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第03期-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懒不再那么胖了,他变得消瘦而精干,七八年坚持下来,大懒竟没有被累倒过,也没有得过什么病,等到“文革”结束,大懒平反了,摘掉了坏分子帽子,还原为一个普通老百姓。再也没有人歧视他、管制他。而大懒手中的活儿却放不下了。他近七十岁的人了,依然是早起扫大街,上午掏茅坑,下午修桥补路,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
大懒生下来就懒,长得白白胖胖,两岁时什么话都会说,只是到了九岁才会走路。爷爷奶奶为了这个独生孙子长命,就起个名字叫“大懒”。大懒还真是长命,一直活到九十一岁。
传 九
传九死了。
传九是到运河边洗脸,不慎掉进冰窟窿里淹死的。
一个月后,传九的外甥来看望一生鳏居的舅舅,才发现舅舅好久就不在家了。屋子里到处是老鼠捣的土,饭锅里的压锅水早就蒸发干了,生了红红的一层铁锈。外甥这才央求几位年轻的乡邻,四处去打听舅舅的下落。
终于有一天,有人在运河下游的四女寺闸口,发现了传九的尸体。这时,春天已经来临,运河已经解冻了。
这时,人们才渐渐打听出传九的具体死因。传九是个退役军人,平时从政府领着很少的一点津贴。今年县民政局根据上边的精神要给传九增长津贴,需要他填写一个表格,并贴上照片。于是传九就步行十几里到运河岸边的建国镇上照相。照相总要洗个脸吧,传九平时又喜欢用冷水洗脸,自然最方便的是到运河边洗了。大概是这一洗脸,就洗出了危险……
传九的死引起了村里人一时的关注,人们这才回忆传九这一生能够让人记起的事情。
解放战争的时候,传九不到二十岁。年轻的传九热爱家乡,仇恨敌人,不怕死也不怕苦,想参军却未能如愿。于是他就积极参加支前。当时,他家是个中等富裕户,有车有牛,他说服父母,将牛和车献出来支前。村里原来有约定,谁家出车出牲口,就可以不出人。但传九坚持连车带人一起出。有一次他冒着敌人的狂轰滥炸去给解放军送粮食,在一片空旷的原野,一架敌机俯,中下来,机身几乎擦着传九的鞭梢,传九大骂一声:“我操你祖奶奶!”便随手扬起鞭子去抽那飞机。就在这时,飞机下了一个“蛋”,落在他那驾牛车的后边,正赶上那驾辕的三黄牛一惊,那车就噌地飞出几丈远,传九这才捡了一条命。
传九第一次出车,也是他第一次出远门。这次他赶着牛车乘渡船横跨了黄河。黄河的壮观震撼了传九。他出车回来,把路上遇到敌机的风险早已抛到脑后,只记着那壮观的黄河。他看见母亲就迫不及待地说:“娘啊,娘啊,那黄河水真大,那黄河水这么一浪,那么一浪,这么一浪,那么一浪……”随说着随晃着身子挥动双臂,恨不能把心里的黄河一下子倾倒出来,可是自己的嘴却不那么好使,憋得满脸涨红。不知谁亲历了当时的情景,传九此举很快传遍了全村。
后来传九就真的参加了解放军,随着就坐火车到东北,跨过鸭绿江,去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几年后回来就退役了,退役回来就变得沉默寡言了,按正规说这是他一生出的最远的门,看到的和亲身经历的事情足够他惊心动魄的了,可是传九却并没有表现出向他的母亲以及乡邻们诉说的欲望,因此任何人都不知道传九在抗美援朝时都经历了什么。传九每天每年地下地劳动,专心伺候他那上了年纪的老母亲。传九没想再娶个媳妇,别人也没有想到给传九介绍个对象,传九就和老母亲安安生生地过日子。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闹灾荒的时候,突然有人想起给传九介绍对象,当时传九四十多岁,说的对象只有十九岁。这一次传九不知怎么真的动了心,将家里仅有能保命的二百斤地瓜干换了这个小媳妇。谁也没有想到,结婚第二天早上,传九穿着个大裤衩子跑到媒人家来,说媳妇在五更里跑掉了。说是那媳妇穿了九条单裤,脱了一宿也没有脱光,传九到五更里已累得没有了一点力气,撑不住身子就昏昏地睡着了,一睁眼,媳妇早已没有踪影。
后来,传九再也不信任何媒人,谁说什么也毫不动心。媒人说得多了,他就烦:“别说了,别说了,你就是给俺说那梅兰芳,俺也不愿意!”
再后来,传九的母亲去世了。传九就一人过日子。人们总不见传九有高兴的时候,也不见传九有难过的时候,他就那么平平静静地过……
传九死了。
传九的死的确引起了人们对他的回忆,可是除了上述这些事情之外,人们再也想不起传九一生还有什么能让人回忆起的事情。
青花瓷
■ 楚 楚
我能说出许多青花瓷器的名称,却记住很少一些人的名字。
只要在书上看到“青—花—瓷”三个字,就觉得胸中一宽,心间一暖,神情也闲下来。
那是多年以前,本意去花鸟古董市场拈花惹草,但眼角余光处:一匹乍暖还寒时候温吞的风,突然撩起一个青花梅瓶的蓝色薄衫,风经过她唐人丰仪的脖颈、臂膀、腰、臀部,抵达脚踝的时刻,风已经完全凉下来了。这时,我突然看见它身体一拔,打了个寒噤——青花瓷竟然是醒着的?它恍若猛地从一出绝美的悲剧里含泪出来,这猝不及防的惊喜使我晕眩,一时不知所措。
多年以来一些琐碎而浮躁的情绪,“喀嚓”一声,就折断在这里。
我不知怎么就想起芥川龙之介《月光》中那段很感性的描写:“他在楼梯上偶然碰见她,她的脸在白天也像在月光下似的,他目送着她,感到从没有过的寂寞。”——此时此刻,世界真的就在这样一尊瓷器里,寂寞着。
从此对青花瓷有着说不清的沉迷和期待。
总是隔三岔五地给自己一个奔古董市场的理由。只为探访青花瓷,志乎所以地盯着它们猛看。尽管心里也明白,爱的东西,不必放得太近。但回眸再回首之间,它们魄单魂孤的蓝色背影,很难让人不惦着。仿佛风雪夜,家里还有一个人没回来。而它们也屏住呼吸,与我静静地对视,像一群正在“努力走回亲人的狗”。不知不觉就许下重诺。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倾囊,至于古今真赝,官窑民窑,价值几何都不重要。只想立刻带它们回家,如宠妾般日日厮守。到家后,它们立即三三两两分坐我筑梦屋的博古架之上之下,之前之后之左右,仿佛早就生了根,也早已入了户籍。
最爱青花瓷的纯古浑厚、明净素雅。明明落笔素净,敷色单纯,但素净中却透着不动声色的奢华,单纯里又显出漫不经心的繁复。它们大都以中国水墨勾染皴擦的特殊晕染,画着栖鹤游凤的仙境,吉祥喜庆的图案,仿佛所有的好日子都在那上头过着,朝代更替的世事在它面前云烟:老僧读经、仙翁采药、高人对弈、骚客吟咏、美人抚琴、樵夫砺斧、村妇桑蚕、牧童弄笛、叶石相依、花草相亲、人兽相和……当时的阳光照着(落魄文人正在晒书,脱谷后的稻草在夕阳下慵懒,没有什么比书和稻草更了解阳光的气味),隔着千千万万个夜晚的堆积了丈把厚的虫声躲躲藏藏,不均匀地敷在原野上,清晨碎碎的露珠还粘在草和蜘蛛网上,嫩白的光如清亮的眼眸含泪。一滴露水,带着远年的空气,溅到我脸上。玉米将要收获,叶子在腰间欲落还垂,似美人“宽褪素罗衣”?
尽管上面也偶有错笔的勾勒和淡淡涂改的痕迹,但我仍然认得出这些地方梦里是去过的,有着——陌生的熟悉。人和狗都眼熟,我和它们曾经都是街坊。人的声音有点干涩,狗的叫声湿淋淋的,好像含着满嘴雨水。我踩着熟悉的长长短短的石拱桥,抵达镇上,沿路还遇到几个旧邻。推开自己的家门:桃花正在回廊九曲中落下,蜜蜂在庭院的天井闪了细腰,晾着的农裳散发着南方刚刚经过梅雨季节的潮湿;火塘里的火还有点烫手,那年煨着的土豆八分熟;风款款吹开一扇雕花窗:一群白羊正温驯地小跑在晚霞里,远远近近相互关照着吃草,芭蕉树的阴影下几个骑马人的背影渐行渐远,淡出在柿色的黄昏中……千山外,一轮斜月孤明,唐人绝句中的小径刚被流萤流满。正是:该回家的回家,该流浪的流浪。果真是颜色不浓,香气很淡的日子才久远。至于空白的部分,那不是留白,可能是一场正下着的雪?开得正好的梨花?一片空气?一个女孩的名字——含烟?
青花瓷里自然属瓶类最经典。梅瓶提气于胸,是体态圆润的少妇。柳叶瓶纤柔沉静,是尚且待字闺中、的少女。玉壶春瓶雍容富态,肚腹微显,似风韵犹存的徐娘。直颈瓶纹饰大多淡雅清扬,秀拙相蕴,恰恰是纯粹的文人气质,自是吃墨看茶听香读画,餐花卧琴吟月担风的墨色;我从不用它们插花插梅,它们自己已是一个完整的宇宙,不需要任何繁琐的帮衬;恢弘大气的盖罐、坛罐是老者的宽厚从容,已然世事洞明,一派尘埃落定、乾坤朗朗,落笔处正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平和之境;尊的器型是中庸的,介于罐和瓶之间,那是人到中年,坚致沉实;花觞一袭青衫修长儒雅,玉树临风的翩翩公子是也;至于精巧玲珑的小盏,还是青葱少年,着色活泼顽皮,憨态可掬;高足碗、高足杯胎骨轻薄、釉汁纯净,颇得世外高人的幽玄之趣,清逸孤高;盘和碗的风格要入世许多,质朴而有亲和力,柴米油盐引车卖浆者;青花瓷中的另类是壶,无论扁壶、执壶都清瘦灵动、轻功了得的样子,不知江湖别号西门吹雪还是独孤求败;粉彩器皿,是薄云小雨天气,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是粉妆优伶幕后台前,水袖掩面的羞涩,对镜画眉的妩媚……
还有一些什么,我是说不出的,只有古代那双铺釉雕花画梅拂尘的手知道。反正“典雅”、“古朴”“莹润”“脱俗”“静谧”,青花瓷不会使喜欢这些词语的人失望。无论把它们搁在哪里,都是叫人眼睛一亮的喜悦。
许多个午后,惬意地挨着青花瓷靛青色的衣襟坐下,想像自己也胎纯釉净、肤如细瓷。焚香小坐,静心品瓷,我将它们中的某一个举到眼前,沉得坠手,逆着阳光细细地凝视。看着看着就痴痴地走神。青花瓷与生俱来的抑郁的气质、内敛的眼神。每转动一次,光线就有新的折射,那闪闪烁烁的光一眼不能望尽,这样媚惑又这样推拒。有月亮的夜晚,它们会显得丰腴一些,无月则消瘦而骨感得像个幽灵。月光照在瓷器上,好怕它们笑颜老去,它的体香回泛在空气中有着说不尽的蛊惑,使我迟迟舍不得去睡。怕它们像宫女,趁着夜色溜出宫去,或者白骨精似的化成一股烟逃走。午夜梦回,披衣而起,担心它们和黑夜一起消失了,剩给我一个大白天,遂蹑手蹑脚溜到书房,虚一条门缝,偷窥它们是否和人有着一样的梦呓和鼾声。清晨醒来一想到隔壁的它们,以往遥遥眺望的“古代”,离我这么近,心中就窃喜不已。
一向怀疑自己生错了朝代,甚至一厢情愿地断定曾经历过唐朝或宋代。《可兰经》里说:呼山不来,我去就山。此刻是我过不去古代,青花瓷却使“古代”过来了。
青花瓷的确很旧,但许多新的东西在它面前却黯然失色。其实我们自己每天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