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上)〔德〕克劳塞维茨-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军的集中,等等。 人们能看到,这类战略部署是常常出现的,它们在战略上好比是辅币,而主力军会战以及具有同样重要性的一切则是金币与银币。
262
852战争论(上)
第八章 战斗是否需经双方同意
“不经双方同意,战斗是不会发生的”
,格斗就是完全地建立在这个思想上的。一些历史著作家,正是根据这一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妙论,得出了许许多多模糊的和错误的观念。这些著作家在论述中总离不了这样一种提法:一个统帅向另一个统帅挑战,而后者却未应战。然而,战斗是一种起了极大变化的搏斗,构成战斗的基础的不仅有双方对斗争的欲望(即双方同意战斗)
,而且还有同战斗联系在一起的目的。这些目的永远属于更大的整体,并且不仅如此,即使把整个战争看作是一个斗争时,它的条件和政治目的也是从属于更大的整体的。 因而,要求战胜对方的这一欲望本身是完全处于从属的地位的,或者更确切地说,它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它只能看作是更高的意志赖以活动的神经系。“白白地向敌人挑了战”这句话,在古代民族中间,和在常备军出现的初期,比起现代来还有一些意义。 古代各民族是在没有任何障碍的开阔的战场上进行战斗的,这是一切部署的依据,因此当时的全部军事艺术全表现在军队的部署和编组上,也就是表现在战斗队形上。在那时,军队通常都驻扎在营寨中,因此营寨中的阵地被看作是不可侵犯的,只有当敌人离开营寨,象进入比武场
263
战争论(上)952
一样,来到开阔的地方,才有可能进行会战。假如有人说,汉尼拔白白地向非比阿斯挑了战,那么,对非比阿斯来说,这句话无疑是表明这一会战不在他的计划之内,这句话本身不能证明汉尼拔在物质方面或精神方面占据优势;然而对汉尼拔来说,这种说法是对的,因为它表明汉尼拔是真正希望进行会战的。常备军出现初期进行的大战斗以及会战的情况和古代战争类似。 也就是说,一支庞大的军队必须编成战斗队形才能投入战斗,才可以指挥它进行战斗。 这样的军队是一个庞大的、笨拙的整体,总是要在平原地上才能作战,在复杂地形、遮蔽地以及山地,那就既不适宜于进攻也不适宜于防御了。因此,防御者在一定程度上也从这里找到了一种避免会战的手段。 这样的情况虽然渐渐减少,但却一直继续到第一次西里西亚战争。 到了七年战争时期,才开始在难以通行的地形上。。 。 。进攻,并且逐渐普遍起来。 到了现代,对那些想利用地形的人来说,地形虽然还能增强其力量,但已经不再象魔法那样能够束缚战争的自然力量了。三十年来,战争发展得更不受地形约束了,对于真正想通过战斗决定胜负的人来说,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阻碍他去找到敌人和进攻敌人了。 假如他不这样做,就不能认为他是想进行战斗的。因此,向敌人挑战而敌人没有应战这种说法,在今天无非是表明他认为战斗的时机不很有利。 这就等于承认这种说法不恰当,证实他仅仅是想借此掩饰事情的真相而已。当然,即使在今天,虽然防御者已经不可能拒绝战斗了,但是,他只要抛弃阵地从而放弃防守阵地的任务,仍然能避
264
062战争论(上)
免战斗。 如果这样,进攻者取得的成果就是半个胜利,只能承认他暂时占有优势。因此,现在再也不能用向对方挑战可对方没有应战这种口头上的胜利来掩饰前进者(即进攻者)
停滞不前的状态了。只要防御者没有后退,那就说明他希望会战,在他没有受到攻击的时候,当然也可以说他是在挑战,事实上这是不言而喻的。从另一方面看,在现代,凡是希望和能够逃避战斗的人,。。是不会被迫去进行战斗的。 然而进攻者常常不满足于从敌人逃避中得到的利益,而迫切要求获得一次真正的胜利,因此他有时就会通过尤其巧妙的办法去寻找和运用为数不多的、却极为可能的手段,迫使这样的敌人也进行战斗。。。 。 。 。 。 。迫使这样的敌人进行战斗的最主要的手段有两种:第一是包围,使敌人不能后退,或者后退十分困难,所以宁可接。。受战斗;第二是奇袭。 第二种手段在各种运动都不方便的时。。代是适用的,但是现在已经很不起作用了。 现代的军队具有很大的机动性和灵活性,甚至在敌人的眼前也敢退却,只有在地形极其不利的场合,退却才会有困难。在这里,内雷斯海姆会战能看作是一个例子。 这次会战是1796年8月11日卡尔大公于在劳埃阿布山对莫罗发起的,他的目的只是使自己更易于退却。 但是我们承认,直到现在我们实际上还没有完全理解这位有名的统帅和著作家当时采用这一行动的理由。在罗斯巴赫会战中,假如联军的统帅确实没有进攻腓特烈大帝的意图,那么这次会战就会是另一个例子。
265
战争论(上)162
关于索尔会战,腓特烈大帝自己说过,他之所以接受会战,是因为他感到在敌人面前退却是危险的。 同时,腓特烈大帝也还举出了接受这次会战的其他原因。总的说来,上述情形除了真正的夜袭以外,总是少见的。而采用包围的方法迫使敌人进行战斗,主要只能是对单独的军,比如在马克森会战中对芬克军就是如此。
266
262战争论(上)
第九章 主力会战
——决定主力会战胜负的时刻——
什么是主力会战?
主力会战是双方主力军之间的斗争,当然,它并不是为了一个次要目的而进行的不重要的斗争,也不是一发现目的难以达到就要把它放弃的那种纯粹是尝试性的活动,而是为了争取一个真正的胜利而进行的不遗余力的斗争。在一次主力会战中,也许会有一些次要的目的同主要目的混杂在一起。 主力会战由于产生它的各种情况不同,也可能具有某些特色,因为一次主力会战也是同更大的整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它只是那个整体的一部分。 然而,因为战争的实质是斗争,而主力会战只是双方主力之间的斗争,所以,必须永远把主力会战看作是战争的真正的重心。因此,总体说来,主力会战的显著的特点,就在于它独立性比任何别的战斗都大。这一点对主力会战如何决定胜负以及对主力会战的胜利。。 。 。 。 。 。 。 。 。 。 。 。 。 。 。 。 。 。 。 。的效果都有重要影响,并且决定了理论应该给予作为达到目。。 。 。 。 。 。 。 。 。 。 。 。 。的的手段的主力会战以怎样的评价。。。 。 。 。 。 。 。 。 。 。 。 。 。 。因此,我们把主力会战作为专门研究的对象。 并且,在谈到同它有联系的特殊目的以前,要先对它进行一般的研究,
267
战争论(上)362
因为只要它是一次名副其实的主力会战,那么那些特殊目的是不会在本质上改变其性质的。既然主力会战基本上是具有独立性的,那么,它的胜负也就必定取决于它本身,也就是说,只要还有胜利的可能性,就应该在主力会战之中寻求胜利,除非兵力非常不足,否则决不应该由于个别原因而要放弃主力会战。那么,如何才能够比较明确地判定决定胜利的时刻呢?
如果象现代军事艺术中的很长一段时期表明的那样,军队的某种巧妙的队形和编组是军队能够夺取胜利和发挥勇敢精神的主要条件,那么,这种队形被毁坏的时候就是胜负已。。 。 。 。 。 。 。 。 。定的时刻。 只要一翼被击溃,依然在战斗的其他部分的命运也就决定了。 假如象在另外一个时期那样,防御的实质在于军队同地形以及地面的障碍紧密结合,军队和阵地仿佛成为一体,那么,占领了这个阵地的一个主要地点就是决定胜负。。 。 。 。 。的时刻。 所以人们常说:关键阵地丢失了,整个阵地就守不住了,会战就不可以继续了。 在上面两种情况下,被击败的军队就象断了弦的乐器一样,已经不能履行自己的使命了。不论是前一种几何学原理还是后一种地理学原理,都必定会使作战的军队象结晶体一样,不能用到最后一个人。 这两种原理现在都已经大大失去作用,起码是不再起主导作用了。 尽管现代的军队也以一定的队形进入战斗,可队形不再起决定性作用了。尽管现在地形障碍还可以用来加强抵抗力,但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倚靠了。我们在本篇第二章中曾对现代会战的特点进行了概括的论述。 据我们的论述,战斗队形只是便于使用军队的一种配
268
462战争论(上)
置,而会战过程则是双方中的每一方逐渐消耗对方兵力最后看谁先使敌方兵力耗尽的过程。因此,同任何别的其他战斗比较起来,在主力会战中定下放弃战斗的决心,更是取决于双方剩下的预备队的兵力对比情况,因为只有这种预备队还保留着全部的精神力量,而那些力量被战火耗费得很多的部队,是无法与之相比的。 正如我们已在其他地方说过的那样,地区的丧失也是衡量精神力量损失的尺度,因此也在我们的考察范围之内,但它更多地被看作是损失的标志,而不看作是损失本身。 所以,尚未投入战斗的预备队的人数一直是双方统帅最关心的问题。会战的发展趋势在一开始虽然不很明显,但通常就已经确定了。 甚至会战的部署中这种趋势往往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 一个统帅看不到这种趋势而在非常不利的条件下开始了会战,那就表明他是缺乏这种认识能力。 这种趋势即使在会战的部署中和会战开始时没有确定,但在会战过程中均势自然而然地也会缓慢地发生变化,正如我们曾经指出过的那样,这种变化一开始是不显著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化就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 在会战过程中均势的变化,并不象有人根据对战斗的不真实的描写所想象的那样,是时时变化不定的。尽管均势可能在一个长时间内很少受到破坏,或者一方失利后还可以恢复均势,既使对方失利,但可以肯定地说,在大多数情况下,战败的统帅在退却之前早就觉察到了这种变化。 如果有人说,个别情况出乎意料地对整个会战的进程发生了强大的影响,那么,这多半可能是战败者掩饰自己在会
269
战争论(上)562
战中失败的借口。在这里我们只能求助于而富有经验公正的人的判断,他们肯定会同意我们的论点,并且在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的那部分读者面前为我们辩护。 假如要根据事物的性质来论证为什么会战过程必然是这样的,那就会过深地进入这个问题的战术领域。 我们在这里只需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结论。尽管我们说,战败的统帅在决心放弃会战以前,常常早就看到这种不利的结局,但是我们也承认有相反的情况,要不然则我们的论点就会自相矛盾。 假如由于会战已出现失败的趋势,就认为这场会战的败局已定,那么,也就不会再拿出兵力去转换败局,因而也就不会在会战的失败趋向出现以后很久才开始退却了。 但也有这样的情况:一方的失败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