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34三国异侠传 >

第180部分

34三国异侠传-第180部分

小说: 34三国异侠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孔明的天机玄学,逐渐已达炉火纯青的境界,他知天知地知命,自然已开始醒悟这第三个锦囊的秘密,必定与他自己的本命运势有关。他因此隐隐察觉,他的五十四岁之年,是一个十分难于逾越的关口,过得这一关口,他的本命运势即可海阔天空、再无牵挂;过不得这一关口,他的一切努力,以至他的本命,亦必烟消云散! 
  从这一刻始,距开拆第三个锦囊的时间,只有十二年,亦即他为延长蜀汉刘氏气运、为日后刘氏子孙复兴汉室大业,所作的一切努力策谋,只剩下十二年的光阴!因此,孔明心中,已充满危机、迫切感。他在这十二年中的艰苦拼争,无不与此忧患意识有关。 
  孔明争分夺秒,事必躬亲,艰苦整顿蜀川的政务,为了某种深远的意图,孔明特别重用蒋琬,把朝中的政务,部分交由他执掌。蒋琬也十分尽责,处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 
  在蒋琬的协助下,蜀国政务清明,君臣齐心,上下团结,气象一新。 
  孔明更亲自督训军队,他向萧侯仪悉心传授兵略阵法,萧侯仪亦十分虚心好学,隐隐地已具大将之风了,孔明欣喜,他将训练军队的重责,不时交由萧侯仪执行。萧侯仪神功盖世,又值年轻力壮,精力旺盛,三军莫不敬服。孔明有萧侯仪这一位军中的得力助手协助,更得心应手,迅速将蜀军训练成进可攻、退可守,立成阵、动如箭的铁军。 
  在曹丕去世,曹睿继位的半年后,孔明即毫不犹豫,向后主刘禅呈上一份出师表,人称“前出师表”,决意北伐中原。 
  在呈表前一刻,雕雪不安的对孔明道:“师哥既然已知天机大势不可逆转,三分天机将向一统演进,为甚仍要作此费力之谋呢?” 
  孔明慨然道:“我岂不知天命所归!但我既已导引了三分天机大势的确立,令蜀川百姓得享太平岁月,又身负先主重托,怎又可中途而废?成蜀国的千古罪人?我因此不得不明知不可为而为也!且我若不攻魏,魏亦必攻蜀,与其战火烧在蜀川,不如将战火引到魏境为佳。”他一顿,又慨然一声道:“我心可对天日,绝无悔愧。” 
  第二天上朝,孔明便决然的向后主刘禅呈上北伐中原的“出师表”。 
  刘禅阅表,他也无甚主意,缓缓说道:“相父南征,艰苦劳累,才回成都不久,元气未复,坐未暖席,如今又欲北伐,只怕累坏相父也。”刘禅性虽平庸,但他视孔明如父之心却十分真诚,绝非虚伪做作。 
  孔明领略刘禅对他的真诚,他不由微叹口气,心道:我亦欲从容不迫而行,可惜能运用的时日无多,不外是十年八年的时光,我又岂能不争分夺秒而用呢?……但他的心事,是决不能在刘禅及众文武面前泄露的,否则必引起可怕的君臣信心动摇,后果将不堪设想。            
第十五章 北伐中原     
  孔明微微一笑,从容说道:“主上放心,臣身子尚佳,不必忧虑,且臣受先帝托孤之重责,时刻不敢或忘。如今南方已平定,朝政清明,军民同心,再无内顾之忧矣,若不趁此良机,北伐中原,恢复汉室宗业,还等待何时呢?请主上明察。” 
  刘禅见孔明如此说,再无异议,道:“朕年幼无知,一切请相父自行裁决。” 
  此时,朝中的太史官谯周却出班道:“臣夜观天象,北方旺气正盛,帝、将之星十分光明,急切恐难动摇,丞相洞悉天机,为何反逆之而动呢?” 
  孔明道:“天机不可不察,但亦不可太拘执也。宜随机应变,方为治国之道,如今我不攻魏,魏亦必攻力蜀;与其让战火在国土燃烧,不如引人魏国境内为佳。我北伐之意,大旨乃北图中原恢复汉室大业;但亦是以攻为守的保国之道。” 
  朝中文武百官一听,均猛然醒悟孔明的深谋远虑,他之所以不惜犯险北伐中原,目的其实是保蜀国的唯一可行之略,于是众大臣也再无人反对。 
  刘禅依从孔明的奏请,下旨封孔明为平北大部督,统率大军十万,北伐中原。 
  孔明领了诏旨,即下令调集兵将。他调用的大将分别有魏延、张翼、王平、马岱、廖化、马谡、马忠、李恢等人。此时,镇守北面阳平关的虎威大将马超,已一病去世;黄忠亦已病逝,五虎大将中,便只剩下赵子龙一人了。 
  孔明已将三军的各路兵将部署妥当,只剩下最重要的先锋一路尚未调用。 
  就在此时,一员大将一跃而出,向帅座上的孔明高声道:“丞相!众将皆用,为甚独剩我赵子龙不用?” 
  孔明道:“子龙乃五虎大将硕果仅存,我不欲再有所折损,子龙可留下镇守蜀川。” 
  赵子龙慨然说道:“将军百战沙场死,乃无尚光荣之事,有甚折损不折损?北伐中原乃我平生之愿,我愿为前部先锋。” 
  孔明道:“子龙乃我的臂膀,怎可犯险?” 
  赵子龙厉声道:“丞相若不允许我所请,我一头撞死阶下,也比苟且偷生好过。” 
  孔明一听,不由微微一笑,心道:子龙乃福将之命,必可享天年,我不过欲识其勇气是否尚存罢了!他含笑道:“子龙坚决要去,须答应我一个要求。” 
  赵子龙笑道:“只要能作北伐先锋,莫说一个要求,便十个八个也应允。” 
  孔明欣然道:“好!我即令萧参军为副先锋,与子龙同领前部大军一万,司马邓芝等,出汉中向中原待机突进!一切依我部署而行。” 
  赵子龙、萧侯仪、邓芝等将士,领了孔明军令,率一万先锋大军,先行开赴汉中。 
  孔明随后亦率领十万征北大军,离开成都,向汉中进发。 
  魏明帝曹睿继位不久,即接此惊报,甚为惶恐。他召群臣商议,如何击退蜀军。不知为甚,身为骠骑大将军的司马懿,却默不作声,不进破敌之计。曹睿无奈,只好目注曹氏宗族诸将,连问数声。 
  夏侯渊之子夏侯琳,因其父死于汉中黄忠之刀下,对蜀。 
  军仇深,忍不住挺身而出,厉声道:“臣父死于汉中,血海深仇未能报。蜀军今既犯境,臣愿率大军,西行破敌!上报国家,下雪父仇,臣万死不辞。” 
  曹睿即令夏侯琳率领大军,开赴中原西面重镇潼关,迎击蜀军。随行大将,有关西军韩德,及韩德四子韩瑛、韩瑶、韩琼、韩琪等,兵力二十万,声势十分浩大。 
  魏国兵力雄厚,足以抵挡蜀军的进攻,战争的胜败,便须看统军的主帅如何运用计谋了。 
  当时,从汉中北伐,必须经过数百里的高山险谷。自古以来,有两个方向,四条通道。一个方向是出秦岭入关中,这方向上有三条通道,谷长路险,均须经栈道,大军行动十分困难,另一方向则是由汉中出阳平关,经武都即甘肃略阳、建成即今之甘肃西和祁山出天水,直捣魏国的西部重镇潼关。 
  而孔明北伐的战略方针是稳扎稳打,先夺取陇右,再相机进图关中。 
  当时魏延有不同见解,向孔明献议道:“魏军统帅是夏侯琳,此人胆小而无谋。丞相请拨五千兵马,由我统率,各人背负干粮,从褒中出发,沿秦岭东行,出子午谷北上,不到十日,即可直捣长安。夏侯琳坐镇长安,见我军忽然杀到,必定弃城逃走。长安城粮草丰足,可作我军粮草。待魏国东调大军援救,须二十多天,届时丞相大军,就算出斜谷亦可抵达。如此,咸阳以西中原地土,均可一举平定也。” 
  魏延所主张的,便是取出秦岭险道入关中的急进之策。 
  魏延之策虽有成功的可能,但危险性亦极大,他统率的五千军力,犯险出击,孤军深入,只要在行军、粮草等方面稍出差错,便有全军覆没之危。这与孔明的战略方针并不符合。 
  因此孔明断然说道:“不然,此非万全之计,你认为中原无计谋之士吗?只要有人献计,于险道谷地以伏兵截击,五千兵马即立陷绝境,无可援救,不但徒损我五千兵员,且大折我军锐气,决不可行也。” 
  魏延仍不服气,道:“丞相大军,若从大路进发,直出阳平关,则魏军必尽起关中之兵,沿途截击,我军进展延缓,必失先机也。”魏延并不明白孔明北伐中原的总战略是以攻为守、以保蜀川,因而孔明的战略方针便只能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绝对不可犯险冒进、孤军深入。否则若是稍有差错,弱势的蜀国不但不能以攻为守,且立有亡国之危。 
  孔明因此绝不会采纳魏延之计,他决然说道:“不必多说!我从陇右取平坦大路,只须善用计谋,必可破魏阻击之军。” 
  魏延心中不悦,悻悻而退。孔明也不加理会,断然下令前部先锋赵子龙、萧侯仪,出阳平关向中原突进。 
  赵子龙、萧侯仪两将接令,即毫不犹豫,率领前锋大军,北出阳平关,向陇右的武都挺进。 
  大军进抵武都城外三十里的凤鸣山,即遇关西大将韩德所统的二万魏军。 
  两军摆开阵势。蜀军先锋旗下是赵子龙,左有萧侯仪。 
  右有邓芝,魏军则是韩德及其四子,挺立帅旗下,十分威武。 
  韩德并不认识赵子龙,也不知副先锋萧侯仪是何方神圣,因此厉声大骂道:“反国之贼,怎敢犯我疆界。” 
  赵子龙虽然已届中年,但神勇丝毫不减,见魏将出言无礼,不由大怒,猛地一拍战马,挺枪骤出,直取韩德。 
  邓芝忙对萧侯仪道:“赵将军半生英名,决不可在此地折损!萧将军快上前接应。” 
  萧侯仪从容的笑道:“邓司马放心!赵将军神功不但未减,且更精进也!魏将虽勇,决非赵将军之敌手。”他一顿,又决然说道:“赵将军乃我师兄,我已奉丞相密令,负责保护他的安全,但有我在此,决不教赵将军有分毫伤损。” 
  萧侯仪说罢,即凝神戒备,见赵子龙稍有危机,即上前救应。 
  此时,韩德的长子韩瑛,见赵子龙直击其父马前,且单人匹马,十分骄做,不由大怒,骤马而出,挺枪接住赵子龙,激斗起来。 
  韩德其余三子韩瑶、韩琼、韩琪,见长兄一人左支右绌,不敌赵子龙,但尚未至落败,料想合四人之力,必可斩蜀将先锋于马下。于是三子便舞刀弄枪,一齐杀出,欲以多取胜。 
  赵子龙的天象六合神剑,却是遇敌强才能发挥威力。刚才韩瑛一人独战,尚激发不出六合神剑的精髓,因此尚可勉强保存生命。但此时,韩瑶等三子齐出,将赵子龙困于核心,刀枪并举,欲置赵子龙于死地,这便激起赵子龙的豪气来了。 
  只见赵子龙长啸一声,银枪之势骤变,他即以枪代剑,天象六合神剑的第一式‘三三不颈’摹地施展,银枪尖吐出三道剑光,犹如三道光箭,射透韩瑛的枪尖,韩瑶的刀身、韩琼的大刀背,又透胸而入,三人连一声惊呼也不及发出,便倒下马去,立刻毙亡。 
  剩下韩琪一人,见三兄均被赵子龙杀死,不由心胆俱裂,拼死舞刀向赵子龙劈下,一面大叫:“我今日誓取你狗头,替三位兄长报仇偿命。” 
  赵子龙本来已收摄剑势,改用枪法,欲放韩琪一条生路。 
  因赵子龙并不嗜杀,拼战之时,非必要总会给对手留有生机。 
  此时他见韩家四子已死其三,便不欲再赶尽杀绝,枪势不徐不疾,好让韩琪知机而退。 
  不料韩琪不但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