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现场解说-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始皇派兵在北方筑长城,遣送流犯到南方拓荒,向北防御,向南开发,这个基本国策应该说也实行了几千年,到今天都不能说停止了。
大一统:思想钳制
丞相李斯上书曰:“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黔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者,以吏为师。”制曰:“可。”
魏人陈馀谓孔鲋曰:“秦将灭先王之籍,而子为书籍之主,其危哉!”子鱼曰:“吾为无用之学,知吾者惟友。秦非吾友,吾何危哉!吾将藏之以待其求;求至,无患矣。”
——秦始皇帝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第243~244页
对于秦始皇、李斯焚书一事,司马光没有按照惯例发表“臣光曰”,有点儿奇怪。
不过,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如果我们今天也面对这样的情况,一样也会感到无话可说。
黑暗专制最害怕的就是自由思想的光芒,古今可以一言以蔽之。
在此对李斯的建议做点儿技术分析。
一、专制承认:在天下混乱没有统一的时候,出于竞争,是可以优待知识分子的,也是允许一定程度的学术自由的,“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
二、在大一统后,排除自由知识分子的社会身份和生存可能性,把他们并入体制之内,专职“学习法令”,改造思想,为新政权服务,否则,就采取肉体消灭的办法。“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
三、知识分子不歌颂现在的美好生活和带来美好生活的大秦革命政权,不专心致志地搞“文化阿房宫工程”,老拿过去的什么民主自由嘲讽当代大秦,搞乱了群众的思想,影响了下一代。“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相与非法教人。”
四、国家一有什么政策出台,这帮知识分子就各以自己的学术思想议论批评,在正式场合口是心非,在外面则街谈巷议,胡说八道,表面上赞扬君主的领导,实际上在标榜自己的独立见解。如果再不禁止,君主的领导地位就会被动摇,下面也会组织反对党,所以要禁止这种状态继续蔓延。“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
五、焚书的政策界限是,除了宣传大秦思想的书,除了大秦国家图书馆的藏书以外,反映其他思想的著作一并焚烧。再敢有讨论学术问题的,砍头!再敢有批评大秦、宣扬精神污染的,灭族!
总之,我烧我烧我烧烧烧,我杀我杀我杀杀杀!看哪个龟孙子还敢有自己的思想。
秦始皇觉得李斯的这个建议,甚合朕意,龙心大悦,感觉爽极了,所以连一句话都不想再说,只一个字:“可。”也许他们早就商量好了,演这么一出也未可知。
秦始皇要说起来,是个真汉子,真男人,要钳制思想,想搞愚民政策,没有绕那么多花花肠子,直截了当,把书烧了,把嘴缝了,除了老子的这一套,其他统统禁掉。后代帝王,其实内心都佩服秦始皇大哥,都讨厌议论风生、学术自由,但是总要东拼西凑一些理由,扯半天没用的,不敢直入主题。
司马光没搞“臣光曰”,但给孔子的后人孔鲋来了个特写镜头。孔鲋认为,我们老爷子的这一套东西用处大着咧,秦始皇个蠢货不懂,我刻个光盘存起来,以后这帮做皇帝的孙子们,都要来下载我的文档,这叫知识产权有偿转让。后来,还真让这位圣人的N代孙子给说准了。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大一统:诛杀异己
卢生说始皇曰:“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始皇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捕时在旁者,尽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群臣受决事者,悉于咸阳宫。
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因亡去。始皇闻之,大怒曰:“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军于上郡。
——秦始皇帝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第245~246页
侯生与卢生按现在的说法,是体制内的知识分子。他们忽悠皇帝哥哥,让他神出鬼没,不要让别人知道他晚上睡在哪儿,说这样可以做“真人”,可以避鬼。侯生和卢生的建议,在今天看来,是一条不错的保安措施,据报道萨达姆哥哥曾在第一次海湾战争时用过,有一次居然扮成货柜车司机在巴格达大街上晃悠。“子不语怪力乱神”,侯生与卢生的作为,显然不是所谓的“醇儒”,不过方士而已。
始皇帝杀人像杀只鸡一样,让这哥儿俩对“伴君如伴虎”体会深刻,于是辞职不干,还在背后埋汰老板。有时候,像侯生、卢生这样不入流的知识分子,做批评家却很到位,也很会骂人,他们估计不会骂皇帝专制,那时也没那个觉悟,骂皇帝暴虐倒有点儿靠谱。骂得准了,被骂的就很生气。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结果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
要说这件事,不算太了不得,朱棣杀方孝孺十族,几百几千也杀过。但和“焚书”一事连接起来,案子的性质就严重了,“焚书坑儒”,嬴政哥哥算是被钉到历史的耻辱柱上了。
秦始皇好杀伐,这可能是其性格使然,后世朱元璋、朱棣父子杀起人来也很疯狂,但是后世暴君比赛PK时,秦始皇得到的短信投票最多。
这件事让皇长子扶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他劝谏父皇,儒生读孔子的书,听孔子的话,是社会稳定的力量,这样搞不合适。秦始皇没听他的话,把他打发到上郡,和蒙恬一起监督修造长城去了。
这一去,让他丢失了继承权。
大一统:秘不发丧
冬,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始皇二十余子,少子胡亥最爱,请从;上许之。
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疑山。浮江下,观藉柯,渡海渚,过丹杨,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峡中渡。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立石颂德。还,过吴,从江乘渡。并海上,北至琅邪、之罘。见巨鱼,射杀之。遂并海西,至平原津而病。
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病益甚,乃令中军府令行符玺事赵高为书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赵高所,未付使者。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棺载辒凉车中,故幸宦者骖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辄从车中可其奏事。独胡亥、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之。
——秦始皇帝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第247~248页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这个大帝国的诞生,是秦几代君主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嬴政居功至伟是毋庸置疑的。秦始皇是个非常有创意的领袖,他统一中国后,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从政治制度的创新到“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百代皆行秦政制”,牛人一个。
但是,始皇帝的政制创新有一个重大遗漏,就是皇位的继承程序,这哥哥没有下工夫。从记载看,他是有遗诏给扶苏的,但是他把这份诏书交给了一个不靠谱的人,就是赵高,而不是颁发给全体高管或者全体国民,这给篡改最高指示留下了机会。
现在,我们从新闻报道中可以知道,不论是英国还是日本,国王和天皇的传承都有既定的程序,继位者甚至都有排名,谁是第一,谁是第二,清清楚楚。
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们,以及衷心拥护皇权统治的圣人们,都没整明白这个事,于是每到交接班的时候,就掀起一片血雨腥风,骨肉相残。
皇帝死后,秘不发丧,这似乎也是经常发生的事,只不过秘的时间有长短而已。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政治体制是新创立的,新政权有N多理由不稳定,他为此也不是没有做过工作,但总而言之,他对防止六国复辟还有思想准备,对人民造反确实是一点儿准备也没有。帝制初创,经验太少啊。
当了皇帝想成仙,这是人的普遍心理,没有必要苛责始皇帝嬴政先生,始皇帝恶言死,也不算恶劣,只是不够豁达而已。对待生死,能够豁达一些,则后事会安排得好一些。始皇帝这个人性格孤拗,待人太苛,待己也苛,非要让自己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活一万年,哈哈。
中国有许多英明、强悍的君主,能开创,不能传承,在接班人问题上屡屡摔跟头,个个磕得头破血流,但是能磕明白的未见几人。秦始皇历N代创下的宏伟基业,最后轻率地托付于赵高之手,这个错误我认为比焚书坑儒更甚,书,历代有人烧,儒,历朝有人砍,然而,只要你传国既久,培育好自己的马屁队伍,搞一些表扬与自我表扬工程,主导舆论还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秦朝若能像汉、唐一样国祚绵长,骂声自然就小了。
赵高是何许人?是个狠人。狠人惯使阴力,建设性不足,破坏性极强。赵高看到了秦帝国的缝隙,看到了胡亥、李斯等人自私软弱的软肋,一击即中。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典型性政变的历史密码
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在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赵高者,生而隐宫,始皇闻其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使教胡亥决狱,胡亥幸之。赵高有罪,始皇使蒙毅治之;毅当高法应死。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赵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乃见丞相斯曰:“上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斯曰:“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高曰:“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斯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