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的智慧-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一个领导者,我们在待人接物时,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尊重别人,不要动辄就口无遮拦地对别人品头论足,议论别人的美丑、笨慧。如果我们不学会尊重各种各样的人,就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同理,平日不可因追求一时的口语之快而作意气之争,不可因意气用事而得理不饶人等。总之,初为领导,要学会收敛锋芒,真诚宽厚地待人,更要掌握说话艺术和行动稳重的技巧。所谓“敏于行而讷于言”,也就正是君子“内精明而外浑厚”的表现,是不露锋芒的诀窍,当然,这些表现都应是自觉的、容不得伪装的,否则,谁倘若用伪装忠厚的面貌来欺骗别人,总是难瞒有识之士的。?
有人认为,不露锋芒就会埋没自己的才华,其实不然,不露锋芒者都有一种实至而名归的特色。东晋时,少年的王献之曾将一个用毛笔写就的“太”字送到母亲处炫耀,经一番细看,母亲说:“此字仅那一点的功夫才算是到家啦!”献之闻言,才深感自己的书法功夫与功力方面都欠火候,原来那一点正是他父亲王羲之刚添加在他所写的“大”手上的。此后,王献之以父亲为榜样,不慕虚声浮名,依缸磨墨,刻苦练字,把18缸水都用完了,终成为了与父亲齐名的大书法家。?
历史与现实中的那些深藏不露锋芒者,每每会以喜怒不形于色、少言寡语、平和恬淡的神态和不哗众取宠的态度投入生活,做到为人周到、处事练达。在这方面,初涉人世者不妨从多动手、多动脑子、多动耳朵与眼睛,少用嘴巴、避免与人争强好胜、计长较短做起,从而踏实地走上人生的旅程。?
§虹§桥§书§吧§BOOK。
第21节:善良但不懦弱(1)
第七章 中庸:善良但不懦弱
善良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一个人的能力可能有大有小,但不能没有善良的品德;一个人的处境可能有好有差,但不可以没有慈善情怀。?
与人为善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基本条件,能力低一点没有关系,只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就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境遇差一点也没有关系,只要有慈善的情怀就能够得到别人的理解。?
但如果善良再配实力,就如虎添翼,所向披靡,这就是中庸的力量。
心地慈善网开一面
一天,商汤遇到一位捕鸟人,只见他在地上张开四面大网,口中念念有词地说:“不论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快都到我的网里来吧。”商汤走了过去,对捕鸟人说:“你这么做可不行啊。四面张网,岂不要把鸟儿捕尽杀绝吗?”捕鸟人说:“你是头人,你怎么说就怎么办吧。”商汤说:“把网撤去一面,留下三面就行了。并且,口中要这么说,能向天上飞的就飞吧,能从地上跑的就跑吧,不能飞也不能跑的就到网里来吧。”这件事传开后,人们知道商汤是一个心地慈善的人,都衷心拥护他,后来帮助他推翻夏王朝,建立起商朝政权。?
人是群居性动物,又是一种会思考、有个性的动物,因而在群居的过程中,个人与个人之间,或者这群人与那群人之间,总免不了要相互发生各式各样的摩擦和碰撞。有些时候,人们之间的摩擦和碰撞,具有是非曲直、真假善恶、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而在另一些时候,那些摩擦和碰撞并不存在是非曲直真假善恶的问题,不过是碰撞的双方具有不同的观察视角、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行为准则而已。对于第一种摩擦和碰撞,我们“寸步不让”,一定要“讨个说法”,是应该的;而对于第二种摩擦和碰撞,似乎没有什么“说法”可“讨”,即便“寸步不让”地一争到底,也实在争不出个“子丑寅卯”来,而且也找不到哪个人,能够站在“纯中立”的立场上来做裁判。?
庄子在《齐物论》里说,甲乙两人发生了争执,谁来裁定其中的是非曲直呢?让甲来作裁定显然不合适,因为他是参与争执的一方。同样理由,乙也不能作裁定。那么,就请甲乙之外的丙来作裁定吧!然而,丙究竟是赞同甲还是赞同乙?如果丙赞同甲或乙,他就成了参与争执的一方,怎么能作裁定呢?如果丙既赞同甲也赞同乙,他根本就无法作出裁定;如果丙既不赞同甲也不赞同乙,那么,他就彻底失去了裁定的资格。?
怎么办呢?这就需要人际之间的宽容了。?
仔细想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摩擦,都属于这种“无是非”型的事件。比如一个人说“老李是小李的爸爸”,另一个人说“小李是老李的儿子”,两个人互不相让,便争论了起来。周围的人们相继加入,分成“爸爸党”和“儿子党”两大派,继续争论,直到最后双方拳脚相加,以一派倒地不起、一派鼻青脸肿而告结束。?
如果此前有一方觉得这种争论意义不大而宽容地认输,退出争论,怎么会有上面那种结局呢??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BOOK。
第22节:善良但不懦弱(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过分苛求别人的完美是不应该的。“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宽容别人的缺点,常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一位参加美国公共关系卡耐基训练班的学员,把宽容的原理运用到自己的家庭,使得家庭关系十分融洽。一天,他妻子要他讲出6条缺点,以便她改进而成为更好的妻子。这位学员说:“让我想一想,明天早晨再告诉你。”第二天一大早,学员来到鲜花店,请花店给妻子送6朵玫瑰,并附上一个纸条:“我实在想不出你需要改变的6个缺点,我就爱你现在这个样子。”当这位学员晚上回到家时,妻子站在门口迎接他,她感动地几乎要落泪。由此,他认识到了宽容的力量。?
宽容别人的错误,能收到同样的效果。国际旅馆业大王希尔顿对犯错误的部下总是习惯地说:“别难过,这点小错误算得了什么!我在年轻时犯过比这更大的错误。我认为,有错误就表示一种进步,表示你正在努力地工作,只有什么事都不做的人才能完全避免错误。”?
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说,每个人自己身上都有缺点和错误;从创新思维的角度来说,所谓“缺点和错误”,只是某些人从某种角度看起来是缺点和错误,如果换一些人或者换一个角度来看,不一定算是缺点和错误,甚至还是优点和正确呢。像林妹妹“弱不禁风”,是缺点,还是优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明代学者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人是一种有感情的动物,而又各有各的独特性情,即使是在志同道合的朋友之间,由于生活道路不同,思想水平、文化修养的不同,他们的爱好、习惯、兴趣、以至性格、气质等等,也有差异。善于思考者,往往不善辞令;心地善良者,但可能有些虚荣。所以鲁迅说,倘要完人,世界配活的人就怕有限。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抱着“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的态度,就无法找到中意的朋友。?
倘若不能宽容他人的弱点和缺点,那么他人也将难以容忍你的不宽容,最终导致朋友关系恶化破裂,这样,你的朋友就有可能成为你的敌人。这岂不等于在你成功的路上放了一块绊脚石?聪明人决不会这么干。?
因善良而千古流芳?
有人说,男人在一定意义上是女人造就的。那么,长孙皇后是不是这种造就男人的女人呢?“玄武之变”时,她帮助李世民精心筹划,事后规劝李世民以抚为主,以德报怨,身为后宫之主,身体力行,崇尚节俭;对待皇子、公主,谆谆教诲,爱而不溺;每当太宗有过之时,细心规劝,但决不超权越界。正因为她具备了上述性格,所以她能功助贞观,使太宗皇帝的事业独步千古。如此,便赢得当世人的尊敬,后世人的赞许。?
女人,在封建社会,她们似乎是男人的附属品,历史好像并没有给她们提供舞台,长孙皇后则以其优秀的品质,温柔、克己、大公无私的性格赢得了一代明君的爱恋。?
长孙皇后是一个美貌、才华出众的女人,不然,李世民怎会立她为王妃、皇后,然而她的更可贵之处是她的性格,她是中国传统性格中的佼佼者。佐夫成事、教子成才、勤俭持家、接人待物谦恭有礼,居高位而克己正身……正因为如此,她的早逝,让一代雄主伤神留恋。?
自古皇宫佳丽无数,皇帝都好色风流,嫔妃帝后的生死、更迭在他们眼中是平常的事,然而长孙皇后绝非一般嫔妃帝后可比,她在李世民丰功伟绩的一生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李世民对她念念不忘。通过下面这段文字,就可以看出长孙皇后佐夫成事的性格。?
在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夺位的这场争斗中,长孙皇后自始至终都在发挥着别人不可替代的作用整将待发,到玄武门伏击要经过那里去早朝的太子李建成,只见长孙氏身着礼服,头绾珠髻,手握酒杯,缓步而来,她的脸上带着一种持重的笑容,柔和安详的目光徐徐地从每一位将士身上掠过,宛如情人的鼓励,又如母亲的嘱咐。?
※虹※桥※书※吧※。
第23节:善良但不懦弱(3)
“诸位将士,”长孙氏一字一顿地说,“今天的行动关系重大,我在这里给大家饯行,愿与大家同生共死,誓为秦王效忠。”众将士听罢,无不热泪盈眶,把手中的酒杯高举起,仰头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李世民率领秦王府的精兵猛将成功的发动了这次政变,一举登上了王位。长孙皇后沉稳、冷静的个性在这次政变事件中表露无遗,一般人看来这似乎是有些“过份”,孰不知,自古争权夺势不是鱼死就是网破,何况,李世民继承皇位后把那个时代的中国推向了世界的顶峰,这在民族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上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个人的个性还能从一些生活琐事中体现出来,下面我们再看看长孙皇后性格中节俭的一面。?
玄武门政变,李世民除掉了太子李建成,李渊就顺水推舟地把皇位让给了李世民。功垂千秋的唐太宗便登基了,长孙氏也由秦王妃改封为皇后。?
此时,大乱方平,社会动荡不安,百业待兴。长孙皇后虽身处皇宫,但她深知国困民贫、千疮百孔的艰难局面,便率先在宫中提倡节俭,平日的穿着打扮从不华丽,日常的用品也是仅仅够用就行,不铺张浪费,不讲排场。而且,她的这种节俭行为,并没有随着国家经济状况的好转而改变,一直到死,她仍念念不忘告诫太宗要注意节俭。?
长孙皇后不但自己以身作则,平日训导诸皇子,也常常是以节俭为先。一日,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告诉长孙皇后,说东宫器具用品实在太少,要再添置一些,长孙皇后一口回绝,对乳母什么也不敢多说,回去连忙禀告了太子。自此东宫的器具始终没有添加一件。?
还有一次,一个嫔妃生下一个小公主后不久,便身染重病而去。嫔妃死后