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神相张铁嘴-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志武在同学们面前常常自诩为神枪手,没想到却被高不就这个一天兵都没当过的人比下去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却又无可奈何。他看了看高不就,高不就的脸上既没有兴奋之情也没有得意之色,仍然是一片冷峻,这十二响神来之枪,仿佛是别人打的,跟他无关。张志武心想:这家伙原来是一副天生的冷面孔。
第三节
弗里德曼检查完他们的射击成绩后大声宣布:〃张志武,出列!〃张志武应声出列。
弗里德曼说:〃张志武,你的射击成绩非常优异,堪称是神枪手,今后由你向同学们传授射击要领,规范射击动作,纠正不正确的射击姿势。〃
弗里德曼的命令完全出乎张志武的意料。高不就的枪比他打得准,而且是左右开弓、双枪连发、弹弹中的。他当了将近十年兵了,还从来没见过枪法这么好的人。过去,他只是听人说过,东北大兴安岭有一个女土匪,能双手开枪、弹无虚发,说打你的鼻子决不会碰上你的眼睫毛。但那毕竟是传说,给他讲的人也没亲眼见过。高不就的枪法如此惊人,弗里德曼先生却不让高不就给大家讲射击要领,却反而挑中了他。如果他真的按照弗里德曼的命令做,高不就能服气吗?同学们能听他的吗?
〃报告长官,〃他向弗里德曼敬了个礼:〃高不就的枪法比我好,他才是真正的神枪手,还是由他来给同学们讲解射击要领吧!〃
弗里德曼:〃高不就,告诉我真话。你当过兵吗?〃
〃报告长官,我从来没有当过兵。〃
〃你的枪法是在哪儿学的?〃
〃在四川,我老家学的。〃
弗里德曼不解地问:〃四川老家?〃
〃报告长官,我是四川人,我们家以前很有钱,我的父亲认为我不是读书的料,让我弃文习武。我父亲给我请了两位教头,一位四川本地的教头教我拳脚功夫,另一位教头是个洋人,教我使用手枪。我父亲很重视洋枪洋炮,认为习武的人不会使用枪支全是白搭。〃
〃你那个洋教头是哪一国人?是不是行伍出身?〃
〃是土耳其人。据他自己说,他没当过兵,但打过仗。〃
〃没当过兵却打过仗?〃弗里德曼微微皱了皱眉头:〃那他应该是海盗、土匪之类的人物吧?〃
〃也许吧,他没说过,我也没问过。〃
弗里德曼点点头说:〃怪不得你使用手枪的姿势不正确,是那个土耳其人教错了。〃
〃他教错了?!〃高不就脸上毫无表情,心里却很不服气。
〃你一定不服气!〃弗里德曼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你再打一枪我们看看。〃
高不就抓起枪手一抬,连看都没看,随手向树枝上开了一枪,一只被击中的麻雀应声落下。
学员们为他轰然叫好。
弗里德曼笑道:〃你的枪法确实很准,但我仍然要说,你用枪的姿势不对。你使用手枪的姿势是枪口由下而上瞄准开枪,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枪口由上而下瞄准开枪。〃他说着抓起手枪朝空中一只正在飞的麻雀开了一枪,那只麻雀像块石头般的掉了下来。
学员们惊得目瞪口呆,都鼓起掌来。弗里德曼接着说:〃看见没有?我使用手枪的方法就是从上而下瞄准开枪的。我能打到这只麻雀只是碰巧,我的枪法不一定比你更准,但我使用枪支的姿势却比你正确。〃
〃可我……〃高不就停顿了一下:〃长官我能说吗?〃
〃当然可以。我们是在讨论射击的技巧。〃弗里德曼说:〃你完全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见解。〃
〃我觉得射击的目的就是为了打中目标,至于枪口是从下往上瞄准还是从上往下瞄准,无关紧要。〃
〃不!这并非无关紧要,而是很重要!〃弗里德曼加重语气说,〃以你的素质,用那位土耳其教头使用手枪的方法达到你如今的水平,可能需要花费掉一万发子弹。而用我的方法,只需要三千发子弹就行了,时间也缩短了很多。这难道还不至关重要吗?这就是我让枪法不如你的张志武来指导其他学员掌握手枪要领的惟一原因。〃
高不就射击的时候,张志武全神关注的是他的成绩,根本没想到他使用手枪的姿势是否正确。当弗里德曼指出高不就持枪姿势错误并指定由他来辅导学员们掌握射击要领后,尽管给他挽回了一点儿面子,却根本不能消除他心中的失败感。没想到这个小白脸的枪法竟这么准,第一个回合算是他输了。不过他并不服输,他等待着下一个回合再与高不就较量。
第四节
经过反复的研究和思考以及向有关的中国人请教,弗里德曼先生终于弄清楚了以高不就为首的这十七个学员属于中国的一种特殊人群江湖人。这种江湖人,和日本幕府时期的武士、浪人有共同之处却又不完全相同。真正的江湖人不一定都很勇敢,却有亡命精神,必要的时候敢于玩儿命;江湖人都贪财,而且并不都取之有道,坑蒙拐骗、抢劫偷扒、争勇斗狠是他们敛财的主要手段,但他们却豪爽慷慨,为了讲义气,一掷千金毫不吝啬。当然,这十七个学员并不都是真正的江湖人,有两三个只能算是吃江湖饭的人。吃江湖饭的人和江湖人是有很大区别的,高不就才是真正的、不折不扣的江湖人。
以张志武为首的二十名军营送来的学员虽然是地地道道的军人,却个个都是桀骜不驯的兵油子,在这些学员身上,也都有浓厚的江湖人气息。
如何把这些人培养成合格的侍卫人才,训练军事技能并不是很大的难题,他们原本在这方面就有很好的基础,有的甚至是佼佼者。最大困难是要去掉他们身上散漫、蛮横、妄自尊大的恶习,让他们成为服从命令、遵守纪律、以长官意志为最高准则的军人。为此,弗里德曼先生给这些学员制定了一个纲领性的训练计划:提高军事技能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把军人以服从为天职的准则,强行灌输进这些学员的脑海里,熔化在他们的血液中。
弗里德曼先生把〃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开辟为所有学员必修的专门课题,弗里德曼先生自己主讲这门课。他收集了很多中外历史上某个士兵或者某个下级军官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命令,使战争取得胜利、使自己得到升迁的事例讲叙给学员们听。他还列举了一些题目,诸如你觉得上级的命令是错误的你该怎么办?对上级的命令根本无法理解你要不要执行。还有如果你是个连长,上级给你坚守某阵地的命令明显是错误的,坚守下去的后果很可能是全连覆没你还会执行吗?让学员们参与讨论。果然不出他所料,这些在德国军校只能算是常识性的问题,在这里他听到的答案截然相反。那二十名社会上招来的学员固然反对执行上级的错误命令,就连那二十名当过兵的学员也表示如果没有督察队在后面用枪逼迫他们,他们是不会执行上级错误命令的。
弗里德曼先生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述局部和全局的关系。他告诉学员们士兵和下级军官看到的只是局部,而上级长官却掌握着全局。从局部来看,上级的命令有明显的错误,而综观全局,这个所谓明显的错误很有可能正是取得全局胜利的关键。因此,对下级来说,坚决地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的命令才是惟一的正确行动。作为一个军人,不执行长官的命令或者不全力以赴地执行上级的命令都是犯罪行为。
弗里德曼先生知道,他所讲叙的这些道理,学员们并不能够全盘接受,甚至还有点儿抵触情绪。但有一点是无可置疑的,那就是军人以服从为天职这一准则,经过他的反复强调,已经一步一步地进入了这些学员的灵魂深处,使他们再也无法摆脱了。
三个月后,弗里德曼先生带领四十名学员走出了保定军校进行野外训练,他们选定的第一站是太行山区。出发前,弗里德曼让张志武兼任班长,这使得张志武终于有了与高不就较量第二回合的机会。
保定军校在太行山区有一个训练基地。这个基地设在离地面两丈多高的半山腰,是半山腰中凹进去的一块平地。平地略有十多丈开阔,靠山的一面是平整的如刀劈斧砍般的石壁,左右两边是陡崖,只有中间有一条用岩石叠成的台阶通到山下。
弗里德曼先生传授给学员们一套德国式的擒拿术,这种擒拿术很神奇也很实用,一粘身就能把对手摔翻,同时还能使对方的手脚关节脱臼使其丧失抵抗能力。因为学员们都有武功基础,练起这种擒拿术轻车熟路、得心应手。张志武身躯高大,力气也很大,使用德式擒拿术对阵,第一组的学员中没有人是他的对手。他看过第二组的学员练习擒拿术,他相信在第二组里他也同样没有对手。他觉得到了给高不就一点颜色看看的时候了。他向弗里德曼先生提出建议,让第一组和第二组用擒拿术互搏,以提高学员们的实战能力。
弗里德曼先生采纳了他的建议,第二天一大早,第一组和第二组各派五名学员上场进行比斗。优胜者的条件是不但要把对方摔倒在地,还要使对方一只手或一只脚脱臼。
张志武满以为第一组会取胜,没想到第二组派出的五名学员过去都当过武馆教头或看家护院的武师,武功都有独到之处。五场比下来,只有一场因双方都扭伤了手而算平局外,其他四场竟然都是第二组取得了胜利。
第五节
张志武虽然已经当上了班长,但仍然兼着第一组的组长,这个结果不但出乎他意料之外,也使他愤愤不平,正当第二组的学员欢欣雀跃而第一组的学员垂头丧气之时,他提出了向高不就单挑。他的提议立即得到了第一组全体学员的热烈支持,第二组的学员却反应冷淡。从外形上比较,高不就显得太单薄了,第二组的学员担心他根本撼不动张志武那高大粗壮的身子。
张志武的挑战却得到了弗里德曼先生的首肯,弗里德曼先生觉得这样的比斗次数越多,比斗者的进步越大,对于旁观的学员来说也会有很大的收获。
两人走入场中。高不就慢吞吞、懒洋洋的显得没精打采;而张志武却雄赳赳、气昂昂,来势汹汹。俩人还没动手,张志武在气势上就完全压倒了高不就。
高不就拱拱手说:〃请班长指教。〃
张志武可不想跟他讲客气,像是猎豹似的猛扑上去,准备一下就把高不就掀翻。
高不就看似慢吞吞的,就在张志武扑来时却像闪电般地躲开了,让张志武扑了个空,并乘机在张志武背上击了一掌,使得张志武向前冲了好几步刹不住脚摔了个嘴啃泥。
第二组的学员欢声雷动。
张志武恼羞成怒,爬起来又扑向高不就,高不就左闪右避滑溜得像条泥鳅,张志武根本抓不着高不就的身子,高不就却瞅准机会脚下一勾把张志武绊倒在地。张志斌接连三次都被高不就以奇妙的动作摔倒。
张志武连输三次,并非武功不如高不就,而是跟他们俩所学武功路子有关。张志武的外祖父是三节棍高手,张志武从小随外祖父习武,学的都是使用三节棍的套路,如果双方使用器械过招,高不就肯定不是张志武的对手。当年高不就的父亲为高不就聘请的武术教师是中国功夫粘衣十八跌的高手,讲究的是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这与弗里德曼传授的德式擒拿术有异曲同工之妙。说穿了,德式擒拿术的奥妙也是采用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高不就把粘衣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