸好还有“天德”。“天德”是西安一家比较有规模的以经营文学、社科书籍为主的书店,在西安很有口碑。他们的批发部设在东六路南面的那条街上,是西安为数不多的批发《天涯》和《万象》杂志的书店。1998年的时候他们的店面还很小,书堆得很高很难找。后来他们把隔壁那家面积大很多的店也盘了下来,搬到了那里,从前的小屋就卖教学辅导书了。“天德”的品位非常好,进货也快,每次去东六路它都是我第一个去的地方。我快毕业的时候,“天德”也不零售了。幸亏当时我已经快走了,不然今后东六路少了“天德”就没什么可去的了。
  记得也是在南面那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