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笔记(朱绍侯版本)-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展于三国,形成于西晋。
门阀政治在西晋初步形成的标志,政治上是九品中正制的实行,经济上是占田荫客制的制定。门阀士族由优先参政权进而获得政治垄断权,“公门有公,卿门有卿”,庶族寒门无寸进之路,成了变相的官位世袭制。又由于经济上的法内和法外特权,使他们不怕朝代更替,家门富贵有增无减。
门阀士族以门第以资本,造成统治阶级中不同阶层的差异和对立,“士庶之际,实自天隔”,双方保持严格界限。门阀士族不知进取,生活腐化,不关心生产和国事,逐渐蜕变为一腐朽的阶层。
东晋末年的孙恩卢循之乱使其由盛而衰,侯景之乱使其一蹶不振,隋唐实行科举制,为庶族参政敞开大门,门阀士族再不能凭门第出身左右政治了。
三、八王之乱和西晋灭亡
1、统治集团的腐朽 以司马氏为首的西晋统治集团奢侈腐朽,“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加剧了社会矛盾。
2 、八王之乱 291 年— 306 年的 16 年间,八个诸侯王为争夺最高统治权的大混战:楚王玮、汝南王亮、赵王伦、齐王冏、长沙王 乂 、河间王颙、成都王颖、东海王越。不仅摧残恢复不久的北方经济,激化了阶级民族矛盾,而且自掘坟墓,使西晋迅速败亡。
3 、流民起事 从 301 年开始,突出的有李特和李雄、张昌、王如、杜彛攘髅竦姆纯苟氛捕危从澄鹘喜愫拖虏阃背鱿值纳羁涛;!ⅰ
4 、五胡乱华 汉魏之际西部北部匈奴、羯、氐、羌、鲜卑等民族不断内迁,史称“五胡”。阶级和民族矛盾交织,引发民族动乱,削弱了西晋统治的基础。
5 、西晋灭亡 304 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今山西离石)起兵反晋,自立为汉王。 308 年称帝,都平阳(临汾)。 311 年刘曜攻下洛阳。 316 年刘粲占领长安,晋愍帝投降,西晋亡。
第三节 东晋和十六国的南北对立
一、淝水战前的北方政权
从 304 年刘渊称王至 439 年北魏统一北方, 136 年北方先后建立的各民族政权习惯称为“五胡十六国”,即一成(汉)、一夏、二赵(前、后)、三秦(前、后、西)、四燕(前、后、南、北)、五凉(前、后、南、北、西),名起于崔鸿《十六国春秋》。实际不尽胡人,亦有汉族政权(前凉、西凉),除此还有刘汉、冉魏、西燕、代等,共 20 个政权。
淝水战前,这些政权主要是:刘汉(刘渊)、前赵(刘曜)、后赵(石勒)、冉魏(冉闵)、前燕(慕容皝)、前凉(张轨)、前秦(苻洪)。
二、东晋偏安江南
1 、东晋立国
西晋末年为避战乱,中原士族官僚和地主率宗族、宾客和部曲大量南下,史称“永嘉南渡”。琅邪王司马睿以王导为谋主,镇建业, 318 年在南北士族支持下称帝,都建康,史称东晋。
2 、侨置郡县
为安置中原流民,东晋在侨民大量集中的地方设置与他们北方籍贯同名的州郡县行政机构,叫做侨置,并规定侨户另立户籍,免租免役。满足了北方门阀士族的利益,有地望可继续保持高贵地位和参政,又可控制大量不纳租服役的依附人口,政治经济利益都得照顾。
3 、“王与马,共天下”
王导、王敦是北方士族代表人物,拥立司马睿为帝,政在王氏。门阀政治发导到顶点,“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晋书》卷 117 ),皇帝无实权,形成琅邪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等大族轮流执政局面。
4 、祖逖北伐
东晋政权忙于内讧,苟安江南,只有不多几次北伐行动。 313 年范阳大族祖逖渡江北上,由于东晋牵制未能成功。此后桓温曾三次北伐,但用心在为取代司马氏捞取资本,终失败而归。南北呈现一种均势状态。
5 、淝水之战
谢安在桓温死后执政,一方面缓和大族之间矛盾,一方面组织由侨居京口的北方侨人充任的北府兵,是一支归中央直接指挥的精锐军队。前秦苻坚于 383 年发动对东晋的战争,东晋由谢石、谢玄等率北府兵迎战,双方对峙于淝水。结果东晋以弱胜强,击败企图统一全国的前秦。此役确立了南北长期对峙的局面。
三、淝水战后的北方政权
384 年前秦瓦解,原被征服的各族上层势力纷纷独立,先后在关东、关中和河西三大地区建立 12 个政权,如后燕、西燕、南燕、北燕、北魏、后秦、夏、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等。这些政权互相攻杀,使生产和人民生命被摧残,除北魏外存在时间都不长。
四、东晋的衰亡
1 、社会矛盾的激化
表现在政治黑暗,贪污成风;剥削压榨严酷,大族占山封水,农民逃亡山林;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中央政权仅控制东南八郡,军阀割据长江上游和中游。
2 、孙恩卢循起义
南渡的琅邪士族孙恩以五斗米道宣传组织八郡农民,于 399 年发动起义,焚烧官府,诛杀门阀士族。 411 年在北府兵刘牢之、刘裕先后镇压下失败。但基本摧毁了东晋统治,门阀士族也由盛而衰,为庶族阶层的崛起和掌权创造了条件。
3 、刘裕专政
403 年桓玄由荆州攻入建康,称帝,国号楚。北府兵将领刘裕京口起兵,击败桓玄,迎回晋安帝,但东晋军政实权已由刘裕掌握。 402 年刘裕废晋称帝,国号宋。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第四节 南朝的政治和经济
一、南朝政权的更替
1 、宋( 420 年— 479 年)
宋武帝刘裕曾进行一些改革,主要是实行“士断”,即撤消侨置郡县,侨民入当地郡县户籍,同土著一样纳租服役,同时对大族隐瞒人口进行严厉清查。
宋前期社会稳定,生产发展,史称“元嘉之治”。但宋文帝刘义隆与北魏的战争失利,国力削弱。刘义隆死后宗室骨肉相残, 479 年禁军将领萧道成自立为帝,国号齐,宋亡。
2 、齐( 479 年— 501 年)
齐高帝为抑制门阀士族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检籍”,即检查各类户籍,发现假冒不实隐瞒人口一律退回改正,即“却籍”。由于官吏受贿作弊,激化了矛盾,“应却而不却,不须却而却”,引致唐寓之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虽被镇压,但“检籍”也停止执行。
南齐国势不振,晚期又宗室残杀, 501 年雍州剌史萧衍攻入建康,灭齐称帝,国号梁。
3 、梁( 501 年— 557 年)
梁武帝萧衍统治腐朽,纵容士族官僚贪污搜刮,本人又提倡佛教,浪费大量资财。 548 年“侯景之乱”,成为南朝历史转折点,一是门阀士族许多人物被乱兵所杀,走向没落;二是丧失长江以北土地,北强南弱之势更为明显;三是南方社会经济饱受摧残。 557 年大将陈霸先灭梁自立,国号陈。
4 、陈( 557 年— 589 年)
陈虽建国,但各地武将拥兵割据,不服从中央号令。地盘缩小,经济残破,既无法制止内战,也无力抵抗北朝进攻。 589 年隋灭陈,全国再归统一。
二、南朝士族的衰落和寒人的上升
1 、士族和庶族
南朝时门阀士族仍享有种种特权,但生活骄奢淫逸,思想颓废空虚,政治上逐渐丧失统治能力,不能不把大权拱手让给寒人出身的皇帝。
由于门阀士族不喜任武职,寒人以军功作为进身之阶,南朝四代皇帝和将领功臣都来自寒门。为了加强皇权,他们表面上优容士族占据高位,但有职无权;以寒人任官职低下的中书通事舍人,参与机密,专断政务。为了控制地方,寒人皇帝把宗室子弟封为诸王,以寒人为“典签”监视诸王和州剌史,位低权重,成了皇帝耳目。
士庶的消长有深刻的原因: ①九品中正制使士族门阀平流进取,坐享高官厚禄,只知享乐,不图进取,反而加速了自身腐朽。②士族为维护特权,使自身处于孤立封闭状态,置于其他阶层的对立面,一旦受打击无法补充力量恢复生机。③士族的经济基础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劳动者的反抗,田庄日益衰败没落。
2、其他社会阶层
部曲和佃客都是田庄中的依附农民,“客注家籍”,附属于主人,不向国家纳租服役。人身束缚性很强,不能随便离开土地。
奴隶也是田庄中的劳动者,是主人的财产。
自耕农仍有相当数量,向国家纳租(人五石)、户调(绢三匹绵三斤)、杂调、服徭役。
兵户另立户籍,仍世兵制,地位更低落,至与奴婢并列。
吏户来源于屯田兵,隶属于官府或军府,户籍单列,世代为官府耕田、服杂役或手工业生产,地位低下,隶属性很强。
百工户是官府手工业中的劳动者,世代承袭,被严格控制,地位低。
三、南朝的庄园经济
1.士族庄园
南朝发展的新特点是,山泽被圈进庄园,由国家公有变成主人私产,刘宋颁布按官品占山法,使之合法化。
2 .寺院庄园
佛教发展,南朝遍设寺院。寺院都有大量田地,由一般僧民和投奔寺院的破产农民“白徒”、“养女”耕作,不向国家纳租服役。
3 .南方经济的发展
由于北方约七十万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南方经济迅速发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东晋南朝是重要时期。唐朝数全国财富,已是“扬州第一,益州第二”,都在南方。
第五节 北朝的政治和经济
一、北魏统一北方
1 、拓拔族的兴起
鲜卑族拓拔部,西晋拓拔猗卢被封代王, 376 年被前秦苻坚所灭。 386 年拓拔珪在盛乐重建政权,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398 年迁都平城。
2 、统一北方
395 年“参合陂”一役打败后燕,进入中原。拓拔焘时灭夏、北燕和北凉, 439 年统一北方。
二、孝文帝改革和北魏封建化
1 、北魏前期的封建化改革
2 、拓拔珪以汉制定官职和“计口授田”;拓拔焘借助崔浩、寇谦之的汉化改革。
3 、教文帝改革的社会背景
日益成长的封建生产关系和落后的旧部落制之间的矛盾,皇权与旧部落贵族之间的矛盾;北魏统治者与中原汉族地主的矛盾;鲜卑贵族与北方各族之间的民族矛盾——只有更好解决这些复杂矛盾,才能巩固政权。
3 .改革的主要内容
①实行“班禄”,整肃纪纲;②推行均田制,限制土地兼并;③实行“三长制”,打击地方大族,加强中央集权;④实行新租调制;⑤迁都洛阳,有利于控制全局,争取汉族地主支持;⑥实行汉化政策,胡汉贵族合流,消弭民族矛盾。
4 、改革的意义
是北方民族融合和鲜卑贵族封建化的必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门阀士族的恶性发展,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巩固和改造了北魏政权,推动了北方民族的进一步融合。总体上看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孝文帝是历史上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
三、六镇起义
1 、北魏末年的黑暗统治 2 、六镇起义 3 、河北起义 4 、关陇起义 ——连续八年的各族人民大起义,打击了北魏政权,加强了各族人民之间的联系、了解和融合。
四、北魏的分裂和北齐、北周的对峙
1 、北魏的分裂
北魏衰落。 528 年地方军阀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杀胡太后和孝明帝,执掌北魏大权。其他地方军阀割据独立。 531 年关东高欢攻入洛阳,消灭尔朱氏,立孝武帝为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