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狼变人 作者:陈广生-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看望他。特别是医务所长说:“华医生,您老只管安心养病,病好了,再来上班。您那位子,没人来坐。”
华正虽在厂里上班,但晚上很少回来了。几次,大华表舅来了想教训教训他,都扑了空。他当局长的姨妈,有几次,甚至请了个警察带了警棍铐子来,(想吓吓他)也扑了空。而大哥和晓霞却有个致命的心理弱点是,千万莫把他吸毒的事情让厂里知道,千万要保住他的工作。可是,父母亲是这样想,那个畜牲可不是这样想。
有一天,晓霞妹妹不在家,他回来了,大概又是毒瘾发了。
进门就问大哥要钱,这次不是伸手指而是摊巴晕要五百元。大哥摇手。那小畜牲兽性大发,见他老子的脚高高抬起在做“牵引”。
他—昆股坐上去,而且用力压。虽然这一屁股下去没把他老子的脚再坐断,大哥唉哟一声,痛昏了过去。小畜牲打开柜子不知又偷了些什么东西走了。写到这里,已是凌晨。万籁俱寂,我的心都痉挛起来。我想起大哥说过的话,说华正本不该是这样的人。
那他应该是怎样的人呢?难道他的意思是指上山下乡运动不光是误了我们这一代,同时也给我们的下一代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吗?
就在这天下午,小畜牲吸毒案发,被抓到派出所。我和大华赶到派出所,派出所早已把他们一伙送到了戒毒所。我们又赶到戒毒所,才令我们明白什么叫“碰一鼻子灰”。
当晓霞告诉戒毒所所长她的儿子叫华正时,所长说:“华正有一个,是个哑巴,刚送来的。回去给他送点换洗衣服来,听清楚,三个月后带四千五百元来接人,其余的话,不要多说,也没有人听,这是什么地方,你们都应该清楚。我事情多,请你们赶快走!”说完几乎是把我们赶出他的办公室,乓的一声把门关了。
三个人窝着一肚子气离开了戒毒所,大华与我们分道后,我把晓霞送回家。一路上,我们没有说话,心情都很难过。我在想:毒品,这个超过了世界钢铁产量的年产值,超过了全球汽车工业的年产值,成为高于石油仅次于军火贸易的世界第二大买卖的魔鬼,在地球上的任何角落,只要一沾上它,你就会陷入一个万劫难逃的可悲境地。无论从哪个方向走,都只能通向地狱!
三个月后,大华开来一部车,上面坐着晓霞,她要我和他们一起到戒毒所去接华正。当时我生意正忙,妻说:“你去吧,这里我顶着。”我对员工露子说:“赶快把我写的书每种拿十本用袋子装好。”在汽车上,我写了一篇应用文:“报告。尊敬的戒毒所领导:我和爱人都是下岗工人。最近我爱人跌断了脚,只能在家里‘无钱命挡’。所以,恳请您对华正的戒毒费酌情减免。致以深切的谢意!姚晓霞上。某年某月。”写好后,我要晓霞妹妹拿着。
到了戒毒所,我们来到所长办公室。我对所长说:“所长好!
打扰您几分钟。这是我写的书,社会反响较好。送一套给您,这九套送给戒毒的人看,也许对他们能有点帮助。另外这里有个报告请您批一下。“说完我要晓霞把报告双手递给所长。所长看完报告,又把我写的两本书拿在手上看了好久后转过头来问我:”华正是你什么人?“我说:”是侄儿子。他爸爸妈妈和我是下在一个县城的知青。“
所长说:“我也当过知青。”说完拿起笔在报告上批了:同意减免二千元。并签上了他的大名。这次,他没有赶我们走,一一 与我们握手并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回去管好点,我们这里有
五进六出的。陈老师,谢谢你的书!“我们离开了办公楼,到戒备森严的地方把那猴子一样的华正领了出来。本来,我想扇他两耳光,看他那不勘一击的样子,实在也是怕一耳光下去把他打死了。在回家的路上,大华说:”满意兄,想不到你的书还真有面子,替晓霞姐姐省了那么多钱。这些事,我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晓霞:“你还不晓得,我老兄最能干哒。所以,我有什么事都喊了他。”我说:“大华,你是当官的,只有别人求你。我从知青到今天的个体户,天天都要求人。人求多了,也许就求出经验来了。”
戒毒所与看守所毗邻,两边正在建监狱。我想:建这么多监狱,要关多少人啊?看着坐在旁边身瘦如猴的华正,我又想:但愿这里再没有你的一席之地!不过,有些人命中注定要坐穿牢底,比如:美国那些判一百年或几百年或终身监禁的,中国那判无期的。
华正回来之后,工作肯定是没有了,工厂将他除名了。当然,我也再不会厚着老脸去和他向周厂长讲好话了。自然就让它有个自然,必然就让它有个必然吧。没有把他教育好,作为一个知青叔叔,作为一个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倒数第一的作家,我虽然在他身上用了不少的心血,但心里始终是愧疚而难过的。他作为一个窃贼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并不感到可怕,但是他作为一个毒鬼子出现在我的面前,我是可怕的。因为一个毒鬼子在他毒瘾发作的时候,已经完全没有理智、人格,而且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不过他回来后,我仍然用笔和他交流了两次。第一次,他写道:“我保证不干坏事情了。我保证不吸毒了。我保证不打爸爸妈妈了。”第二次他写道:“我没有了工作,我保证不讨老婆了。
女人要钱,孩子更要钱。爸爸妈妈死后,我就到庙里去当和尚。
爸爸妈妈他们苦了一辈子,我希望他们以后多多想想自己。“看了他写的字,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真的有一股说不出的滋味。但愿他这次写给我看的话是真心话。华正当然不会坐在家里,他又出去了。有时,十天半月回来一次,有时三五个月回来一次。但是,不再问爸爸妈妈要钱。问他在外面干什么,他写给你看是:”在外面做砖。在海边修堤。在肉厂搬肉。在矿山运石头。“没被抓起来,我们都有理由相信他说的是真话。他不在家里一天,对大哥和晓霞来说就是超脱的一天,幸福的一天。大哥和晓霞的这种心态,对很多有残疾人特别是有聋哑人的父母亲来说都莫过如此。
早几天与一位残联的同志交谈:无意之中她的话不能不令我震惊。据她说,(不是原话)长沙有二十八万残疾人,除了脑瘫、弱智、盲人、肢残人之外,余下的聋哑人,又除了一部分能自食其力的外,其余的就是干偷扒抢窃、贩毒等事情。在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残疾人每月都能领到政府的一种生活补贴。而我们有很多残疾人,据他们反映,低保金都很难按时领到。现在下岗的这么多,残疾人就业就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虽然残疾人事业已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事业发展经费已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国家为了福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新的发展与提高,采取了落实扶持、减免营业税、工商管理费及其他很多费用等优惠政策。并且,国家对残疾人的就业保障、生活保障、康复与医疗保障、教育保障等等方面投放了大量资金并逐年提升。但是,要做好残疾人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仍有很多很多的困难。
因此,我呼吁各级地方政府领导,应该高度重视残疾人的实际问题,设身处地地多为他们想想,少喊点口号,少做点表面文章,多拿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来,帮助他们就业和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同时,我呼吁社区居委会的领导们,你们应对你们辖区内的残疾人做到心中有数。多多走访他们的家庭,多多给他们送去党的温暖与关怀,多多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特别是多多了解他们在你们视线看不到的时候,他们想些什么,在干些什么。只有通过你们不畏艰苦的付出,从基层抓好残疾人的工作,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安定。
第二十七章 友谊能使生命发生奇迹
华方就要从北京舞蹈学院毕业了,他不想留校升本科。这两年他在北京读书花了不少钱,他已经感到很难为父母了。再说家里还有这么一个哑巴哥哥,如果再读下去,负担继续压在父母身上他不忍心。所以,他努力想找到一份职业。
北京舞蹈学院,众所周知是舞蹈家的摇篮。早几年从这里毕业的学生,几乎都被在京的或外地的国家文艺团体录用。现在,这些单位也不知何故,一个都不要了。
他两位在省城歌舞团的舞蹈老师,读者朋友兴许还记得,两年前华方到北京舞蹈学院读书的时候,他们的话都说得很硬,只要华方毕业了,他们就想办法将他搞进团里来工作。可是在节骨眼关键的时候,他们的活动能力似乎都相当有限。晓霞都找过他们,一是说团里今年没有扩招的指标,二是说单位上没有房子,言语中使人感到有点像六月的笋子变了卦。
当然,华方毕业后能回长沙工作这是最理想的了,大哥和晓霞妹妹都希望他能回来。他们想到他们都老了,以后家里得需要人照顾。再则万一华正这个“毒”又发蠢,再好的亲戚,再好的朋友,谁又管得了哪时呢?在这个世界上,真正能照看他能降服他的,除了他的弟弟华方再无他人。可是,天公就是不成人之芙。
就在这个时候,海口市来了位华侨中学的校长到了北京舞蹈学院要人,在校方推荐的众多同学们中,校长一眼就看中了华方。校长五十多岁,矮矮胖胖,说话很温和。他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对华方说:“华方同学,我非常欢迎也非常希望你能到海南岛工作,我们可以单独谈谈吗?”华方说:“当然可以。”校长说:“华方同学,我们的学校在海口市,虽然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不能和北京比,也不能和你的家乡长沙比,但是海南岛空气和气候都要比北京和长沙好。我们学校需要一位教礼仪、公关方面的老师,你要是愿意到我们学校工作,我最希望的是你能把学校的歌咏舞蹈活动开展起来。另外,你的工资待遇大约是二千元左右,津贴不在内,我们还可以分给你一套依山傍海两房一厅的房子。
我请你先去看看,如果不愿意,我们还可以提供你回北京的返程机票。“校长把要说的话都说完了,华方当即就点了头,并和校长向学院老师和系主任作了详细的汇报,老师们和系主任听了都很高兴,批了他的假。于是华方便和校长到了机场打了第二天飞往海口的机票。
从寒冷的北京上了飞机,华方仿佛在天上只打了个盹,飞机便降落在沈小岑唱的《请到天涯海角来》的地方。到了学校,一切都如校长所说。特别令华方意想不到的是,学校里早就贴满了挂满了“热烈欢迎华方老师到本校工作”的标语横幅。这是一所华侨学校,因为得到了很多华侨的资助,教学楼和办公楼以及各类教育设施都非常之好。它不但在海外华侨的知名度很高,同时也是海口市一所重点中学。每年冬季,校长都亲自奔赴全国各地的重点院校,把最优秀的毕业生请到学校来任教。在与华方近距离接触中的几位年轻老师中,有两个就来自“华东师范大学”。
有两个就来自“华南师范大学”。华方扪心自问。人家都县太科生,自己还有什么话说,马上就与校长签了合同。校长叮嘱他: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