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集注-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盈,满也。 〔16〕■:五礼反,从目从号,恨视也。或音普宽反者,非。 〔17〕勤动,劳
苦也。 〔18〕养,去声。 〔19〕称,举也。贷,借也,取物于人,而出息以偿之也。益之,
以足取盈之数也, 〔20〕稚,幼子也。 〔21〕恶,平声。 〔22〕夫,音扶。孟子尝言:
文王治岐,耕者九一,仕者世禄,二者王政之本也。今世禄滕已行之,惟助法未行,故取于民
者无制耳。盖世禄者,授之土田使之食其公田之入,实与助法相为表裹,所以使君子、野人各
有定业,而上下相安者也。敌下文遂言助法。 〔23〕《诗》,《小雅·大田》之篇。雨,于付
反,降雨也。言愿夭雨于公田,而遂及私田,先公而後私也。当时助法尽废,典籍不存,惟有
此诗可见周亦用助,故引之也。 〔24〕庠以养老为义,校以教民为义,序以习射为义,皆乡
学也。 〔25〕学,国学也。共之,无异名也。〔26〕伦,序也。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
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之大伦也。庠、序、学、校,皆以明此而已。 〔27〕滕国
褊小,虽行仁政,未必能兴王业。然为王者师,则虽不有天下,而其译亦足以及天下矣。圣贤
至公无我之心,于此可见。 〔28〕《诗》,《大雅·文王》之篇。〔29〕言周虽后稷以来旧为
诸侯,其受天命而有天下,则自文王始也。 〔30〕子,指文公,诸侯来逾年之称也。
使毕战问井地 〔1〕。孟子曰:“子之君将行仁政,选择而使子,子必勉之!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钧,穀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
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2〕。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
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3〕。请野九一而助,
国中什一使自赋 〔4〕。卿以下必有圭田〔5〕,圭田五十亩。馀夫二十五亩
〔6〕。死徙〔7〕无出乡,乡田同井〔8〕,出入相友〔9〕,守望〔10〕相
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
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後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 〔11〕。此其
大略也 〔12〕。若夫〔13〕润泽之〔14〕,则在君与子矣。”
〔1〕毕战,滕臣。文公因孟子之言而使毕战主为井地之事,故又使之来问其详也。井地,即
井田也。 〔2〕夫,音扶。经界,谓治地分田,经画其沟涂封植之界也。此法不修,则田无定
分而豪强得以兼并,故井地有不钧;赋无定法,而贪暴得以多取,故穀禄有不平。此欲行仁政
者之所以必从此始,而暴君污吏则必欲慢而废之也。有以正之,则分田制禄,可不劳而定矣。
〔3〕夫,音扶。养,去声。言滕地虽小,然其间亦必有为君子而仕者,亦必有为野人而耕者,
是以分田制禄之法不可偏废也。 〔4〕此分田制禄之常法,所以治野人使养君子也。野,郊外
都鄙之地也。九一而助,为公田而行助法也。国中,郊门之内,乡遂之地也。田不井授,但为
沟洫,使什而自赋其一,盖用贡法也。周所谓彻法者盖如此。以此推之,当时非惟助法不行,
其贡亦不止什一矣。 〔5〕此世禄常制之外,又有圭田,所以厚君子也。圭,洁也,所以奉祭
祀也。不言世禄者,滕已行之,但此未备耳。 〔6〕程子曰,“一夫上父母、下妻子,以五口、
八口为率,受田百亩。如有弟,是馀夫也,年十六,别受田二十五亩。俟其壮而有室,然后更
受百亩之田。”愚按:此百亩常制之外,又有馀夫之田,以厚野人也。 〔7〕死,谓葬也。
徙,谓徙其居也。〔8〕同井者,八家也。 〔9〕友,犹伴也。 〔10〕守望,防寇盗也。〔11〕
养,去声。别,彼列反。此详言井田形体上制,乃周之助法也。公田以为君子之禄,而私日野
… 60…
人之所受。先公稄私,所以别君子野人之分也。不言君子,据野人而言,省文耳。上言野及国
中二法,此独详于治野者,国中贡法,当时已行,但取之过于什一尔。 〔12〕井地之法,诸侯
皆去其籍,此特其大略而已。 〔13〕夫,音扶。〔14〕润泽,谓因时制宜,使合于人情。宜于
土俗,而不失平先王之意也。吕氏曰:“子张子慨然有意三代之治,沦治人先务,未始不以经
界为急;讲求法制,粲然备具。要之可以行于今,如有用我者,举而措之耳。尝曰: ‘仁政必
自经界始。贫富不均,教养无法,虽欲言治,皆苟而已。世之病难行者,未始不以亟夺富人之
田为辞。然兹法之行,悦之者众,苟处之有術,期以数年,不刑一人而可复,所病者特上之未
行耳。’乃言曰: ‘纵不能行之天下,犹可验之一乡。’方与学者者古之法,买田一方,画为
数井。上不失公家之赋役,退以其私,正经界,分宅里,立敛法,广储蓄,兴学校,成礼俗,
救灾恤患,厚本抑末。足以推先王之遗法,明当今之可行。有志未就而卒。”愚按:丧礼、经
界两章,见孟子之学,识其大者。是以虽当礼法废坏之後,制度节文不可复考,而能因略以致
详,推旧而为新,不屑屑于既往之迹,而能合乎先王之意。
真可谓命世亚圣之才矣!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1〕,自楚之滕,踵门〔2〕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
闻君行仁政〔3〕,愿受一廛〔4〕而为氓〔5〕。”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
皆衣褐 〔6〕,捆〔7〕屦、织席以为食〔8〕。陈良〔9〕之徒陈相与其弟辛,
负来耜 〔10〕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
氓。”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1〕神农,炎帝神农氏,始为耒耜、教民稼穑者也。为其言者,史迁所谓农家者流也。许,
姓;行,名也。程子曰:”许行所谓神农之言,乃后世称述上古之事,失其义理者耳,犹阴阳、
医方称黄帝之说也。” 〔2〕踵门,足至门也。 〔3〕仁政,上章所言井地之法也。〔4〕廛,
民所居也。 〔5〕氓,野人之称。 〔6〕衣,去声。褐,毛布,贱者之服也。 〔7〕捆:音阃,
扣扱之,欲其坚也, 〔8〕以为食,卖以供食也。〔9〕陈良,楚之儒者。〔10〕耜,所以起士。
耒,其柄也。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
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膝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1〕”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而后
衣乎?”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
曰:“冠素。”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
为不自织?”曰:“害于耕。”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
“自为之与?”曰:“否。以粟易之〔2〕。”“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
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
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曰:“百工之事,
固不可耕且为也。〔3〕”“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
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後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
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4〕”
〔1〕饔,音雍。飧,音孙。饔飨,熟食也。朝曰饔,夕曰飧。言当自炊爨以为食,而兼治民
事也。厉,病也。恶,平声。许行此言,盖欲阴坏孟子分别君子野人之法。 〔2〕衣,去声。
与,平声。釜,所以煮。甑,所以炊。爨,然火也。铁,耜属也。此语八反,皆孟子问而陈相
对也。 〔3〕此孟子言而陈相对也。械器,釜甑之属也。陶,为甑者。冶,为釜、铁者。舍,
去声,止也。或读属上旬,舍谓作陶冶之处也。 〔4〕与,平声。食,音嗣。此以下,皆孟子
… 61…
言也。路,谓奔走道路;无时休息也。治于人者,见治于人也。食人者,出赋税以给公上也。
食于人者,见食于人也。此四旬皆古语,而孟子引之也。君子无小人则饥,小人无君子则乱,
以此相易,正犹衣夫、陶冶以粟与械器相易,乃所以相济,而非所以相病也。治天下者,岂必
耕且为哉?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1〕。洪水横流〔2〕,泛滥〔3〕于天下,草木
茂 〔4〕,禽兽繁殖〔5〕,五穀〔6〕不登〔7〕;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
交于中国 〔8〕。尧独忧之,举舜而敷〔9〕治焉。舜使益〔10〕掌火,益烈
〔11〕,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12〕,瀹济、漯〔13〕,而注
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14〕。然後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
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后稷教民稼穑、树艺
五穀,五穀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
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 〔15〕: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
妇有别 〔16〕,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放勋〔17〕曰: ‘劳之来之,匡之直
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 〔18〕’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
耕乎?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 〔19〕。夫〔20〕以百
亩之不易 〔21〕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
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22〕。是故以天下与人易〔23〕,为天下得人难。孔子
曰: ‘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24〕之。荡荡〔25〕乎,民无能
名焉。君哉 〔26〕舜也!巍巍〔27〕乎,有天下而不与〔28〕焉。’尧、舜
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1〕天下犹未平者:洪荒之世,生民主害多矣。圣人迭兴,渐次除治,至此尚未尽平也。〔2〕
洪,大也。横流,不由其道而散溢妄行也。 〔3〕泛滥,横流之貌。〔4〕茂,长盛也。〔5〕
繁殖,众多也。 〔6〕五穀、稻、黍、稷、麦、菽也。 〔7〕登,成熟也。 〔8〕道,路也。兽
蹄、鸟迹交于中国,言禽兽多也。 〔9〕敷,布也。 〔10〕益,舜臣名。 〔11〕烈,炽也。
〔12〕禽兽逃匿,然後禹得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