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a道德经分类释译 (孔正 王玉英)-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译】
用道来辅佐君主者,不恃武力来逞强天下,恃武逞强这样的事经常遭到报应。
征战之地,荆棘丛生。大军战争之后,必然会出现大灾荒年。
善用兵者,只求达到目的就算了,不敢用兵来逞强。
达到了目的不要自高自大,达到了目的不要夸耀,达到了目的不要骄傲;追求这目的是因为迫不得已,达到了目的勿要逞强。
事物强盛过头则将老衰,这叫做不合乎道,不合乎道者,会很快消亡。
原三十一章 夫兵者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注释】兵者:兵器,兵革,兵武。不祥之器:不是祥和的器物。恶:厌恶。
兵武,不是祥和的器物,谁都厌恶它,所以有道者尽量不使用。王弼说:“兵,凶器也。圣王用兵,惟以禁暴除乱,非欲害无辜之民也。然兵行之地,非惟民被其害,昆虫草木亦受其灾,是以物或恶之。故有道焉肯处此以害人物也?虽然,文事必有武备,若夫高城深池,厉兵秣马,后世固不可阙,但有道者惟以之御暴乱,不以之取强迫。不得已而用之,不处以为常也。”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注释】君子平时以左边为尊贵,用兵打仗时则以右边为尊贵。范应元说:〃左阳也,主生;右阴也,主杀。是以居常则贵左,用兵则贵右,盖杀伐之事,非以为常也。〃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注释】兵武不是祥和的器物,不是君子应该使用的器物,迫不得已而用之时,最好以恬淡的态度处之。战胜了也不以为荣耀,而以为荣耀者,是乐于杀人。乐于杀人者,将不能得志于天下。河上公说:“恬淡,不贪土地名利财宝。”吕惠卿说:“必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故胜而不美也。天将救之,以慈卫之。以慈者,天下乐推而不厌也。”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注释】尚左:以左为贵。
古人认为左阳右阴,阳生而阴杀。所以喜庆之事以左为上,凶丧之事以右为上。偏将军位居左,上将军位居右。这就是说,以丧礼对待用兵。争战死亡众多,要以悲痛哀伤的心情对待。战胜了,用居丧的礼节处置。吕惠卿说:“以丧礼处之,则是不祥之器,而不美之可知矣。以悲哀泣之,则是不乐杀人也可知矣。孔子之察于礼乐者如此,而谓老子绝灭礼学,岂知其所以灭之意乎?”
【意译】
兵武,不是祥和的器物,谁都厌恶它,所以有道者尽量不使用。
君子平时以左边为尊贵,用兵打仗时以右边为尊贵。
兵武不是祥和的器物,不是君子应该使用的器物,迫不得已而用之时,最好以恬淡的态度处之。战胜了也不以为荣耀,而以为荣耀者,是乐于杀人。乐于杀人者,将不能得志于天下。
喜庆之事以左为上,凶丧之事以右为上。偏将军位居左,上将军位居右。这就是说,以丧礼的态度对待用兵。
争战死亡众多,要以悲痛哀伤的心情对待。战胜了,用居丧的礼节处置。
原六十九章 用兵者有言
用兵者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用兵者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注释】为主:主动挑衅,引起战争。为客:被迫应战。
善用兵者曾说过:“我不敢主动挑起战争,而只是被迫应战;不敢前争一寸,而宁愿后让一尺。”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注释】扔:强牵引。
这意思就是说:我之行动,乃是被迫无奈不得不行之行动;振臂号召,乃是被迫无奈不得不发之号召;面对相敌,乃是被迫无奈不得不面对相敌;执持之兵,乃是被迫无奈不得不执持之兵。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注释】宝:即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故事之成,必在敬慎之;其败失,必是轻忽之。所以, 轻敌乃是是用兵之大患。轻敌必骄,骄兵必败,败则将丧我“三宝”。
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注释】所以两军势均力敌时,悲愤的一方将获得胜利。范应元说:“故抗拒之兵,虽多寡强弱相似,则能不轻敌而有哀矜人命之慈者,必胜也。是何故耶?天道恶杀而好生尔!吁,兵以禁暴卫民,岂可以非迫不得已而用之,辄胜举荼毒生灵哉?”
【意译】
善用兵者曾说过:“我不敢主动挑起战争,而只是被迫应战;不敢前争一寸,而宁愿后让一尺。”
这意思就是说:
我之行动,乃是被迫无奈不得不行之行动;
振臂号召,乃是被迫无奈不得不发之号召;
面对相敌,乃是被迫无奈不得不面对相敌;
执持之兵,乃是被迫无奈不得不执持之兵。
祸患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轻敌几乎丧失我的“三宝”。
所以,两军势均力敌时,悲愤的一方将会获得胜利。
原六十一章 大国者下流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也,天下之牝。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也,天下之牝。
【注释】下流:下游,意谓谦下守静,以静制动。交:交汇。牝:温柔的雌性。
大国,就象居于江河下游一样,是天下百川的交汇之地,所以也应具有天下雌柔一般的气度。王弼说:“江海居大而处下,则百川流之;大国居大而处下,则天下流之。故曰大国下流也。天下之交,天下所归会也。牝者静而不求,物自归之也。”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注释】 牝:雌性,意谓温柔、谦下。牡:雄性,意谓刚强、傲慢、躁动。
雌柔常以安静胜过雄强,以其安静表示谦下。范应元说:“天下之所交会大国者,以其能谦而居下也。大国又宜主静,譬之天下之牲牝,常以静胜牡之动也。惟静而无为,可以应动;惟谦而居下,可以得众。”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注释】下:谦下。取:取得,得到。
所以,大国对小国谦下,就可以取得小国的信赖;小国对大国谦下,就可以取得大国的支持。因此,或者是大国以谦下取得了信赖,或者是小国以谦下得到了支持。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注释】谦下能使两者各得其所愿,但大国更应该谦下。吴澄说:“两者皆能下,则大小各得其所欲。然小者素在人下,不患乎不能下;大者非在人下,或恐其不能下,故曰:大者宜为下。”王弼说:“小国修下,自全而已,不能令天下归之。大国修下,则天下归之,故曰各得其所。”
【意译】
大国,就象居于江河下游一样,是天下百川的交汇之地,所以也应具有天下雌柔一般的气度。
雌柔常以安静胜过雄强,以其安静表示谦下。
所以,大国对小国谦下,就可以取得小国的信赖;
小国对大国谦下,就可以取得大国的支持。
因此,或者是大国以谦下取得了信赖,或者是小国以谦下得到了支持。
大国不过是希望网罗别人,小国不过是希望依附别人。
谦下能使两者各得其所愿,但大国更应该谦下。
原八十章 小国寡民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注释】什伯之器:兵器。重死:畏死,意畏不轻易冒生死危险。徒:迁徒,流离。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民贫则难治。缘由如何?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而易治。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故而难治。所以无论大国小国,皆不能逞强好战 ,而应使之民富国强。既便是国小人少,有兵器也无所用;使人民珍惜生命,安居乐业而不愿流亡。范应元说:“上化清静,民不轻死,何用迁移!”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注释】舟:船。舆:车。
君上清静无为,官吏清正廉洁,世间无诈伪贪欲,所以虽然有车船之利,人民却不会因逃荒和贪欲而坐乘;虽有甲兵器械,却都无用武之地。使人民又恢复了上古结绳而治时那样的清简和淳朴。范应元说:“坐舟车者,多为利名,既不知名利,则虽有而不乘。动甲兵者,莫非仇雠,既不致仇交,则虽有而不陈也。”
【漫谈】哲学家洛克认为,相信太古时候曾有过幸福的“自然状态”。这种信念,一部分来自关于先祖时代的圣经故事,一部分来自黄金时代这个古典神话。洛克对自然状态的定义:“众人遵循理性一起生活,在人世间无有共同的长上秉威权在他们之间裁决,而是真正是自然状态。其中一切权力和支配权都是相互的,谁也不比谁多持有;同样品类的被造物,无分彼此地生来就沐浴着完全同样的自然恩惠、运用同样的官能,相互之间平等,无隶属服从关系”。
这是描写有德行的无政府主义者们组成的空想社会,这帮人是绝不需要警察和法院的,那是因为他们永远遵从“理性”,理性跟“自然法”就是一个东西。卢梭说:“自然状态是幸福的状态。人是自我完善的生物,但是人类努力创建的文明对人类的行为施加了限制,使得人类的行为不如原始状态时期自由。18世纪后期出现的“高尚的野蛮人”信徒,加强了这种人类本性观。”实际上老子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就有这样的信念,就是这样的人类本性观。
甘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